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省(黑龍江(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

黑龍江省(中國東北地區省級行政區)

黑龍江(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一般指本詞條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5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黑龍江省(Heilongjiang Province),簡稱黑,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省會哈爾濱市,位於中國東北部,是位置最北、緯度最高的省份,經緯度範圍大致為東經121°11′—135°05′,北緯43°26′—53°33′,北、東部與俄羅斯隔江相望。全省土地總面積47.3萬平方千米,居中國第6位。邊境線長2981.26千米。截至2023年12月,黑龍江省共轄12個地級市、1個地區行署。2023年末,黑龍江省常住總人口3062萬人。方言分為漢語和東北官話。

黑龍江省地貌特徵為“五山一水一草三分田”。地勢大致是西北、北部和東南部高,東北、西南部低,主要由山地、台地、平原和水面構成。全省有黑龍江、松花江等河流,興凱湖、鏡泊湖等湖泊。黑龍江省屬於寒溫帶與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舊石器時代晚期,黑龍江大地上即已出現了原始先民的足跡。康熙二十二年,清廷為抗擊沙俄入侵,於璦琿舊城設鎮守黑龍江等處地方將軍,劃出寧古塔將軍所轄地區,歸黑龍江將軍統轄,這是黑龍江自成一個軍事、行政區域並以“黑龍江”命名的開端。

黑龍江省是國家重要商品糧生產基地、重型裝備生產製造基地、重要能源及原材料基地、北方生態安全螢幕障、向北開放新高地。2023年,黑龍江省實現地區生產總值為15883.9億元,增長2.6%,三次產業結構為22.2:27.0:50.8。黑龍江先後形成了以“鮮卑文化”“渤海文化”“金源文化”“滿族文化”為代表四大古代文化源流和以“東北抗聯精神”“北大荒精神”等為代表的近代文化元素。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黑龍江省
  • 外文名:Heilongjiang Province 
  • 行政區劃代碼:230000 
  • 行政區類別 
  • 所屬地區:中華人民共和國 
  • 地理位置:東北地區 
  • 面積:473000 km 
  • 下轄地區:12個地級市、1個地區行署 
  • 政府駐地:哈爾濱市南崗區中山路202號 
  • 郵政編碼:150000-160000 
  • 氣候條件:寒溫帶與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 
  • 人口數量:3062 萬(2023年末常住總人口) 
  • 著名景點中央大街 、鏡泊湖 、湯旺河國家公園 、太陽島 、虎頭風景名勝區 
  • 機場哈爾濱太平國際機場大慶薩爾圖機場牡丹江海浪國際機場佳木斯東郊國際機場伊春林都機場等 
  • 火車站:牡丹江站、林口南站、雞西西站、七台河西站、樺南東站、雙鴨山西站、佳木斯站等 
  • 車牌代碼:黑A-黑R
  • 地區生產總值:15883.9 億元(2023年) 
  • 人均GDP:51563 元(2023年) 
  • 政府官網:https://www.hlj.gov.cn/ 
  • 簡稱:黑 
  • 民族:漢族為主要民族,及滿族、蒙古族等少數民族 
  • 官方語言:漢語方言、東北官話 
名稱衍變,歷史沿革,先秦時期,秦漢至南北朝時期,隋唐至宋元時期,明清時期,中華民國時期,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自然地理,位置境域,氣候,地質,地形地貌,水文水利,土壤,自然災害,自然資源,水資源,土地資源,濕地資源,礦產資源,生物資源,行政區劃,政區,重要城市,政治,人口,人口數量,民族,語言,宗教信仰,經濟,綜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經濟功能區,社會事業,教育,醫療,媒體,科技,文化事業,體育,社會保障,環保,交通,綜述,公路,鐵路,航空,水運,管道運輸,公共運輸,文化,綜述,飲食,習俗,藝術,非物質文化遺產,文物古蹟,傳統村落,地方特產,風景名勝,綜述,自然景觀,人文景觀,對外交流,友好城市,對外交流事件,著名人物,

名稱衍變

黑龍江省因境內橫亘北部邊境的大河流黑龍江而得名。黑龍江,古稱“黑水”,滿語稱“薩哈連烏拉”—“薩哈連”是“黑”的意思,“烏拉”是“江”的意思。14世紀成書的《遼史》始稱黑龍江,清初定名為黑龍江。同時,黑龍江作為行政區域名稱也始於清代。1683年12月,清廷為抗擊沙俄入侵,於黑龍江左岸璦琿舊城設鎮守黑龍江等處地方將軍(簡稱黑龍江將軍),劃出寧古塔將軍所轄之西北地區,歸黑龍江將軍統轄,形成盛京、寧古塔、黑龍江三將軍並立的局面,這是黑龍江自成一個軍事、行政區域並以“黑龍江”命名的開端。

歷史沿革

先秦時期

距今4.5—1萬年的舊石器時代晚期,黑龍江大地上即已出現了原始先民的足跡。進入新石器時代,人類活動的遺存在黑龍江省境內有著比較廣泛的發現。牡丹江流域的新石器時代居民,則主要從事農業生產。如在寧安鶯歌嶺遺址下層發現當時的生產工具有石鋤、石斧、骨鋤等,尚志亞布力遺址的石質生產工具有斧、鏟、鑿、鋤、磨盤、磨棒等,都與農業生產有關。夏商周時期,生息在黑龍江地區的先民有肅慎人和索離人等,就已向中原朝貢。
據先秦古籍《竹書紀年》記載,帝舜二十五年(約當公元前2155年),“息慎氏來朝,貢弓矢”。“息慎”,即指肅慎。說明帝舜時代,黑龍江地區的肅慎、北發、山戎等原始民族,即已同中原地區華夏諸族大聯盟的首領間建立了聯繫,並貢獻了自己所特有的生產工具和兵器—弓矢。
夏帝芒三年(公元前1975年),夏王朝的帝芒在位年間,東北的“九夷”派使者到中原,向帝芒朝拜並貢獻土特產品。商王湯時(公元前1711~前1698年),夏自孔甲之後漸趨衰落,桀無道,“百姓弗堪”。商族首領湯率諸侯和諸夷滅桀,史稱“成湯革命”。肅慎先民使者向湯貢獻楛矢石砮,確立了對商王朝的從屬關係。東胡的先民和商王朝也有了貢屬的關係。
周武王十一年(公元前1066年),周武王姬發率諸候滅商後不久,曾通道於九夷百蠻。肅慎的使者再次前住中原地區,向武王貢楛矢石砮。周武王將楛矢石砮分贈給諸侯珍藏。周武王十三年(公元前1064年),周武王訪殷商遺人箕子,箕子為陳洪範之道。武王病死。箕子東遷朝鮮(在今東北南部和朝鮮半島北部地區),建立了以殷商遺民為主體的古朝鮮政權。
西周至戰國時(公元前1000~公元前221年),在今內蒙古呼倫貝爾草原至大興安嶺地區散居著東胡人及其先民,以畜牧射獵為業。呼倫湖、海拉爾河及額爾古納河一帶依山面水向陽坡地上的石棺墓群及出土的石鏃、石錛等物,有可能是他們的物質文化遺存,而同時出土的玉璧、陶鬲等物則表明他們與中原華夏諸族的關係密切。周景王十二年(公元前533年),周大夫詹桓伯對晉人申明:“肅慎、燕、亳,吾北土也”,明確地把肅慎人所在地區(包括今黑龍江省的東部地區在內)列入周王朝的領土版圖。
黑龍江地區的古代先民經過長時期的漁獵生活之後,生產能力有了很大提高,產生了早期的農業、畜牧業和手工業。隨著生產能力的提高而有了富餘產品,出現了私有財產,並引起了社會的兩極分化。對私有財產的爭奪,使氏族社會瓦解,逐漸產生了部落、部落聯盟,並且出現了國家的組織。黑龍江地區最早的國家,是濊貊的一支或後裔建立的夫余國,建國時間約在戰國後期,地跨今黑龍江省東部和南部。

秦漢至南北朝時期

秦以後,在黑龍江地區生息活動的先後有挹婁人、夫餘人、鮮卑人、勿吉人和靺鞨人等。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秦統一六國,分全國為36郡,建立了統一的多民族封建國家。不久,箕氏朝鮮王否臣服於秦,使秦的勢力和影響深入到今東北地區南部一帶。
漢高祖元年(前206年),劉邦建立西漢王朝。不久,出兵平定今東北南部的割據勢力,恢復遼東、遼西、右北平3郡的建置。東漢建武元年至建武六年(25~30年),在農民大起義中,西漢宗室劉秀建立了東漢政權,逐漸加強對東北的管理。至建武六年(30年)出兵遼東,恢復了漢廷在東北地區的行政建置。
兩漢時期的夫余國已相當強大,經濟、文化的發展也高於東北的各民族。西漢時期,在東北南部和朝鮮半島設樂浪、真番、玄菟、臨屯四郡後,夫余顯已貢屬或臣服於漢朝,並歸玄菟郡節制。東漢政權建立後,夫余仍歸玄菟郡管轄,並向漢廷進貢方物。
初平元年(公元190年),中原出現混亂,遼東太守公孫度割據於遼東、遼西一帶,夫余王尉仇台從屬於公孫政權,黑龍江地區南部遂成為公孫度的勢力範圍。三國時,夫余改屬於曹魏。西晉建立,夫余向晉廷進貢,並接受東夷校尉的節制和保護。西晉滅亡後,又失去中原政權的保護,雖先後依附於前燕、前秦及後燕,但自身已喪失自立的能力,終於在公元494年,被肅慎後裔的勿吉人所逐,其故地大部被勿吉人占有,夫余滅亡。
部分夫余遺民被迫北渡那河(今松花江),在松嫩平原建立了豆莫婁政權。其地在今嫩江以東,呼蘭河以北,小興安嶺西南,以烏裕爾河為中心地區。由於豆莫婁是從夫余國分離出去的,因而各種國家制度仍沿襲夫余舊制,保持奴隸制度,國有“君長”,其下諸加“皆以六畜名官”,地方的“邑落”,由豪強世代把持,與中原政權建立了臣屬關係,曾先後向北齊朝貢。
4世紀初葉,在拓跋鮮卑人逐鹿中原同時,黑龍江地區東部勿吉人後裔—靺鞨族逐漸興起,逐漸成為一新興的強大勢力。到5世紀時,已進入速末水(今第二松花江)流域,形成粟末、伯咄、安車骨、拂涅、號室、黑水、白山等七大部落聯盟,並與北魏王朝確立了貢屬的關係。

隋唐至宋元時期

隋唐時期,黑龍江地區在河北道的統轄之下,先後設立了渤海、黑水、室韋3個都督府。
唐總章元年(公元668年),滅高句麗。唐朝不僅將整個高麗故地北境納入直轄版圖,而且將附屬高句麗的一些靺鞨人遷置於營州(今朝陽)附近。萬歲通天元年(公元696年),爆發了營州事件,由於契丹人的大規模暴動,唐在東北地區的統治搖搖欲墜,被迫撤出速末水流域。於是,營州的靺鞨人在大祚榮等人的領導下,聯合高句麗遺民加入了反唐的行列,回到靺鞨故地,在舊國一帶(今牡丹江上游的敦化盆地)建立震國。震國於景龍元年(公元707年)接受唐廷的“招慰”。
開元二年(公元713年),唐廷為左驍衛將軍、渤海郡王,授忽汗州都督,亦稱渤海都督,自此“去靺鞨號,專稱渤海”。於是,震國改稱渤海,成為臣屬於唐朝的一個地方民族封藩政權。寶應元年(762年),唐廷冊封大欽茂為渤海國王,詔令渤海為國,由羈縻州府升為屬國。至9世紀,渤海國力達到頂峰,被譽為“海東盛國”,其管轄範圍最盛時“方五千里”,南至 今朝鮮半島東北部,東至日本海,西抵今內蒙古自治區境,北達今黑龍江。境內仿行唐朝的府州縣行政制度,設有5京、15府、62州、100餘縣。地跨今黑龍江東部和南部。貞元八年(792年),唐設室韋都督府,地轄今黑龍江西部。天贊五年(926年),渤海國被契丹(契丹於947年改稱遼)所滅,享國229年。
遼代(契丹於947年改稱遼),黑龍江地區西部和東部分屬上京道和東京道管轄。金代,今黑龍江省行政區域的絕大部分屬金上京路統轄,金立國之都上京會寧府遺址位於今黑龍江省阿城市白城。金朝在黑龍江流域的統治,以上京路下轄三路,即恤品路、胡里改路、蒲峪路;並設泰州和肇州。
元朝時,東北地區屬於遼陽行中書省管轄,其轄境大體包括今東北三省與河北省的東北部以及黑龍江以北、烏蘇里江以東的廣大地區。今黑龍江省地區分屬開元路和水達達路管轄。

明清時期

明朝時期,東北地區實行了具有軍事戍守特點的都司、衛、所制。今黑龍江地區初為遼東都司管轄。永樂七年(公元1409年)以後,由奴兒乾都指揮使司管轄,駐奴兒干城(今黑龍江下游右岸)。
清朝在東北的地方行政制度,與關內的省、府、縣行政制度不同,實行的是在滿洲八旗制度基礎上形成的“軍府制”,即由駐防將軍、都統、副都統、協領、佐領、防禦等軍事長官兼理轄區內的民政事宜。直至光緒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才開始設定行省的建制。
17世紀中葉,沙俄開始武裝入侵中國黑龍江流域。為抵禦沙俄勢力對黑龍江流域的入侵,順治九年(公元1652年),清廷派梅勒章京率兵駐守寧古塔(今海林縣境內)地方,翌年升為昂邦章京。寧古塔、盛京兩昂邦章京並存,東北地區被劃分為兩大軍事駐防區域,即兩個行政區域。
康熙元年(公元1662年),改稱“鎮守寧古塔等處地方將軍”,簡稱寧古塔將軍。今黑龍江地區位於寧古塔將軍轄區之內。將軍既是地方最高軍政長官,又是地方最高民政長官。
康熙二十二年(公元1683年)12月,清廷為抗擊沙俄入侵,於黑龍江左岸璦琿舊城設鎮守黑龍江等處地方將軍(簡稱黑龍江將軍),劃出寧古塔將軍所轄之西北地區,歸黑龍江將軍統轄,形成盛京、寧古塔、黑龍江三將軍並立,“自是東北三分,吉江並列”。這是黑龍江自成一個軍事、行政區域並以“黑龍江”命名的開端。黑龍江將軍之下先後設有黑龍江(璦琿)、墨爾根、齊齊哈爾、呼倫貝爾、呼蘭、布特哈、通肯等7城副都統和興安城副都統銜總管。
19世紀50年代,沙俄趁清王朝處於內憂外患國力大衰之際,大肆武裝入侵黑龍江,並不斷向清政府提出了領土要求,先後逼迫清政府簽訂了《璦琿條約》、《北京條約》等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先後侵占黑龍江以北、外興安嶺以南,烏蘇里江以東中國東北領土大約100萬平方千米。1858年中俄《璦琿和約》簽訂後,黑龍江副都統轄區僅剩黑龍江以南地區。
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開始,黑龍江將軍轄區內取消副都統,相繼設立道、府、廳、州、縣等地方行政建置。黑龍江將軍轄區東至畢占河、南至松花江,與吉林將軍轄區接壤;北至外興安嶺與俄羅斯為界;西至喀爾喀接車臣汗部界。
晚清同治、光緒年間,黑龍江地區逐步取消封禁,放荒招墾,人煙漸稠,民事日繁,遂添設府、廳、州、縣建制。光緒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清政府終於改革東北地區吏治,決定廢除軍府制改為行省制,同全國一樣實行省、府、縣三級體制。清廷裁撤奉天、吉林、黑龍江將軍,設立奉天、吉林、黑龍江三省。黑龍江行省的行政區域承襲黑龍江將軍管轄範圍,東南和南部與吉林行省毗連,西南與奉天行省為鄰,西部與蒙古接壤,北部和東北部以黑龍江與俄國為界,省會駐齊齊哈爾城。行省以下分設府、廳、州、縣,並設道區分轄府、廳、州、縣。廳(州)分為直隸廳(州)和散廳(州)。
至宣統末年(公元1911年),全省分設3道、7府、6廳、1州、7縣及郭爾羅斯後旗、杜爾伯特旗、扎賚特旗和依克明安旗。

