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華堂,安化小淹人,出生於1928年,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千兩茶製作技藝傳人,1983年國家恢復千兩茶生產的製作工藝領軍人物,其在 1953年壓制的千兩茶現僅存三支,是我國現存最早期的千兩茶,其中一支被台灣著名茶人曾至賢收納,市值高達數百萬元。另外兩隻分別在東莞和廣州的神秘茶人手中收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李華堂
- 出生地:安化小淹
- 出生日期:1928年
- 逝世日期:2016年
- 職業: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千兩茶製作技藝傳人
李華堂人物簡介,李華堂大事記,李華堂品牌,李華堂品牌評價,
李華堂人物簡介
李華堂,安化小淹人,出生於1928年,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千兩茶製作技藝傳人,1983年國家恢復千兩茶生產的製作工藝領軍人物,其在 1953年壓制的千兩茶現僅存三支,是我國現存最早期的千兩茶,其中一支被台灣著名茶人曾至賢收納,市值高達數百萬元。另外兩隻分別在東莞和廣州的神秘茶人手中收藏。
李華堂大事記
1952年,在江南茶廠師從劉連保,學習千兩茶製作技術,稱為重點培養對象。
1953年,首任國營茶廠生產組組長。
1958年,千兩茶因加工難度大、耗時長、功效低而停產,李華堂由此被調去做花磚茶。
1983年,受聘出山,率領青年茶工重製300餘支千兩茶,復又停產。
1997年,千兩茶恢復常規生產。
2008年,李華堂名列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千兩茶製作技藝傳承人。
2010年,中央電視台特別拍攝專題紀錄片《黑茶之王》,記錄台灣著名茶人曾至賢跨越海峽,攜帶53年千兩茶尋根的茶界佳話。
2010年,李華堂率領家族成員,加盟廣州肖鴻茶業有限公司。肖鴻茶業註冊“李華堂”品牌,國際分類為:30,註冊號為:8524360。同年,李華堂千兩茶成為第十六屆廣州亞運會指定用茶。
2011年,李華堂花捲茶在廣州春季國際茶葉博覽會勇奪最高的“茶王獎”,施兆鵬、陳國本、朱旗、劉仲華等國內頂級茶葉專家均對之給予高度評價。;
2011年9月,李華堂花捲茶獲得“東北亞投資貿易博覽會”“茶王”獎及“唯一接待用茶”;
2011年10月,中國著名茶人劉秋萍撰文高度評價李華堂花捲茶,得到了全國二十幾家媒體的傾力轉載。
2011年11月,在新疆首屆國際茶博會上,李華堂花捲茶再次獲得了最高獎項“茶王”獎。“李華堂”品牌的推出不僅填補了安化黑茶高端品牌的空白,更讓千年黑茶傳統工藝得到了完整的傳承和演繹。
2012年,中國茶業博覽會茶葉質量評比大賽——“茶王”獎。
2012年,李華堂千兩茶還獲得了世界茶葉委員會執行長佩雷斯及歐盟茶葉主席芭芭拉的高度評價。
2013年,李華堂千兩茶成為第十二屆全運會指定接待用茶。
2016年,黑茶巨匠李華堂老人,仙逝於小淹家中。
李華堂品牌
“李華堂”是廣州肖鴻茶業有限公司的屬下品牌,肖鴻出品的上品黑茶在業界屢獲殊榮。
李華堂本人及李華堂花捲茶所獲得的殊榮:
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千兩茶製作技藝傳承人
2010年廣州亞運會、亞殘會“指定接待用茶”
2011年廣州春季國際茶博會“茶王”獎
2011年吉林東北亞投資貿易博覽會“指定接待用茶”
2011年吉林東北亞投資貿易博覽會“茶王”獎
2011年首屆新疆茶文化博覽會“金獎”
2012年中國茶業博覽會茶葉質量評比大賽——茶王獎
建國後,千兩茶三次停產,兩度恢復,走過了三個重要歷史階段:1953-1957年、1983年以及1997至今。作為領軍人物,李華堂親身參與並見證了60多年的千兩茶發展,也是唯一一位經歷了三個歷史節點的千兩茶製作人。
2008年,李華堂進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千兩茶製作技藝傳承人名單,永存史冊。
李華堂品牌評價
(一)李華堂花捲茶恰恰沒有創新,它保留了完整的傳統技藝,這正是最值得稱頌的地方。
——中國著名茶學專家劉秋萍
(二) 一直以來,李華堂品牌都傳承了李華堂老先生嚴謹的制茶態度和傳統的制茶工藝。不論在選料、拼配還是壓制與晾曬,七十二道工序,不急不躁,不偏不倚,精準到位。對品質近乎完美的把握,為品牌帶來了榮譽和收穫。
——湖南農業大學著名茶學教授(二級)、博士生導師朱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