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閨女餃子是中國聞名的傳統御膳名吃,相傳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它的創始製作人是明朝崇禎時期的宮廷御膳大師蘇喬生。它用料講究,精心細作,味純色鮮;它清香利口,肥而不膩,香而不談;它面柔餡軟,一到口中就會自動溶化,實為宮中佳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黑閨女餃子
- 分類:小吃
- 地區:河北省
菜品介紹,歷史文化,由來,落戶曲陽,營養價值,傳人介紹,第五代傳人,第六代傳人,第七代傳人,第八代傳人,
菜品介紹
該餃子餡採用十幾味中草藥材精心配製而成,具有健腦醒智、補腎益肝、清心理肺、滋陰壯陽之功效;它用料講究,精心細作,味純色鮮;它清香利口,肥而不膩,香而不談;它面柔餡軟,一到口中就會自動溶化,實為宮中佳肴。
歷史文化
黑閨女餃子歷史悠久,從明朝崇禎皇帝開始,到清朝康熙皇帝、乾隆皇帝、慈禧太后均品嘗過。建國前後聶榮臻、胡耀邦、朱鎔基、楊成武等黨和國家領導人來曲陽時同樣吃過黑閨女餃子,尤其是李鵬總理來保定市視察時,點名吃曲陽黑閨女餃子,特由曲陽送餡到保定製作。
由來
相傳明朝崇禎皇帝,因國事廢寢忘食,日理萬機,經過御醫診治,服用各種藥物均療效甚微。再加上藥物的副作用和飲用時的苦澀致龍顏大怒,多次嚴厲懲治御醫,嚇得御醫提病色變,膽戰心驚。御膳大師蘇喬生先生根據御醫的藥方,藥該用的用、該去的去、量該加的加、該減的減,把湯藥配在餃子餡里,這樣既減輕了吃藥時的苦澀,又克服了藥後的副作用。吃了一段時間,崇禎皇帝感覺病也好了,身體壯了,工作有了精神。
治好了皇帝的病後,受到了皇帝的特別嘉獎,御批蘇喬生可自由出入皇宮內外。
由於蘇喬生先生出入皇宮方便,加上生性好動,就經常完成本職工作後逛北京城,尤其是前門一帶。在前門有一對父女擺攤賣餃子,因為是同行,再加上那女子(黑閨女)長的又相當的漂亮,這就更引起了他的注意,時不時的搭上幾句話,經常買幾個餃子品嘗,品嘗後又不斷提些有益的意見,使黑閨女的生意有了很大好轉。一來二去,由陌生到相識,由相識到相戀,不久與黑閨女就成了夫妻。
成親後,蘇喬生把拌餃子餡的調料、訣竅教給了其妻黑閨女。黑閨女根據丈夫教的方法繼續做生意,由於餃子好吃,一傳十、十傳百,生意越做越紅火,從此黑閨女餃子譽滿京城。
不巧,有一天一個挨過處罰的御醫也到前門去轉,聽說黑閨女餃子好吃,也前去品嘗。這一嘗不要緊,發現跟皇宮的餃子一個味兒,就報告了當時管刑法的刑部去調查。蘇喬生聽說後,慌忙告訴了其妻黑閨女,讓她扔下一切家當逃往蘇喬生的南京老家,隱姓埋名生活下去。
數年後,他們的後人又重新回到了北京,在北京前門石頭胡同和李福三家住鄰居。由於李福三祖上也曾是御廚,和蘇家是世交,這樣就與蘇喬生和黑閨女的五代傳人蘇小九結婚。
結婚後,蘇小九跟李福三回到了老家——定州西關北大街,開餃子館度日。
落戶曲陽
由於兵荒馬亂,定州西關靠近車站,閒雜人員多,兵匪一家、欺壓百姓,地痞流氓、白吃白喝,國無寧日,民無定所,在定州生活不下去了,於是在民國十三年三月初五手提肩挑來到了曲陽。先在東關楊家落腳賣餃子,後用30升米買下了曲陽大街十七間店鋪(後被國家徵用,成為曲陽飲食公司國營一食堂)。從此,黑閨女餃子正式在曲陽開業經營,取名為李福三餃子館。
營養價值
傳人介紹
第五代傳人
五代傳人蘇小九,女,1898年生,1931年病故。簡歷略。
第六代傳人
李福三,男,1896年生,於1970年病故,享年74歲。一生共有兩女一男,大女兒17歲病故於曲陽東關;其子李鵬,1949年參軍,參加了志願軍抗美援朝,回國後先在瀋陽軍區工作,後支邊安排在酒泉鋼鐵公司(酒泉衛星發射基地別名),於1997年病逝於甘肅嘉峪關;二女兒李靈梅先受聘於曲陽飲食服務公司,後幹個體,於2001年春病逝。
第七代傳人
李靈梅,曾用名李蘇江,乳名黑閨女,女,1924年生,2001年病故,享年77歲。解放前和父親李福三一道開餃子館,親身受到了父親李福三的言傳身教,是黑閨女餃子的第七代傳人。解放後受聘於曲陽飲食服務公司,就職於國營三食堂和餃子館。改革開放後,和其女杜阿紅在南街、後巷街經營餃子館數年,把拌餡技術親身傳給了其女兒杜阿紅。
第八代傳人
杜阿紅,女,1955年生,國中文化,跟隨母親李靈梅從事經營餃子生意數年,對黑閨女餃子技術有獨到的見解。通過多年的實踐和潛心研究,秉承百年之精粹,精選原料,獨特配方,把黑閨女餃子打理成一個深受人們喜歡的品牌,是佳節饋贈,日常自奉之首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