中華民國時期

中華民國成立後,黑龍江省名稱和行政區劃沿襲舊制不變。至民國三年(公元1914年)末,黑龍江省共轄3道、23縣、5設治局、4旗;吉林省管轄屬今黑龍江境內有2道、18縣。
民國四年(公元1915年),中俄簽訂《呼倫貝爾條約》,將呼倫貝爾定為特別區,直接歸中國中央政府節制,受黑龍江省省長監管,復設呼倫貝爾副都統。民國六年(公元1917年)起,中國政府逐漸收回對中東鐵路“附屬地”的管轄權。民國九年(公元1920年),黑龍江省長公署決定,呼倫廳改為呼倫縣。北京政府頒布《東省特別區法院編制條例》,規定中東鐵路附屬地改成東省特別區。
民國十年(公元1921年),成立東省特別區哈爾濱市政管理局,掌管中東鐵路沿線各地市政。民國十四年(公元1925年),設定呼倫道,駐呼倫縣,轄呼倫、臚濱、室韋、奇乾4縣。民國十五年(公元1926年),設定哈爾濱特別市和哈爾濱市政局等。
民國四年(公元1915年)至民國十八年(公元1929年),隨著經濟發展和人口增加,黑龍江地區陸續增設30個縣和設治局。全省共有42縣、11設治局。吉林省分設42縣,在今黑龍江境內有22縣。黑龍江省在裁撤道區的同時,將呼倫、黑河道改為呼倫、黑河市政籌備處,轄原道屬各縣。
民國二十年(公元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東北地區行政區劃,按照日本侵略者進行嚴密統治的需要,逐步把省劃小。民國二十三年(公元1934年)10月1日,偽滿政府公布所謂“地方行政改革制度”和“省官制”。將東北4省肢解為10省和2特別市(後改為14省、2特別市和1特別區)。至偽滿洲國覆亡前夕,今黑龍江省境內共設有濱江、龍江、三江、黑河、北安、東滿6省,共轄5市、76縣、3旗。
民國三十四年(公元1945年)8月31日,國民黨政府頒布收復《東北各省處理辦法綱要》,重行劃分東北行政區劃,將今黑龍江省境內劃分為松江、合江、黑龍江、嫩江4省。
民國三十四年(公元1945年)10月至民國三十五年(公元1946年)4月,在中共東北局的領導下,黑龍江地區先後建立了合江、松江、黑龍江、嫩江、綏寧五省和哈爾濱市建制。各省管轄10個至20個縣(市)左右,為便於開展工作,在省縣之間設立了專區。但為了適應解放戰爭形勢發展變化的需要,省(區)建制調整變動比較頻繁,戰爭後期調整合併為合江、松江、黑龍江、嫩江4省和哈爾濱特別市。4省共轄82個市、縣、旗。各省分設的專區,除邊遠地區的黑河專區外,均已撤銷,由省直接管縣。
1949年4月21日,東北行政委員會發布《重劃東北行政區劃令》,決定黑龍江地區的合江、松江、黑龍江、嫩江4省和哈爾濱市合併為松江、黑龍江2省。1949年5月中旬,撤銷合江省併入松江省,哈爾濱市改為松江省轄市。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

1954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頒布《關於撤銷大區一級行政機構和合併若干省、市建制的決定》,撤銷松江省建制,與黑龍江省合併為黑龍江省,同時將哈爾濱市改為省轄市併入黑龍江省。同年8月,兩省正式合併,省會設在哈爾濱市。同時,將原黑龍江省所屬的白城、洮南、鎮賚、大賚、安廣、開通、瞻榆7縣,劃歸吉林省管轄。新的黑龍江省,南與吉林省接壤,西與內蒙古自治區為鄰,北、東隔黑龍江、烏蘇里江與蘇聯相望。全省總面積46萬餘平方千米,總人口為1250萬。共轄3個專區、5個市、64個縣、2個旗、1個礦區。
1960年以後的一段時間,部分專區和市縣的劃分和裁併反覆性較大。至1966年底,全省分為6個專區、2個特區和8個較大的市。6個專區共轄65個縣和1個特區;9個設區的市(特區)共轄54個區、4個鎮。1967年,全省上下普遍成立革命委員會,將各專區均改為地區,由設立派出機構的專區變為一級區劃實體的地區,成為一級政權單位。
1969年7月,中共中央、國務院決定,將內蒙古自治區所屬呼倫貝爾盟(突泉縣、科爾沁右翼中旗除外)劃歸黑龍江省管轄。1979年7月,按照中共中央、國務院的決定,將原呼倫貝爾盟及所屬各市、旗全部劃歸內蒙古自治區。
1985年,黑龍江省共轄4個地區、10個地級市、6個縣級市、63個縣、64個市轄區、4個地區轄區。作為邊疆省份,黑龍江省的邊界線亦因中俄東段國界的最終劃定而發生變動。從1992年至2005年中俄達成一系列協定,最後的勘界工作於2007年完成。
2008年10月14日,中國和俄羅斯在黑瞎子島上舉行“中俄界碑揭牌儀式”,備受矚目的黑瞎子島,一半領土回歸中國,黑龍江省的行政區域至此最終確定。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省內所轄的市(地)、縣(區)的亦大調整。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黑龍江省位於中國東北部,是中國位置最北、緯度最高的省份,橫跨東八區和東九區兩個時區,西起東經121°11′,東至東經135°05′,南起北緯43°26′,北至北緯53°33′,東西跨14個經度,南北跨10個緯度。北、東部與俄羅斯隔江相望,西部與內蒙古自治區相鄰,南部與吉林省接壤。全省土地總面積47.3萬平方千米(含加格達奇和松嶺區),居中國第6位。邊境線長2981.26千米,是亞洲與太平洋地區陸路通往俄羅斯和歐洲大陸的重要通道,是中國沿邊開放的重要視窗。
黑龍江省(黑龍江(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
黑龍江省

氣候

黑龍江省屬於寒溫帶與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全省從南向北,依溫度指標可分為中溫帶和寒溫帶。從東向西,依乾燥度指標可分為濕潤區、半濕潤區和半乾旱區。全省氣候的主要特徵是春季低溫乾旱,夏季溫熱多雨,秋季易澇早霜,冬季寒冷漫長,無霜期短,氣候地域性差異大。黑龍江省的降水錶現出明顯的季風性特徵。夏季受東南季風的影響,降水充沛,冬季在乾冷西北風控制下,乾燥少雨。2023年,黑龍江省年平均氣溫為3.9℃,年平均降水量為637.5毫米。全省無霜期多在100—160天之間,平原長於山地,南部長於北部北部的大興安嶺地區無霜期只有80-90天,而松嫩平原西南部和三江平原大部分地區無霜期超過140天,泰來最長,超過170天。
  • 日照
黑龍江省每年實際日照時數一般在2300—3000小時之間,以松嫩平原西南部為最多,泰來、肇州、肇源可達3000小時。春季略低於夏季,夏季最多,一般超過220小時/月;冬季最低,大、小興安嶺及三江平原低於160小時/月。全省日照百分率松嫩平原南部最高,可超過65%;大小興安嶺山地最少,低於55%。黑龍江省每年太陽總輻射值保持在4200—5000兆焦耳/平方米之間,在中國屬於中等水平,與長江中下游各省及兩廣一帶相當。全省太陽總輻射量分布南多北少,松嫩平原西南部泰來、州一帶,太陽輻射量最多;其次是東南部。大、小興安嶺山地及三江平原東北部太陽輻射量最少。全省各地全年太陽輻射量以夏季最多,春季次之,秋季較少,冬季最少。冬季因夜長晝短,總輻射量明顯減少,其中12月份是全年各月總輻射量最小月份,最北部的漠河全月只有80兆焦耳/平方米;夏季晝長夜短,是太陽輻射量最豐富的季節,高緯度地區日照時數顯著增多,太陽總輻射量南北差異減少,6月份是全年太陽輻射量最大的月份,西南部可達640兆焦耳/平方米,最低的三江平原東北部也高於500兆焦耳/平方米。7、8月份因降雨多,太陽幅比6月份減少,尤其是小興安嶺山地是全省夏季太陽輻射量最少的地方。
  • 氣溫
黑龍江省年平均氣溫在-5.3℃—5℃之間,平均氣溫最低的大興安嶺北部地區為-5.3℃,最高的地區是東南部緯度最低的東寧縣為4.9℃,南北相差10.2℃。年平均0℃線在嫩江一伊春一線。四季氣溫變化顯著,冬季(12月、1月、2月)氣候嚴寒,1月是最冷的月份,全省1月平均氣溫在-30—-15℃,大部分地區平均氣溫低於-20℃,是中國最冷的省份,也是世界同緯度地區最冷的地方。最北部的河1月平均氣溫達-30.8℃,是全國1月份平均氣溫最低的地方,極端氣溫出現於1969年2月13日,達到-52.3℃,可謂中國的“寒極”。東南部東寧縣1月份平均氣溫-18℃,是全省1月份平均氣溫最高的地區。春季(3月、4月、5月)增溫迅速,氣溫變化無常。4月份平均氣溫除大興安嶺西北部外,均超過0℃。西部、西南部、三江平原南部氣溫較高,超過6℃,升溫、降溫一次可達10℃上下。夏季(6月、7月、8月),黑龍江省氣溫與中國南方各省相差無幾,也是世界同緯度地區氣溫最高的地方。7月是全省氣溫最高的月份,平均氣溫為18℃—23℃,除大、小興安嶺北部地區外,全省大部分地區平均氣溫高於20℃,其中西南部的泰來、杜爾伯特、肇源等地7月平均氣溫超過23℃。極端最高氣溫是1968年7月22日在泰來氣象站觀測到的41.6℃。秋季(9月、10月、11月),西伯利亞冷空氣勢力增強,活動頻繁,全省大部分地區氣溫迅速下降,晝夜溫差變幅較大。9月份平均氣溫一般為10℃,10月份北部地區平均氣溫已降至0℃以下,大興安嶺北部可降至-4℃以下,南部地區為2℃—4℃,北部地區9月下旬即出現霜凍。
  • 溫差
黑龍江省是中國氣溫年較差最大的省份,全省大部分地區氣溫年較差大於40℃,其中大興安嶺地區大於44℃,北部黑龍江谷地嘉蔭縣為49.4℃,為全國之冠;東南部的東寧、綏芬河年較差最小,分別為36.4℃和36.3℃。由於緯度較高,太陽高度角較低,因而黑龍江省是全國熱量資源最少的地區之一。但因夏季白晝時間長,溫度高,彌補了太陽高度角引起的熱量不足。全省除大興安嶺北部地區外,熱量條件均可滿足農業一年一熟制各種作物的需要。全省不小於0℃積溫在2500℃—3500℃之間,持續天數在140—180天;不小於10℃積溫在1600℃—2800℃;大興安嶺西北部地區積溫最低,在1600℃以下。黑龍江省屬於積濕不穩定地區,年際變化平均為300℃左右,對糧食等農作物生產影響較大。
  • 降水
黑龍江省全年降水量在400—650毫米之間,具有明顯的季風特徵。受東亞季風環境的影響,降水季節分布不均,年際變化大,地域差異明顯。夏季降水充沛,占全年降水總量的60%左右;冬季乾燥少雨,僅占全年降水量的4%;春秋季降水量分別占全年降水量的13%和23%左右。一年中,1月份降水最少,7月份降水最多。年際間降水量變化大,多雨年和少雨年降水量可相差2—3倍:降水變率多數地區在15%—20%之間,其中中西部降水變率可達20%—22%,易造成洪澇災害。平均年降水量等值線大致與經線平行,這說明南北降水量差異不明顯,東西差異明顯。降水量從西向東增加,西部平原年降水量僅為400—450毫米,東部山前台地在500毫米左右,東部山地在500—600毫米。山地降水量大於平原,迎風坡大於背風坡,因此降水量分布極不均衡。小興安嶺和張廣才嶺地區平均降水量550—650毫米,在小興安嶺南部伊春附近及東部山地南部尚志形成多雨中心,年降水量達650毫米以上。而西部松嫩平原降水量只有400—450毫米,肇源西部與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降水量在400毫米以下,形成少雨中心。
  • 霜期與冰期
黑龍江省春末秋初時節冷空氣活動頻繁,常有霜凍出現。全省無霜期比較短,一般每年在100—160天之間,西部泰來和東南部虎林等局部地區在160天以上,其中泰來為170.5天;西北部在100天以下,其中漠河、遜克分別只有92.7天和92.9天。各地初霜多出現於9月中、下旬,北部一些地方9月上旬即出現降霜,西南部泰來可推遲到10月上旬才出現初霜。終霜日全省大部分地區出現於5月上中旬。
黑龍江省冰期相當長,每年9月下旬至10月上旬各地地表和河流從北向南陸續出現結凍現象,北部一些地方9月中旬即開始結凍,其中漠河結凍初日為9月12日;結凍終日多在4月末至5月中旬,個別地方在5月下旬甚至更晚。

地質

黑龍江省處於西伯利亞、華北、太平洋三大板塊之間,歷經地塊基底形成、古亞洲洋、濱太平洋活動大陸邊緣三大構造發展演化階段。
  • 地質構造
地塊形成與發展階段
新太古代,麻山運動使地區內沉積岩系(麻山群原岩)強烈褶皺變質,部分變質岩層就地重熔變為混合岩、混合花崗岩,產生岩石破碎及超基性—基性岩漿侵位,形成最古老的麻山古陸核。古元古代,古陸核周圍形成海槽,沉積巨厚興東群之後,普遍遭受低壓區域動力熱流變質作用,形成低角閃岩相係為主的變質岩組合。古元古代末,興東運動使古元古界皺起,基性—超基性岩塊擠入古陸核邊緣,花崗岩將穹隆和背斜連線,構成興凱湖地塊主體,古陸核側向增生。中元古代,興凱湖地塊整體抬升處於剝蝕,在地塊內部出現牡丹江、依蘭、蘿北太平溝三個裂陷槽,沉積物厚達數千米,形成黑龍江群。黑龍江運動(晉寧)使裂陷槽閉合、陸陸碰撞、逆沖推覆,造成側緣地層疊覆,形成高壓型綠片岩相系和中壓型低角閃岩相系變質岩,晚期回返隆起。佳木斯地塊垂向增厚,側向增生。中元古代,額爾古納、大興安嶺構造區轉化為穩定地塊。新元古代,興安地塊東南陸緣重又沉降,黑龍江省中、北部恢復成弧後盆地(陸表海)—陸緣火山弧(鈣鹼性火山岩帶)—弧前盆地(半深海)的島弧體系,顯示大陸向東、南方向增生。新元古代晚期,火山噴髮帶向南東移至小興安嶺,經張廣才嶺運動使地槽褶起,形成地塊邊緣隆起帶,同構造期花崗岩將隆起帶與古地塊連線,額爾古納—興安地塊、興凱—佳木斯地塊及其間松嫩地塊、伊春地塊拼貼,形成聯合陸塊。
再生地槽發展階段
寒武紀,黑龍江大部分地區處於海洋環境,存在4個沉降區(海區),分別是塔河—罕達氣、遜克—伊春—浩良河、蘿北、密山以東,其餘為剝蝕區(陸地)。早奧陶世—早石炭世,黑龍江省地區處於再生地槽發育階段。早寒武世,以新開嶺深斷裂為界,黑龍江大部分地區出現南升北降的現象,興凱湖區局部沉降,伊春區整體沉降,大興安嶺大部地區被西伯利亞廣海侵漫。中、晚寒武世,伊春區整體上隆,興安區處於剝蝕區。奧陶紀—泥盆紀,除陸塊外,存在伊春—延壽、興隆—罕達氣兩大海區。其中,伊春—延壽海區在早、中奧陶世形成加里東海槽,中奧陶世早期受斷裂作用,沉積形成富鈣質碎屑岩—灰岩—碎屑岩建造。中奧陶世晚期,斷裂活動增強,噴出中基性火山岩漿並有基性岩漿體侵位。中奧陶世末,中加里東運動使伊春—延壽地槽皺起,伊春—延壽褶皺系與興凱湖地塊連成一片。晚奧陶世—早泥盆世中期,伊春全區隆起,沉積缺失。興隆—罕達氣海區在早奧陶世—早石炭世處於再生地槽發育階段,北部興隆溝冒地槽褶皺帶、南部罕達氣優地槽褶皺帶在中華力西運動下再生地槽最終封閉。海區之外的陸塊中,興凱地塊,中加里東運動使早期斷裂復活,花崗岩漿上侵。
蓋層形成發展階段
晚三疊世晚期—早侏羅世早期,裂陷轉為擴張,形成濁積與深水相泥質交替沉積,地幔上涌後形成鎂鐵—超鎂鐵質層狀雜岩、枕狀熔岩,在地槽邊緣(饒河、躍進山)形成基性、超基岩岩帶。隨著擴張轉為擠壓,且擠壓力不斷增強,先後出現海水變淺,形成復理石建造;岩層褶皺,形成近南北向延伸的復背斜;兩翼岩層逆沖強烈,形成混雜體;沿地槽邊緣斷裂花崗岩漿上侵。晚印支運動,使完達山地槽封閉,在張廣才嶺及其以西地區發生大面積陸內造山作用的同期敦密斷裂大規模平移,虎頭隆起是麻山隆起被敦密斷裂切錯向東移位部分,太平嶺隆起代表被錯移的張廣才嶺邊緣隆起帶的南端。早三疊世早期,黑龍江省西部、中部構造活動相對較強,並伴有火山活動,東部相對較弱。早三疊世中期,黑龍江省的大小湖盆正常沉積。早三疊世晚期,黑龍江省地殼抬升、古氣候變乾旱,形成雜色層及泥裂。中三疊世,除東部完達山地區外,黑龍江省處於陸蝕狀態。晚三疊世,完達山地區為深海沉積區,再生為地槽,寶清—密山為濱海或陸緣沉積區,佳木斯隆起以西為內陸沉積區。
大陸邊緣活動帶發展階段
晚印支運動後黑龍江省進入大陸邊緣活動帶發展階段。在早侏羅世晚期以後,經歷了早期成煤盆地形成階段(中侏羅世早期,構造方向為北東東向及東西向)、鈣鹼性火山噴發及晚期成煤盆地形成階段(晚侏羅世開始,構造方向為北北東向)、大型斷坳陷成油盆地形成及玄武岩流噴溢階段(白堊紀)、線型斷(坳)陷形成階段(古、新近紀)4個各具特色的發展階段。自大興安嶺出現大陸性火山噴發開始,從大興安嶺重力梯度帶看,向東逐次出現中燕山斷坳陷帶、晚燕山斷坳陷帶(松嫩盆地)、喜馬拉雅斷坳陷帶(依蘭—舒蘭、三江、敦密斷陷帶),顯示出向海洋方向遷移。古近紀—新近紀,黑龍江省松嫩、三江、興凱湖平原及依舒、敦密、黑龍江斷陷盆地內形成河、湖相碎屑沉積,小興安嶺及依舒斷陷、敦密斷陷、東寧盆地有火山噴發,形成火山岩帶。第四紀,黑龍江省發生了差異性升降運動和多期次火山噴發。自早更新世早期,大、小興安嶺、張廣才嶺、老爺嶺山區抬升,上升幅度數百米至千米左右;平原區下沉,沉降幅度數十至數百米。中更新世,山區繼續緩慢抬升。晚更新世,升降幅度減小。全新世早期,地殼抬升形成黑龍江省境內一致的一級階地,全新世晚期,地殼抬升形成了高漫灘。
  • 地層
黑龍江省地層發育較全,除中-上寒武統缺失外,新太古界至全新統均有出露,但受後期構造岩漿活動影響,地層分布多不連續。前寒武系主要分布在佳木斯-興凱地塊(Ⅱ-3)、以及大興安嶺弧盆系(Ⅱ-1)和小興安嶺-張廣才嶺弧盆系(Ⅱ-2)內的微地塊群中,且多數呈零星塊體出露;古生界主要分布於大興安嶺弧盆系、小興安嶺-張廣才嶺弧盆系、以及佳木斯-興凱地塊區,中、新生界屬於濱太平洋地層區。

