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翅竹蝗

黑翅竹蝗,Ceracris fasciata fasciata (Brunner von Wattenwyl, 1893),網翅蝗科竹蝗屬的一種昆蟲。在雲南思茅1年1代,以卵在土內越冬,次年5月中旬蝗卵開始孵化,若蟲共5齡,在竹冠下雜草中取食和活動,蝗蝻於6月下旬至7月中旬羽化為成蟲,成蟲8月上旬開始交尾,8月下旬產卵,雌雄性比為0.9:1。

該蟲主要危害的寄主竹種有版納甜龍竹、雲南甜龍竹、油勒竹、黃竹和棉竹。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黑翅竹蝗
  • 拉丁學名:Ceracris fasciata fasciata (Brunner von Wattenwyl, 1893)
  • :動物界
  • :節肢動物門
  • 亞門:六足亞門
  • :昆蟲綱
  • 亞綱:有翅亞綱
  • :直翅目
  • :網翅蝗科
  • :竹蝗屬
  • :黑翅竹蝗
  • 亞種:黑翅竹蝗指名亞種
基本信息,分布範圍,形態特徵,防治方法,

基本信息

【原名】:黑翅竹蝗Ceracris fasciata fasciata (Brunner-Wattenwyl)
【學科類別】:生命科學
【年代表示方式】:公元紀年
【年代】:1985-07-16-20
【地域類型】:採集地
【地域】:廣東.英德.秀才山
【來源】:採集
【採集人】:陸活昌
【性別】:雌
【鑑定人】:梁鉻球

分布範圍

【國內分布】:雲南、廣東、廣西、海南、九龍、福建。
黑翅竹蝗

形態特徵

體中型。顏面傾斜,顏面隆起全長具縱溝。頭頂短,三角形。頭側窩三角形,很小。觸角細長,絲狀,超過前胸背板後緣,中段一節的長為寬的3~4倍。複眼長卵形。
前胸背板具細密刻點和皺紋;中隆線明顯,側隆線較弱或無側隆線;三條橫溝均明顯,溝前區明顯長於溝後區;前緣較平直,後緣呈鈍角形或弧形。前胸腹板前緣在兩前足之間平坦或略隆起。中、後胸腹板側葉明顯地分開。
前翅發達,較長,略不到達、到達或超過後足股節的頂端,前翅中脈域具閏脈。後足股節勻稱,膝側片頂端圓形,後足脛節無外端刺,內側頂端之下距略長於上距或幾等長
雄性:體中小型。顏面傾斜,顏面隆起側緣明顯,具縱溝,顏面較光滑。頭頂突出,較短,頂寬圓。頭側窩小、三角形。觸角絲狀,較短,雄性到達後足股節基部,雌性到達前胸背板後緣,中段一節的長為寬的2.4倍。
複眼縱徑為橫徑的1.5—1.7倍,而為眼下溝長度的1.5—2.5倍。前胸背板具明顯的側隆線;後橫溝在背板近後部穿過;前胸背板光滑;前緣平直,後緣弧形或鈍角形。前翅發達,略超過後股節頂端,中脈域具閏脈。
雄性肛上板三角形,下生殖板短錐形,頂鈍。陽莖基背片後突寬片狀,頂尖,側板下緣呈深弧形凹入,陽莖基瓣端。

防治方法

應採取清理竹林雜草和翻土除卵,用生物殺蟲劑適時防治,營造混交林等措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