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黃金羅盤
這是一個不凡的世界,人的靈魂是一個以動物形式存在的精靈,且人與精靈密不可分,不然,生命將不復存在。
13歲的萊拉,長在這世界的牛津大學,沒有家庭之愛,不識富有、強大但已成故的父母,更不知自己身負震撼世界的詛咒;她終日與玩伴及他們的精靈自由自在地嬉鬧,長成了一個詭計多端、恣意妄為且謊話連篇的野女孩。然而,可怕的預言無法抗拒,萊拉注定要承擔起救世主之責,扮演人類之母夏娃角色;人人畏懼的“塵埃”出現了,饕餮遊蕩在城市各個角落,玩伴接連莫名失蹤,快樂時光徹底完結於密友羅傑的失去,巨大的陰謀正在醞釀之中。
於是,在這個唯她可懂、能預知未來的黃金羅盤——真理儀的幫助下,渾然不覺險惡的萊拉決定去尋找被邪惡科學家掠走的孩子們,從此開始了拯救世界的艱難之旅;她朝著未知的北極而去;等待她的,有披甲熊、女巫、天使,懸崖厲鬼,更有能夠終結生命的精靈切割機……而領引她步步踏入死亡之地的,竟是其父——自然科學家阿斯里爾勳爵,與其母——狂熱的
原教旨主義信徒庫爾特夫人。
魔法神刀
宇宙由無數平行的世界組成、藉助奇妙的魔法神刀的切割可以彼此穿行。
生活在另一個牛津的少年威爾,遭遇著莫名追殺;在一隻神秘的貓的指引下,他跨過一個秘密的視窗,來到另一個橫行著吞噬成人精靈的妖怪的世界。
出於對母親深沉的愛,威爾決定去尋找失蹤多年的探險父親。殊不知這對父子的命運早已與關係宇宙生死的巨大陰謀密不可分。
亡命天涯的威爾遇到了繼續在朝自己使命前行的萊拉,並偶然得到那把可以切開宇宙從而在不同世界穿梭的魔法神刀。
琥珀望遠鏡
藉助魔法神刀,萊拉和威爾穿梭於各個險象環生的黑暗世界,與惡魔、鬼怪、教會,甚至上帝的攝政王進行著殊死戰鬥。為了神聖的事業,在愛的感召下,阿斯里爾勳爵和庫爾特夫人與邪惡的攝政王搏鬥在一起,同歸於盡。
威爾、萊拉和馬隆,也就是預言中的亞當、夏娃和蛇終於會合了,阻止了塵埃的流失。但是,阿斯里爾勳爵的天堂共和國無法永久地存在,因為人和精靈只有在屬於自己的世界裡才能生存,他們可以通過視窗穿越世界,但不能長久。同時這些視窗又會導致塵埃的流失,而且每打開一個即生出一個吞噬精靈的妖怪,所以所有的視窗必須關閉,只可以留下一個。已深深相愛的萊拉和威爾將惟一的視窗留給了鬼魂世界,讓亡靈可以從冥府進入到人間獲得重生。而等待兩個回歸各自世界的少年的,卻是不可抗拒的命運和猶如生死之隔的永別。
作品目錄
創作背景
牛津城是《黑質三部曲》故事的主要背景,也是普爾曼創作的靈感源泉。普爾曼曾在牛津上學,後來又在這裡教書。創作該套書時,普爾曼就在他那位於牛津家中的後花園裡,獨自一人,任思想隨意馳騁。
人物介紹
萊拉是書中的主人公,一個只有十三歲的小女孩。她的身世是一個謎。她在古老的牛津城裡長大,應該是出身高貴的。但是她的童年裡卻沒有家庭之愛和親情的溫暖。她不知道自己的父母是誰。實際上,她是一位富有的、如同浮士德式的自然科學家和一位美艷的、狂熱地信仰原教旨主義的名門女子的一段孽緣的結果。這位名門之女身居教會高層,足以呼風喚雨。萊拉不知道,當她來到這個世界的時候,她的父母不僅已經婚姻破裂,而且已成仇敵。撲朔迷離的出身,使這個出沒在牛津城裡的“野孩子”身負震撼世界的詛咒或者祝福。這是一個無法抗拒的預言。萊拉注定要承擔起世界的命運,承擔起救世主的責任,扮演人類之母夏娃的角色。
