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團概況
集團2004年生產總值236 1億元。總人口157 .9萬人,從業人員73.1萬人;土地總面積543 9萬公頃,占全省土地面積的12 6%:耕地面積21 2 4萬公頃,尚有可墾荒地47 6萬公頃:森林面積89 1萬公頃,木材蓄積量4,932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1 5 .12%;肉牛存欄41. 895頭,奶牛存欄26 .73 頭.生豬存欄131.58萬頭,羊存欄206.29萬隻,家禽735.17萬隻,水面面積27.3萬公頃,地表水資源總量86.7億立方米,地表徑流56.7億立方米.可用水量37.02億立方米,地下淺層水量30億立方米,可開發量29.8億立方米。
北大荒商貿集團,是
黑龍江墾區專業從事商貿物流的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集團擁有全資、控股、參股企業29家,涉及的行業主要有成品油、農業生產資料、有機綠色食品連鎖經營、農產品經營、大型農業機械以及物流業。年銷售收入近300億元,經濟總量居黑龍江省企業100強前列。
集團在“一六八”發展戰略指引下,科學市場定位,創新經營模式和管理體制,已發展成為大型多元化企業集團。中油
黑龍江農墾石油有限公司擁有中轉油庫 14座、加油站147座,專營墾區工農業及交通運輸等產業成品油供給,實現了對墾區成品油市場的持續穩定供應;黑龍江北大荒農業生產資料有限公司在墾區設有400家農資連鎖店,在北京成立了華農農資連鎖公司,其銷售網路遍及省外12個省區;北大荒糧食物流有限公司形成了以“糧食銀行”為購銷平台,以50餘個糧食集並點為紐帶,以鐵海“四散化”運輸為標誌,以期貨交易、現貨交易、電子交易為行銷手段的購、儲、運、銷的現代糧食物流體系,形成了對地產原糧及農副產品的定點收購、烘乾加工、倉儲保管、現貨銷售、網上銷售、期市套保、陸海聯運的一體化經營;北大荒行銷股份有限公司以北京為行銷中心,構建了以東北亞、京津唐、長三角、珠三角、中部五大銷售區域,通過區域終端物流配送中心、核心加盟連鎖店、店中店及社區銷售點建立覆蓋全國的
北大荒有機綠色、特色農副產品行銷網路體系。
主要農產品有糧食、油料、甜菜、水果,肉類、牛奶、水產品。
2004年 進出口總額2.1億美元。
農用飛機30架,飛機場54處,糧食處理中心1 98座,種子加工廠59個,汽車19.21 0台。農用大中型拖拉機24.1 51台 長途通信線路29萬公里。
獨特優勢
●經濟綜合實力強。現有資產總額500多億元 , 全口徑年銷售收入已達268億元,農場職工家庭人均純收入達到5.593萬元。
●自然資源得天獨厚。土地總面積為543.9萬公頃。擁有212.4萬公頃耕地.人均占有耕地面積20.2畝,是全國人均水平的16.4倍。
●農業基礎設施完善。農田水利設施配套 大江大河防洪能力為20年一遇標準,人工林總面積達到57.5萬公頃,已經實現農田林網化。糧食處理工廠化,種子加工產業化。
●農業生態環境優良。地處世界三大黑土帶之一,開發時間短,工業污染少,生態環境好。有些企業已通過歐盟ECOCERT、BCS 日本JAS OMK JONA,美國OCIA,DIVT的有機食品認證有機食品認證面積已近百萬畝。
●農業機械化程度高。農業裝備水平在全國領先,農機總動力已這401.3萬千瓦。擁有世界最先進的大馬力拖拉機。收穫機、農用飛機 衛星定位系統,農業綜合機械化程度高達92%。
●農業科技貢獻率高。擁有16個科研院所,3所高等院校。9個技術推廣中心,105 個農業技術推廣站。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率達到82% 農業科技貢獻串達到65% 比全國平均水平高出20個百分點。
