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區劃,農業,歷史文化,旅遊資源,物產資源,經濟發展,鄉鎮榮譽,行政村,黑石渡社區,柳樹店村,戴家河村,清潭溝村,杜家沖村,新店河村,印墩沖村,朱家畈村,黃家畈村,地圖信息,
行政區劃
黑石渡鎮地處
霍山縣西北部、東淠河西岸,省道318線穿境而過,距縣城8公里,交通便利。轄17個行政村、1個街道,總面積111.1平方公里,是一座風光如畫、經濟發展的新興城鎮。轄黑石渡村、清潭溝村、朱家畈村、牌坊畈村、黃家畈村、金雞嶺村、
新店河村、印墩沖村、姜許沖村、
杜家沖村、小七畈村、二郎廟村、戴家河村、張家窪村、李家沖村、高橋灣村、柳樹店村、鐘古畈村。
農業
黑石渡鎮是一個農業大鎮,主要以糧、茶、桑、栗、竹、綠色蔬菜等為支柱產業, 農林、牧漁綜合開發,萬畝生態示範園的建成和培育,名優茶製作、方格簇製作、中藥材種植、特色農業的推廣,進一步鞏固了黑石渡鎮的科技示範鎮的地位。黑石渡鎮是一個工業新鎮,堅持“工業富鎮”的發展戰略,大力營造良好的投資環境,建設生態工業園區,構築投資平台,出台優惠政策,優質服務引資,招商引資碩果纍纍,個私企業蓬勃發展,鎮域經濟逐步增強。黑石渡鎮也是一個生態強鎮,通過大力發展生態農業、生態林業、生態旅遊,實施生態家園工程,生態意識已深入人心,生態創建步入良性發展軌道,連續兩年被縣委政府評為“生態建設”先進單位,先後多次接待國家、省、市、縣參觀考察。
歷史文化
黑石渡位於城西8公里,是淠河小渡口。光緒《霍山縣誌》記載;“天久晴欲雨,久雨欲晴,登高眺望,有黑石如牛如豕,數百成群,浮沒於上下”。曾有渡口記勝詩云:“一水淵淵兩岸平,遠通楚蜀近通英,無邊雲樹蒼茫里,不斷行歌矣乃聲。”皆是描述“黑石待渡”之景。傳說古時有外藩封王謀反,上遣將軍征討,其時王妃有孕,乘夜出逃,行至黑石渡口,無船可渡,後有追兵將至,王妃急登黑石上,忽石動將王妃送渡對岸,因名“黑石待渡”,“黑石渡”因此得名。1965年,修築霍英公路,河面架起大橋,可觀“長虹橫波”之新景。
1999年,縣委、政府為開發
旅遊,在大橋南側建一亭台,登亭回首可觀西邊“睡美人”之態,此亭名曰“回眸亭”。
旅遊資源
這裡是山清水秀的
自然風景區。境內有六萬寨、獅山睡美人等著名旅遊景點。
六萬寨相傳南宋遺臣曹平章輔宋王孫南下潛霍,“拆古城修六萬”,抗元十餘年,故而得名;山寨依山傍水,“六萬晴霞”景觀更是著名的霍山八景之一。新店河村的“獅山睡美人”也是大自然的絕妙佳作,堪稱“神州一絕”。
黑石渡鎮有著豐富的物產資源。
有機茶以其香純味濃、外形美觀而聞名,並獲得國家環保總局頒發的有機茶轉換證書;
蠶繭產量占全縣的1/3強;另外,這裡的
板栗、
毛竹、木耳、香菇、野生葛粉、野生薇菜、
茶油、
高山蔬菜等特色農副產品也遠銷國內外。
該鎮是山清水秀的自然風景區。境內有六萬寨、獅山睡美人等著名旅遊景點。[六萬寨相傳南宋]遺臣曹平章輔[宋王孫南下潛]霍,“拆古城修六萬”,抗元十餘年,故[而得名;山寨]依山傍水,山中有谷,谷中有山,並以其古、奇、秀、險之特色而極具自然魅力,特別是久陰轉晴時所出現的“六萬晴霞”景觀更是著名的霍山八景之一。獅山睡美]人也是大自然的絕妙佳作,堪稱“神州一絕”;她頭西腳東安嫻甜靜地仰臥於黑石渡鎮西北的淠河岸邊,飄逸的秀髮、豐滿的胸脯、修長的身材無不清晰可見,傳說她是當年迎漢武帝大駕並為之獻酒的絕色美人,武帝走後,她思念甚切,於是神走魂飛,從此長臥於淠河之濱。
物產資源
黑石渡霍山石斛為原產地保護品牌,使用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專用標誌。鐵皮石斛和霍山米斛種植面積以及產量居霍山首位,其品質和外觀俱佳。
有機茶香純味濃、外形美觀而聞名,並獲得國家環保總局頒發的有機茶轉換證書;
蠶繭產量占全縣的1/3強;
板栗、毛竹、木耳、香菇、野生葛粉、野生薇菜、茶油、高山蔬菜等特色農副產品也遠銷國內外。
經濟發展
