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灰節

黑灰節

正月十六是達斡爾族的“摸黑節”,達斡爾語稱“闊得格·烏都日”。此節日對達斡爾族來說,由來已久。

黑灰節,是達斡爾族最重要的節日,也達斡爾族重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黑灰節
  • 民族達斡爾族
  • 時間:正月十六
  • 別稱:霍烏都如
簡介,起源,節日活動,相關資料,敖包會,節日活動,

簡介

起源


相傳達斡爾族先民契丹人就有“驚鬼”之俗。每年除夕之夜,契丹人俗認鳴鈴、執箭、爆鹽爐中、燒地拍魔、灑灰拒鬼,謂之“驚鬼”。故除夕之夜後即是陽剛日、一切妖魔鬼怪退避三舍。至正月十六午夜妖魔鬼怪又開始活動,為避邪,人們就用除夕黑灰塗於面額,以圖吉利。此習俗逐漸差別開來,做為契丹人的後裔的達斡爾族繼承了先民之習俗。

節日活動

每逢春節來臨,人們便停止勞作,張貼年畫和對聯,準備手扒肉等各種美味佳肴,並走親訪友,開展各種娛樂活動。一直到正月十五,春節活動才算結束。正月十六,勤勞的達斡爾人便要開始遠出行獵或備耕工作。這一天,達斡爾人稱之為“霍烏都如”,即“黑灰節”。
清晨,每家長者都要早早起來,給每個人額上抹上一個黑點點。年輕人則手塗抹油的鍋底黑灰,爭相塗抹在對方臉上,以此互相取笑逗樂。因此,這天早晨,少男少女們的面孔,常被抹得黑油油的。達斡爾人認為,這種抹黑娛樂,象徵著吉祥,好事不斷。
那一天,如果看見誰不是花花臉,那說明這個人不好交往,或者說誰被抹的多,那這個人是大家都喜歡的人。

相關資料

敖包會

敖包會是達斡爾族的傳統節日。過去達斡爾族舉行的一種祭祀活動,通過敖包祭,祈求上天保佑人畜興旺,風調雨順,五穀豐登。隨著時間的演進,達斡爾族在經過不同的歷史過程中,對敖包祭賦予了新的內涵,人們相信科學,依靠科學,不再通過祭敖包來祈求上天的保佑。
達斡爾族已將過去的祭敖包轉化為一個民族節日———敖包會。

節日活動

敖包會,一般都在每年的8月中、下旬舉行,時間不確定,但大多在瓜果飄香,莊稼長勢已經確定,豐收在望的時候舉行。敖包會的規模不盡一樣,多以村、鎮為主。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達斡爾人民族意識的增強,人們對商貿發展的需求,以縣、區為主的“敖包會”也經常舉行。遠離家鄉在外的遊子,也都在各自生活的城市,由民族聯誼會操辦敖包會。在民族地區舉辦的敖包會,都是傳統形式與現代文體活動、經貿洽談結合在一起的。先是進行祭敖包,人們驅車或騎馬來到敖包山上,在敖包前擺上供品,有的還要殺羊祭祀,由達斡爾族中德高望重的老人主持或由當地政府官員主持儀式,人們向敖包敬酒後,圍著敖包轉上3圈,念叨著祈禱的詞句。隨後人們就要回到敖包會的主會場。會場布置的與開慶祝會或運動會一樣,人們穿著節日的盛裝前來參加。敖包會還要邀請外地的同胞參加。
敖包會開幕式上,由主辦者向來賓及達斡爾族民眾介紹舉辦地的經濟社會發展狀況後,進行各種文體活動。體育活動有賽馬、“博依闊”、“摔馬跤”、“摔跤”、勁力、打布魯、拔河等。還要進行達斡爾族哈肯麥舞的表演或比賽。晚上燃放焰火和舉辦篝火晚會。客人和達斡爾族同胞載歌載舞,一起參加文體活動。次日進行經貿洽談。
敖包會已成為達斡爾人生活中的一個不可缺少的傳統節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