黑龍江東部佳木斯隆起隆升時間研究

黑龍江東部佳木斯隆起隆升時間研究

《黑龍江東部佳木斯隆起隆升時間研究》是依託吉林大學,由溫泉波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黑龍江東部佳木斯隆起隆升時間研究
  • 項目類別: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 項目負責人:溫泉波
  • 依託單位:吉林大學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本項目通過對佳木斯隆起晚侏羅世花崗岩侵位岩體中具有不同封閉溫度的單礦物進行LA-ICP-MS(鋯石)、CHIME(獨居石)、40Ar/39Ar法同位素測年(鉀長石、雲母)以及裂變徑跡(磷灰石)測年和熱年代學研究,恢復該侵位岩體晚侏羅世以來不同時期內的冷卻速率及其隨時間變化規律的熱演化史,結合佳木斯隆起與周緣盆地間邊界斷裂帶的構造特徵、同構造期形成的雲母礦物40Ar/39Ar同位素測年以及佳木斯隆起周緣盆地中典型剖面砂岩物源分析的綜合研究,確定佳木斯隆起中生代隆升時間,為研究黑龍江省東部中、新生代盆地群的演化以及建立黑龍江省東部構造格架提供科學依據。

結題摘要

佳木斯隆起區位於佳木斯地塊的北部,其周緣盆地主要包括三江盆地、勃利盆地、雞西盆地和虎林盆地,儘管針對研究區區內沉積盆地構造、沉積相、岩漿作用、區域構造等領域已經開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但是多數研究主要集中於某一單個盆地、局部地區、某一層系或某一科學問題等,從盆山耦合的角度,整體揭示該區的構造演化相對較弱。通過對佳木斯隆起區花崗岩侵位岩體中具有不同封閉溫度的單礦物進行LA-ICP-MS(鋯石)、CHIME(獨居石)、40Ar/39Ar法同位素測年(鉀長石、雲母)熱年代學研究,恢復該侵位岩體古生代不同時期內的冷卻速率及其隨時間變化規律的熱演化史,進一步討論佳木斯隆起的動力學背景。 研究結果表明,511-494Ma岩體的冷卻速率是5.88℃/Ma,隆升速率為196m/Ma,494-262Ma,岩體的冷卻速率是1.5℃/Ma,隆升速率是50m/Ma;262.5-246.5Ma,岩體的冷卻速率是9.3℃/Ma,隆升速率是310m/Ma,隆升速率的快慢反映佳木斯隆起區古生代存在兩期快速隆升事件,分別為早寒武世佳木斯地塊、松嫩地塊500Ma的碰撞拼貼和晚二疊世-早三疊世華北板塊與佳木斯地塊的碰撞拼貼。1∶20萬地質圖顯示黑龍江及大興安嶺大部分地區缺失三疊系,大興安嶺地區晚侏羅世滿克頭鄂博組、白音高老組與下伏晚二疊世林西組呈角度不整合接觸,結合大興安嶺中部零星出露的早三疊世地層、二連盆地參1井中也存在早三疊世地層,綜合分析認為佳木斯隆起 應存在早三疊世地層,上二疊統與下三疊統應為連續沉積,現今多數地區早三疊世地層的缺失是由於後期構造抬升剝蝕造成的。 佳木斯隆起西部佳木斯-伊通斷裂的走滑時間為162Ma,晚白堊世早期猴石溝組沉積了大量的礫岩,礫石成分主要為煤矸石、砂岩、泥岩等沉積岩礫石,煤矸石、砂岩、泥岩礫石能夠保存在地層中說明佳木斯隆起的快速隆升導致了在其周圍沉積了厚層礫岩和砂礫岩,沉積相以河流-沖積扇為主,代表了地貌反差大,快速陸相充填沉積環境,引起佳木斯隆起區的快速隆升主要是由於135~127Ma時期西太平洋伊澤納崎板塊向向歐亞大陸俯衝方向及速度改變事件是,俯衝方向由NWW向轉變為NNW向,俯衝速度由低速(4.7cm/y)轉變為30cm/y的高速俯衝。綜上所述,佳木斯隆起區古生代以來主要存在三期快速隆升構造熱事件,早寒武紀、晚二疊世末-早三疊世、晚白堊世早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