2000年來,該鎮圍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結合自身特點,努力加快工農業發展和集鎮建設,社會經濟和各項事業均取得了長足進展。在農業上,該鎮重點調整最佳化農業結構,把無公害農產品和綠色有機食品作為農業結構調整的主攻方向,推進農業產業化,大力發展生態農業;已建成了萬畝生態農業示範片,分為蠶桑、無公害糧油、綠肥、有機茶、茶栗間作、種草養畜、經濟林果等八個生態型農業區域,有力推動了生態立體農業的快速發展。在工業上,樹立了“抓招商引資就是抓機遇、抓關鍵、抓發展”的觀念,重視並狠抓招商引資,大力興辦民營企業,通過科學確立項目庫和搞好園區建設為廣大投資者搭建良好的發展平台,從而促進了工業企業的蓬勃發展和工業經濟快速增長。
黑石渡鎮大力發展優勢產業,
桑園的面積更是占霍山縣1/3強,一定要使優勢更優、亮點更亮。
有機茶生產,主打“六萬寨”有機茶品牌,在全鎮範圍內推廣有機茶開發。
毛竹生產,堅持生產和加工並重,發展竹製品加工,擴大加工增值比重。
板栗生產,要發揮低丘陵、野生資源豐富的優勢,做到一步成園,當年見效。積極培育和開發桑枝袋科
食用菌、
石斛、
油茶等新型生態農業。黑石渡鎮加大勞務輸出力度,大力發展
個體工商戶,引導有能力、條件成熟的農民進城、進鎮經商、落戶,壯大集鎮規模。
黑石渡鎮堅持把發展
無公害農產品和綠色有機食品作為農業結構調整的主攻方向,同時抓住生態鎮創建的契機,大力發展生態農業。對六萬寨、睡美人等風景區加大保護力度,努力把黑石渡鎮建設成為山清水秀、鳥語花香的環境優美的鄉鎮。
黑石渡鎮堅持“工業富鎮”戰略,加快工業集中區建設,著力打造招商引資平台,推動了全鎮工業經濟的快速發展。工業集中區由
合肥工業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規劃設計,2005年開始建設,占地500畝,現集中區內有企業11家,已初步形成建材、鑄造、竹木加工、石料加工、綜合養殖、種植業為重點的集中區基地。在工業集中區建設過程中,黑石渡鎮建立政府推動與
市場化運作相結合的開發機制,鼓勵外來投資者對工業集中區進行總體開發,引入民營資本和外來資本進區辦實業,形成多元化投資的良好格局。黑石渡鎮集中區企業實現總產值1800萬元,利稅150多萬元。華慶鑄業有限公司、天勤物資回收有限公司、金江建材有限公司、應流集團源原資源再生利用有限公司等四家招商企業先後落戶集中區,總投資2800萬元,實際到位資金達632萬元。
鄉鎮榮譽
黑石渡鎮堅持“教育興鎮、生態立鎮、工業富鎮、商貿活鎮、依法治鎮”的發展戰略,堅持“融入大城關、接軌高橋灣”,建設“西城區”的發展思路。被縣委、縣政府授予“教育工作先進鄉鎮”、“六安市科技示範鄉鎮”,被縣委、縣政府授予“綜合考評先進鄉鎮”、“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鄉鎮”、“生態創建先進鄉鎮”、“鄉村公路建設先進鄉鎮”、“安全生產先進鄉鎮”、“人大工作先進鄉鎮”、“招商引資先進鄉鎮”、“精神文明創建先進單位”和“六安市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鄉鎮”等。
行政村
黑石渡社區
一、自然地理環境
黑石渡社區是黑石渡鎮人民政府所在地,是全鎮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距縣城8公里,省道318線貫穿全境,交通十分便利。東、北、南分別由淠河、深水河、孔家河環繞,東與衡山鎮隔河相望,西面與諸佛庵鎮、落兒嶺鎮毗鄰,具有獨特的交通、水利等便利條件和集鎮發展區位優勢。黑石渡社區屬低山丘陵區,地勢平坦,適宜水稻、蠶桑、茶葉、百合等農作物的生長。
二、經濟社會概況
