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黑瓷茶具
- 創始年份:唐朝
- 鼎盛時期:宋朝
- 衰敗年份:明、清
宋人衡量鬥茶的效果,一看茶麵湯花色澤和均勻度,以“鮮白”為先;二看湯花與茶盞相接處水痕的有無和出現的遲早,以“盞無水痕”為上。時任三司使給事中的蔡襄,在他的《茶錄》中就說得很明白: “視其面色鮮白,著盞無水痕為絕佳;建安斗試,以水痕先者為負,耐久者為勝。” 而黑瓷茶具, 正如宋代祝穆在《方輿勝覽》中說的“茶色白,入黑盞,其痕易驗”。所以,宋代的黑瓷茶盞,成了瓷器茶具中的最大品種。福建建窯、江西吉州窯、山西榆次窯、婺州窯等,都大量生產黑瓷茶具,成為黑瓷茶具的主要產地。黑瓷茶具的窯場中,建窯生產的“建盞”最為人稱道。蔡襄《茶錄》中這樣說: “建安所造者……最為要用。出他處者,或薄或色紫,皆不及也。”建盞配方獨特,在燒制過程中使釉面呈現兔毫條紋、鷓鴣斑點、日曜斑點,一旦茶湯入盞,
能放射出五彩紛呈的點點光輝,增加了鬥茶的情趣。明代開始,由於“烹點”之法與宋代不同,黑瓷建盞“似不宜用”,僅作為“以備一種”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