威爾是一位來自於日常世界的早熟少年,他在父親探險失蹤後,承擔著照顧精神失常的母親的重任。
阿斯里爾勳爵是書中重要的人物之一,他“身材高大,肩膀強壯有力,面色黝黑、可怖,雙目如電,裡面似乎閃爍著殘忍的笑意”。
作品鑑賞
主題思想
《黑質三部曲》對權威者(他曾經使用諸如主、上帝之類各種各樣的稱號)表達了徹底否定,與之相對的則是作者對人類精神的讚美。在小說中,這種精神被描寫為一種看不見的物質——萊拉的世界把這種物質叫塵埃,威爾的世界裡人們則稱之為陰影粒子,而在另一個世界,一種類似人類的智慧生物甚至能看到這種物質,他們稱之為“光”。不過不管人們的稱謂怎么變化,它代表的都是那種使人類成為人的精神,這種精神引導小主人公與上帝作戰。
藝術特色
《黑質三部曲》不僅有著龐大的敘事系統:平行的雙重世界,而且,從細節到整體,都充滿了象徵和隱喻。
三部曲的三個書名——“黃金羅盤”“魔法神刀”“琥珀望遠鏡”,表面上看都是經典魔幻小說所必不可少的魔法道具,實際上它們都各自具有象徵意義。黃金羅盤代表“未來”,通過上面的符號變化,可以預知未來發生的事情;魔法神刀隱喻著“逃離”,關鍵時刻可用它來切開空氣,開出一個視窗,通往別的世界;琥珀望遠鏡象徵著“意義”,它的作用是觀察世界的“塵埃”,意識涌動的地方,塵埃就會密集地升起,就像書中所引的威廉·布萊克的詩句:把世界給你們所有活人看,在那裡,每一個塵埃的粒子,都呼出它的驕傲。三種道具,貫穿全書故事發展的始終。宇宙由無數平行的世界組成,世界充滿了黑暗,而且險象環生。只有藉助這三個神奇的道具,“我的靈魂並不尋求永恆的生命,但卻窮盡無限的可能。”
而萊拉的存在,也是一個隱喻。這個身負震撼世界的詛咒或祝福的小女孩的出現,就是對亞當和夏娃的創世傳說的解構與顛覆;她所具有的野性、反抗和承擔精神,隱喻著全書的一種“反權威立場”,而這個“權威”的最終代表不是別的,正是“上帝”。如果說,萊拉帶著她的精靈踏上歷險之路後,剛開始時還只是想救回自己的朋友,但命運之手卻把她推向一個又一個更加艱巨和重大的責任。以至於她在另一個世界遇見男孩威爾之後,兩人一起進入了黑暗的死亡世界,解放了所有的亡靈……故事至此,她和她的父親——一個自然科學家的“事業”不謀而合、殊途同歸。他們一起挑戰了“創世者”——上帝。
書中有過這么一個細節,或者說是一個未可忽視的小插曲:在一陣戰爭的狂風暴雨之後,萊拉發現了一頂從天而降、已經碎裂的水晶轎子,轎子裡坐著一個正在痛苦地呻吟著的老者。萊拉試圖扶他站起身來,而這時,老者卻無限疲倦又極度放鬆地發出了一聲長長的嘆息,隨即消失得無影無蹤了。這個似乎已經化解的謎語,也暗喻著“上帝已死”的立場。