●土地規模經營效率高。家庭農場土地規模經營面積超過55%,糧食直接成本低 勞動生產率水平高。人均生產糧食5.936公斤 農業職均生產糧食3萬公斤,其中高油高產大豆等許多作物單產已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農業產業化程度高。一批產業化龍頭企業迅速d屈起。九三油脂 、完達山乳業,北大荒米業、九三豐緣麥業等5家企業(集團)跨入國家級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行列年糧食加工能力達到日800多萬噸,年處理鮮奶能力達到51萬噸,培育了”
北大荒“,”
完達山“ 等一批知名品牌。
合作領域
在產業化龍頭企業改組改造方面進行合資合作。
北大荒集團所屬產業化龍頭企業國有 產權比重較大,急需引進戰略投資者,加強與跨國企業的合資合作。通過出讓國有產權、增 資擴股、合資合作等方式,實現產權多元化,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引進先進技術和管理機制,提高企業外向度和國際市場競爭力。
在無公害、綠色、有機農產品精深加工方面進行合資合作。充分利用北大荒集團優良 生態環境和全國最大無公害、綠色、有機農產品生產基地的獨特優勢,引進跨國企業進行 多領域的合作開發和深度加工。既可以進行技術、科研等方面的合作,也可以合資、獨資建設農產品和食品精深加工項目,提高技術裝備和工藝水平,以進一步延長產業鏈,增加產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使企業獲取更大的經濟效益。
在農產品生產方面進行貿易合作。
北大荒集團是全國最大的農業企業,農業生產組織化、集約化、規模化程度高,農產品生產具有較高穩定性和品質一致性,可以成為跨國企業農產品加工和食品工業穩定的原料、半成品供應商。特別是在非轉基因大豆、大米,小麥、大麥、飼料等品種方面,可以聯合進行生產基地建設和國際市場開發,開展大批量和長期穩定的貿易合作。
在運用當代信息技術推動工業化進程方面進行合作。北大荒集團正在加快推進信息化: 建設並具備了較好的基礎。我們非常願意與跨國企業的軟體服務商進行合作,進一步提高市場監控、生產工藝、財務管理和物流配送等關鍵環節的信息化程度,努力開疫和運用電子商務,實現全流程線上管理和決策,加快新型工業化的進程。
在農墾學小城鎮建設方面開展各種合作。北大荒集團正在加快農業勞動力轉和小城鎮建設步伐。
墾區現有140座小城鎮已初具規模,隨著產業結構調整、龍頭企業建設,文教衛生等社會事業發展,農墾小城鎮建設已經走在全省前列,成為一塊投資置業的熱十,是房地產開發,中介服務、食品加工等產業的理想投資場所,具有廣泛的發展前景和發潛力。
自然資源
黑龍江墾區位於東經123°40′-134°40′和北緯40°10′-50°21′之間,總面積5.43萬平方公里,占全省土地總面積的12.2%。分布在黑龍江省12個地(市)69個縣(市、區),橫跨小興安嶺南麓、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地區。
黑龍江墾區現有土地總面積5.43萬平方公里(相當于海南省的1.65倍),其中耕地3100多萬畝(相當於浙江省的1.29倍),林地1305萬畝,草原549萬畝,水面411萬畝。墾區位居世界僅有的三大黑土帶之一,主要土壤分布為棕壤、白漿土、黑土、草甸土、沼澤土,其中黑土和草甸土占耕地面積的50%。地勢平坦、土質肥沃,土壤有機質含量平均在3-5%之間,有的地區高達10%以上。
墾區所處地域屬中、寒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區,冬季寒冷乾燥而漫長,夏季濕潤而短促,春秋氣溫變化很大。墾區降水較充沛,年平均降水量540毫米。年平均氣溫在-0.9-4℃之間。無霜期平均為120天。全年日照時數為2400-2900小時。
