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褐德克耳是一種真菌,擔子果鮮時硬膠質,擔子果鮮時硬膠質,主要分布在吉林長白山自然保護區,海拔770m(3671 模式)。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黑褐德克耳
- 界:真菌界
- 分布區域:長白山
- 參考文獻:ActaMycol.Sin.8:17.1989.
基本內容,形態描述,生態環境,討論,
中文學名
真菌
真菌 |
黑褐德克耳
拉丁學名
Ductiferanigro-brunneaPeng
參考文獻
ActaMycol.Sin.8:17.1989.
擔子果鮮時硬膠質,灰色至淺灰褐色,略帶灰白,初起時為點狀突起,星散群生,漸擴展增厚至墊狀,邊緣游離,表面不平整,長0.5-1cm,寬相若,近圓形至塊狀,有時彼此連合,厚1-3mm或以上,乾後黑褐色。擔子果體內有石灰質顆粒狀結晶,乾後明顯可見為微白色瘤狀結節包在體內,直徑1mm內外。子實層有棍棒狀膠囊體,30-70×5-7μm,具黃色顆粒狀內含物,起源於子實下層,伸展至子實層之間。菌絲直徑2.5-3μm,有鎖狀連合;能育菌絲較粗,直徑可達4μm。原擔子棒狀;成熟下擔子卵形,常具柄狀基部,13-23.5×6.5-11μm,十字形縱分隔,橫切面呈“田”字形,基部有鎖狀聯合;上擔子鑽狀,較短;有側絲,略突出達表面成一薄層。擔孢子卵形、卵球形,8-11.2×4.5-5.6μm,有小尖,萌發產生再生孢子或萌發管。
在白樺林中白樺樹BetulaplatyphyllaSuk.朽枝上群生。
3.1中國分布
長白山自然保護區,海拔770m(3671模式)。
世界分布
黑褐德克耳的形態結構接近DuctiferacalcareaLowy,但前者下擔子具柄狀基部,擔孢子為卵形,而後者的下擔子為卵圓形,無柄狀基部,且擔孢子為圓柱形,易於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