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黑白混血種人
- 外文名:Black and white race
- 別名:摩拉托
黑白混血種人,即“摩拉托”。黑白人種不算黑色人種,算混血種人。人種介紹黑白人種不算黑色人種,算混血種人。黑種人一般膚色黝黑,頭髮黑呈波浪或鬈曲,黑眼睛,鼻子寬扁,鼻根低矮或中等,鼻突出度小、鼻孔橫徑較大,凸唇,口寬度大,...
混血種人,指有一定基因差異的父母的後代。歐洲人和黑人的共有子孫黑白混血種人,其處境正同歐印混血種人相似,除歐印混血種人和黑白混血種人外,還有印第安人同黑人、黑白混血種人同歐印混血種人結合起來而產生的各種其他混血種人。...
巴貝多人(Barbadians)中美洲加勒比海地區巴貝多居民的總稱。居民中黑人占多數,另外還有黑白混血種人、白人後裔、印度人和華人。簡介 通用英語,但元音平舌,音調輕快,與加勒比其他島國的英語略有不同。多信基督教新教。島上最早居民...
居民中印歐混血種人占60%以上,白人約占17%,黑人(包括印黑、黑白混血種人)約占9%,印第安人約占5%,還有少數華人、猶太人、敘利亞人、黎巴嫩人等。白人主要是西班牙移民的後裔。印歐混血種人和白人集中在西部地區。黑人聚居在加勒比...
【人口數量】人口 1260萬(2002年)。1376萬人(2008年)。其中,印歐混血種人占41%,印第安人占34%,白種人占15%,黑白混血種人占7%,黑人和其他人種占3%。官方語言為西班牙語,印第安人通用克丘亞語。94%的居民信奉天主教。【語言文字...
早期混血人種的特點是多發生在不同人種的交界地帶,主要區域有:北非黑白混血區,中亞和西伯利亞歐亞混血區,印度混血區。其中印度混血區幾乎匯聚了除非洲外的所有人種,號稱是人種博物館,因為印度是黃、白、棕三大人種的交匯點。黃種人、...
印歐、黑白混血種人占多數,黑人、白人占少數。多米尼加人主要從事農牧業。農業技術落後,常用放火燒山的辦法擴大耕種面積。農作物有甘蔗、菸草、咖啡、可可、香蕉、稻穀等。畜牧業比較發達,飼養羊、豬、雞等家畜家禽。工業不發達,主要...
除此以外,還有兩個重要的混血種族,分別是非洲之角的衣索比亞人種和馬達加斯加島的馬達加斯加人。衣索比亞人種包括被統稱為庫希特人的庫希特語族諸民族與閃米特語族的阿姆哈拉人、提格雷人。他們是黑白混血人種,相貌兼有地中海人種和...
海地革命,是自1791年至1804年發生在海地的黑奴和黑白混血種人反對法國、西班牙殖民統治和奴隸制度的革命。1697年法國在海地島西部建立殖民統治後,從非洲輸入大量黑奴,發展種植園經濟。殖民者壓榨黑奴,歧視混血種人和自由黑人。18世紀末,...
瑪麗亞娜·格拉哈萊斯 (Mariana Grajales Cuello, 1808.6.26-1883.11.27),古巴獨立戰爭女英雄,古巴著名將領安東尼奧·馬塞奧·伊·格拉哈萊斯的母親,黑白混血種人,1808年生於聖地亞哥市的貧苦人家,從小在黑奴中間長大,深知他們的疾苦...
中美洲巴哈馬居民的總稱。有22萬人(1982)﹐約85%是黑人和黑白混血種人﹐其餘是17~18世紀英國移民的後裔及美國人﹑希臘人等。全國約三分之二的居民集中在新普羅維登斯島。英語為通用語言。居民多信基督教新教﹐部分人信天主教﹐希臘...
集中在首都聖何塞、 各大城市和中部地區;印歐混血種人占10%強,分布在農村,尤以太平洋沿岩為最多;黑人(主要是西印度群島的移民及其後裔)和黑白混血種人約占7%,居住在加勒比沿海一帶;土著印第安人 (布里夫里人、博魯卡人、瓜圖索...
牙買加位於加勒比海北部。面積10991平方公里。人口 230萬(1983),其中黑人占76.3%,黑白混血種人占15.1%,其餘為印度人、白人和華裔。居民主要信奉基督教。官方語言為英語。首都金斯敦。牙買加原為印第安阿拉瓦克人居住地。阿拉瓦克人稱之為...
黑人和黑白混血種人通常居住城市,多從事工礦、交通業和文職工作,信基督教新教,受歐洲文化影響較大。印第安人包括內陸森林的瓦勞人、阿拉瓦克人、加勒比人、瓦皮夏納人﹑阿雷庫納人和熱帶草原的馬庫西人,屬蒙古人種美洲支,多從事畜牧和...
現代牙買加居民中,黑人占多數,其餘為黑白混血種人、印度人、白人、華裔,還有少數來自敘利亞等國的移民。牙買加人的經濟以鋁土、製糖和旅遊業為主。近年來,製造業有所發展。經濟命脈基本上為美、英等國資本所控制。農作物有甘蔗、香蕉...
居民中,黑人占90%,黑白混血種人約占9%以上,白人約為5000人。在海地歷史上,黑人和白人上層的爭權鬥爭,實質上反映了被壓迫階級和壓迫者階級之間的鬥爭。1946年至今一直由黑人掌權。80%以上的居民務農,主要種植咖啡、劍麻、玉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