墾區的河流分屬黑龍江、松花江和烏蘇里江三大水系,流經墾區匯水面積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近50條,河流入境水量3000億立方米以上。地下水儲量豐富,可利用量29.8億立方米。天然水域出產聞名全國的鱘鰉魚、馬哈魚、興凱湖大白魚等,還盛產東北銀鯽、鯉魚、鯰魚和“三花五羅”等名貴魚類。近年來,鱘鰉魚、興凱湖大白魚人工繁殖馴化技術獲得成功。淡水養殖發展前景廣闊。
墾區山地和丘陵地帶森林密布,森林面積達80.5萬公頃,其中天然林35.7萬公頃,森林覆蓋率14.6%,林木蓄積量2622萬立方米,成為北大荒的“綠色銀行”和保障農業穩產高產的“綠色屏障”。依託森林還有珍貴的動植物資源。有人參、黨參、五味子、刺五加、生麻等130多種名貴中草藥;有猴頭、木耳、蘑菇、薇菜、蕨菜等真菌及植物類產品;有鹿、狍、貂、麝鼠、山雞等名貴動物。人工種植和馴化養殖有可觀經濟效益。
墾區煤炭、黃金、石灰石、瑪瑙等礦產資源儲量可觀,品位居高。目前已探明煤炭儲量1.5億噸,遠景儲量2.48億噸;探明黃金儲量15.4噸,遠景儲量58.7噸;石灰石儲量在數十億噸以上,為發展礦產採掘、加工提供了有利條件。
墾區獨有的六大省級風景區引人矚目。位於興凱湖的
八五一零農場、位於
三江平原腹地的洪河濕地自然保護區,位於完達山腳下的蛤蟆通水庫、位於
勝利農場境內的喀爾喀山、位於
寧安農場附近的鏡泊湖和尾山農場附近的五大連池,還有
錦河農場的闖關東影視文化基地。景色秀麗,野生動植物種類繁多,是旅遊、療養、科學考察的理想之地。
墾區地域遼闊,自然資源豐富、生態環境優越,具有發展生態農業、特色農業和外向型農業得天獨厚的優勢。墾區地處東北亞大通道,有38個農場坐落於中俄邊境線,具有發展邊境貿易的地緣優勢。
經濟結構
墾區土地平坦連片,有機質含量高,土壤肥沃,氣候適宜,有得天獨厚的適合糧食作物生長環境,是國家享有盛譽的糧食主產區。人均占有耕地面積20畝,比全國人均占有耕地面積最高的省份高15畝以上,居全國之首。自1947年組建開發以來,國家不斷加大了糧食生產的投入和糧食生產體系的建設,形成了具有墾區特色的糧食生產核心專長、核心技術和核心生產能力,糧食綜合生產能力不斷增強。糧食生產能力達到180億斤,年可提供商品糧150億斤,商品率高達85%,高於全國平均水平40個百分點。
墾區農業機械裝備先進,糧食生產的機械化程度高,現有農機總動力達368.2萬千瓦,平均每萬畝耕地擁有農業機械總動力1227千瓦。有耕作機械16.83萬台(套)、排灌機械9.37萬台(套)、收穫機械3.34萬台、植保機械0.14萬台、農用飛機29架、農用運輸機械1.83萬輛(台),水利工程機械704台,糧食處理中心167座,基本實現了糧食生產全過程機械化。墾區糧食生產從業人員人均經營耕地100餘畝、勞均生產糧食6.5萬斤,生產能力達到了中等已開發國家水平。大豆單產連續兩年超過美國生產水平。
農業科技轉化率和農業從業人員素質較高。墾區形成了農業科研院所、部級檢驗中心、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基層農業技術推廣站、專業育種單位、品種試驗網點等較完整的糧食生產科研、開發和推廣體系。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63%,比全國平均水平高出20個百分點,糧食作物良種化率達到98.5%。墾區在良種繁育、模式化栽培、病蟲害防治、農業航化作業等新技術套用上和實行保護性耕作方面居國內領先水平。