地形地貌

黑龍江省地貌特徵為“五山一水一草三分田”。地勢大致是西北、北部和東南部高,東北、西南部低,主要由山地、台地、平原和水面構成。西北部為東北—西南走向的大興安嶺山地,北部為西北—東南走向的小興安嶺山地,東南部為東北—西南走向的張廣才嶺、老爺嶺、完達山脈。興安山地與東部山地的山前為台地,東北部為三江平原(包括興凱湖平原),西部是松嫩平原。黑龍江省山地海拔高度大多在300—1000米之間,面積約占全省總面積的58%;台地海拔高度在200—350米之間,面積約占全省總面積的14%;平原海拔高度在50—200米之間,面積約占全省總面積的28%。
  • 山地特徵
黑龍江省山地面積大於平原。從地貌上看,山地有以下基本特徵:大部分山脈的主要延伸方向為北偏東,所有山峰海拔都在1780米以下,境內多為低山丘陵,而且山脊大部寬闊平坦,山坡也不對稱,山間河谷平原較多,等。其中:大興安嶺山地,由中山、低山、丘陵、山間盆地與河谷平原構成,其東坡地帶發育有台地和扇形平原,並向松嫩平原過渡,山底北端呈現冰緣地貌景觀。其地面物質組成以花崗岩石英粗面岩和安山岩為主,其中花崗岩分布面積最大,在山地軸部邊緣及河谷中,還有玄武岩分布。山地呈北北東向展布,山脊線海拔在1000—1500米之間。地勢北高南低,東院西緩,向東急劇過渡到松嫩平原,向西逐漸過渡到呼盟高原。北部為中山、低山,海拔600—000米,大部分地區在1000米左右,呼瑪縣境內的大白山海拔最高為1529米。相對高度300米左右,起伏明顯,山地和緩,山頂平坦。南部為低山丘陵,海拔在350—700米,相對高度100—200米,起伏和緩,山頂渾圓。小興安嶺山地,主要由中山、低山、丘陵、山間平原與河谷平原地貌組成。地面岩以結晶岩、片岩、片麻岩、花崗岩為主,在其北段還有玄武岩及砂礫岩。山勢和緩,北低南高,東北坡陡,西南坡緩,海拔在500—1000米。南面地勢較高,海拔600—1000米,在伊春附近的大箐山海拔1203米,白石砬子山1060米,絕大部分在1000米左右,多形成尖頂山及“U”形寬谷。北面為丘陵盆地,海拔300—600米,山勢和緩,山頂較平坦,具有台地形態在沾河一帶還有大片熔岩台地及熔岩方山。東部山地,位於黑龍江省東部及東南部。地面組成岩石以花崗岩和玄武岩為主,地勢西南高、東北低。其地貌類型屬於中山與低山,邊緣地區為丘陵。海拔在800—1000米左右。其中,張廣才嶺南部大禿子山海拔1760米以上,東北部完達山的布開山僅824米。中山與低山區山高谷深,山脊狹窄,多成“V”形谷。丘陵山勢和緩,山頂渾圓,河谷較寬。東部山地較興安山地破碎,多平行山嶺和河谷。此外還有山間盆地與河谷盆地。東部山地多熔岩地貌,在寧安、穆稜至東寧一帶有大面積的熔岩台地和孤丘,寧安市境內有成片的熔岩台地。
  • 台地特徵
台地主要分布在興安山地與東部山地的山前地帶。地面物質組成以供積黃土狀亞黏土為主,其次為坡積殘積和冰水沉積物。台地北部高、南部低,海拔在200—350米,相對高差10—40米。北部為侵蝕堆積台地,表面破碎,崗地與坳谷相對高差30—40米。南部為洪積台地,海拔200—350米,地表面呈波狀、丘狀、平坦和傾斜狀態。小興安嶺南部台地切割破碎,相對高差僅10—20米,比較平坦,起伏不大。
  • 平原特徵
三江平原,位於黑龍江省東北部,是由松花江、黑龍江、烏蘇里江過去不斷泛濫、遷徙迂迴流動而形成的沖積平原,故名。在地貌和地表物質組成上,大致以街津山、二龍山、臥爾虎力山、別拉青山、雙山一線為界,分為東西兩部分。西部地勢略高,一般海拔60—80米,地面自西向東緩緩傾斜,坡降1/500—1/1400。地表組成物質較粗,黏土、亞黏土層很薄或亞砂十、砂,砂礫層直接露出地面。東半部地勢較低,海拔一般為45—60米,撫遠三角洲(黑瞎子島)海拔僅34米。地面向東北緩緩傾斜,坡降極小,多為1/5000—1/10000。地表組成物質較細,廣泛分布有3—17米厚的黏土和亞黏土層,滲水性差,沼澤率高。總體上看,三江平原地形平坦,河網稀少,是一個低濕沼澤化面積廣大的沖積平原,多數地區雜草叢生,泄水不暢,易洪澇成災。其地貌類型主要屬於流水地貌,其中又以流水堆積地貌為主;此外還有流水侵蝕地貌、湖成地貌、火山地貌等。在地勢低平的平原上,有少數孤山、殘丘散立其間,打破了單一的平原地貌景觀。河漫灘、古河道、牛軛湖和碟形窪地廣為分布微地貌複雜。穆稜一興凱湖平原,簡稱穆興平原,位於黑龍江省東部,面積約1.2萬平方千米,大體相當於三江平原的1/4、松嫩平原的1/10。該平原總的地勢為西北高東南低,緩緩傾斜,坡降為1/6000—1/10000,海拔為50—70米。除中部有低崗殘丘分布外,整個平原地形開闊平坦,在廣闊的河漫地上遍布碟形窪地,線形窪地,牛軛湖等負地形,古河道縱橫交錯,除有-些散丘之外,一望無際,多為沼澤濕地。
松嫩平原,位於黑龍江省西部與南部。平原東部、北部、西部分別被東部山地、小興安嶺和大興安嶺所包圍,僅南部敞開通向吉林省的松遼分水嶺。地勢北高南低,呈明顯的馬蹄形結構。該平原是嫩江與松花江沖積而形成的。除三面台地外,整個平原地形平坦,地貌簡單,以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為中心,呈現出一望無際的草原景觀。海拔為120—200米,坡降為1/2000。處於嫩江和松花江的河間地帶,主要由河漫灘和一級階地組成,地表物質以沖積物亞黏土為主。境內有沙丘、鹽鹼泡和沼澤分布,在嫩江中下游兩岸風沙地貌突出。該平原面積達10.3萬平方千米,是三江平原的2倍多,占全省總面積的21.6%。

水文水利

  • 水文
河流
黑龍江省江河湖泊眾多,有黑龍江、烏蘇里江、松花江、綏芬河四大水系,有流域面積50平方千米及以上河流2881條,總長度為9.21萬千米。
黑龍江水系
黑龍江有南北兩源,南源為中俄界河的額爾古納河,其上源為海拉爾河,發源於中國大興安嶺西坡;北源為石勒喀河,其上源為鄂嫩河,發源於蒙古人民共和國北部肯特山東麓。兩河於黑龍江省漠河縣西北部的洛古河村附近匯合後蜿蜒東流,稱黑龍江幹流,經黑龍江省漠河、塔河、呼瑪、黑河、孫吳、遜克、嘉蔭、蘿北、綏濱、同江、撫遠等縣(市),至哈巴羅夫斯克(伯力)與南來的支流烏蘇里江匯合後流入俄羅斯境內,在尼古拉耶夫斯克(廟街)附近注入鄂霍次克海的韃靼海峽。幹流全長2821千米,在黑龍江省境內1887千米。黑龍江原為中國內河,僅次於長江、黃河,為第三大河流。黑龍江流域總面積約180多萬平方千米。黑龍江在中國境內的主要支流有額木爾河、呼瑪河、遜別拉河、松花江和中俄界河烏蘇里江。流域內森林茂密,土壤肥沃,物產豐富。
黑龍江省(黑龍江(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
黑龍江
松花江水系
松花江的幹流位於黑龍江省中、東部,橫貫黑龍江省境。松花江有南北兩源,北源嫩江發源於大興安嶺;南源正源為二道白河,源出白頭山天池,兩江口以下稱二道江,與頭道江匯合後稱“第二松花江”,北流經吉林省樺甸、吉林、松原等縣(市),於三岔河口匯嫩江後,東流稱“松花江幹流”。經肇源、雙城、肇東、哈爾濱、呼蘭、阿城、賓縣、巴彥、木蘭、方正、通河、依蘭、湯原、佳木斯、樺川、富錦、綏濱、同江等市、縣,於三江口注入黑龍江。全長1840千米,其中幹流939千米。主要支流有拉林河、呼蘭河、阿什河、瑪河、牡丹江、倭肯河、湯旺河、梧桐河等。流域總面積54.6萬平方千米,其中黑龍江省境內流域面積26.9萬平方千米。松花江是黑龍江在中國境內的最大支流,是黑龍江省經濟價值最高的河流。流域內是黑龍江省主要工農業生產基地,富有石油、煤炭、森林等資源,盛產大豆、小麥、玉米、水稻。盛產魚類,以松花江鰲花、鯿花、鮚花馳名。哈爾濱以下可通航較大客貨船。沿江重要城市有哈爾濱、佳木斯,以及富錦、同江口岸。
黑龍江省(黑龍江(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
松花江
烏蘇里江水系
烏蘇里江位於黑龍江省東部,為中國與俄羅斯的界河。烏蘇里江有東西兩源,東源烏拉河發源於俄羅斯境內的錫霍特山之西側,西源松阿察河發源於興凱湖。兩源匯合後,由南向北流經虎林、饒河、撫遠等縣(市),至伯力注入黑龍江。河流長度890千米,其中從松阿察河口以下至黑龍江口492千米為中俄界河。中國境內主要支流有穆稜河、七虎林河、阿布沁河、撓力河。流域總面積18.7萬平方千米,其中黑龍江省境內流域面積6.15萬平方千米。烏蘇里江有魚類60多種,盛產大麻哈魚,全國聞名。沿岸中國一側為三江平原東緣農業區,盛產小麥、大豆、水稻等。中、下游可通航300—1000噸船舶。沿岸主要城鎮有虎頭鎮、饒河鎮,名聞全國的烏蘇鎮位於下游西岸。
黑龍江省(黑龍江(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
烏蘇里江
綏芬河水系
綏芬河位於黑龍江省東南部。因蜿蜒穿行於老爺嶺的叢山密林之間,頗似錐子而得名。綏芬河有南北兩源,北源為小綏芬河,發源於東寧縣太平嶺;南源為大綏芬河,發源於吉林省汪清縣境內老爺嶺,兩源於東寧縣境中部小地營北匯合,東流至東寧鎮進入平原地區,繼而流入俄羅斯境折向南注入日本海。以大綏芬河為上源,全長443千米,其中在中國境內長258千米;幹流在中國境內長61千米,中俄界河長2千米。流域總面積17321平方千米,其中中國境內流域面積10059平方千米,黑龍江省境內流域面積7541平方千米。水資源豐富,上中游已建成多座小電站。河中有灘頭魚、大麻哈魚、鰭目魚等特產。
黑龍江省(黑龍江(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
綏芬河
湖泊
黑龍江省有常年水面面積1平方千米及以上湖泊253個,其中淡水湖241個,鹹水湖12個,水面總面積3037平方千米(不含跨國界湖泊境外面積)。主要湖泊有興凱湖、鏡泊湖、連環湖等湖泊。
興凱湖
興凱湖位於黑龍江省東南部密山市東境,為中俄界湖。興凱湖原是中國的內湖,1860年(清鹹豐十年)簽訂不平等的《中俄北京條約》,沙俄割去烏蘇里江以東40萬平方千米的中國領土,興凱湖成為中俄界湖,其北部屬中國,南部屬俄羅斯。興凱湖為造山運動地殼陷落而形成的構造湖,略呈橢圓形,北寬南窄,南北長約90千米,東西平均寬約50千米,其中中國一側南北長約20千米,東西寬約70千米。興水源主要接納白陵河、新土河、門河、勒富河等河流的來水,經湖東北部的松阿察河溢出,為烏蘇里江發源地之一。
黑龍江省(黑龍江(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
興凱湖
截至2022年1月,黑龍江省有846座水庫。其中大型水庫28座,中型水庫101座。
尼爾基水利樞紐
尼爾基水利樞紐位於黑龍江省與內蒙古自治區交界的嫩江幹流上,是國家“十五”計畫批准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項目,也是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的標誌性工程之一,總投資50多億元,水庫總庫容為86.11億立方米,總裝機容量為25萬千瓦,年平均發電量6.387億千瓦時。該工程於2001年6月啟動,主體工程於2005年底完工。
黑龍江省(黑龍江(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
尼爾基水利樞紐
蓮花水電站
蓮花水電站位於中國黑龍江省海林市三道河子鄉木蘭集村與林口縣蓮花村交界處,距牡丹江市210千米,總庫容42億立方米,是黑龍江省最大的一座水電站。石壩長902米,最大壩高71.8米,裝機55萬千瓦,設計年發電量7.97億度,是一座以發電為主,有防洪、灌溉、航運、養殖等效益的水電站。
黑龍江省(黑龍江(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
蓮花水電站

