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石灰土

黑色石灰土

黑色石灰土是我國南方石灰岩山地丘陵地區廣泛分布的一種岩性土,大都形成於石灰岩山地的山麓坡地,以及山間各種微起伏地形的凹地中,故在當地常被稱為“石卡拉"土。而在山地頂部坡度較大處,以及凸形地形部位,則往往是沒有任何土被和植被的裸露石灰岩。因此,黑色石灰土的分布特點,只能是小片的和零星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黑色石灰土
  • 外文名:Rendzina
來源,我國主要產地,自然植被,剖面描述,風化,有機質,開發利用,

來源

熱帶,亞熱帶生物氣候條件下,各種岩石都可經過脫矽富鋁化的成土過程,形成酸性的磚紅壤、紅壤或黃壤,石灰岩也不例外。但由於石灰岩中富含碳酸鹽,其含量常達80%以上,且主要以方解石(CaCO3),白雲石(CaMg(CO3)2)及鐵鎂自雲石(CaCO3·MgFe(CO3)2)形式存在,它們的風化產物以及富含碳酸鹽的地表水進入土體中,延緩了土壤中鹽基成分的淋失和脫矽富鋁化作用的進行,因而多形成中性,微鹼性的岩性土。

我國主要產地

我國南方各地的石灰岩,大多是泥盆紀、三疊紀地質年代姆沉積灰岩。其成分中除有大量碳酸鈣外,還有比例不等的其他揚質,如粘土、二氧化矽等.在高溫多雨條件下,以溶蝕的特有方式風化,無論是殘積的或運積的石灰岩風化產物,都富含碳酸鈣和粘土等細微物質,質地粘重,膠結力強。成土母質的這些特性,對土壤形成和土壤性質自然具有強烈影響。

自然植被

黑色石灰土上的自然植被,如未經破壞則生長很茂密,多是喜鈣的常綠闊葉樹,或是灌叢草本植物,如蕨萊、五節芒、藎草、自茅、斑茅等。它們都能提供和積存大量有機物質。當有機,物分解時,與土壤中豐富的碳酸鈣的鈣離子相結合、凝聚,成為鈣凝腐殖質。由於它比較穩定,所以在土壤中可以積累大量腐殖質,並使土壤呈現暗色。黑色石灰土如形成於岩縫隙間,有利於一土層逐漸加厚,腐殖質積累層可深達80-100厘米。

剖面描述

黑色石灰土是富含碳酸鈣和腐殖質的土壤,曾稱為腐殖質碳酸鹽土,耕種者又稱為黑泥土或黑泡土。黑色石灰土的剖面形態特徵是:腐殖質層明顯,厚度差別很大,呈暗灰棕至灰黑色,有機質含量高,具有良好的團粒結構,質地較粘重。由於碳酸鈣淋溶尚較微弱,常以假菌絲體、白色粉末或結核等形式出現於剖面中。土層厚度深淺不一,一般都很淺薄,大多是30或50厘米左右,澱積層往往缺失,暗色的腐殖質層僅經過色澤稍淡的過渡即直接達到母岩,土層與母岩分界清晰,即所謂A—C型剖面,這也是黑色石灰士的發生特徵之一。如果黑色石灰土形成處的地形部位有利於淋溶作用進行,則土壤發育程度較深,可以有心土層形成。心土層是塊狀或棱塊狀的澱積層,緊實,粘重,呈棕色、紅棕色或黃棕色,在結構體表面上可見有發亮的膠膜。土體有強弱不同的泡沫反應,碳酸鈣含量一般隨深度而增加,接近母質層處還可有碳酸鈣澱積物,甚至有成為結核狀出現的。土壤
所含碳酸鈣的多少決定子母岩的組成和土壤發育狀況,變化很大,可從1%至30%不等。土壤呈中性至微鹼性反應,鹽基飽和度高,交換性陽離子組成以鈣為主。

風化

黑色石灰土中的礦物風化程度不高,雲母類礦物脫鉀作用不深,粘土礦物組成中還有來自母質的大量水雲母,僅有少量的蒙脫。粘粒的矽鋁率高約2.4%氧化鉀含量也高達3%,而游離氧化鐵含量卻較低,只8-9%。土體部分化學組成中氧化鈣含量也較高.

有機質

黑色石灰土有機質含量高,而且分布深,氮素含量相應亦高,磷、鉀含量雖受母質組成差異的影響,而高低相差懸殊,但仍屬豐富。

開發利用

黑色石灰土是熱帶、亞熱帶地區比較肥沃的土壤,很多都已開墾利用,。以種植玉米、豆類等旱作物為主。只要生長季節內雨水適中,就能獲得較好的收成,故民眾中有“寧願石山縫裡找地種,不願山坡種一片"的說法。
黑色石灰土區土層厚薄不一,岩石露頭多,耕作較困難;水土流失嚴重,易遭旱災,也是主要的低產因素。因此,在黑色石灰土耕地集中的地區,應有計畫地發掘水源,砌石坎造梯地,防止水土流失,增厚土層。此外,如地塊面積稍大,進行合理輪作和套作,增加土壤覆蓋,也是很必要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