生態環境質量好,有利於有機、綠色、無公害糧食作物生產。墾區現已建成國家級生態示範區4個、省級生態示範區2個,國家級、省級自然保護區17個,受保護地區面積比例達12.3%。累計治理水土流失面積達405萬畝,水土流失治理率達45.5%,治理沙化土壤19萬畝,鹽漬化土壤19萬畝,森林覆蓋率達15.3%。2003年,進行安全農產品認證198個,安全農產品生產基地認定17個。建立國家級綠色食品基地4個,占全省的47.6%,同比增長29.9%;綠色食品面積擴大到650萬畝,其中綠色食品基地檢測面積400萬畝。
農業生產組織化程度較高,農業生產輻射示範周邊農村。圍繞糧食生產形成了農業產前、產中、產後服務網路體系,具有為糧食生產提供健全的良種繁育供應、技術指導、農機服務、加工、行銷和質量安全檢驗檢測等社會化服務保障功能。具有糧食食品加工、農業機械化、規模化經營、種子加工、農業科研、社會化服務等諸多輻射優勢。目前,糧食食品加工龍頭企業可拉動周邊市縣種植1500萬畝耕地、帶動百萬農戶進入市場;可為市縣農戶作業服務1000萬畝以上,良種輻射面積10000萬畝。在發展現代農業中,便於實現優勢共享、資源共享。
近年來,墾區以戰略性結構調整為主線,挖掘和發揮比較優勢,舉全局之力構造出了大豆、水稻、鮮奶、小麥、大麥、良種、肉類、北藥加工等產業化龍頭企業,推進了黑龍江墾區產業結構、產品結構、經濟結構、產權結構、組織結構的戰略調整。農業產業化已成為墾區實現新型工業化、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的重要途徑。
目前,黑龍江墾區有各類產業化龍頭企業100餘戶,其中國家、省級重點龍頭企業9戶(國家級龍頭企業5戶);重點龍頭企業所涉及產業主要有糧食加工、食品、肉類加工、製藥、種子、物流等行業;龍頭企業的糧食年加工能力已經達到600萬噸,其中大豆250萬噸,水稻240萬噸,小麥80萬噸,大麥30萬噸,牛奶日加工能力1500噸,屠宰生豬200萬頭、大鵝500萬隻,維生素E100噸、異黃酮40噸;另外還具有20億支中藥水針劑、3000萬支凍乾粉針劑、70億粒膠囊片劑,30萬噸尿素等加工能力。
墾區所擁有的“
完達山”、“
北大荒”、“
九三”等品牌的知名度、美譽度不斷提高;九三油脂公司、北大荒米業公司、完達山乳業公司、北大荒麥芽公司、九三豐緣麥業公司等一批重點龍頭企業不斷壯大,牽動能力不斷地增強。已經建立並不斷地完善“龍頭+基地+農戶”產業化經營模式。隨著龍頭企業的發展壯大,對基地的反哺和牽動作用增強,104個農牧場,22萬個家庭農場,2.3萬個市縣農戶直接從產業化經營中獲益,有力地牽動了墾區和地方經濟的發展,未來牽動地方經濟發展的作用將更加突出。
現代工業
集團工業已具備比較雄厚的發展實力。現已形成農產品加工、食品、農機、化肥、醫藥、建材製造和原煤、黃金採選等工業體系,各類規模的工業企業及生產單位已達到651個。完達山奶粉、北大荒白酒等產品已成為國內名牌產品,許多產品已銷往歐美、日本、東南亞等地。以農畜產品為原料的加工工企業年加工能力分別為小麥106萬噸,大豆74萬噸,稻穀94萬噸,鮮奶40萬噸,甜菜120萬噸,白酒2萬噸,中成藥1100噸;農業機械、化肥(尿素)、農業藥等農用工業年生產能力分別達到1萬標台、30萬噸、1330噸;煤炭、黃金年生產能力分別達到140萬噸和1000千克。
集團著力實施戰略性調整,推動同類產品企業走集團化發展之路,推動存量資產、閒置資產向優勢企業和名牌產品聚集。按照把北大荒集團建設與以國內外市場需求為導向、以在國內外市場有競爭能力的加工和銷售企業為龍頭、以向市場提供最終消費品為目標、以產業化經營為基本格局的大型企業集團的總體發展構想,初步確立了糧糖乳肉四大主導產業和主導產品,重點構建10大主導產業鏈,抓住擴大基地規模、扶強龍頭企業、培育市場體系三個關鍵環節,穩步推進產業化進程,初步形成了市場牽龍頭、龍頭帶基地、基地連農戶,貿工農一體化的生產經營格局。到1998年底,已組建產業化(集團)公司18家,其中稻米、小麥粉、乳品、白酒、麥芽等農畜產品加工企業集團15家。形成各種類型的產業鏈181條。