黑石渡社區由原黑石渡村、黑石渡街道、白蓮新村合併而成,全社區轄24個居民組,自然村莊89個,小集鎮1個,總戶數1243戶,總人口5180人。社區總面積12平方公頃,其中耕地面積2434畝。全社區現有茶園548畝,桑園1200多畝,河床面積2300畝,茶園面積380多畝,毛竹480多畝,藥百合200多畝,桑園面積1600多畝,是全鎮主要的蠶桑基地。其中白蓮新村是2006年白蓮崖水庫移民安置點,117戶,400多人口,白蓮新村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示範點,示範點內基礎設施完善,人畜分離,按照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標準要求設計而成,成為全省新農村建設的亮點。黑石渡社區是全鎮糧食主產區,年產糧食900噸。個私企業和三產服務業也較有發展,擁有2家免燒磚廠,1家砂場,1家建築公司,1家紙箱,2個綜合養殖場。2010年,全社區農民人均純收入5650元。
三、特色景觀概況
境內旅遊資源豐富,霍山八景之一黑石代渡,站在黑石渡大橋,可欣賞睡美人那美麗的身姿,境內的釣魚台景觀,傳說姜太公曾來此一游,坐於岩頂平台,如臨孔家河,靜心垂釣游魚,故而得名“釣魚台”,釣魚台陡峭而平展,吸引眾多遊客。該社區境內原廟宇林立,象野雞寺、大王廟、字紙爐等均毀於文革,黑石渡為湖北商人必經之道,歇腳客棧之地,留下坳子行,形成人丁興旺、商貿雲集、古色古香的黑石渡老街道。
柳樹店村
柳樹店村地處黑石渡鎮東北部,距鎮區最遠,村域面積最大,農業綜合開發項目最早,東至淠河,西部、南部與杜家沖村相鄰,北部與裕安區毗鄰。該村屬江淮區丘陵地區,北亞熱帶濕潤季風性氣候,光、熱、水條件較好,適宜農業生產和種植業發展。八角樓、大蘭沖、毛嶺3條小河匯聚柳樹店,流經鐘古畈入淠河。 全村轄36個村民組,1074戶,4218人,勞動力2687人,從業人員2294人,外出務工1772人。柳樹店村是全鎮的糧食主產區之一,山場面積居全鎮之首,經濟作物豐富,盛產茶、桑、栗、竹、油茶等,有林地1292.7公頃,活立木總蓄積量26571m,分別占全鎮有林地的18%,活立木總蓄積量的19.4%。沿村級規模調整前的柳樹店、小七畈、鐘古畈3個村部中心分布有小而全的茶廠、油廠、糧食加工廠、蠶繭站、糧站等,日用百貨、副食品店、修理部沿村主幹道人口密集區分布均衡,商業網點服務較為方便。2010年,全村完成農業總產值1672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5120元。
戴家河村
戴家河村位於黑石渡鎮中東部,由原戴家河、二郎廟兩村合併而成,該村西鄰新店河村,東鄰杜家沖村,南鄰淠河,北鄰裕安區,新店河、杜家沖河交匯入淠河,該村屬丘陵地區,北亞熱帶濕潤季風性氣候。
戴家河村下轄29個村民組,自然村莊345個,830戶,總人口3030人,勞動力1915人。村域總面積1065.35公頃(10.6535平方公里),其中農業用地915.75公頃(耕地178.58公頃,園地69.67 公頃,林地667.5公頃)。2010年全村農民人均純收入5130元。該村茶、桑、栗等經濟作物分布不均,農民收入以勞動力輸出收益為主。
清潭溝村
1、地理位置。黑石渡鎮位於東經116°10′—116°14′,北緯31°18′—31°30′之間,地處大別山,霍山縣西北部,是西部山區與東部畈區的結合部,鎮區距縣城8公里。清潭溝村位於黑石渡鎮南部,北與朱家畈村相鄰,西、南、東分別與落兒嶺鎮、大化坪鎮、佛子嶺鎮毗鄰。
2、地形地貌。該村屬低山丘陵盆谷區,地勢北低南高,地貌類型複雜,山、丘、盆、谷均有。位於村西南部的六萬寨海拔644米,面積2km,地勢相當險要,東、西、北三方皆懸岩峭壁,南方外陡內平,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六萬晴霞”是霍山八大景觀之一。
3、經濟社會發展情況
清潭溝村轄13個村民組,358戶,農村總人口1272人,外出務工451人,占總人口的35.5%。全村總面積1441.86公頃,其中耕地面積53.19公頃,占總面積的3.69%;園地18.14公頃,占1.26%;清潭溝要是全縣重點林業生產基地,其中林地1307.64公頃,占總面積的90.7%; 2010年,全村完成工農業總產值865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5400元。
