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衣陶】胎骨或紅或灰,器表則為黑色的古代陶器。也稱黑皮陶。黃河流域的大汶口文化,長江流域的大溪、馬家浜和良渚文化的遺存中均有發現,其中以良渚文化的黑衣...
黑衣陶量杯 館藏地點 紹興市越城區偏門直街75號 所屬年代 周 類型 飲食器 所屬博物館 紹興博物館 所屬地區 浙江紹興 此展品為戰國時期文物。飲食器。口...
黑衣陶鱉形壺,採用泥質陶製,是新石器時代早期良渚文化時期的瓷器。現藏於吳中區文管會。...
戰國黑衣陶量杯是一件戰國時期文物,現收藏紹興博物館。... 戰國黑衣陶量杯是一件戰國時期文物,現收藏紹興博物館。中文名 戰國黑衣陶量杯 館藏地點 紹興博物館 ...
灰陶彩繪豆呈泥質灰陶。 豆盤外壁彩繪紅褐和淡黃兩色組成的寬頻紋和弧帶紋,圈足部位彩繪一周紅褐 色寬頻紋。 新石器時代南方部分地區流行的彩繪陶是在器物...
黑衣陶提梁壺 葫蘆形黑衣陶罐 寬把帶流黑衣陶壺 鳥形黑衣陶提梁壺 寬把黑衣陶匝 紅陶鴨形壺 越窯青瓷魂瓶 越窯青瓷簋 越窯青瓷扁壺 ...
而夏商時期的黑衣陶為主的土墩墓則對南方土墩墓起源的研究有著重要的意義,填補了這一個領域的空白。這批夏商、西周至春秋的土墩墓以平地掩埋發展至淺坑並向...
夏商西周春秋陶器中,引人注意的品種印紋硬陶需要提及。印紋硬隱也是陶器,只是胎質比一般的泥質陶、夾砂陶細膩、堅硬,燒成溫度比一般陶器高些,器表拍印有幾何...
此展品為戰國時期文物。隨葬品。為黑衣陶,與原始瓷獸面鼎器形相仿,具有濃厚越文化特色。現收藏於紹興博物館。...
此展品為戰國時期文物。隨葬品。泥質黑衣陶仿青銅禮器。完全對稱的上下二部分組成一個球形體,各有三個半圓形足,一對半圓形系。現收藏於紹興博物館。...
貓耳弄窯群是考古隊員們在福建省的最北邊——浦城縣偏僻的下洋村一座不起眼的小山頭裡,發現了黑衣陶,現是著名景點。...
由於商代歷史長(一般認為有六百多年),文化面貌比較清楚,商代的陶器前後差別較大,陶瓷史家們往往把它分成三個時期來介紹:商代早期的陶器,以泥質灰陶為主,夾砂...
呈長方形,標高3米,面積約0.8萬平方米。標本採集有殘鹿角、石鏃、礪石、獸牙、厚蚌殼、扁腿鼎足、黑衣陶豆座、錐、柱形鬲足和陶器物片等。 [1] ...
崧澤文化 黑衣陶釜/5崧澤文化 黑衣陶豆(2件)/5良渚文化 黑衣陶豆/6良渚文化 高把手黑衣陶豆/7良渚文化 高把手泥質黑陶豆良渚文化 豬形泥質薄胎黑陶罐...
太史甸遺址在江蘇省崑山市周莊鎮北1.5公里。太史甸原為湖泊,水面約5000畝。1977年1月圍墾時,在湖東北部縱1公里、橫0.5公里的範圍內,有7處出土石器,3處有黑衣...
【浦城貓耳弄山窯】商代陶窯。窯址在福建省浦城縣下洋村貓耳弄山。共發現窯爐六座,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早期窯爐中保存最為完整的陶窯,其火膛、分焰柱、窯室、...
灰陶的燒成,是陶器在窯中將要燒成時,將陶窯封閉,使窯內形成高溫和缺氧,迫使陶土中的鐵元素還原,因而出現灰陶。伴隨灰陶的燒制,還出現了一種灰胎黑衣陶,其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