圍繞主導產業和產品培育龍頭企業76個,其中重點龍頭企業管理覆蓋家庭農場21.1萬戶。農畜產品原料基地為龍頭企業提供原料糧豆132萬噸、糖料105萬噸、鮮奶粉5.8萬噸、肉類萬噸,總產值33.9億元,占集團農業總產值的21.0%。龍頭企業創工業總產值30.4億元,銷售收入27.5億元,分別占集團工業的46.6%和0.2%。興凱湖米業、完達山乳業、完達山藥業、九三油脂、三江食品、趙光糖業、北大荒釀酒等一批龍頭企業日趨發展壯大。興建各類市場113個,其中糧食、蔬菜、畜禽產品等專業批發市場109個,進入市場從事商品流通的職工達5.9萬人,促進了農業的市場化進程。
第三產業
為儘快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集團堅持實施開放開發戰略,按照“以資源引資金,以項目引客戶,以存量引增量”的思路,先後出台25項優惠政策,面向境內外客戶招商引資,大力度多渠道全方位推進開放開發。把資源性資產推向市場,加快以“五荒”資源為重點的開發步伐。已與境內外300多家客戶建立聯繫,開發荒地6.7萬公頃,到位資金7752萬元;引進農戶3.35萬戶,承租水田21萬公頃,帶入生產資金近10億元。招商引資、嫁接改造,推進國內外經濟技術合作。已累計引進外資4.4億美元,國外先進機械設備8000多台(套),建三資企業25家,國內經濟技術合作項目78項,到位資金1.27億元。充分利用大貿、邊貿渠道,積極開拓國際市場,加快發展對外貿易。集團產品已出口24個國家和地區,出口商品達8大類、130個品種,年進出口貿易總額近1億美元。
北大荒集團正處於經濟發展的關鍵時期,集團將繼續實施“南聯北開,全方位開放”戰略,以開放促開發,以聯合促發展。經濟技術合作的重點是:充分利用集團資源優勢,引進資金、技術(品種)、管理經驗,聯合進行農業綜合開發。重點是中低產田改造,發展特種種植、養殖,開發綠色食品、特色產品。
發揮集團存量資產優勢,引進先進技術、工藝和設備,進行傳統工業嫁接改造。重點是提高農畜產品加工業的技術裝備和工藝水平,延伸加工層次,發展綜合利用,提高產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不斷推出附合市場需求,有競爭能力的新產品。
掛靠國內外大專院校、科研院所和知名企業,引人、引智、引項目,走產學研相結合的路子,開發高新技術產業,促進集團產品更新換代。
利用集團農畜產品原料優勢,尋求具有加工優勢的企業作龍頭,帶動集團農畜產品原料基地建設,共同推進產業化。利用發達地區的外貿出口優勢,尋求外貿代理,出口集團產品。
發揮集團邊境地緣優勢,利用南方沿海省市開放的條件和優勢,聯合進行出口商品加工基地建設,共同開發東南亞、俄羅斯、獨立國協和歐盟市場,發展外向型經濟,增強出口創匯能力。 ——尋求和利用南方省市開闢市場、搞活流通的優勢,聯合進行市場開發,儘快形成內外聯結的市場網路。搞活集團產品流通,提高集團產品市場占有率。
城鎮建設
“九五”以來,
墾區小城鎮建設不斷登上新的台階。2000年8月,江總書記視察墾區,對墾區小城鎮建設成就給予了高度評價。他說:“這裡縮小了城鄉差別,小城鎮建設已初具規模”,並提出了墾區要“發揚北大荒精神以及寶貴的
北大荒文化,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的要求。
經過墾區幾代人的努力,特別是近年來,實施小城鎮帶動戰略,建立多元投資機制,加強小城鎮的水電、道路、通信、住宅等公共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完善小城鎮的載體功能,在昔日廣袤的北大荒,逐步建立起140個基礎設施完善、服務功能齊全、生活環境優良、建築風格獨特的農墾小城鎮,成為墾區區域性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矗立起
