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非洲英語文學

非洲各族人民有悠久的歷史和文化傳統。15世紀末,葡萄牙、荷蘭、英、法等國開始對非洲海岸進行騷擾和擄掠,至19世紀末占領整個大陸,非洲文化的發展幾乎陷於中斷。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非洲民族獨立運動興起,非洲人民固有的文化得以復興和發展。半個世紀以來,非洲各民族語言的文學和用歐洲語言寫作的非洲文學都取得了迅猛的發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黑非洲英語文學
  • 開始時間:15世紀末
  • 影響國家:葡萄牙,荷蘭,英,法
  • 英語文學作品:當時叫黃金海岸
背景,發展歷史,代表人物,參考書目,

背景

非洲各族人民有悠久的歷史和文化傳統。15世紀末,葡萄牙、荷蘭、英、法等國開始對非洲海岸進行騷擾和擄掠,至19世紀末占領整個大陸,非洲文化的發展幾乎陷於中斷。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非洲民族獨立運動興起,非洲人民固有的文化得以復興和發展。半個世紀以來,非洲各民族語言的文學和用歐洲語言寫作的非洲文學都取得了迅猛的發展。

發展歷史

最早的黑非洲作家的英語文學作品是加納(當時叫黃金海岸)約·凱瑟利-海福德 (1866~1930) 的介於特寫和小說之間的(1911)。作者是非洲民族運動的領導人,這部作品反映了他的宗教觀、政治觀和教育理想。
從30年代至50年代,隨著非洲民族獨立運動的發展,黑非洲作家的英語詩歌在西非和南非開始出現。西非著名的詩人,在黃金海岸有阿馬托(1913~1953)、戴-阿南(1909~)、布萊(1900~),在奈及利亞有奧薩吉貝(1911~)等。阿馬托在30年代的一些作品反映非洲人民在殖民主義桎梏下的苦難,譴責殖民主義以及非洲傀儡國王。他的詩集有(1950)和(1954)。戴-阿南歌頌非洲的古老文化,憧憬美好的未來,有詩集(1946)、(1959)、(1965)等。布萊和奧薩吉貝的詩歌都表達了40和50年代西非進步知識分子的要求和願望。
從50年代末開始,黑非洲各國先後獨立,黑非洲英語文學獲得了迅速的發展,特別是西非的奈及利亞文學和加納文學。奈及利亞小說家欽·阿契貝(1930~)的第一部小說(1958),被譽為黑非洲英語小說中的傑作,為當代奈及利亞文學奠定了基礎。他的重要作品還有(1960)、(1964)、(1966)。奈及利亞劇作家沃·索因卡(1934~)的劇作以幽默和諷刺獲得國際聲譽。主要作品有(1958)、(1959)、(1960)、(1965)、(1965)等。其他重要的小說家還有奈及利亞的埃克溫西(1921~)、阿盧科(1918~)、圖圖奧拉(1920~)以及加納作家阿爾馬(1938~)等。

