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外形特徵,生活習性,分布範圍,繁殖方式,
外形特徵
雌雄羽色相似。前額、頭頂、頭頂能豎起的羽鴉希刪冠套凶譽、頭側和枕黑色,耳覆羽黑褐色或黑色沾棕,後頸和頸側棕色,有時黑色羽冠下垂至後頸,使後頸亦為黑色。肩、背、腰灰褐色或為輝棕色,僅背中部略帶灰色。尾上覆羽棕色,尾呈凸狀,中央尾羽最長,往外側逐漸縮短,中央尾羽3/4長度為棕褐色具黑色次端斑和暗灰色端頌連棄斑,外側尾羽棕色部分從內向外逐漸遞減,而黑色次端斑和暗灰色端斑面積則逐漸增加。初級覆羽黑色,大覆羽基部白色,形成寬闊的白色帶斑,其餘翅上覆羽與背同色,外緣淺藍灰色,羽端黑色。飛羽黑褐色,外側飛羽外翈羽緣藍灰色,外側次級飛羽外翈羽緣暗藍灰色,最內側次級飛羽棕褐色或栗色,外翈有寬的淺藍灰色羽緣。下體棕色,僅頦尖有少許黑色,翼下覆羽亦為棕色。 虹膜淡紅褐色,嘴黑色,腳肉褐色。
生活習性
常成對活動,冬季也常集成5-6隻的小群,有時亦與其妹鍵他小鳥混群。常在長滿苔蘚和地衣的樹幹或樹枝間跳躍或飛來飛去迎嘗催院,有時也飛到林下灌木上記講拜活動和覓食,很少下到地面。性活躍,善隱藏,常常隱藏在樹枝葉間,不易看見。但該鳥善鳴叫,而且鳴聲悅耳,特別是春夏季,整天在領地上鳴唱不息,鳴聲多為四五個或六七個音節的哨聲,其聲似‘弟弟去哪裡’或‘滴、滴、滴、滴’。常常聽見叫聲而難於見到鳥。
分布範圍
國內分布:四川(西南部、中部)、貴州(綏陽)、廣西(西北部)、雲南(西北部、西部、南部)
國外分布:緬甸(東北部)
繁殖方式
繁殖期5-7月。通常營巢于海拔1500-2600米的針葉林或混交林中,巢多置於松樹側枝上茂密的枝葉間,距地高3-15m,隱藏極好。巢呈杯狀,主要由草莖、草、葉、根、松針和植物纖維等材料構成,內墊細的草莖和根。雌雄親鳥共同營巢。每窩產卵通常2-3枚,卵淡藍色或淡駝蘭晚墊灰藍色、被有紅褐色和淡灰紫色斑點,卵為橢圓形,大小為24mm×19mm。孵卵由雌鳥承擔,雛鳥晚成性,雌雄親鳥共同育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