土壤

黑龍江省地域遼闊,跨10個緯度、占14度經度,分屬不同熱量帶和地區。境內有高山峻岭和平原,山、丘、崗、川相間交錯,植被類型多樣,有針葉林、針混交林、草原等。廣闊複雜的自然景觀及地形影響水分、熱量再分配,使生物氣候條件出現明顯分異,為土壤分布規律奠定基礎,決定了黑龍江省土壤地理分布特點。其主要土壤類型繁多,約占全國主要土壤類型的1/4。其中有灰化土、暗棕壤、黑土、黑鈣土、栗鈣土、沼澤土、草甸土、白漿土、鹽鹼土(包括鹽土和鹼土)、砂土、火山灰土和水稻土等13個土類、49個亞類。可總括為森林土壤、草原土壤、水成土壤、鹽成土壤和岩成土壤等5個自然土壤系列和1個耕作土壤系列。黑龍江省土壤水平分布表現出隨緯度由北向南的地帶變化。從北到南主要由灰化土—暗棕壤—黑土—黑鈣土組成。
大興安嶺山地:北段的呼瑪縣土壤類型主要為暗棕壤、沼澤化黑土和白漿化黑土。東坡的甘南和龍江兩縣土壤多為山地棕壤和少量草甸黑鈣土。
小興安嶺山地:西麓的嫩江和德都縣土壤類型主要為棕壤、黑土、草甸土、沼澤土和白漿土。東南麓的伊春地區土壤多為山地暗棕壤和草甸暗棕壤。
東南部山地:土壤類型以山地棕壤和白漿土為主,小部分為草甸土和草甸沼澤土。
松嫩平原:土壤類型主要為黑土、黑鈣土、風沙土及鹽鹼土等。
三江平原:近江區域土質多砂,透水性強,大片沼澤地多為潛育化草甸土和沼澤土。

自然災害

黑龍江省地處中國最東北部,是中國熱量資源最少的省份之一。受季風氣候的影響自然災害以低溫、冷害、霜凍、冰雹、旱澇、風害為主。其中,低溫、冷害頻繁是影響黑龍江省農業生產的主要災害之一。全省平均每4年發生一次大範圍的冷害。冷害在黑龍江省具有群發性和地域廣泛性特徵,分為延遲型和障礙型兩類,後者主要對水稻的威脅大。
黑龍江省無霜期短,霜凍災害較多。每年春末、秋初時節,冷空氣活動頻繁,極易出現霜凍災害,尤其是秋季的初霜凍更是影響農業生產的主要災害之一。霜凍發生後,使農作物在幼苗期或成實期過早死亡,嚴重影響糧食和其他作物的產量和質量。受季風影響,黑龍江省降水集中在夏秋,尤其是7、8月份,且降水變率大。因此,早澇就成為範圍最廣、危害最大的自然災害。早澇災害地域分布不一致,以東澇、西旱為主。洪澇多發生在中部、小興安嶺、東部山區和江河沿岸,內澇區在三江平原的低地最普遍,西部的松嫩平原乾旱較嚴重。洪水災害多發生在松花江幹流,其次是嫩江、黑龍江及其主要支流。
2023年8月2日,受颱風杜蘇芮持續北上後影響,黑龍江省南部地區出現暴雨、大暴雨。受降雨影響,多條河流超過警戒水位,達到洪水編號標準,形成了“螞蟻河2023年第1號洪水”、“牡丹江2023年第1號洪水”、“雅魯河2023年第1號洪水”。2023年8月6日,黑龍江省應急管理廳分三批次緊急向五常市、尚志市、延壽縣調撥50頂單帳篷、2500張摺疊床、2500套棉被褥、500個生活包;向大海林林業局調撥150頂單帳篷、600張摺疊床、600套棉被褥等救災物資,全力保障受災民眾基本生活。此次洪澇災害發生以來,省應急管理廳累計向哈爾濱、牡丹江等地區調撥400頂單帳篷、10900張摺疊床、10900套棉被褥、2500個生活包、250件雨衣、250雙雨鞋等救災物資。截至8月6日,五常市一共轉移人口超四萬餘人。
黑龍江省歷年發生的地質災害主要包括崩塌、滑坡、土石流等。2023年汛期,黑龍江省受極端降雨影響,多地出現地質災害。7月底至8月上旬,受 “杜蘇芮” 颱風殘留雲系影響,黑龍江部分地區遭遇 “旱澇急轉”,黑龍江部分農田受淹,基礎設施損毀嚴重,西南、西北等局地山洪地質災害多點散發。
除此之外,2023年1月11日11時34分在黑龍江伊春市嘉蔭縣(北緯48.32度,東經130.42度)發生3.0級地震,震源深度21千米。同年1月30日,黑龍江大興安嶺地區松嶺區(北緯50.9906度,東經124.63度)發生3.2級地震,震源深度11千米。2005年7月25日,黑龍江林甸發生5.1級地震,造成1人死亡,11人受傷,直接經濟損失2744.68萬元。

自然資源

水資源

黑龍江省年平均水資源量810億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資源686億立方米,地下水資源124億立方米。
2021年,黑龍江省年平均降水量647.7毫米,折合水量2934.51億立方米,比多年平均值多21.8%,水資源總量1196.28億立方米,比多年平均值多47.6%。其中,地表水資源量1020.53億立方米,地下水資源與地表水資源不重複量為175.75億立方米。總供水量為324.37億立方米,其中地表水供水量為200.24億立方米,地下水供水量為121.95億立方米,其他水源供水量為2.18億立方米。總用水量324.37億立方米,人均用水量為1038立方米;其中,農田灌溉用水量為281.95億立方米,占86.9%;林牧漁畜用水量為7.25億立方米,占2.3%;工業用水量為17.78億立方米,占5.5%;城鎮公共用水量為3.38億立方米,占1.0%;居民生活用水量為12.46億立方米,占3.8%;生態與環境補水用水量為1.55億立方米,占0.5%。

土地資源

截至2022年,黑龍江省耕地1713.13萬公頃(25696.91萬畝),占全省國土調查總面積的46.40%。其中,水田478.50萬公頃(7177.56萬畝),占27.93%;水澆地7.18萬公頃(107.73萬畝),占0.42%;旱地1227.44萬公頃(18411.62萬畝),占71.65%。

濕地資源

黑龍江省濕地主要分布在松嫩、三江兩大平原和大小興安嶺。全省全口徑濕地面積514.3萬公頃,建立了東方紅國際重要濕地、七星河國際重要濕地、扎龍國際重要濕地、興凱湖國際重要濕地、珍寶島國際重要濕地、洪河國際重要濕地、南瓮河國際重要濕地、三江國際重要濕地、友好國際重要濕地、哈東沿江國際重要濕地、大興安嶺九曲十八灣國際重要濕地、大興安嶺雙河源國際重要濕地等12處國際重要濕地,數量居中國首位。同時,黑龍江省有哈爾濱市1個國際濕地城市,有103處濕地類型自然保護區(國家級20處,省級53處、地市縣級30處),78處省級以上濕地公園(國家級63處,省級14處,市級1處),11處濕地保護小區。
東方紅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黑龍江省東部虎林市境內,烏蘇里江中游,完達山南麓,東接烏蘇里江幹流與俄羅斯接壤,是三江平原沼澤濕地集中分布地區之一。濕地內主要河流有獨木河、大木河,最後匯入烏蘇里江,是烏蘇里江流域中游重要水源保護地和涵養地。濕地內分布有東方白鸛、丹頂鶴、東北虎、紫貂等珍稀瀕危動植物物種,是東北亞地區重要的水鳥繁殖地和遷徙停棲地。
黑龍江省(黑龍江(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
東方紅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礦產資源

截至2022年底,黑龍江省共發現各類礦產139種(含亞礦種,下同),有查明資源儲量礦產93種,占中國當年232個有查明資源儲量礦產的40.09%。黑龍江的礦產中已查明資源儲量的礦產分為四大類,其中能源礦產6種,金屬礦產30種(黑色金屬礦產4種,有色金屬礦產11種,貴金屬礦產8種,稀有、稀土、分散元素礦產7種),非金屬礦產55種(冶金輔助原料非金屬礦產7種,化工原料非金屬礦產6種,建材及其他非金屬礦產42種),水氣礦產2種。已發現尚無查明資源儲量的礦產有46種,其中能源礦產3種,金屬礦產11種,非金屬礦產29種,水氣礦產3種。

生物資源

據國土三調數據顯示,黑龍江省林地面積2162萬公頃,占中國的7.6%,居中國第4位。其中,森林面積2012萬公頃,占中國森林面積的8.7%,居中國第3位。森林覆蓋率44.47%,居中國第9位。森林蓄積量21.58億立方米,占中國森林蓄積量的11.1%,居中國第2位。按照自然地理條件和生長狀況,黑龍江天然林劃分為8個自然區域,分別為大興安嶺、小興安嶺北坡、小興安嶺南坡、松嫩平原、張廣才嶺西坡、張廣才嶺東坡、完達山地、三江平原。類型主要有針葉林、落葉闊葉林、針闊混交林。
黑龍江省草原面積118萬公頃,居中國第12位,草原綜合植被蓋度長期穩定在70%以上。
黑龍江省分布植物2931種,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43種,其中一級保護野生植物有東北紅豆杉、貉藻2種,國家二級保護植物有水曲柳、黃檗、興凱赤松、紅松、杓蘭等41種。除此之外,還有有野生維管束植物2074種,隸屬125科、557屬。其中蕨類植物84種;裸子植物22種;被子植物1968種。
黑龍江省(黑龍江(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
東北紅豆杉
黑龍江省共有脊椎動物622種,其中獸類88種,鳥類393種,魚類113種,爬行類16種,兩棲類12種。其中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38種,有東北虎、丹頂鶴、中華秋沙鴨等;二級保護86種,有馬鹿、狼、花尾榛雞等;省重點保護野生動物71種。獸類87種,鳥類390種,爬行類16種,兩棲類7種。黑龍江省有記錄野生高等植物2931種,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林草部門管理)27種,其中一級保護東北紅豆杉1種,國家二級保護植物有紅松、水曲柳、黃檗、紫椴、松茸、龍舌草、平貝母、庫頁紅景天、構蘭等26種。
黑龍江省(黑龍江(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
東北虎
截至2023年末,黑龍江省有自然保護區129個,其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46個,地方級自然保護區83個;自然保護區面積566.3萬公頃。
黑龍江洪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黑龍江洪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三江平原腹地,地跨同江市、撫遠市兩個行政區域,東臨前鋒農場,西與洪河農場接壤,北與鴨綠河農場相接,總面積21835.7公頃。境內有原始濕地生態系統、野生動植物和自然景觀,保持著內陸濕地生態系統的完整性、自然性和典型性,是中國三江平原原始濕地的一個“縮影”,同時也是東北亞候鳥南歸北遷的重要停歇地和繁殖地。1996年11月,黑龍江洪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晉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黑龍江省(黑龍江(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
黑龍江洪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黑龍江扎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扎龍保護區位於黑龍江省西部、齊齊哈爾市東南部松嫩平原、烏裕爾河下游湖沼葦草地帶,地理坐標為東經123°47'~124°37',北緯46°52'~47°32',邊界平面呈東北至西南不規則橄欖形,南北長80.6千米,東西寬58.0千米,總面積21萬公頃,屬濕地生態系統類型的自然保護區。扎龍保護區是以蘆葦沼澤為主的內陸濕地和水域生態系統,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野生丹頂鶴棲息繁殖地,被稱為中國“丹頂鶴故鄉”。

行政區劃

政區

截至2023年12月,黑龍江省共轄12個地級市、1個地區行署;有67個縣(市),其中縣級市21個;有908個鄉鎮,其中鄉334個、鎮574個;有407個街道辦事處。黑龍江省人民政府駐哈爾濱市南崗區中山路202號。
黑龍江省行政區劃一覽
地級市
行政區劃代碼
電話區號
郵編
駐地
哈爾濱市
230100
0451
150000
松北區
齊齊哈爾市
230200
0452
161000
建華區
雞西市
230300
0467
158100
雞冠區
鶴崗市
230400
0468
154100
向陽區
雙鴨山市
230500
0469
155100
尖山區
大慶市
230600
0459
163000
薩爾圖區
伊春市
230700
0458
153000
伊美區
佳木斯市
230800
0454
154000
前進區
七台河市
230900
0464
154600
桃山區
牡丹江市
231000
0453
157000
東安區
黑河市
231100
0456
164300
愛輝區
綏化市
231200
0455
152000
北林區
大興安嶺地區
232700
0457
165000
加格達奇區

重要城市

哈爾濱市位處中國東北,黑龍江省西南部,是黑龍江省的省會,副省級市,是中國東北北部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是中國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和旅遊城市,素有“冰城”“東方莫斯科”“東方小巴黎”之美稱。全市土地面積5.31萬平方千米,其中市區面積10198平方千米。擁有45個少數民族,匯集多種宗教文化,是全國唯一的佛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伊斯蘭教、東正教並存的城市。
黑龍江省(黑龍江(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
松花江大橋
齊齊哈爾市地處東經122°24'~126°41',北緯46°13'~48°56',位於黑龍江省西北部的嫩江平原,是黑龍江、吉林、內蒙古三省(區)的交匯地帶,“齊齊哈爾”作為達斡爾語有“天然牧場”之意。齊齊哈爾市土地總面積42469平方千米。全市聚集著漢、滿、蒙古、朝鮮、回、達斡爾、鄂溫克、鄂倫春、柯爾克孜、錫伯等35個民族,是中國重要的商品糧基地和畜產品基地。
黑龍江省(黑龍江(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
齊齊哈爾

政治

黑龍江現任領導(截至2024年6月)
機構
職務
姓名
書記
副書記
常委
劉惠、徐建國、邊學文、楊博何良軍於洪濤趙忠陳少波徐向國
主任
副主任
省長
副省長
秘書長
常城
主席
副主席
主任
邊學文(代)
院長
檢察長

人口

人口數量

截至2023年末,黑龍江省常住總人口3062萬人,其中,城鎮人口2054.9萬人,鄉村人口1007.1萬人。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67.1%,比上年提高0.9個百分點。0—14歲人口占全省總人口的比重為8.8%,65歲及以上人口占全省總人口的比重為18.8%,男女比例為1:1。2022年,黑龍江省的人口出生率為3.34‰,死亡率為9.09‰,人口自然增長率為-5.75‰。

民族

黑龍江省是一個多民族散居邊疆省份,全省共有55個少數民族,人口約112萬,占全省總人口的3.52%。其中,黑龍江省世居少數民族為滿、朝鮮、蒙古、回、達斡爾、錫伯、赫哲、鄂倫春、鄂溫克和柯爾克孜等10個少數民族;在10個世居少數民族中,滿、朝鮮、蒙古等3個少數民族人口超過10萬;回族人口為7.5萬,達斡爾族人口為3.4萬;其餘5個少數民族人口均不足萬人。黑龍江省有1個獨有民族為赫哲族,有3805人。
截至2023年末,黑龍江省建有1個自治縣(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1個民族區(齊齊哈爾市梅里斯達斡爾族區),63個民族鄉鎮,其中,滿族鄉(鎮)18個、朝鮮族鄉(鎮)19個、蒙古族鄉(鎮)6個、達斡爾族鄉(鎮)3個,鄂倫春族鄉5個、鄂溫克族鄉1個、赫哲族鄉3個、聯合民族鄉(鎮)8個;全省還認定少數民族聚居村725個。

語言

黑龍江的方言有兩種:一是黑龍江省的漢語方言;二是作為從屬於北京官話的東北官話中的一個分支。根據黑龍江方言的內部差別,可以分為東西兩個方言區。西區主要分布於黑龍江西部嫩江流域、南部中部的松花江流域以及北部黑龍江流域上游地區;東區主要分布於牡丹江流域、烏蘇里江流域、黑龍江下游和松花江中下游地區。從語音系統角度來看,黑龍江方言的聲母系統有兩種:一種有平舌音和翹舌音的對立;一種沒有平舌音和翹舌音的對立,發成平舌音或翹舌音屬於自由變體。

宗教信仰

黑龍江省是一個多宗教的省份。截至2023年8月,全省有佛教、道教、伊斯蘭教、天主教、基督教和東正教六種宗教,信教民眾51.5萬人。黑龍江省的佛教屬漢傳佛教,大約在七世紀初葉唐朝時期傳入,距今已有1300餘年歷史;道教傳入黑龍江省大約也是在唐代;伊斯蘭教傳入黑龍江在中國的元朝時代,距今已有700多年歷史;天主教傳入黑龍江可追溯到公元1689年;基督教十九世紀中葉傳入黑龍江。除以上5種宗教外,東正教在十九世紀二、三十年代隨著中東鐵路的鋪設而傳入黑龍江。

