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鳥比翼線蟲

黑鳥比翼線蟲

黑鳥比翼線蟲,是以蚯蚓、蛞蝓、蝸牛、蠅類為載體的寄生蟲,最終宿主為進食蚯蚓、蛞蝓、蝸牛、蠅類的動物為主,會引起呼吸道疾病。

概況,病原學,生活史,臨床症狀,防制,

概況

黑鳥比翼線蟲,是由蚯蚓傳播的一種寄生蟲,主要由臭愛勝蚓、背暗異唇蚓、長異唇蚓、陸正蚓這些種類的蚯蚓傳播,最終宿主為,會引起氣管疾病。

病原學

蟲體因吸血而呈紅色。頭端大,呈球形;口囊寬闊呈杯狀,其底部有三角形小齒。雌蟲大於雄蟲,陰門位於體前部。雄蟲以交合傘附著於雌蟲陰門部,永成交配狀態。  1.斯里亞平比翼線蟲(S. skrjabinomorpha)雄蟲長2~4毫米,雌蟲長9~25毫米,口囊底部有6個齒。蟲卵橢圓形,大小為90×49微米,兩端有厚卵蓋。  2.氣管比翼線蟲(S. trachea)雄蟲長2~4毫米,雌蟲長7~20毫米,口囊底部有6~10個齒。蟲卵大小為78~110微米×43~46微米,兩端有厚卵蓋,卵內含16個卵細胞。

生活史

雌蟲在氣管內產卵,卵隨氣管粘液到口腔,或被咳出,或被咽入消化道,隨糞便排到外界,在適宜溫度(27℃左右)和濕度條件下,蟲卵約經3天發育為感染性蟲卵或孵化為外被囊鞘的感染性幼蟲;感染性蟲卵或幼蟲被蚯蚓、蛞蝓、蝸牛、蠅類及其它節肢動物等延續宿主吃入後,在其肌肉內形成包囊,蟲體不發育但保持著對禽類宿主的感染能力。禽類宿主因吞食了感染性蟲卵或幼蟲,或帶有感染性幼蟲的延續宿主而感染,幼蟲鑽入腸壁,經血流移行到肺泡、細支氣管、支氣管和氣管,於感染後18~20天發育為成蟲並產卵。

臨床症狀

病禽伸頸,張嘴呼吸,頭部左右搖甩,以排出粘性分泌物,有時可見蟲體。病初食慾減退甚至廢絕,精神不振,消瘦,口內充滿泡沫性唾液。最後因呼吸困難,窒息死亡。該病主要侵害幼禽,死亡率幾乎達100%;成年禽症狀輕微或不顯症狀,極少死亡。
黑鳥比翼線蟲

防制

1.預防:勤清除糞便,發酵消毒;保持禽舍和運動場衛生、乾燥,殺滅蛞蝓、蝸牛等中間宿主,流行區對禽群體進行定期預防性驅蟲;發現病禽及時隔離並用藥治療。  2.治療:丙硫咪唑按每千克體重30~50毫克,或噻苯唑按每千克體重500毫克,一次內服,均有較好治療效果。將噻苯唑按0.05%~0.1%比例混入飼料中餵服,亦有良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