建三江、
寶泉嶺、
九三、
紅興隆分局等中心區域輻射型城鎮;洪河、二道河、
軍川農場等現代化農墾城鎮;鐵力、新華農場等依託於城市的服務型城鎮;
八五一零農場等靠近對俄貿易口岸的旅遊型城鎮;查哈陽、八五一一、七星泡農場等資源開發型城鎮。近年來,墾區有8個城鎮成為全省小城鎮建設的先進鎮,有42個小城鎮達到富強鎮標準。建三江農墾城鎮被列為全國小城鎮建設示範鎮,寶泉嶺農墾城鎮被列為國家小城鎮建設試點鎮,軍川農場被列為全國小城鎮建設示範點,成為墾區小城鎮建設的典範。 目前,墾區城鎮人口達到82.3萬人,城鎮化率達到52.2%。小城鎮住宅面積達到1443萬平方米,人均住宅18.2平方米,住宅磚瓦化率達98%。集中供熱面積達到741萬平方米,集中供熱率36%。高等級混凝土道路達到286公里,城區給排水管網達到3406公里,自來水入戶率達98%。小城鎮綠地面積1070萬平方米,人均綠地面積13平方米。建設公園36個,文化活動廣場82處,其中萬米以上廣場9處。墾區小城鎮大氣環境質量、水環境質量、噪聲環境質量以及固體廢物處理、污水處理、人均公共綠地面積等,均達到或超過國家級生態示範區建設二類地區標準。
社會事業
在墾區半個多世紀開發建設的進程中,隨著經濟建設的健康發展,各項社會事業也相應同步發展。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墾區在不斷加快經濟建設步伐的同時,教育、衛生、文化、體育、交通、 通信、廣播電視等各項社會事業也呈現繁榮發展的勢頭,依然保持著
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的優良傳統正能量,形成了經濟與社會相互促進、相互依存、協調發展的良好局面。
教育事業穩步發展。改革開放以來,墾區深化教育改革,推進素質教育,教育事業取得了很大成就,走在了全省鄉村的前列。目前,墾區擁有各級各類學校395所,在校生30萬人,教職員工3萬人,校舍建築面積237萬平方米。其中普通高校4所,成人高校3所,普通中專2所,職業高中4所,普通中學142所,普通國小146所,幼稚園86所。近年來,總局先後獲得省中等教育結構改革特別嘉獎、全國職業技術教育先進單位、省政府高標準掃除文盲先進單位、全國少兒版畫教育先進集體、全省愛國主義教育先進集體、全省優秀文化創作群體、全省職業教育先進單位等稱號。中國小教學條件不斷改善。“九五”期間,墾區中國小危房改造和集中辦學基本建設投資達2.4億元,改造和新建校舍面積30萬平方米,新建教學樓85棟,全墾區基本實現了校舍樓房化;教師隊伍素質不斷提高。通過開展學歷教育、全員崗位培訓和精簡教師隊伍,墾區教師素質有了很大提高。教師學歷合格率分別達到高中71%,國中99%,國小100%;基礎教育不斷鞏固提高。改革開放以來,墾區率先調整學校布局,基本實現了中國小集中辦學,已基本
普及高中階段教育,累計向普通高校輸送新生6萬餘人,升學率位於全省和全國農墾系統前列;素質教育取得顯著成效。近年來,墾區不斷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湧現出一大批墾區優秀少年。
醫療衛生事業得到鞏固和提高。建立健全了醫療衛生監督、醫療衛生服務和預防保健等醫療衛生體系,形成完整的醫療衛生網路。目前,墾區擁有醫療衛生機構2807個,其中醫院116所,療養院1所,門診部(所)203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13個,婦幼保健院114個,基層衛生所2146個,衛生所覆蓋率達100%,甲級衛生所達80%;擁有衛生技術人員1.1萬人,醫療床位7585張,平均每萬人擁有醫療床位47張、擁有衛生技術人員70人。醫療衛生用房面積達53.3萬平方米,固定資產總額6億多元。墾區衛生資源的人均占有居國內先進水平。