經濟

綜述

黑龍江省產業結構偏重,四大傳統產業分別為能源、化工、裝備、食品,占據了黑龍江工業產值的80%以上,逐步構建裝備製造產業、農副產品加工產業、資源化工產業、醫藥製造產業、信息技術產業五大千億級產業集群和98條鏈長制產業鏈。同時,黑龍江是中國糧食生產第一大省,也是特色蔬菜、食用菌、雜糧雜豆等農產品重要產區和調出區。第三產業中,服務業對經濟成長貢獻率最大,其中,住宿和餐飲業、信息傳輸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快速發展。
2023年,黑龍江省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15883.9億元。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為3518.3億元,增長2.6%;第二產業增加值為4291.3億元,下降2.3%;第三產業增加值為8074.3億元,增長5.0%。三次產業結構為22.2:27.0:50.8。全年人均地區生產總值51563元,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694元。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492元,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756元。
黑龍江省(黑龍江(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
2019—2023年地區生產總值及其增長速度
參考資料來源:

第一產業

黑龍江省是中國產糧第一大省,國家重要的優質水稻生產和供給基地,也是國家劃定的粳稻生產保護區,糧食播種面積、總產量、商品量、調出量、綠色食品面積、農業機械化率均居中國第一。2023年,黑龍江省糧食生產實現“二十連豐”,連續6年穩定在1500億斤以上。
2023年,黑龍江省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6492.5億元。其中,農業產值4200.4億元,林業產值208.0億元,畜牧業產值1722.9億元,漁業產值155.1億元,農林牧漁專業及輔助性活動產值206.2億元。糧食產量7788.2萬噸。其中,水稻、玉米和大豆分別為2440.0萬噸、4379.0萬噸和927.8萬噸。全省糧食播種面積1474.3萬公頃,其中,水稻、玉米和大豆分別為326.9萬公頃、645.2萬公頃和488.7萬公頃。黑龍江省豬牛羊禽肉產量327.3萬噸。黑龍江省經濟作物播種面積56.1萬公頃。其中,蔬菜及食用菌播種面積19.4萬公頃,油料播種面積4.6萬公頃,瓜果類播種面積3.3萬公頃,中草藥材播種面積16.2萬公頃,蔬菜及食用菌產量870.5萬噸,油料產量16.5萬噸,瓜果類產量139.1萬噸。
2023年,黑龍江省綠色食品認證面積8537.5萬畝,綠色食品產品產量1637.6萬噸,綠色食品企業(合作社)1147個,綠色食品產品3212個。

第二產業

黑龍江省作為國家重要的老工業基地,能生產40個大類、162箇中類、364個小類的上千種工業產品,基本形成了以中直大型國有企業為骨幹,裝備、能源、石化、食品、醫藥、冶金、建材等主要行業為主體,門類齊全的工業體系,成為國家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和重型裝備生產製造基地。四大傳統產業分別為能源、化工、裝備、食品,占據了黑龍江工業產值的80%以上。
2023年,黑龍江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4583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下降3.3%。從重點產業看,裝備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8%,其中專用設備製造業、汽車製造業分別增長13.3%、4.9%;食品工業增加值下降4.3%,其中農副食品加工業、食品製造業分別下降7.4%、0.8%;能源工業增加值下降3.9%,其中石油和天然氣開採業增長0.2%;石化工業增加值下降8.9%;醫藥工業、冶金工業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9.5%、4.6%。
2023年,黑龍江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營業收入11861.0億元,營業成本9918.4億元,利潤總額396.2億元,資產總計19756.2億元。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每百元營業收入中的成本為83.62元,比上年增加2.01元。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2.3%,工業技術改造投資同比增長5.3%。

第三產業

黑龍江省發展特色文化旅遊產業,把冰雪經濟作為增長點,推動冰雪運動、冰雪文化、冰雪裝備、冰雪旅遊全產業鏈發展,推出十大冰雪旗艦產品、十大冰雪精品線路、十五個品牌節慶活動、二十個網紅打卡地。2023年,黑龍江省全年共接待國內外遊客2.2億人次,實現旅遊收入2215.3億元。
黑龍江省擁有國家級外貿轉型升級基地8家,分布在哈爾濱、齊齊哈爾、牡丹江、大慶、雙鴨山、綏化等多個市地,涵蓋裝備製造、輕工紡織、食品醫藥、木製品等多個產業。
2023年,黑龍江省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634.2億元。按經營地分,城鎮消費品零售額4944.1億元,鄉村消費品零售額690.1億元。按消費類型分,商品零售額5050.9億元,餐飲收入額583.3億元。全年限額以上單位商品零售額中,新能源汽車類比上年增長1.9倍,化妝品類增長52.7%,金銀珠寶類增長14.4%,菸酒類增長14.0%。全年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661.8億元,占全省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為11.7%。
2023年,黑龍江省實現貨物進出口總值2978.3億元。其中,出口760.6億元,進口2217.7億元。機電產品出口315.4億元,高新技術產品出口81.1億元。外資新設立企業241個嗎,契約外資金額9.2億美元,實際使用外資2.6億美元。全年千萬元及以上利用內資項目實際利用內資3603.3億元,新簽約千萬元及以上利用內資項目1357個。
2023年,黑龍江省完成電信業務總量273.7億元,快遞業務量94611.7萬件,年末固定電話用戶333.3萬戶,行動電話用戶3924.8萬戶,固定網際網路寬頻接入用戶1211.0萬戶,移動網際網路用戶3221.5萬戶。境內上市公司40家,其中,滬市27家,深市13家。證券公司1家,證券分支機構175家;證券投資諮詢機構1家;期貨公司2家,期貨分支機構15家。黑龍江省原保險保費收入1026.0億元,其中,財產險業務收入238.7億元,人身險業務收入787.3億元。
2024年9月27日,人民網哈爾濱報導稱,為搶抓國慶假日黑龍江省特色文旅消費黃金季,黑龍江省相關部門發布了八大主題50條精品線路,為廣大遊客、民眾提供豐富的觀光、休閒選擇。

經濟功能區

截至2023年3月,黑龍江省擁有省級以上開發區89家,其中國家級開發區11家,擁有哈爾濱、綏芬河綜合保稅區和哈爾濱新區、綏芬河—東寧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哈大齊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等開放平台,正在大力推進黑瞎子島中俄國際合作示範區、中國—上海合作組織冰雪體育示範區等新平台建設。
哈爾濱經濟技術開發區與1991年6月建立,1993年4月晉升為國家級開發區。哈爾濱經濟技術開發區暨中國(黑龍江)自由貿易試驗區哈爾濱協同發展先導區是黑龍江省最大的產業集聚區,工業門類覆蓋全省工業體系的85%以上,有規上工業企業253家,四上企業867家;金融、類金融企業621家,A股上市企業占全省41%;先後創建了國家新型工業化裝備製造產業示範基地23個國家級基地;設立博士後工作站23個、市級及以上研發機構182個、國家級和省級研發中心66個;落地外資企業220家,年利用外資占全省三分之一,外貿總額占全市43%。
黑龍江省(黑龍江(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
哈爾濱經濟技術開發區平房片區

社會事業

教育

2023年,黑龍江省共有研究生培養單位30所,普通高校78所,成人高校16所,中等職業教育學校183所,普通高中365所,普通國中1398所,普通國小1315所。幼稚園5019個,在園幼兒38.6萬人。成人中等專業學校在校生0.4萬人。黑龍江省有哈爾濱工業大學、黑龍江大學、哈爾濱理工大學等主要高校。
2022年,黑龍江省學前教育進入普及普惠發展階段,學前教育毛入園率提高到86.7%,普惠性幼稚園覆蓋率提高到87.2%。2019年,黑龍江省的義務教育鞏固率99.3%,高出全國平均水平4.1個百分點;高中階段毛入學率達到97%;高等教育毛入學率提高到71.4%,高出全國平均水平17個百分點,共有4所高校入選國家“雙一流”。
黑龍江省高校
學校名稱
學校標識碼
主管部門
所在地
辦學層次
民辦備註
黑龍江大學
4123010212
黑龍江省
哈爾濱市
本科
——
哈爾濱工業大學
4123010213
工業和信息化部
哈爾濱市
本科
哈爾濱理工大學
4123010214
黑龍江省
哈爾濱市
本科
哈爾濱工程大學
4123010217
工業和信息化部
哈爾濱市
本科
黑龍江科技大學
4123010219
黑龍江省
哈爾濱市
本科
東北石油大學
4123010220
黑龍江省
大慶市
本科
佳木斯大學
4123010222
黑龍江省
佳木斯市
本科
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
4123010223
黑龍江省
大慶市
本科
東北農業大學
4123010224
黑龍江省
哈爾濱市
本科
東北林業大學
4123010225
教育部
哈爾濱市
本科
哈爾濱醫科大學
4123010226
黑龍江省
哈爾濱市
本科
黑龍江中醫藥大學
4123010228
黑龍江省
哈爾濱市
本科
牡丹江醫科大學
4123010229
黑龍江省
牡丹江市
本科
哈爾濱師範大學
4123010231
黑龍江省
哈爾濱市
本科
齊齊哈爾大學
4123010232
黑龍江省
齊齊哈爾市
本科
牡丹江師範學院
4123010233
黑龍江省
牡丹江市
本科
哈爾濱學院
4123010234
黑龍江省
哈爾濱市
本科
大慶師範學院
4123010235
黑龍江省
大慶市
本科
綏化學院
4123010236
黑龍江省
綏化市
本科
哈爾濱商業大學
4123010240
黑龍江省
哈爾濱市
本科
哈爾濱體育學院
4123010242
黑龍江省
哈爾濱市
本科
哈爾濱金融學院
4123010245
黑龍江省
哈爾濱市
本科
齊齊哈爾醫學院
4123011230
黑龍江省
齊齊哈爾市
本科
黑龍江工業學院
4123011445
黑龍江省
雞西市
本科
黑龍江東方學院
4123011446
黑龍江省教育廳
哈爾濱市
本科
民辦
哈爾濱信息工程學院
4123011635
黑龍江省教育廳
哈爾濱市
本科
民辦
黑龍江工程學院
4123011802
黑龍江省
哈爾濱市
本科
——
齊齊哈爾工程學院
4123012729
黑龍江省教育廳
齊齊哈爾市
本科
民辦
黑龍江外國語學院
4123013296
黑龍江省教育廳
哈爾濱市
本科
民辦
黑龍江財經學院
4123013298
黑龍江省教育廳
哈爾濱市
本科
民辦
哈爾濱石油學院
4123013299
黑龍江省教育廳
哈爾濱市
本科
民辦
黑龍江工商學院
4123013300
黑龍江省教育廳
哈爾濱市
本科
民辦
哈爾濱遠東理工學院
4123013301
黑龍江省教育廳
哈爾濱市
本科
民辦
哈爾濱劍橋學院
4123013303
黑龍江省教育廳
哈爾濱市
本科
民辦
黑龍江工程學院崑崙旅遊學院
4123013304
黑龍江省教育廳
哈爾濱市
本科
民辦
哈爾濱廣廈學院
4123013306
黑龍江省教育廳
哈爾濱市
本科
民辦
哈爾濱華德學院
4123013307
黑龍江省教育廳
哈爾濱市
本科
民辦
黑河學院
4123013744
黑龍江省
黑河市
本科
——
哈爾濱音樂學院
4123014560
黑龍江省
哈爾濱市
本科
哈爾濱職業技術大學
——
黑龍江省
哈爾濱市
本科
齊齊哈爾高等師範專科學校
4123010238
黑龍江省
齊齊哈爾市
專科
伊春職業學院
4123010872
黑龍江省
伊春市
專科
牡丹江大學
4123011046
黑龍江省
牡丹江市
專科
黑龍江職業學院
4123011449
黑龍江省
哈爾濱市
專科
黑龍江建築職業技術學院
4123012053
黑龍江省
哈爾濱市
專科
黑龍江藝術職業學院
4123012490
黑龍江省
哈爾濱市
專科
大慶職業學院
4123012718
黑龍江省
大慶市
專科
黑龍江林業職業技術學院
4123012724
黑龍江省
牡丹江市
專科
黑龍江農業職業技術學院
4123012725
黑龍江省
佳木斯市
專科
黑龍江農業工程職業學院
4123012726
黑龍江省
哈爾濱市
專科
黑龍江農墾職業學院
4123012727
黑龍江省
哈爾濱市
專科
黑龍江司法警官職業學院
4123012728
黑龍江省
哈爾濱市
專科
鶴崗師範高等專科學校
4123012905
黑龍江省
鶴崗市
專科
哈爾濱電力職業技術學院
4123012906
黑龍江省
哈爾濱市
專科
哈爾濱鐵道職業技術學院
4123012907
黑龍江省
哈爾濱市
專科
大興安嶺職業學院
4123012908
黑龍江省
大興安嶺地區
專科
黑龍江農業經濟職業學院
4123012910
黑龍江省
牡丹江市
專科
哈爾濱傳媒職業學院
4123013302
黑龍江省教育廳
哈爾濱市
專科
民辦
黑龍江商業職業學院
4123013448
黑龍江省
大慶市
專科
——
黑龍江公安警官職業學院
4123013449
黑龍江省
哈爾濱市
專科
哈爾濱城市職業學院
4123013451
黑龍江省教育廳
哈爾濱市
專科
民辦
黑龍江旅遊職業技術學院
4123013729
黑龍江省
哈爾濱市
專科
——
黑龍江三江美術職業學院
4123013730
黑龍江省教育廳
佳木斯市
專科
民辦
黑龍江生態工程職業學院
4123013731
黑龍江省
哈爾濱市
專科
——
黑龍江能源職業學院
4123013732
黑龍江省
雙鴨山市
專科
七台河職業學院
4123013918
黑龍江省
七台河市
專科
黑龍江民族職業學院
4123013935
黑龍江省
哈爾濱市
專科
大慶醫學高等專科學校
4123014017
黑龍江省
大慶市
專科
黑龍江交通職業技術學院
4123014053
黑龍江省
哈爾濱市
專科
哈爾濱套用職業技術學院
4123014055
黑龍江省教育廳
哈爾濱市
專科
民辦
黑龍江幼兒師範高等專科學校
4123014095
黑龍江省
牡丹江市
專科
——
哈爾濱科學技術職業學院
4123014108
黑龍江省
哈爾濱市
專科
佳木斯職業學院
4123014178
黑龍江省
佳木斯市
專科
黑龍江護理高等專科學校
4123014272
黑龍江省
哈爾濱市
專科
齊齊哈爾理工職業學院
4123014400
黑龍江省教育廳
齊齊哈爾市
專科
民辦
哈爾濱幼兒師範高等專科學校
4123014425
黑龍江省
哈爾濱市
專科
——
黑龍江冰雪體育職業學院
4123014540
黑龍江省
哈爾濱市
專科
哈爾濱北方航空職業技術學院
4123014633
黑龍江省教育廳
哈爾濱市
專科
民辦
參考資料:
黑龍江省成人高等學校名單
學校名稱
學校標識碼
主管部門
黑龍江兵器工業職工大學
4223050264
黑龍江省
哈爾濱航空職工大學
4223050266
黑龍江省
哈爾濱市職工大學
4223050269
黑龍江省
齊齊哈爾市建設職工大學
4223050306
黑龍江省
齊齊哈爾市職工大學
4223050311
黑龍江省
鶴崗礦務局職工大學
4223050327
黑龍江省
大慶石油化工總廠職工大學
4223050330
黑龍江省
黑龍江農墾管理幹部學院
4223050337
黑龍江省
黑龍江省經濟管理幹部學院
4223050335
黑龍江省
黑龍江省政法管理幹部學院
4223050343
黑龍江省
黑龍江省教育學院
4223050344
黑龍江省
綏化市教育學院
4223050349
黑龍江省
黑龍江開放大學
4223051244
黑龍江省
黑龍江省商業職工大學
4223051744
黑龍江省
黑龍江省社會科學院職工大學
4223051745
黑龍江省
哈爾濱開放大學
4223051876
黑龍江省
參考資料:
哈爾濱工業大學隸屬於工業和信息化部,坐落於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南崗區西大直街92號,同時在山東省威海市和廣東省深圳市分別設有校區。學校始建於1920年,1951年被確定為中國學習國外高等教育辦學模式的兩所樣板大學之一,1954年進入國家首批重點建設的6所高校行列,被譽為“工程師的搖籃”。學校於1996年進入國家“211工程”首批重點建設高校,1999年被確定為國家首批“985工程”重點建設的9所大學之一,2000年與同根同源的哈爾濱建築大學合併組建新的哈工大,2017年入選“雙一流”建設A類高校名單,2022年8個學科入選新一輪“雙一流”建設名單。
黑龍江省(黑龍江(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
哈爾濱工業大學