還有“塵埃”,也是一個巨大的象徵與隱喻。表面上看,它們是一種“不明物質”,是朦朧混沌、虛無飄渺的宇宙現象,如夢似幻,閃爍不定。但以萊拉的父親為代表的自然科學家認為,這種“塵埃”中蘊藏著宇宙的某種原始能量;而以萊拉的母親為代表的宗教教義卻認為,“塵埃”無非就是原罪的表現,也就是“原惡”。在全書中,“塵埃”也是一個貫穿始終的大神秘,萊拉的任務之一,就是要聯合所有正義的力量,揭開“塵埃”的秘密,最終拯救整個宇宙。否則,整個“宇宙模式”就無法處於平衡。從“塵埃”的設定上,也可以領略到作者的一種智慧的敘事策略。
小說《黃金羅盤》採用小說中的主人小女孩萊拉的視角進行敘述,情節圍繞探求塵埃的本質展開,呈單線條線性發展。萊拉古靈精怪、調皮搗蛋,並對世界充滿好奇,她想去北極看披甲熊、想知道塵埃是什麼、為什麼人有精靈。這個寓言中能改變世界命運的小女孩從牛津大學出發一路向北、摸爬滾打去拯救自己的朋友羅傑並計畫把真理儀交給叔叔阿斯里爾勳爵,沒想到竟然把自己的朋友羅傑親手交到叔叔即親生父親手裡,讓他用分割人體與精靈的方法釋放的能量打通了通往另一個世界的橋樑。小說用小女孩萊拉的視角觀察、感知故事中的世界,一切都很天真、真實,能增加故事的可信度,並能讓故事充滿奇幻色彩。小說《黃金羅盤》中出現的元素包括精靈、塵埃、真理儀、披甲熊、女巫、吉普賽人、熱氣球、教會、牛津大學、韃靼人等,這些元素許多來自根植於歷史的神話故事,這使《黃金羅盤》這本小說進一步充滿歷史感。《黑質三部曲》之二《魔法神刀》中包含的元素包括無數的平行世界、可以切割宇宙的魔法神刀和奇特的黑暗物質等。《黑質三部曲》之三《琥珀望遠鏡》中包含的元素包括權威者、攝政者、死人的世界等,這些神話故事中的元素被借用到該小說中,進一步把該小說神話化。
作品影響
該三部曲已被翻譯成二十幾種文字,全球發行量已近一千萬套。該套書光是在英國就賣了130萬套,並已被翻譯成21國文字出版。第一部《黃金羅盤》獲得卡內基勳章和英國兒童文學最高獎“監護人小說獎”,並被改編成同名電影。第三部《琥珀望遠鏡》獲得惠特貝瑞文學獎,並獲得2005年第三屆林格倫兒童文學獎。
根據
英國廣播公司(BBC)的“大閱讀”(Big Read)活動調查,在“有史以來最受英國讀者喜愛的小說”中,《黑質三部曲》緊隨《
傲慢與偏見》《
魔戒》排名第三。
作品評價
上海譯文出版社文學編輯室副主任
黃昱寧:《黑質三部曲》在體系的嚴密程度和視角的廣闊程度上面,是勝過《哈利·波特》的,但對於現代青少年而言,它的門檻比哈利高些,可能小讀者進入會慢些,與他們平時的喜怒哀樂距離也略微遠一些,但一旦看進去,它的恢弘與迷人,可能也是《哈利·波特》所無法企及的。《黑質》帶有明顯的創世情結,仿佛將既有的科學與宗教的某些元素揉捏後重新創作出一個全新的解釋世界和宇宙的體系。小說到最後,將亞當、夏娃、蛇等勾連在一起,是最明顯的例子。
作者簡介
菲利普·普爾曼(Philip Pullman,1946— ),英國當代作家,畢業於牛津大學,曾任教威斯敏斯特大學,教授維多利亞時期文學與民間故事,與家人住在英國,專事寫作。
除了小說,普爾曼也撰寫劇本與圖畫書。作品《霧中紅寶石》《北方陰影》《井中之虎》為少女莎莉·洛克赫的冒險三部曲,充滿
維多利亞時代的驚悚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