醫療技術有較大提高。墾區各醫療機構積極引進先進的技術、設備和人才。寶泉嶺、紅興隆等分局中心醫院率先引進DSA等導管診斷治療技術、腹腔鏡技術和其它窺鏡治療、診斷技術。農墾總醫院引進PET-CT、DSA、諾力刀、中子刀等高新尖診斷和治療設備,形成了以腫瘤、腎病、康復為特色的重點學科,同時面向全國公開招聘10多名學科帶頭人。各醫院主動與省內外大醫院建立技術合作關係,整體醫療水平有了顯著提高。計畫生育工作成績顯著。人口出生率為5.26‰,自然增長率為0.79‰,分別比全省平均水平低2.22‰和1.24‰。
文化體育事業繁榮發展。“九五”以來全墾區用於基層文化陣地和設施建設投入達2億多元。目前,墾區擁有俱樂部、文化宮(文化活動中心)91個,文化廣場90多個,基層文化活動場所998個,離退休幹部活動場所300多個,青少年活動場所764個,總面積達20多萬平方米。目前,墾區有28個農場被省政府授予省級文化先進農場,牡丹江、
寶泉嶺、北安、
建三江、
九三、
紅興隆等六個分局和
嘉蔭農場獲全國邊疆文化長廊建設成績顯著單位稱號。近幾年,企業文化建設越來越受到重視,九三油脂、北大荒米業、完達山乳業、完達山藥業等龍頭企業,都以北大荒文化為基礎,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企業理念、企業精神和企業形象。民眾文化活動豐富多彩。近年來,各分局、農場廣泛組織職工民眾開展多姿多彩的廣場文化娛樂活動,每年參加廣場文化活動的人數達60多萬人次。文藝創作碩果纍纍,“九五”以來,墾區共創作出版長篇小說10部,中短篇小說集10部,美術、攝影作品500多件,詩集14部,散文集15部,報告文學和傳記文學集26部。其中獲得各類獎勵的文藝作品100多個。體育事業蓬勃發展。墾區民眾性體育活動蓬勃開展,運動技術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職工民眾體質顯著增強。“九五”以來,墾區共舉辦體育競賽3萬多次,直接參加人數達45萬人次。體育競技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墾區組團參加全省第八、第九屆運動會,共獲得12枚金牌、12枚銀牌、10枚銅牌,代表團獲體育道德風尚獎。同時向省、國家輸送了180多名優秀體育人才。
廣播電視事業迅速發展。1998年省廣播電視廳恢復了墾區廣播電視管理職能,使墾區廣播電視事業步入健康發展的軌道。目前,墾區共有電視轉播台84座,有線廣播電視站121座,衛星地面站89座,調頻廣播電台23座。建成總局至分局一級光纖網3579.5桿公里,分局至農場二級光纖網6585.5桿公里,農場至作業區三級光纖(含電纜)網10956桿公里。農墾廣播電視局自辦的黑龍江農業頻道節目已實現對大慶市(縣)、雙鴨山市(縣)、黑河市(縣)和哈爾濱市、佳木斯市部分市區以及農墾8個分局、98個農牧場等單位在內的1000萬人口的有效覆蓋。
交通事業快速發展。墾區公路網路日趨完善,公路網現有技術等級有了較大提高,路面鋪裝得到了一定的改善。目前,墾區公路總里程達1.2萬公里,基本形成了與國省縣鄉公路相通、場場相通、區區相通、四通八達的墾區公路網,成為黑龍江省公路網的重要組成部分。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取得較大進展。“九五”以來,墾區投資近10億元用於公路建設及養護。高等級公路實現了零的突破,建成水泥路面345.6公里,渣油表處路面41公里。建設客運站86個,總面積達4.74萬平方米,已有95%的客運站達到了“三化”標準。建設汽車綜合性能檢測站7個,貨運站67個,有形貨運交易市場30個,占地面積15.69萬平方米。建設運輸碼頭5個,開通了中俄國際水路運輸航線。交通運輸經營持續增長。墾區共擁有營運載貨汽車6679台,年貨運量1025萬噸。營運客車達到736台,營運線路499條,營運里程5.73萬公里。現有出租汽車2600多台,基本滿足了各層次人員出行的需求。