醫療

截至2023末年,黑龍江省共有醫療衛生機構21425個,其中,醫院、衛生院2223個,專科疾病防治院(所、站)22個,婦幼保健院(所、站)117個。醫療衛生機構床位數27.66萬張,其中,醫院、衛生院床位數25.82萬張。衛生技術人員26.63萬人,其中,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師10.32萬人,註冊護士11.8萬人。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防疫站)145個,衛生技術人員0.53萬人。鄉鎮衛生院973個,床位數2.46萬張,衛生技術人員1.86萬人。
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始建於1949年,在哈爾濱衛戍醫院原址上建立,最初命名為“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醫院”,1954年改名為“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醫院專科設定齊全,54個臨床科室,120個病區,開放床位4800張,年門診量近372萬人次。普外科是國家級重點(培育)學科,中西醫結合科是國家區域中醫診療中心培育單位,擁有20個國家臨床重點專科建設項目,7個黑龍江省首批臨床研究中心,23個省醫療質量控制中心,擁有省內首台PET/MR,是國家衛健委“優質護理服務示範工程”活動重點聯繫醫院。2022年度三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在中國綜合醫院中排名第55位,四級手術排名第24位、CMI排名第58位,連續5年位列A+。
黑龍江省(黑龍江(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
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媒體

截至2023年末,黑龍江省共有廣播電視台(融媒體中心)80座,廣播綜合人口覆蓋率為99.96%,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為99.95%。有線電視用戶498.1萬戶,其中有線數位電視用戶495.3萬戶。全省書報刊出版機構398個,從業人員5626人,共出版圖書10993萬冊,期刊1996萬冊,報紙28861萬份
黑龍江人民廣播電台成立於1945年8月,是新中國第一家地方人民廣播電台;黑龍江電視台成立於1958年12月,是中國建台最早的三家電視台之一。全台辦有新聞、交通、生活、女性、音樂、少兒、朝語、高校等8個廣播頻率,衛視、都市、影視、文體、新聞法治、公共農業、少兒等7個電視頻道,擁有中國第一家網路廣播電視台—黑龍江網路廣播電視台。黑龍江廣播電視台由原黑龍江人民廣播電台與黑龍江電視台合併組建於2015年1月份。
黑龍江省(黑龍江(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
黑龍江省廣播電視塔
《黑龍江日報》創刊於1945年12月1日,其前身是原哈爾濱特別市的《哈爾濱日報》和北安的《黑龍江日報》、松江省的《松江日報》、合江省的《合江日報》、嫩江省的《新嫩江日報》等報合併成的。《黑龍江日報》是中共黑龍江省委機關報,是國內創立最早的省級黨報之一。中宣部2002年6月14日批覆成立黑龍江日報報業集團,國家新聞出版總署6月20日發文批准組建黑龍江日報報業集團,並作為中國試點單位。
黑龍江省(黑龍江(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
黑龍江日報集團

科技

2023年,黑龍江省共取得各類基礎理論成果434項,套用技術成果1217項,軟科學成果49項。全省授權專利27588件,其中發明專利8035件。共認定登記技術契約7628項,契約成交額116.1億元。2023年,黑龍江省共有產品質量檢驗機構1404個,註冊認證辦事機構7個,法定計量技術機構88個。全省有人值守地震台站數量15個,無人值守地震台站數量300個。截至2022年末,黑龍江省高新技術企業共有3605家,科技型中小企業有4204家,國家級孵化載體有58家。

文化事業

截至2023年末,黑龍江省共有文化部門直屬藝術表演場館23個,文化館141個,公共圖書館105個,美術館10個,有備案類的博物館221個。其中,國家一級博物館有7個,包括黑龍江省博物館、東北烈士紀念館、黑龍江省民族博物館、大慶市博物館、大慶鐵人王進喜博物館、璦琿歷史陳列館和哈爾濱市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罪證陳列館。
黑龍江省博物館是國家一級博物館,是收藏、保護、研究和展示黑龍江省歷史文化、自然資源和藝術品的綜合性博物館。黑龍江省博物館現館舍位於南崗區紅軍街50號,共2棟建築,分為前樓、後樓,總計建築面積為15691.74平方米。2006年,展廳主樓館址建築被國家文物局批准為第六批中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截至2023年5月,黑龍江省博物館現有各類藏品63萬餘件,包括歷史、自然、藝術及文獻4大系列,52個種類,其中國家一級品1670套12753件,二級品3251套6725件,三級品8336套14604件。
黑龍江省(黑龍江(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
黑龍江省博物館
黑龍江省一級博物館(截至2022年末)
名稱
全部藏品數量
珍貴藏品數量
55041件(套)
1602件(套)
6064件(套)
2121件(套)
211940件(套)
13257件(套)
8819件(套)
2535件(套)
東北烈士紀念館(東北抗聯博物館、中共黑龍江歷史紀念館、革命領袖視察黑龍江紀念館、東北抗聯精神陳列館)
13850件(套)
7241件(套)
22012件(套)
384件(套)
參考資料:

體育

2023年,黑龍江省運動員在中國比賽中獲得獎牌286枚,其中金牌87枚、銀牌83枚、銅牌116枚;在世界比賽中獲得獎牌53枚,其中金牌26枚、銀牌13枚、銅牌14枚。2012—2022年,黑龍江省新增“雪炭工程”43個、全民健身中心71個、社區健身中心29個、滑冰館15個、鄉鎮健身工程684個、行政村籃球場8000多個,實現了城鄉社區全民健身設施全覆蓋。

社會保障

2023年,黑龍江省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含離退休)人數1523.9萬人,其中參保職工850.2萬人,離退休人員673.7萬人。參加基本醫療保險人數2753.2萬人,其中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891.7萬人,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1861.5萬人。參加失業保險人數333.2萬人,參加生育保險人數388.3萬人,參加工傷保險人數456.0萬人。全省各類公辦收養性社會福利單位床位4.37萬張,收養人員2.1萬人。城市居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數42.4萬人,農村居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數87.3萬人。黑龍江省2023年實現城鎮新增就業35.7萬人,完成年計畫的119.0%;失業人員再就業29.4萬人,完成年計畫的172.8%;就業困難人員就業10.5萬人,完成年計畫的210.0%。截至12月末,全省實有城鎮登記失業人員17.8萬人,同比減少2.5萬人,下降12.1%。

環保

2023年,黑龍江省造林綠化4.06萬畝,其中人工造林2.35萬畝,退化林修復1.11萬畝,封山育林0.34萬畝,村莊綠化0.26萬畝。黑龍江省城市空氣優良天數累計共4415天,扣除沙塵異常超標天后,占比94.2%。細顆粒物、可吸入顆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年平均濃度分別為25微克/立方米、41微克/立方米、8微克/立方米、18微克/立方米。

交通

綜述

黑龍江省地處中國最北最東,北、東部與俄羅斯隔江相望,邊境口岸和城市眾多,是中國向北開放的重要視窗、“一帶一路”重要節點、對俄經貿合作最前沿、東北亞區域合作中心樞紐。黑龍江省已經基本構建起以航空、公路、鐵路及航運為主體,覆蓋全省的現代化立體交通格局。全省除哈爾濱太平國際機場外,已建成13個支線機場;各級公路16.84萬千米,其中高速公路近4700千米;由哈大、哈牡、牡佳、哈佳共同構成以哈爾濱市為中心的1—2小時高鐵交通圈。
2023年,黑龍江省主要運輸方式共完成貨運量6.2億噸。其中,鐵路12137.2萬噸,公路41619.4萬噸,水運701.1萬噸,民航13.6萬噸,管道7419.7萬噸。完成貨物周轉量2277.2億噸千米。其中,鐵路1011.9億噸千米,公路891.4億噸千米,水運39.0億噸千米,民航2.9億噸千米,管道332.1億噸千米。全省主要運輸方式共完成客運量18790.7萬人次。其中,鐵路8160.8萬人次,公路7872.2萬人次,水運232.3萬人次,民航2525.4萬人次。完成旅客周轉量756.4億人千米。其中,鐵路229.6億人千米,公路52.6億人千米,水運2962.7萬人千米,民航473.9億人千。年末公路線路里程16.9萬千米,其中高速公路5037千米。

公路

截至2023年末,黑龍江出省高速公路通道已達8條,高速公路總里程突破5000千米。吉黑、鐵科兩條高速公路的建成,為黑龍江省以哈爾濱為中心,構建了1+4+7綜合交通樞紐城市體系。除此之外,黑龍江省規劃省道路線98條,總里程約12100千米,其中,省級高速公路18條約2900千米,包括6條北南縱線、9條東西橫線、3條聯絡線;普通省道80條約9200千米,包括1條省會環線、3條省會放射線、18條北南縱線、12條東西橫線、16條聯絡線和30條重要節點連線線。截至2022年末,黑龍江省建成北安至富裕高速公路162千米,建設京哈高速擴容、哈爾濱至肇源、綏化至大慶等高速公路591千米,連通12個市(地)和38個縣(市),打通與吉林、內蒙古6個省際出口,連通綏芬河、同江、黑河、撫遠等國家一類口岸。
截至2023年末,黑龍江省民用汽車保有量660.8萬輛,比上年增長5.2%,其中私人汽車保有量602.5萬輛,增長5.3%。私人汽車中私人轎車347.3萬輛,增長4.7%。

鐵路

黑龍江省鐵路以哈爾濱為中心,向四周輻射,並以齊齊哈爾牡丹江佳木斯為主要樞紐,有幹線、支線、聯絡線105條。線路總延展長度15938.549千米,基本形成以哈爾濱為中心輻射大慶、齊齊哈爾、牡丹江、佳木斯的“一小時、兩小時”交通圈。黑龍江省境內有哈齊高鐵、哈大鐵路、哈牡客專、牡佳高鐵和哈佳鐵路等6條鐵路線路,主要高鐵站有牡丹江、林口南、雞西西、七台河西、樺南東、雙鴨山西、佳木斯等車站。
哈大高鐵是中國高寒地區客流量最大、最繁忙、運行里程最長的高速鐵路。哈大高鐵線路全長921千米,設計時速350千米,全線設23座車站,縱貫黑龍江、吉林、遼寧三省。開通運營後,哈爾濱至大連旅客列車運行時間由13小時縮短至3.5小時,哈爾濱、長春、瀋陽形成1小時、2小時交通圈。
黑龍江省(黑龍江(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
行駛中的哈大高鐵列車

航空

黑龍江省民用航空擁有哈爾濱太平機場、齊齊哈爾三家子機場、牡丹江海浪國際機場、佳木斯東郊機場、黑河璦琿機場、漠河古蓮機場、伊春林都機場、大慶薩爾圖機場、雞西興凱湖機場、大興安嶺鄂倫春機場、撫遠東極機場、建三江濕地機場、五大連池德都機場等13個機場。通用機場規模中國領先,頒證通用機場88個,位列中國第一,其中A1類6個。其中,哈爾濱太平國際機場旅客吞吐量連續五年位居東北地區首位。
黑龍江省政府明確打造以哈爾濱國際航空樞紐為核心,以4個區域幹線為支撐,以12個支線機場為協同的龍江機場群,形成省內“1+4+12”的運輸機場功能布局和戰略定位,民用航空運輸機場100千米範圍覆蓋全省80%以上的縣級行政中心。2020年,全省運輸機場共有通航點120個,擁有航線372條。
哈爾濱太平國際機場即哈爾濱航空口岸,是1987年7月經國務院批准對外開放的國家開放口岸,1989年9月正式開通使用。該機場位於黑龍江省省會哈爾濱市西郊,距市中心40千米處,於1997年8月投入使用,成為當前中國東北地區最大,中國先進的國際機場,也是中國十大文明機場之一。哈爾濱太平國際機場總占地面積331.7萬平方米,其中儲油區125.5萬平方米。飛機跑道長3200米,寬45米,有主滑行道1條,滑行聯絡道7條。停機坪面積33萬平方米,可滿足18架寬體客機的停放和維修。
黑龍江省(黑龍江(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
哈爾濱太平國際機場

水運

黑龍江水系是中國主要通航水系之一。省內主要通航河流有黑龍江、松花江、烏蘇里江、嫩江及興凱湖、鏡泊胡等,通航里程5495千米。全省共有港口17個,其中哈爾濱港、佳木斯港是中國內河主要港口。全省有運輸船舶1356艘、船舶載重量34.6萬噸。2023年,全省完成水路客運量232萬人,水路貨運量701萬噸。
截止2024年,黑龍江省有國家一類口岸27個,其中水運口岸13個(黑河、遜克、同江、撫遠、蘿北、饒河、嘉蔭、漠河等),航空口岸4個(哈爾濱、牡丹江、佳木斯、齊齊哈爾),公路口岸6個(綏芬河、黑河、東寧、密山等),鐵路口岸3個(綏芬河、同江、哈爾濱內陸港),步行口岸1個(黑河)。

管道運輸

截至2014年底,河南省境內油氣輸送管道總里程已達7034千米,運行超過10年以上的油氣管道有2240千米,2005年年底,全省油氣長輸管道達到2368千米,其中輸氣管道1998千米,輸油管道370千米。

公共運輸

截至2023年末,哈爾濱捷運開通運營線路共有3條,分別為1號線、2號線、3號線,總計82.91千米。黑龍江省完成道路客運公交化改造線路67條,完善多層次的城市公交服務,實現常住人口100萬人以上城市建成區公交站點500米覆蓋率達到100%。

文化

綜述

黑龍江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是中華文明的肇興地之一,先後形成了以“鮮卑文化”“渤海文化”“金源文化”“滿族文化”為代表四大古代文化源流和以“東北抗聯精神”“北大荒精神”“大慶精神”“鐵人精神”為代表的近代文化元素。多元文化的融合形成了特有的“黑土文化”。

飲食

黑龍江是東北菜的發源地之一。寒冷氣候釀造了東北獨特的飲食文化,燉菜在東北的冬季特別受歡迎,也是東北菜餚中最常見最多的一種烹調方式。作為黑龍江省的地方風味菜,龍菜特指利用黑龍江省特產的原料、副料、調料、特有的烹飪工藝加工製作的,體現黑龍江地方特色風味的菜系。龍菜的特徵是“取料廣泛,調味多種;鹹辣酸甜,色味香形;湯菜雙佳,味濃口重”,在烹調技法上以爆、炒、熘、烤、涮、燜、蒸、氽、煮為特色。
小雞燉蘑菇是東北四大燉菜之首,與豬肉燉粉條、鐵鍋燉大鵝、鯰魚燉茄子齊名。作為一道東北家常燉菜,小雞燉蘑菇以雞肉、乾蘑菇和粉條等為主要食材,最後撒點蔥花和乾辣椒。
黑龍江省(黑龍江(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
小雞燉蘑菇
哈爾濱紅腸是俄國人伊·雅·秋林1900年創建秋林洋行而傳入哈爾濱,屬中溫風乾腸類型。紅腸是用豬精肉和牛子蓋(牛後臀,三扒一林)為主料,添加各種香辛料,經醃製、制餡、灌腸、烤、煮、熏等傳統工藝精製而成,獨到之處是經兩次水煮、兩次硬雜木柈燻烤,木材燃燒產成富含羰基的混合氣體,可大量殺傷微生物,既延長保質期,又具燻烤芳香。
黑龍江省(黑龍江(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
哈爾濱紅腸
鏡泊鯉魚絲是鏡泊魚宴中最具有牡丹江地方特色的傳統佳肴。這道菜考驗刀工,需要快刀剖斬活鮮的金鯉魚,然後取出兩肋間的細肉,並將之切成八寸長的細絲。除了鯉魚絲,配菜還有“瓜葉香”、“金針”等山珍,最後澆上醬汁佐料黃瓜汁、薑汁、香菜汁、糖蒜汁等。
黑龍江省(黑龍江(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
鏡泊鯉魚絲

