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外形特徵,分布範圍,生活環境,生活習性,生長繁殖,種群現狀,種群發展,威脅來源,保護級別,
外形特徵
黑紋背林鶯長度14-15厘米;重量12-16克。黑紋背林鶯是一種細小的鳴禽,上身呈藍褐色,背上有黑色斑紋,下身呈黃色,兩側有斑紋。背部總體為褐色。雙翼上有幼紋,尖喙及腳呈深黑色,眼睛周圍有白圈,白圈的上下是分隔開的。幼年時身體呈淺黃色和棕色,覆有灰色條紋,喉部也帶有灰色斑點。雄性為藍灰色的背部,雌性與之類似,但更顯蒼白,雌鳥及幼鳥的背部更顯褐色。
分布範圍
黑紋背林鶯生存於北美洲,分布在密西根下半島北部非常有限的區域。它們後來延伸至加拿大安大略省和魁北克省。2008年幾乎全部的黑紋背林鶯都分布在密西根州中北部,密西根州的上半島和威斯康星州也有少量分布。2013年左右它們會在密西根上半島、威斯康辛州及安十略省出沒,可能是因急速擴張的群落。它們會在特克斯和凱科斯群島,以及巴哈馬的小範圍地區度過寒冬。
生活環境
它們需要很大片的北美短葉松來進行繁殖,面積多於160英畝。在砍伐或曾發生山火的地方會出現大量的黑紋背林鶯。黑紋背林鶯對棲息地的特定要求是它們面臨威脅的主要原因,儘管都是在地面營巢,但黑紋背林鶯只會營巢於樹齡在9-13年的班克松間,若樹木長得過高,則巢穴則會被放棄。從單一的數據上看,90%的鳥巢會被營建在山地農牧交錯帶的排水性良好的土地上。它們在較低的灌木過冬,晚上則棲息在較高的灌木上。
生活習性
黑紋背林鶯會在樹的底部覓食,有時則會走到地上。它們主要吃昆蟲及一些草莓,冬天也會吃果實。具遷徙性,到了8月至10月間,它們會離開繁殖地及遷徙到巴哈馬和鄰近的特克斯和凱科斯群島。到了5月,它們會回到密西根州繁殖。過冬的時候,它們主要會棲息在叢林中,以節肢動物和豐富的水果為食,吃鼠尾草及雪果。
生長繁殖
一飛抵繁殖地,雄性黑紋背林鶯就會立刻返回到它們從前的鳥巢,並開始鳴唱,以捍衛它們的巢穴。之後,雌性飛抵,雌性會根據歌聲去為這個繁殖季挑選一名雄性伴侶。黑紋背林鶯繁殖季節在5-6月份,在5月下旬,新巢就會被營建在小短葉松之間的地面上,每巢產卵3-6枚,孵化期大約14天。在此期間,雄鳥負責外出覓食。雛鳥孵出後,由父母雙方撫育,10天以後雛鳥可以離巢。
種群現狀
種群發展
當美洲殖民時期,五大湖南部大部份的森林都被砍伐,黑紋背林鶯就被困在北方的半島上。到了19世紀末,它們在俄亥俄州的棲息地也被清除,1906年它們已不在當地繁殖。自1940年代後,它們也已不在安大略省繁殖。到了20世紀中葉,其數量下降至接近滅絕。在1951年和1961年,雄性黑紋背林鶯計數總額分別為432和502隻,但在1971年就下降到了201隻 。它們的數量達到最低點是在1970年,只餘下不到500隻;到1994年,它們只分布在18平方公里大的地方。在1900-1920年和1961年-1971年黑紋背林鶯的種群數量有大幅下降,在1974年和1987年,其數量僅為167隻成年雄性。幸運的是,2007年在密西根州,其數量已恢復到1,697隻成年雄性。開始開展調查以來,其種群數量最高是在1951年。黑紋背林鶯的種群規模在不斷增加,最新估計約3,500隻,大致相當於有2300-2400隻成熟個體。
雖說90年代它們接近滅絕,但現已逐步恢復。黑紋背林鶯的棲息地現已受到保護。自1970年代的受到保護後,它們的數量平穩上升,但仍處於危險水平。從1987年的數據來看,黑紋背林鶯的保護行動已經成功增加了這個物種的數量,但其數量雖然在不斷增加,它們的棲息地和種群密度卻仍然很小。另外,保育工作還要包括對抗寄生的棕頭牛鸝,密西根州的自然保護當局開始的棕頭牛鸝捕獲進程是非常成功的,在1972年已將育雛寄生情況從70%降至3%,以及在密西根州舉辦的生態教育,態旅遊活動和每年的黑紋背林鶯節。黑紋背林鶯的棲息地管理當局也已承諾,黑紋背林鶯的棲息地面積將會增加3倍。現已開展在建項目,建立的主要是黑紋背林鶯越冬棲息地。其中有涵蓋幾乎整個種群數量的140,000英畝黑紋背林鶯管理區,包括休倫湖國家森林,黑紋背林鶯國家野生動物避難所和各種密西根州的國家森林。黑紋背林鶯的種群數量與其棲息地狀況息息相關,開始實施棲息地管理工作後,其數量在1990-2000年間翻了兩番。在美國和巴哈馬之間的協同努力下,黑紋背林鶯的棲息地狀況已有了改善,後續的持續考察工作也已展開。保護行動提出要在巴哈馬群島保持定期維護黑紋背林鶯適宜棲息地及其越冬地的計畫。但僅繼續現有的舉措,這就將需要每年度花費100萬美元。更為經濟的棕頭牛鸝數量控制方法也在研究中,黑紋背林鶯保育工作暫時來說也是很成功的。
黑紋背林鶯於1973年被列為瀕危。國際自然保護聯盟於1994年將之列為易危,但於2005年下調至“近危”。在2006年的IUCN紅色名錄中也被列為“近危”,及被列入波恩公約(CMS或保護遷徙野生動物物種公約)附錄I。就2013年時,未知黑紋背林鶯對巴哈馬松樹的倚賴程度,但伐林等問題始終是它們的最大威脅。2013年左右的報告都指黑紋背林鶯的數量正在上升,但也指出它們對人類保護的依賴。
威脅來源
黑紋背林鶯需要大片的北美短葉松林來繁殖。這種棲息地起初是由山火所造成,但現時則是透過砍伐及重新種植北美短葉松而來。這個物種非常依賴特定的有限的棲息地,而這種棲息地是要靠規律的自然森林大火來提供源源不斷的新長的北美短葉松,然而,白人的入住則清除了這些棲息地,也減少了發生森林大火的可能性。最初,黑紋背林鶯從這種行為中獲益,但寄生性的棕頭牛鸝也從中得到了蓬勃發展,棕頭牛鸝會在黑紋背林鶯的巢里產下自己的蛋,而把黑紋背林鶯的蛋推出鳥巢,從而誘騙黑紋背林鶯將棕頭牛鸝的蛋作為自己的後代撫養,出生後的棕頭牛鸝還會和新生的黑紋背林鶯爭食,因此,黑紋背林鶯的繁殖率也被大大降低。但越冬地的棲息地的喪失對於黑紋背林鶯的生存威脅可能更嚴重,以及巴哈馬松林生態系統的退化。後者也被認為是可能發生的,因為這個物種不能適應所有的棲息地。
保護級別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紅色名錄列為:無危(LC)
註:圖冊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