通信事業改革發展。墾區通信事業經過50多年的艱苦努力,特別是近年來改革發展,初步建成了集固定電話、數據通信、圖像傳輸為一體的大容量、多功能、高技術含量的四通八達的現代化通信網路。目前,墾區通信公司固定資產達4億元,擁有長途通信線路1.85萬公里,光纜線路1.1萬皮長公里,微波線路5548.7波道公里。電話裝機29.1萬部,戶均電話普及率達66%。目前墾區有93個農場直接或間接與郵電公網聯網,農墾哈爾濱、佳木斯通信中心及8個分局、84個農場實現了墾網全自動聯網。建成了墾區會議電視系統。先後取得了國際網際網路ISP黑龍江省運營許可權和國際網際網路信息處理與發布ICP經營許可權。開通了總局至9個分局及89個農場的計算機政務綜合信息網路,開通了總局財務、社保專用數據網,組建了“
北大荒信息港”網站,成為墾區對外宣傳的視窗。
文化教育
黑龍江墾區建設發展50多年以來,教育事業從無到有:墾區現有中國小332所,在校生28.4萬人 ,學校散布於103個大型農場,遍布黑龍江省54個市縣境內,其中有38個農場坐落在邊境線上。“最初實行分散辦學,但通過調研,我們痛下決心實施並改制整體規劃,18年間,我們將3000多所中國小壓縮到了300多所;在全國率先實施布局網點調整,集中辦學。”回想起集中辦學這盤棋,劉樹正心潮難平:“集中辦學18年來,累計基本建設投資18.5億元,原有的3087所中國小集中到現在的332所,全部實現了樓房化。許多農場最好的樓房是校舍,最美的環境是校園。”北大荒人以集中辦學為突破口不但加快了墾區的“普九”進程,而且推動墾區全面素質教育,令地處偏遠的墾區教育昂首跨入新世紀。目前墾區九年義務教育入學率和鞏固率,畢業生合格率分別達到100%、99%、85%以上。85%的國中畢業生升入高中階段各類學校,基本普及12年教育;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22%。墾區集中辦學被原國家教委領導稱為“中國教育史上的一大壯舉”。
集中辦學也使英語、計算機課程進入邊遠
墾區中國小課堂成為現實。企業對教育的投入逐年增加,每年基本建設投入在5000萬元以上。各中國小都建立了語音室、電教室、計算機室。國小一年級開設英語課。近幾年來信息技術發展很快,每22名學生就擁有一台計算機,有些學校建立了校園網, 開設了閉路電視系統。“我們將緊緊圍繞墾區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的目標,加快教育信息化進程,用五年時間在全墾區中國小基本普及信息技術教育,抓好教育網路和教育資源建設,實現‘校校通’,以信息化帶動墾區教育的現代化。”劉樹正向記者介紹了墾區普及中國小信息技術教育“十五”發展目標:2005年基本做到中國小各學科有配套的電子音像教材。逐步實現多媒體教學進入每一間教室,積極促進信息技術教育與其他學科教育的整合。到2005年達到平均每12名中小學生擁有一台計算機。
“培養新時代的接班人,除了具有現代化的文化素質之外,更重要的是繼承和發揚‘北大荒精神’這寶貴的精神財富,繼承艱苦奮鬥、勇於開拓、顧全大局、無私奉獻的精神,充分挖掘和發揮這些精神資源優勢,用北大荒精神辦教育,用
北大荒文化育人才!”從小薰陶於這種精神氛圍的墾區後代,獨立自主、勤奮向上、樂於奉獻。全局60萬青少年集資建起了
王震將軍率師開發建設北大荒紀念碑、趙尚志紀念館、燕窩島墾荒烈士陵園等20餘個革命傳統教育基地。1997年墾區作為黑龍江省唯一的德育先進單位代表在全國中國小德育工作會議上介紹了經驗。1999年,黑龍江墾區再次被評為“黑龍江省愛國主義教育先進集體”。
企業榮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