習俗

哈爾濱國際冰雪節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以冰雪活動為內容的國際性節日,舉辦時間持續一個月,與日本札幌雪節、加拿大魁北克冬季狂歡節和挪威奧斯陸滑雪節並稱世界四大冰雪節。哈爾濱國際冰雪節於1985年1月5日創辦,成為世界冰雪盛會,經地方立法,於2018年1月5日已成為哈爾濱人的盛大節日。哈爾濱國際冰雪節是世界上活動時間最長的冰雪節,期間包含了新年、春節、元宵節、滑雪節四個重要的節慶活動,而冰雪節中又包含冰雪電影藝術節和潑雪節。
黑龍江省(黑龍江(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
冰雪節
每至“大雪”節氣,就會迎來黑龍江省一年一度的采冰節。過去,采凍的主要用途是製造冰窖和冰庫來保存食物。沿襲迄今已經成了一種民俗文化。采冰節上,童聲合唱的《采冰謠》中唱到“取頭冰,祛百病”,是沿襲了女真先民滾凍的習俗。《采冰舞》則是來源於薩滿文化,通過舞蹈的形式表達天人合一、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思想。
黑龍江省(黑龍江(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
采冰節
那達慕是蒙古語,亦稱“那雅爾(Nair)”,“那達慕”是蒙語的譯音,意為“娛樂、遊戲”,以表示豐收的喜悅之情。每年農曆6月初四開始的為期5天的那達慕,是蒙古族人民的盛會。那達慕大會的內容主要有摔跤、賽馬、射箭、套馬、下蒙古棋等民族傳統項目,有的地方還有田徑、拔河、籃球等體育項目。那達慕大會期間,還舉辦蒙古族婚俗展示和那達慕體育項目比賽。
黑龍江省(黑龍江(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
那達慕大會

藝術

龍江劇是黑龍江省特有的地方戲曲藝術,20世紀50年代末誕生在黑龍江,也是中國最年輕的戲曲劇種之一。龍江劇吸收了東北二人轉、拉場戲、東北民歌等母體藝術,逐步形極富東北黑土地域特徵的戲曲藝術表現特色與風格。代表作品有龍江劇表演藝術家白淑賢的“龍江劇精品三部曲”。《荒唐寶玉》獲首屆中國“文華大獎”與三個單項獎。
黑龍江省(黑龍江(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
龍江劇
東北秧歌是一種民間歌舞秧歌形式,起源於插秧耕田的勞動生活,在發展過程中不斷吸收了民歌、武術、雜技及地方戲曲的一些表演技藝。黑龍江“三肇”的大秧歌,繼承了傳統東北秧歌的表演精華,曲牌繁多,以獨特的“鼓扎子”定相,還有變幻多樣的隊形佇列,豐富多彩的“小場”表演,歌舞時有多種手持道具,民族特色鮮明。
黑龍江省(黑龍江(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
東北秧歌
望奎皮影是黑龍江皮影“江北派”的代表,最早歷史可追溯到1865年前後,開始流傳於望奎地區。影腔均為板式變化體,將遼寧西邊外、河北唐山、山西老坦等影調與當地影調融合,創造出獨具特色的“兩合水”影調。影調有不同格詞分類,既具有江南的曲調風格,又有江北的唱腔流暢和表現力強的特點。音樂中富含東北風情,唱腔高亢、明亮、委婉、悠揚,真假聲替換自如,以“七字賦”、“三項七”、“五字緊”、“十字緊”等為基本影調,有慢板、快板、數著唱、重疊唱等變化。主要演繹歷史故事和民間傳說。
黑龍江省(黑龍江(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
望奎皮影戲
赫哲族魚皮製作技藝是赫哲族以北方冷水魚的魚皮為原料製作衣物用品的傳統民間技藝。自有文字記載始,迄今有2500年以上的歷史。魚皮文化是北緯45度以上區域記憶體在的特色文化。雖然歷史上眾多民族都曾有過魚皮文化,但從清代迄今只有黑龍江省同江市街津口鄉的赫哲族將之傳承沿襲下來,用魚皮製作服裝、飾物以及其他生活用品。傳統的魚皮技藝包括一整套複雜的加工過程,分為剝皮、乾燥、熟軟、拼剪縫合、藝術修飾等步驟。
黑龍江省(黑龍江(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
赫哲族魚皮製作技藝
冰燈歷史悠久,近代黑龍江人就在冬季拿盆、桶等模具盛水凍成冰罩,內置油燈或蠟燭照明,相沿成習,流傳迄今。哈爾濱的冰燈冰雕以冰為材料,以水為粘接劑,運用砌築、雕鏤、澆凍和鑲嵌等技法製作出各類冰作品。冰作品配置多種燈光後組成高低錯落、疏密有致、開合自然的景區,輔以多種手段,達到形、光、聲、動的和諧統一,形成璀璨生輝的冰造園林。冰燈可分建築、雕塑、盆景、書法等若干品種。
黑龍江省(黑龍江(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
哈爾濱冰燈冰雕製作技藝
黑龍江綏稜黑陶製作技藝是從山東流傳到綏稜本地的黑色陶器燒制的傳統技藝,有百年以上歷史,當前在黑陶的發源地其製作工藝已經很少見到。綏稜黑陶工藝複雜,要經過近20道的工序才能製作完成。其在黑龍江得以流傳,主要由於其胚胎較薄,漆黑光亮,器形別致,工藝精巧,深受人們喜愛。如今,黑陶已成為人們日常的生活用具,如杯、盆、罐等,同時也是高檔藝術品,人民大會堂就擺放著綏稜黑陶工藝瓶。
黑龍江省(黑龍江(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
綏稜黑陶製作技藝

非物質文化遺產

截至2022年,黑龍江省共有42項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赫哲族伊瑪堪說唱”和“望奎皮影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黑龍江省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部分)
名稱
項目編號
類別
公布時間
批次
級別
申報地區
保護單位
東北二人轉
Ⅴ-35
曲藝
2006
第一批
國家級
黑龍江省海倫市
海倫市北派二人轉傳承保護中心
鄂倫春族摩蘇崑
Ⅴ-43
曲藝
2006
第一批
國家級
黑龍江省
黑河市戲劇創作評論工作室(黑河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
赫哲族伊瑪堪
Ⅴ-42
曲藝
2006
第一批
國家級
黑龍江省
黑龍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
東北大鼓
Ⅴ-6
曲藝
2006
第一批
國家級
黑龍江省
黑龍江省民眾藝術館
達斡爾族魯日格勒舞
Ⅲ-28
傳統舞蹈
2006
第一批
國家級
黑龍江省哈爾濱市
齊齊哈爾市梅里斯達斡爾族區文化館
達斡爾族烏欽
Ⅴ-41
曲藝
2006
第一批
國家級
黑龍江省
齊齊哈爾市梅里斯達斡爾族區文化館
鄂倫春族民歌(鄂倫春族贊達仁)
Ⅱ-107
傳統音樂
2008
第二批
國家級
黑龍江省大興安嶺地區
大興安嶺地區民眾藝術館
蒙古族四胡音樂
Ⅱ-36
傳統音樂
2008
第二批
國家級
黑龍江省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
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博物館
戲法(趙世魁戲法)
Ⅵ-47
傳統體育、
2008
第二批
國家級
黑龍江省雜技團
黑龍江省雜技團有限公司
達斡爾族民歌(罕伯岱達斡爾族民歌)
Ⅱ-108
傳統音樂
2008
第二批
國家級
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
齊齊哈爾市富拉爾基區文化館
皮影戲(望奎縣皮影戲)
Ⅳ-91
傳統戲劇
2008
第二批
國家級
黑龍江省望奎縣
望奎縣文化館
東北大鼓
Ⅴ-6
曲藝
2008
第二批
國家級
黑龍江省五常市
五常市文化館
森林號子(興安嶺森林號子)
Ⅱ-100
傳統音樂
2008
第二批
國家級
黑龍江省伊春市
伊春市民眾藝術館
嗩吶藝術(楊小班鼓吹樂棚)
Ⅱ-37
傳統音樂
2008
第二批
國家級
黑龍江省肇州縣
肇州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
東北二人轉
Ⅴ-35
曲藝
2008
第一批
國家級
黑龍江省綏稜縣
綏稜縣文化館
皮影戲(龍江皮影戲)
Ⅳ-91
傳統戲劇
2011
第三批
國家級
黑龍江省哈爾濱市
哈爾濱兒童藝術劇院
評劇
Ⅳ-51
傳統戲劇
2011
第三批
國家級
黑龍江省評劇院
黑龍江省評劇藝術中心
鼓吹樂(武家鼓吹樂棚)
Ⅱ-182
傳統音樂
2021
第五批
國家級
黑龍江省大慶市林甸縣
林甸縣文化館
赫哲族嫁令闊
Ⅱ-171
傳統音樂
2021
第五批
國家級
黑龍江省雙鴨山市饒河縣
饒河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
滿族說部(孫吳縣滿語故事)
Ⅰ-12
民間文學
2021
第五批
國家級
黑龍江省黑河市孫吳縣
孫吳縣文化館
參考資料:
蘭西民間故事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據《呼蘭府志》記載,早在300多年前,就有滿、漢、回、朝鮮等各族人民在蘭西生活,產生並逐漸豐富、擴散、積累了眾多民間故事,如實地反映了各族人民的心聲和歷史。蘭西民間故事體裁眾多,有神話、傳說、故事、軼聞、趣事、笑話等;題材廣泛,有宮廷、歷史、民間等故事。內容豐富,有對生活嚮往、美好願望追求、正義與邪惡的鬥爭、謳歌廉明清正鞭撻貪官污吏、諷刺虛偽嫉妒、勞動人民與為富不仁的財主作鬥爭等故事。作品寓意深刻,內容廣泛,有褒有貶,情趣各異,是研究蘭西歷史、鄉情鄉貌、先人變遷的原始材料和依據。2013年,蘭西民間故事被列入黑龍江省第四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方正剪紙是東北民間的一種特色剪紙,流行於黑龍江省方正縣一帶。清代中葉,隨著東北地區的開禁,關內移民大量湧入黑龍江,帶去了許多中原民族民間文化的成果,剪紙技藝即在這一時期傳到方正。1993年,方正縣被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民間剪紙藝術之鄉”。方正剪紙融合當地傳統與外來藝術之長,形成富於東北民間藝術特色的粗獷簡練之風,它在製作時採用自製的剪紙用具,技法獨特,講究裝飾,表現題材多樣,造型質樸可愛,構圖秀逸雋美,為東北民間藝術產生髮展的研究提供了鮮活例證。2008年,“方正剪紙”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黑龍江省(黑龍江(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
方正剪紙
黑龍江傳統魔術又稱“北派魔術”,以魔術傳承人,人稱“十三刀”、“罩子魁”的趙世魁(1914—1990)為代表,其魔術表演在中國近代魔術史上占有一定地位。北派魔術主要以“罩子”絕活著稱,偏重手彩,其無中生有,平中見奇,充分體現了黑龍江“北派”傳統魔術技法的高超。在表演上有一套獨特的手、眼、身、法、步、口、搶、裁、粘、續和托等技巧,對口說白幽默詼諧,獨具地方特色,編排的“黑活”在國內絕無僅有。
黑龍江省(黑龍江(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
黑龍江傳統魔術

文物古蹟

截至2022年,黑龍江省境內共有中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57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348處。其中,橫道河子鎮榮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地區2018年度文化遺產保護榮譽獎,饒河小南山遺址、洪河遺址被評為年度中國考古新發現,渤海上京城、金上京遺址被評為“百年百大考古發現”。截止2023年1月,黑龍江省共有可移動文物308812件/套,實際數量610353件。其中,珍貴文物共83216件,包括一級文物13398件,二級文物10058件,三級文物59760件。2019年完成144258件/套全省非國有博物館藏品備案。
渤海國上京龍泉府遺址位於黑龍江省寧安市渤海鎮境內,1961年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中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國務院公布歸入第一批中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渤海國上京龍泉府遺址。2013年被國家文物局公布為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是中原漢唐文化與東北地方古民族文化相融匯的典型代表。渤海國上京龍泉府仿唐都長安城興築。由郭城、皇城、宮城三部分組成。郭城平面橫長方形,唯西北角處北牆略內折,北牆中間正對宮城處外凸。中軸線對稱格局,東半城略大於西半城,軸線方向南偏西4.5°。環周有護城河現最寬約3、深1—2米。東牆長3364、南牆長4590、西牆長3402、北牆(含折曲部分)4952、總長16313米,占地面積約15.93平方千米。
黑龍江省(黑龍江(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
渤海國上京龍泉府遺址
亞溝摩崖石刻位於哈爾濱市阿城區東14千米處,為金代(公元1115年至1234年)石刻藝術遺蹟,距今約八百年歷史。為金代早期平雕線刻作品。其圖右為男像,頭戴戰盔,身著圓領窄袖袍,足蹬尖頭靴,右手執短劍,左手扶靴,左腿盤迴呈端坐姿,形似女真武士;女像在左,頭戴帽,衣左衽,雙手合袖於胸,雙腿盤迴而坐,是金代保留下來的唯一的石刻畫像。
黑龍江省(黑龍江(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
亞溝摩崖石刻

傳統村落

截至2023年3月,黑龍江省共有國家傳統村落26個。
黑龍江省國家傳統村落
黑龍江省國家傳統村落
齊齊哈爾市
富裕縣友誼達斡爾族滿族柯爾克孜族鄉寧年村富寧屯
富裕縣友誼達斡爾族滿族柯爾克孜族鄉三家子村
梅里斯區臥牛吐鎮額爾門沁達斡爾族村
梅里斯區雅爾塞鎮哈拉達斡爾族村
訥河市興旺鄂溫克族鄉索倫村
牡丹江市
寧安市渤海鎮響水村
寧安市渤海鎮小朱家村
寧安市渤海鎮上官地村
寧安市渤海鎮瀑布村
寧安市臥龍朝鮮族鄉英山村
寧安市臥龍朝鮮族鄉勤勞村
海林市橫道河子鎮順橋村
寧安市渤海鎮瀑布村
寧安市渤海鎮江西村
寧安市臥龍朝鮮族鄉英山村
寧安市寧安鎮明星村
佳木斯市
牡丹江市寧安市東京城鎮哈達村
同江市街津口鄉街津口村
湯原縣湯旺鄉金星村
大慶市
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胡吉吐莫鎮東吐莫村
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胡吉吐莫鎮東吐莫村
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巴彥查乾鄉大廟村
伊春市
黑河市愛輝區璦琿鎮璦琿村
嘉蔭縣常勝鄉樺樹林子村
嘉蔭縣烏拉嘎鎮勝利村
黑河市
黑河市愛輝區坤河鄉坤河村
愛輝區新生鄉新生村
哈爾濱市
尚志市
參考資料:
新生村地處小興安嶺北麓,位於黑河市區西北部76公里的群山當中,1953年建立,是中國唯一一個可以合法使用槍枝狩獵的鄂倫春族聚居地,被稱為“北方遊獵第一鄉”。鄂倫春族鄉新生村保留傳統鄂倫春習俗和生活習慣,主要從事鄂倫春族狩獵、手工藝品製作、山產品採集,同時從事特色畜牧養殖,包括野豬、鄂倫春馬等。2013年8月,新生村被列入第二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
黑龍江省(黑龍江(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
新生鄉鄂倫春族特色民居
寧安市渤海鎮瀑布村位於黑龍江省著名景區鏡泊湖畔,是一個集餐飲、住宿、旅遊觀光為一體的朝鮮族村莊。村落地理環境優越,交通便利,村北臨近地下森林旅遊公園,村西北側為鏡泊湖景區,村南臨近牡丹江流域的源頭,村東側為一所水力發電站及大峽谷漂流景區。村落以朝鮮族人口為主。村民主要種植火山岩石板稻米以及發展旅遊業。瀑布村從80年代開始就發展旅遊業,逐漸形成了以餐飲和住宿為主的旅遊服務區。瀑布村已成為鏡泊湖風景名勝區的綜合性服務基地、獨具民族風情的旅遊景點和朝鮮民族特色村寨。2023年3月,被列入第六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