代表人物

黑非洲英語文學
埃克溫西是一位多產作家,著有各種題材的長、中、短篇小說和兒童讀物。他尤其熟悉西非都市生活,代表作(1961)描寫一個妓女的生活,展現了拉各斯各階層形形色色的人物。其他著名長篇小說有(1954)、(1962)、(1963)、(1968)、(1976)等。
作家阿盧科是拉各斯土木工程師。他曾以奈及利亞獨立前村民生活中的糾紛和獨立後的社會生活為題材,寫成長篇(1959)、(1964)、(1966)、(1970)和(1973)等。
圖圖奧拉出身於貧苦的咖啡農,他模仿西非傳統的說故事的形式,根據約魯巴族民間傳說和鬼怪故事,用英文寫成的(1952),曾引起非議。可是作者獨特而豐富的想像和運用不純熟的英語來表達非洲傳統故事的創造性嘗試,使這本書在美國一版再版,並被譯成十幾種文字。他還著有《我在鬼林中的生活》(1954)、(1958)等。
在獨立後開始創作的青年一代西非作家中,最為矚目的是加納小說家阿爾馬。他的第一部小說《美好的人尚未誕生》(1968),描寫一個小公務員的苦惱。小說出版後引起國內外評論界的廣泛議論。他的才華獲得一致的肯定,而他對獨立後新社會的陰暗面的無情揭露,卻遭到不少非洲評論家的批評。他的作品還有(1970)、(1972)、(1973)和(1978)等小說。
奈及利亞和加納是當代西非英語文學最發達的國家。除上述作家外,還有一些知名的作家。在奈及利亞有:埃·阿馬迪(1934~),主要作品有以獨立前奈及利亞農村生活為題材的長篇小說(1966)和(1969);奧·恩澤克伍(1928~),主要作品有寫婚姻悲劇的長篇小說(1961),寫不同信仰的兩代人之間的矛盾的長篇小說《害群之馬》(1962)和刻畫奈及利亞社會發展新階段的新型婦女形象的長篇小說《蜥蜴之舞》(1965);約·穆諾內(1929~),主要作品有寫母子衝突的長篇小說《獨子》(1966),寫新舊社會轉變的長篇小說《奧比》(1969),以及長篇小說《奧班齊的油商》(1970)、《少女們的花環》(1973)、《幸運的舞蹈家》(1974)等;恩·恩溫克沃(1936~),主要作品有以無憂無慮、蔑視封建習俗的青年但達為主人公的長篇小說《但達》(1963);弗·恩瓦帕(1931~),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艾福璐》(1966)和《伊杜》(1970),反映當代非洲婦女的生活;奧·埃格布納(1942~),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反多妻主義之風》(1964),短篇小說集《太陽的女兒們》(1970),劇本《蟻山》(1965)。在加納有:小說家、戲劇家和詩人艾·蘇瑟蘭(1924~),曾創辦加納實驗劇院,熱心兒童文學和戲劇;劇作家、小說家阿·艾杜(1942~),有描寫兩代人之間矛盾的代表作劇本《鬼的困境》(1965)和短篇小說集《這裡沒有甜蜜》(1970);弗·塞洛爾梅(1927~),有自傳性的長篇小說《小徑》(1966);卡·杜奧都(1937~),代表作是長篇小說《閒蕩少年》(1967);阿·科納杜(1932~),作品大多反映農村的習俗和生活,代表作有長篇小說《年華如錦》(1967)、《神諭》(1968)。
位於西非的獅子山,有短篇小說作家尼科爾(1924~) ,小說家、劇作家伊斯蒙(1930~)和出生在甘比亞而定居於獅子山的康湯(1925~),後者的長篇小說《非洲人》(1960)是早期非洲文學中比較著名的作品。
在當代西非英語詩歌領域中,著名的詩人有奈及利亞的加·奧卡拉 (1921~)、克·奧基格博(1932~1967) 、約·克拉克(1935~)和索因卡,還有加納的科·阿翁納爾(1935~)、甘比亞的倫里·彼得斯(1932~)等。 奧卡拉的代表作除詩集 《漁人的祈禱》(1978)外,尚有針砭時弊的寓言體小說《聲音》(1964)。後者雖用英語寫作,仍保留用民族語言伊卓語說故事的特色,被認為是當代非洲的優秀作品。詩人克拉克同時是著名劇作家,代表作有詩集《潮水中的蘆葦》(1965),劇本《山羊之歌》、《假面》和《木筏》。這3 部劇本常常作為代表作同時收集、同時評論。詩人阿翁納爾除詩歌外還著有小說《這個世界啊,我的兄弟……》(1971)。
在東非,用英語寫作的文學作品出現較晚。60年代初,在烏干達首都坎帕拉創辦了東非第一份文學和社會、政治性的綜合性雜誌《過渡》,促進了英語文學的發展。以後,烏干達的馬凱雷雷大學、肯亞的奈洛比大學、坦尚尼亞的三蘭港大學都創辦了文學刊物,吸引了青年學生中的文藝愛好者。馬凱雷雷大學文學刊物《筆尖》發表的短篇小說和詩歌,後編選成集在倫敦出版,書名為《來自東非》(1965),其中有些作者自此成為專業作家。當時《筆尖》的主編、肯亞大學生恩古吉(1938~),以後成為東非聞名的英語小說家,著有長篇小說《孩子別哭》(1964)、《一河之隔》(1965)、《一粒麥種》(1967)、《血的花瓣》(1977)等。馬拉威的魯巴迪里(1930~)和肯亞的卡里亞拉都是當代東非著名詩人。魯巴迪里和戴維·柯克選編的《東非詩集》(1971)收入50位詩人包括著名的利永(1938~)、奧庫利(1942~)和普比泰克(1931~)等的作品。利永是當代烏干達著名詩人,除詩歌外,還從事文學評論、短篇小說和故事創作。奧庫利是烏干達詩人、小說家,代表作為自由詩體故事《孤兒》(1968)和小說《妓女》(1968)。普比泰克是烏干達當代文學的開拓者,1953年曾發表用盧奧語(或稱阿科利語)寫作的小說《要是你有一口皓齒,那就笑吧》。他用盧奧語創作並親自譯成英文發表的敘事長詩《拉文諾之歌》(1966),諷刺一味追求西方生活方式的上流社會,是當代非洲最受歡迎的作品之一。
黑非洲英語文學
其他用英語寫作的東非著名作家還有肯亞女作家格·奧戈特(1930~),代表作為長篇小說(1966)和短篇小說集(1968);肯亞作家基貝拉(1940~),代表作有短篇小說集(1968)和長篇(1970);馬拉威作家列·卡耶拉(1940~),代表作有長篇小說(1967)、《金伽拉》(1969)等;馬拉威作家卡欽格維(1926~),著有長篇小說(1966);索馬里作家努·法拉赫(1945~),著有長篇小說《一根彎肋骨》(1970)、、。
在當代東非青年一代作家中,肯亞的梅佳·姆旺吉(1948~)被認為是很有前途的作家。70年代,他相繼發表長篇小說(1973)、(1974)、(1976)。《餵狗的屍體》寫茅茅戰士為自由和土地英勇戰鬥,曾獲肯雅塔獎。

參考書目

Eustace Palmer, An Introduction to the African Novel, N.Y.,1972.
O. R. Dathorne, “The Black Mind” -A History of African Literature, Minneapolis, 1974.
Donald E. Herdeck, African Authors, Washington, 1974.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