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胸蜂虎

黑胸蜂虎

黑胸蜂虎(學名:Merops leschenaulti)體長20-21厘米,體重25-26克。頭頂至背上部呈棕栗色。背下部、兩翼和尾部均為綠色,翼端部為褐黑色。三級飛羽、中央尾羽沾有藍色。腰部呈灰白色,並綴有淡藍色。尾上覆羽為淺綠藍色。頦部呈淡黃色,至胸上部逐漸變為淡栗棕色。胸部有一道黑黃色的狹形帶斑,與淺綠色的下體相間。通常棲息於乾熱河谷的稀樹灌木叢、草叢、草坡地帶,喜集群活動。主要以蜂類等飛行昆蟲為食。繁殖期為4-6月。通常營巢於林中河岸的土崖上,成對繁殖。每窩產卵5-6枚,由雄鳥和雌鳥輪流孵化。雛鳥為晚成性。分布於印度、斯里蘭卡、緬甸、泰國、中南半島、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等地,中國僅分布於雲南南部、西部和東部。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黑胸蜂虎
  • 拉丁學名:Merops leschenaulti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鳥綱
  • 佛法僧目
  • 蜂虎科
  • :蜂虎屬
  • :黑胸蜂虎
  • 亞種:3亞種
  • 命名者及年代 :Vieillot, 1817
  • 英文名稱:Chestnut-headed Bee-eater
外性特徵,棲息環境,生活習性,分布範圍,繁殖方式,亞種分化,種群現狀,保護級別,

外性特徵

黑胸蜂虎是小型鳥類。前額的基部有一條細的黑線延伸到兩側,然後變粗,並且沿著眼先經過眼睛和眼下到耳覆羽。前額、頭頂、枕部、後頸和上背為栗色,肩部輝暗綠色,下背、腰部和尾上覆羽為淡藍色,尾上覆羽呈暗綠色。尾羽為綠色,外側尾羽的羽緣和尖端綴有黑色。中央尾羽不延長,尾羽呈深叉狀。初級飛羽和外側的次級飛羽的尖端為黑色,其餘的翅膀表面為暗綠色。飛羽的基部富有棕色,在翅膀的下面形成-個大的斑塊。頦部、喉部、前頸和頸側為淡黃色,到上胸部變為淡栗棕色,其後有-個黑色和黃色的橫帶,胸部以下為淺綠色,尾下覆羽為藍綠色。虹膜為朱紅色,嘴為黑色,腳為暗褐色或石板黑色。
大小量度:體重♂25g,♀25-26g;體長♂205-211mm,♀210mm;嘴峰♂27-31mm,♀24-26mm;翅♂106-109mm,♀105mm;尾♂86-88mm,♀80-88mm;跗蹠♂11mm,♀10-11mm。(註:雄性—♂;雌性—♀)

棲息環境

黑胸蜂虎主要棲息於林緣、稀樹草坡等開闊地方,山腳和開闊平原地區有樹木生長的懸岩、陡坡及河谷地帶,冬季有時也出現在平原叢林、灌木林,甚至蘆葦沼澤地區。在開闊地帶如山腳、耕地、湖泊周圍等環境活動。

生活習性

夏遷中國東南部,棲於丘陵或林地,多在空中飛行和捕食,並且伴隨著合有顫音的鳴叫聲,有時也站在樹頂枝上。
黑胸蜂虎喜歡結群,群體由10餘只到近百隻個體組成。但不與其他鳥類混群,而是獨自成群生活在一起,較大的群體有時多達數百隻。性情活潑好動,彼此在-起生活時,總是吵吵嚷嚷,極為嘈雜,聲音可以傳到很遠。善於游泳和潛水,飛翔的速度也很快,從水面上飛起時,也總是在不停地鳴叫。晚上一般棲息在水面上、水邊淺水處或者沙灘上。每天黎明就成群結隊地飛到草原上去覓食,中午又回到水邊去休息、飲水和吞食沙粒,晚上有時也在覓食地棲息。當氣候較為惡劣,特別是有暴風雨侵襲的天氣下,也常到蘆葦叢中躲避。飛行時群體的佇列極不整齊,有時呈斜線飛行,很不規則。每當要向水面上降落時,總是成群地在水面的上空盤旋幾圈,然後幾乎同時調轉方向,分別像箭-樣-齊疾速地向水面落下,然後又在水面上匯集成密集的群體。
主要以各種昆蟲為食。嗜食蜂類,食物因地點、季節而異,除蜂類外,亦捕食象甲、榆毒蛾、虻、蜻蜓、白蟻、蝴蝶等鱗翅類等昆蟲以及甲殼類動物。常棲於枝頭或電線等地靜伺,一旦飛蟲臨近,迎飛而啄食。亦在空中捕食,邊飛翔邊捕食。

分布範圍

分布於孟加拉國、不丹、高棉、中國、印度、印度尼西亞、寮國人民民主共和國、馬來西亞、緬甸、尼泊爾、斯里蘭卡、泰國、越南。中國僅分布於雲南南部、西部和東部。
黑胸蜂虎分布圖黑胸蜂虎分布圖

繁殖方式

繁殖期5-7月。常成群在-起繁殖,群的大小由數對到近百對,很少單獨成對繁殖的。通常營巢於高陡的河岸、懸岩和溝谷地帶。巢呈隧道狀,雌雄親鳥輪流自己掘洞為巢,巢為隧道狀,用嘴挖掘,挖出的泥土用腳向後刨出。直徑與長度隨著土質的不同而不同,在易於挖掘的地方,有時隧道長達1-2米,在土質較硬的地方,隧道的長度則僅有15-20厘米。洞直徑5-8厘米,巢洞末端擴大,為產卵的巢室,直徑多在15-20cm,高12-15cm。每個巢洞挖掘時間大約需要經過10-20天才能完成。巢室無任何內墊物,直接產卵於巢室內地上。年繁殖1窩,每窩產卵5-6枚,卵白色,卵圓形。大小為24-29mm×20-23mm。由雄鳥和雌鳥輪流孵化,以雌鳥為主,孵化期大約20天。雛鳥晚成性,雌雄親鳥共同育雛。

亞種分化

黑胸蜂虎(3亞種)
中文名稱學 名
1.
Merops leschenaulti andamanensis
2.
Merops leschenaulti leschenaulti
3.
Merops leschenaulti quinticolor

種群現狀

該物種分布範圍廣,不接近物種生存的脆弱瀕危臨界值標準(分布區域或波動範圍小於20000平方公里,棲息地質量,種群規模,分布區域碎片化),種群數量趨勢穩定,因此被評價為無生存危機的物種。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3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低危(LC)。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