地方特產

截至2022年年底,黑龍江省共有地理標誌商標108件,地理標誌產品73個,地理標誌保護產品專用標誌使用企業847戶。其中“五常大米”品牌價值698.6億元,在中國大米產品地理標誌品牌價值中名列第一。肇源大米、五常大米和東寧黑耳已納入第一批100箇中歐地理標誌保護協定產品名錄,“佳木斯大米”“饒河黑蜂蜜”“太保胡蘿蔔”等地理標誌產品納入第二批中歐地理標誌保護協定產品。
黑省國家知識產權局(含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的地理標誌產品名錄
產品名稱
公告號
批准時間
五常大米
原質檢總局2003年第44號
2003年5月10日
饒河東北黑蜂
原質檢總局2003年第48號
2003年5月19日
方正大米
原質檢總局2005年第50號
2005年4月6日
鐵力北五味子
原質檢總局2005年第107號
2005年7月29日
鐵力平貝母
原質檢總局2005年第187號
2005年12月28日
鐵力“中國林蛙”油
原質檢總局2005年第190號
2005年12月28日
寶清紅小豆
原質檢總局2005年第191號
2005年12月28日
撫遠“黑龍江大馬哈魚”魚子
原質檢總局2005年第195號
2005年12月28日
撫遠“黑龍江鱘鰉魚”魚子
原質檢總局2005年第196號
2005年12月28日
五營黑木耳
原質檢總局2006年第64號
2006年4月26日
五營紅松籽
原質檢總局2006年第65號
2006年4月26日
板子房西瓜
原質檢總局2006年第198號
2006年12月27日
梅里斯洋蔥
原質檢總局2006年第206號
2006年12月28日
寶清大白板南瓜籽
原質檢總局2006年第207號
2006年12月28日
撓力河毛蔥
原質檢總局2006年第213號
2006年12月28日
響水大米
原質檢總局2007年第15號
2007年1月18日
孫吳大果沙棘
原質檢總局2007年第16號
2007年1月18日
五營都柿果酒
原質檢總局2007年第80號
2007年5月29日
玉泉酒
原質檢總局2007年第124號
2007年8月29日
珍寶島大米
原質檢總局2008年第25號
2008年3月14日
訥河馬鈴薯
原質檢總局2009年第41號
2009年5月4日
中國北極藍莓
原質檢總局2009年第41號
2009年5月4日
北大倉酒
原質檢總局2009年第126號
2009年12月28日
泰來大米
原質檢總局2010年第14號
2010年2月24日
建三江大米
原質檢總局2010年第71號
2010年7月13日
富裕老窖酒
原質檢總局2010年第94號
2010年9月3日
紅星蕨菜
原質檢總局2010年第104號
2010年9月9日
紅星平貝母
原質檢總局2010年第104號
2010年9月9日
五大連池礦泉水
原質檢總局2010年第155號
2010年12月21日
通河大米
原質檢總局2011年第121號
2011年8月18日
巴哈西伯綠豆
原質檢總局2011年第137號
2011年9月19日
甘南葵花籽
原質檢總局2011年第194號
2011年12月26日
克東天然蘇打水
原質檢總局2012年第37號
2012年3月13日
富拉爾基溫水大米
原質檢總局2013年第15號
2013年1月23日
依安芸豆
原質檢總局2013年第15號
2013年1月23日
黑龍江大豆(九三墾區)
原質檢總局2013年第55號
2013年4月18日
訥河甜菜
原質檢總局2013年第73號
2013年5月24日
紅星酸菜
原質檢總局2013年第175號
2013年12月23日
黑土地白酒
原質檢總局2014年第77號
2014年7月9日
慶安大米
原質檢總局2014年第109號
2014年10月11日
尚志黑木耳
原質檢總局2014年第129號
2014年12月1日
遜克瑪瑙
原質檢總局2014年第129號
2014年12月1日
尚志紅樹莓
原質檢總局2014年第139號
2014年12月24日
寶清蘋果(寒疆紅果)
原質檢總局2015年第24號
2015年2月11日
龍頭胖頭魚
原質檢總局2015年第24號
2015年2月11日
延壽大米
原質檢總局2015年第44號
2015年4月7日
肇東小米
原質檢總局2015年第44號
2015年4月7日
海倫大豆
原質檢總局2015年第162號
2015年12月29日
海倫大米
原質檢總局2015年第162號
2015年12月29日
樺川大米
原質檢總局2015年第162號
2015年12月29日
克山大豆
原質檢總局2015年第162號
2015年12月29日
克山馬鈴薯(克山土豆)
原質檢總局2015年第162號
2015年12月29日
寶清大米
原質檢總局2016年第63號
2016年7月4日
明水黑豆
原質檢總局2016年第63號
2016年7月4日
明水小米
原質檢總局2016年第63號
2016年7月4日
湯原大米
原質檢總局2016年第63號
2016年7月4日
望奎大米
原質檢總局2016年第63號
2016年7月4日
東寧黑木耳
原質檢總局2016年第112號
2016年11月4日
亞溝粘豆包
原質檢總局2016年第112號
2016年11月4日
高賢老酒
原質檢總局2016年第128號
2016年12月28日
香磨山大米
原質檢總局2016年第128號
2016年12月28日
海林猴頭菇
原質檢總局2017年第39號
2017年5月31日
太保胡蘿蔔
原質檢總局2017年第39號
2017年5月31日
鐵力大米
原質檢總局2017年第39號
2017年5月31日
依安大鵝
原質檢總局2017年第98號
2017年11月15日
呼中偃松籽
原質檢總局2018年第33號
2018年3月14日
穆稜大豆
原質檢總局2018年第33號
2018年3月14日
孫吳漢麻
原質檢總局2018年第33號
2018年3月14日
肇州大瓜子
原質檢總局2018年第33號
2018年3月14日
佳木斯大米
原質檢總局2018年第277號
2018年7月30日
嘉蔭木耳
原質檢總局2018年第277號
2018年7月30日
東寧冰酒
國家知識產權局第三八〇號
2020年11月5日
鶴崗白酒
國家知識產權局第四五二號
2021年9月29日
參考資料:
五常大米,屬於黑龍江省哈爾濱市五常市特產,是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正宗的五常稻花香米呈橢圓形,大小相近米粒細長,顏色清白、半透明。米蒸成米飯之後,會有淡淡的米香味,米飯有油光會發亮,香糯軟滑、潤味甘甜。
黑龍江省(黑龍江(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
五常大米
饒河東北黑蜂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與紐西蘭北島原始森林、德國原始黑森並稱為世界三大優質森林蜜產區。東北黑蜂釀造的椴樹蜜,呈淺琥珀色,結晶後,稠如凝脂,口感醇厚,回味香甜,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糖類、酶類、胺基酸等人體必需的營養物質。2023年8月,饒河黑蜂蜜入選中國首批“土特產”名單,饒河縣2個黑蜂企業9款產品獲批“黑土優品”標識授權使用。
黑龍江省(黑龍江(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
東北黑蜂產業
2021年3月,“東寧黑木耳”作為中國食用菌典型代表成功入選中國首批受歐盟保護地理標誌。東寧森林覆蓋率高達85.3%,為黑木耳栽培提供了大量的優質原料;充足的日照及紫外線殺菌,給予了黑木耳顏色黑、雜菌少等優良品質;冷涼型氣候、晝夜溫差大的特點使黑木耳內營養物質積累豐富,乾耳泡發率高。
黑龍江省(黑龍江(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
東寧黑木耳

風景名勝

綜述

黑龍江省以黑龍江、烏蘇里江、松花江三大水系和興凱湖、鏡泊湖、蓮花湖、五大連池四大湖泊為代表河流、湖泊旅遊資源豐富。同時,黑龍江省作為中國最北的省份以極寒氣候、冰雪人文主題、冰雪自然環境為代表的頂級冰雪旅遊資源獨具魅力。黑龍江省是世界著名的三大黑土帶之一和中國糧食產量第一大省,以三江平原為代表的綠色農業旅遊資源特色突出以及以界江、百年口岸為代表的邊境旅遊資源優勢明顯。除此之外,黑龍江省歷史悠久,是唐渤海國上京龍泉府和金上京會寧府所在地,鄂倫春族、赫哲族等世居少數民族文化特色明顯,抗聯文化、北大荒文化也形成了知名的人文景觀。
截至2023年末,黑龍江省A級旅遊景區達到440家。

自然景觀

太陽島風景名勝區位於黑龍江省南部,坐落在哈爾濱市松花江北岸,東西長約十千米,南北寬約四千米,總面積38平方千米(西起規劃四環高架路,東至濱洲鐵路橋,北起改線前進堤,南至松花江主流北岸),與哈爾濱市區隔水相望,是一處由大面積的濕地景觀、歐陸風情、冰雪文化、民俗文化等資源構成的具有休閒、觀光、娛樂、科普教育、度假等功能為一體的風景名勝區。太陽島風景名勝區為國家旅遊局評定的國家5A級旅遊景區和中國最大的城市沿江生態區。
黑龍江省(黑龍江(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
太陽島風景名勝區
湯旺河林海奇石景區是國家AAAAA級景區,坐落於黑龍江省伊春市湯旺河區境內,地理坐標東經129°15'—129°30',北緯48°23'—48°30',面積190平方千米。湯旺河林海奇石景區以稀有的花崗岩石林地貌景觀和完善的原始生態為特色。林海奇石景區公園自2003年以來先後被批准為國家森林公園、國家地質公園、國家水利風景區、中國青少年科學考察探險基地、省級風景名勝區、環境教育基地,2010年6月被國家旅遊局批准為首批中國旅遊標準化示範單位,2013年成功晉級國家5A級景區。
黑龍江省(黑龍江(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
湯旺河林海奇石風景區
鏡泊湖是國家AAAAA級景區,位於中國東北的張廣才嶺與老爺嶺的過渡地段,距牡丹江市區80千米。總體規劃面積為1726平方千米,是世界第一大火山熔岩堰塞湖。由百里長湖、火山口森林、渤海國遺址三個核心景區組成,森林覆蓋率達68%以上。是集自然、歷史、人文景觀於一身的綜合性景區。鏡泊湖於1982年被國務院首批審定為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2006年被世界教科文組織評為世界地質公園。2008年被國際休閒產業協會、聯合國國際生態安全合作組織、中國國際名牌協會評為中國十佳休閒旅遊勝地,2010年被國家旅遊局評為國家AAAAA級旅遊區。
黑龍江省(黑龍江(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
鏡泊湖景區

人文景觀

中央大街始建於1898年,是亞洲最長、中國最早的步行街,是國家4A級旅遊景區。中央大街步行街地處哈爾濱市道里區中心區域,南起經緯街,北至松花江畔的防洪紀念塔,全長1450米,寬21.34米,其中最具特色的方石路寬10.8米。中央大街兩側薈萃了文藝復興、巴洛克、折衷主義、新藝術運動以及古典主義等不同風格的歷史建築25棟。1986年,哈爾濱市人民政府將中央大街確定為保護街路,1997改造成為中國第一條步行街,先後榮獲“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中國首批“中國歷史文化名街”等稱號。
黑龍江省(黑龍江(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
哈爾濱中央大街
虎頭風景區位於黑龍江雞西虎林市,與俄羅斯的達里涅列欽斯克市隔江相望。景區內以世界之最的天下第一虎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虎頭要塞遺址為主,要塞遺址內包含博物館和地下要塞、二戰紀念碑、抗日英雄紀念碑,通過最真實的實物和遺蹟,展示了日軍的侵華罪證。
黑龍江省(黑龍江(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
二戰紀念碑
哈爾濱冰雪大世界創始於1999年,歷經21年發展積澱,集冰雪藝術、冰雪文化、冰雪演藝、冰雪建築、冰雪活動、冰雪體育於一體,每年接待世界各地遊客超100萬人次,總占地面積60萬平方米,是世界最大的冰雪樂園,是享譽國內外的最佳冬季旅遊目的地。
黑龍江省(黑龍江(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
哈爾濱冰雪大世界

對外交流

友好城市

截至2021年4月,黑龍江省共與36個國家建立95對友城,其中省級25對,市級69對,縣區級1對。
黑龍江省友好城市
國別
友好省(州)、城市
結好日期
加拿大
阿爾伯塔省
1981年9月
美國
威斯康星州
1982年10月
日本
新潟縣
1983年8月
美國
阿拉斯加州
1986年2月
日本
北海道
1986年6月
羅馬尼亞
普拉霍瓦省
1992年4月
日本
山形縣
1993年8月
波蘭
瓦爾米亞-馬祖里省
1995年4月
俄羅斯
阿穆爾州
1995年5月
俄羅斯
哈巴羅夫斯克邊疆區
1995年5月
韓國
忠清北道
1996年9月
瑞典
西博滕省
2001年5月
德國
薩克森-安哈特州
2003年2月
比利時
盧森堡省
2006年6月
匈牙利
索博爾奇﹒索特馬爾﹒拜萊格州
2007年6月
芬蘭
拉畢大區
2008年6月
俄羅斯
猶太自治州
2010年5月
奧地利
薩爾茨堡州
2012年3月
以色列
希弗谷區
2012年5月
白俄羅斯
維捷布斯克州
2014年1月
俄羅斯
薩哈林州
2014年12月
韓國
忠清南道
2015年1月
瑞士
索羅圖恩州
2015年9月
印度尼西亞
西爪哇省
2017年5月
荷蘭
弗里斯蘭省
2017年6月
參考資料:

對外交流事件

2024年4月,黑龍江省文旅代表團結束對芬蘭、挪威的冰雪旅遊考察後,在丹麥哥本哈根舉辦了一場冰雪旅遊海外交流推介活動。來自哥本哈根市政府、弗雷德里克斯堡歌劇院,以及丹麥、瑞典的旅行社企業、商會、體育文化協會等各界代表近50人參加了推介交流活動。哈爾濱市、伊春市、哈爾濱冰雪大世界等分別介紹了黑龍江省相關市地和企業的冰雪旅遊資源與產品。
2024年5月,黑龍江省外辦與巴西馬托格羅索州駐亞洲國際事務處共同舉辦黑龍江省與馬托格羅索州友好交流對接會。巴西馬托格羅索州駐亞洲國際事務處顧問阿麗亞娜·奧麗維拉,省科技廳、省工信廳、省農業農村廳、省商務廳、黑龍江科技大學、巴西盧克拉有限公司等部門和企業代表出席會議。

著名人物

黑龍江省著名人物
歷史名人
大祚榮、東明、阿骨打、薩布素、袁壽山、程德全、李金鏞、馬占山、馬駿、王進喜、冷雲、劉英俊、邵雲環
當代名人
科學界
謝家麟、包為民
文學界
蕭紅、李敖、梁曉聲、孔慶東、阿成、楊逸、林青、郭建力、全勇先、胡革紀
軍政界
劉國中、韓長賦、趙宗岐、馬興瑞(山東鄆城人,黑龍江省雙鴨山市出生)、楊東奇、王兆力、高廣濱、懷進鵬
外交界
孔鉉佑、馬朝旭
企業家
方同華、張金鑄、王景海、曹贏超、冷友斌、張利君
體育
孔令輝、武大靖、王濛、范可新、高亭宇、申雪、趙宏博、孫琳琳、寧忠岩、張會、苗立傑、王冰玉、張昊、張大宇、孫明明、王飛、曹磊、任子威、李琰、曲春雨、王鎮、王北星、孟慶余、楊揚、焦劉洋、韓聰、隋文靜、張虹、張丹、龐清、佟健、岳清爽、柳萌、周妍、趙國榮、朴文垚、閆涵、孔令微、江永華
主持人
夏青、敬一丹、苑冉、鄭麗、梁艷、袁文棟、劉棟棟、尤寧、闞麗君、鄭雷、翟毓紅、張宇東、袁哲、于洋、周巍、侯天悅、姜多
音樂界
李雙江、李健、韓庚、黃新淳、斯琴高麗、湯潮、劉錦澤、趙真、徐一鳴、毛不易、崔天琪、高進、侯旭、徐千雅、姜鵬、劉家昌、劉忻、阿納托利·伊萬諾維奇·維德尼科夫、夏天Alex、韓安旭、蘇立生、張磊、齊晨、陳雅森、葛林、孟子坤、畢夏、吳凡、孫芮、張語格、張咪、馮曉泉、殷秀梅、刁寒、崔恕、牟玄甫、楊光、李天華、王志心、趙明義、於乃久、付林、伊泓遠、宋雪萊、崔京浩、傅庚辰、田玉斌、傅海燕、劉剛
影視演員
孫紅雷、李冰冰、任泉、劉江、黃宏、潘長江、潘陽、彭玉、杜雨露、趙汝平、趙珈琪、趙玲琪、杜源、闞清子、韓東君、沈騰、姚星彤、楊爍、赫子銘、張國強、王曉男、丫蛋、董璇、丁嘉麗、王祉萱、高偉光、劉流、修睿、喬杉、潘斌龍、張翰、高昊、周冬齊、姜宏波、吳若甫、任天野、呂曉禾、胡亞捷、王小利、小沈龍、賈乃亮、張丹峰、馬蘇、傅藝偉、宋佳、薛佳凝、沈傲君、劉威葳、趙文卓、郭珍霓、郭家銘、張譯、倪大紅、王陽、鮑蕾、鮑莉、喬欣、包貝爾、張天愛、遲志強、劉希媛、齊奎、唐菀、蔡維利、關婷娜、張銘恩、馮建宇、阿部力、程思寒、思漩、鄔立朋、呂小品、丁霄漢、周小斌、孫彥軍、王璐瑤、徐錦江、寇振海、劉之冰、王強、任帥、鄭雷、呂行、宋運成、於莉、原華、李嵐、李穎、李默然、於新博、佟瑞欣、馬藝家、馬紹信、郝岩、范雷、李泓良、李黎、張偉欣、宮喜斌、張峻鳴、辛芷蕾、祝緒丹、劉秋實、丁冠森、明子煜、金依萌、王寧、陳姝
其他
張麗莉、胡革紀、侯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