杜家沖村
黑石渡鎮杜家沖村位於黑石渡鎮中東部,自2004年9月村級規模調整時由原張家窪、李家沖、杜家沖三村合併而成。總面積約18.2平方公里,共轄37個村民組,964戶,3584人,現有村幹部6人(其中女性2名),黨員88人(具有國中以上文化48人;年齡在50歲以下的黨員40人),擁有林地面積約2.3萬畝,耕地面積3352畝(其中水田2593畝)。村內主導經濟產業以茶桑竹栗藥材等,2010年人均純收入約5160元。
新店河村
新店河村位於黑石渡鎮西北部,距鎮區8公里,離縣城16公里,天下一絕“睡美人”主峰獅子山雄居該村。全村轄23個村民組,815戶,3003人,有勞動力1695人,外出務工人數700人,文化程度國小占10%,國中60%,高中30%。全村總面積1269.18公頃公其中農業用地1150.45公頃,山場面積占土地總面積的78.5%。有耕地2300畝,桑園2200餘畝,茶園1300多畝,竹園6000餘畝,栗園200多畝,桑、茶、竹是該村農業三大支柱產業。新店河村部座落於新店河集鎮,該集鎮歷史修久,民風純樸,山青水秀,環境優美,交通發達,商貿繁榮。2010年農民人均純收入5495元。新店河村是省級“千村百鎮”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示範村,省級特色農業百村(鎮)示範村。
印墩沖村
印墩沖村地處黑石渡鎮西北部,東南與新店河村為鄰,西與諸佛庵鎮接壤,北與裕安區接壤。該村屬江淮丘陵地區,山體較高連片,開闊地較少狹長,北亞熱帶濕潤季風性氣候,光、熱、水條件較好,適宜植物生長,生態環境較為完整。 2004年村級規劃調整後,由原印墩沖、姜許沖兩個村合併為印墩沖村,新村部移至印墩沖河、姜許沖河交匯處——柯家院。全村轄16個村民組,550戶,2030人,印墩沖村耕地面積少,水田分布在山沖或榜上,低溫受害產量低,但山場面積較大,植被茂密,盛產竹、茶、桑、栗、果等。有林地面積位於全鎮前列,毛竹面積和產量位居全鎮第一,生態環境良好,全村活立木總蓄積量達12703m,有林地917.3公頃,分別占全鎮的9.46%、12.81%,其中竹林584.8公頃,有毛竹1538700株,分別占全鎮的24.5%、25.1%;村內工業企業現有3家茶廠、3家竹製品廠、2家糧食加工廠,但勝家沖村民組的能人杜應流在縣城興辦了年產值上億元的規模性企業——應流鑄造集團,解決全村三分之二以上的勞動力就業。 2010年,全村農民人均純收入5650元。
朱家畈村
朱家畈村位於黑石渡鎮南部,北與黑石渡村以孔家河為界,西與落兒嶺鎮毗鄰,南與清潭溝村為鄰,東至淠河,與縣城隔河相望。該村屬低山丘陵區,地勢北低南高,北部地勢平坦,田畈較多,南部以低山丘陵為主。
朱家畈村屬江淮丘陵地區,淮河流域,處於北亞熱帶濕潤季風性氣候地帶,季風顯著,氣候濕潤,四季分明,無霜期長,達220天,常年平均降雨量為1391.2mm,平均氣溫15℃,光、熱、水條件優越。
朱家畈村轄15個村民組,自然村莊36個,通電、通電話36個,能看電視36個,通有線電視25個。全村共563戶,農村人口2117人,勞動力1117人,外出務工948人。朱家畈村是全鎮重點糧食生產基地,先後實施了糧食自給工程,土地治理項目、農業生產條件較好,耕地面積125.09公頃(其中水田1305.5畝),占土地總面積602.37公頃的20.8%,年產糧食600噸。養殖業發展迅速,全村年養殖豬50頭大戶50戶,畜牧養殖業成為該村農民收入的主要經濟來源。2010年全村人均純收入達到5580元,處於全鎮前列。
黃家畈村
黃家畈村位於黑石渡鎮西北部,淠河西岸,處於深水河下游。轄14個村民組,現有人口1784人,擁有勞動力1105人。區內總面積9336畝,其中山場6997畝,耕地1339畝(水田1085畝,旱地254畝)。蠶桑、茶葉是該村農民的主要經濟來源,2010年人均純收入5200元,基本達到小康生活水平。
地圖信息
地址:六安市霍山縣三一八省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