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校史》是林雁秋、王曉光、劉翔編纂的地方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校史
- 作者:林雁秋、王曉光、劉翔
- 出版社:書目文獻出版社
- 類別:地方志
- CN:11201.45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
內容簡介
本志記述了八一農墾大學的發展歷史以及教育教學工作、科技工作、思想政治工作、教學改革等。
作品目錄
封面
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校史
圖片
王震同志手跡(1961年9月25日)
農牧漁業部何康部長(右二)、省農場總局黨委趙清景書記(右一)來校參觀王敬立副教授(左二)、人工培育成功的野生經濟植物。
歷屆校領導同志和老教師在一起。
原八一農科所所長劉慶瑞同志(前排左五)和所里全體團員在一起(1963年)
農管系農學專業畢業留影(1962年8月15日)
1.新校門(前)、農學樓(左後)
2.主樓
3.俱樂部
4.圖書館
5.賓館之一 歷屆校領導同志在一起
6.賓館之二(校領導同志和外國專家在一起)
7.農學系學生在美麗的興凱湖畔進行植物實習
8.歷屆校黨政負責人和優秀教師在一起
9.王震同志和校領導、教師在一起
10.王震同志和學生在一起(1958年在青年水庫工地上)
11.王震同志(左二)和女生在一起(1959年在裴德火車站上)
12.農管系5801班全體學生合影
13.農墾部院校工作組在老校門前和八一農大部分教師、幹部在一起
14.農管系師生在農墾部贈送的拖拉機群前合影
15.學生在校園後北山頂上舉行團日活動
16.農管系學生在修建青年水庫大壩工地上勞動間隙時留影
17.原黨委書記姜瑞元(左二)、原校長包化民(右二)和話劇《於無聲處》中的學生演員在一起
18.學生在語音室學習
19.校第五屆學生代表大會全體代表合影
20.農機系學生在進行康拜因檢修實習
21.農經系幹部專慘班學生在專心致至地聽課 以上照片大部分為李叢傑同志攝影
前言
目錄
第一章八一農大的建立和發展(1958-1966年)
第一節 八一農大誕生的歷史條件
十萬轉業官兵進軍“北大荒”
農墾事業對人才的需求
第二節 初創階段的學校工作
隸屬關係、領導班子和領導機構
校址和校名
辦學方針,培養目標和專業設定
農管一部學生和建校勞動
農管一部在半農半讀制度下的教學計畫和教學活動
成為全日制正規大學時的建系和教學計畫
農管二部的情況
教育改革
函授教育
遠徵實習
教師隊伍的來源和發展
實習農場的建立暫時困難時期的生產和生活
基本建設
第三節 穩步發展階段的學校工作
專業設定,規模和編制的調整
黨委對1950至1962年辦學的經驗教訓的總結
教學工作
對59級、60級的特殊規定
政治理論教育
實習教學
會計統計專修班
圖書館、實驗室和印刷廣
科技工作
師資的培養
生產和生活
基本建設
第四節 改制階段的學校工作
改制的準備工作
改制以後的教學工作
其它工作
第五節 經常性的思想政治工作和校風
經常性的思想政治工作
校風
建校頭八年學校歷史的回顧
第二章 “文化大革命”時期的八一農大(1966-1976年)
第一節 “文化大革命”前期的學校狀況
《五·一六通知》發表前後
奪權活動和首屆革委會
武鬥升級與大逃跑
“大聯合”和革委會改組
“清理階級隊伍”
整黨建黨
一打三反
戰備及其它
學校被撤銷
第二節 “文化大革命”後期的學校工作
學校的復辦
“上管改”
“農大特殊論”
學朝農
科研工作
生產、基建、生活
“文化大革命”十年學校歷史的回顧
第三章新的歷史發展時期的八一農大(1977-1985年)
第一節1977至1978年的學校工作
揭批“四人幫”
平反“文革”期間的冤假錯案
校名的恢復二十周年校慶
教學、研科工作開始走向正常
生產、基建、生活
第二節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的學校工作
本科教學工作
人才調查和教學改革
國營農場經濟管理幹部專修科短訓班
學生的思想政治工作、第二課堂、軍訓工作師生員工的體育活動
圖書館、實驗室、電教室和印刷廠的發展
科研和技術推廣工作的新進展
職稱評定工作和師資隊伍的培養提高
工農業生產
基本建設規模的擴大
學校辦社會
外事工作
統戰工作
黨群工作
整黨
學校管理制度和管理體制改革
邊疆院校辦學的特殊困難 邊遠地區知識分子的後顧之憂
學校的現狀和七年發展規劃
粉碎“四人幫”以來九年學校歷史的回顧
附錄
著作權頁
《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校史》勘誤表
《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校史》勘區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