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斑肥螈

黑斑肥螈

黑斑肥螈P. brevipes( Sauvage); Pachytriton brevis體肥壯,為蠑螈科兩棲動物。皮膚裸露,表面沒有鱗片,但是可以分泌粘液以保持身體的濕潤;可以爬上陸地。成螈捕食蜉蝣目襀翅目雙翅目鞘翅目等昆蟲及其他小動物。黑斑肥螈對環境的變化、水溫、水質的變化敏感,是環境變化的指示性動物之一。對深入研究評價產地區域的自然環境、植被、水域保存狀態以及對野生動物棲息影響具有重要的意義。

概述圖片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黑斑肥螈
  • 拉丁學名:Pachytriton brevipes
  • 別稱:水和尚,四腳魚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 :兩棲綱
  • :有尾目
  • :蠑螈科
  • :肥螈屬
  • :黑斑肥螈
  • 分布區域:分布於中國浙江、江西、福建、廣東、廣西、湖南。越南
形態特徵,生活習性,地理分布,繁殖方式,相關種群,保護措施,
頭部扁平,頭長大於頭寬;口裂達眼后角下方;唇褶顯著;舌大,與口腔底部粘連。軀幹至尾基渾圓,向後逐漸側扁,尾末端鈍圓。四肢短而弱,彼此貼體相向時,指、趾端不相遇。皮膚較光滑,略有細粒。頸褶明顯;體尾兩側有橫細溝紋。生活時背面及側面青灰帶黑,密布黑色圓斑;腹面桔黃色或桔紅色,有稀少的棕黑斑紋。成體全長約150mm。棲于海拔450—800m大小溪流淺水碎石隙間,非繁殖季節亦不離開水。6月產卵,卵單生或連成一片,卵粒大,乳白色。早期幼體有棒狀平衡枝及外鰓,背鰭褶發達,起於體背前部,體尾肥實。分布於安徽、浙江、江西、湖南、福建、廣東及廣西。

形態特徵

雄螈全長155毫米~193毫米,雌螈160~185毫米。頭部略扁平,吻端鈍圓,頭側無脊棱,唇褶發達,犁骨齒列呈“∧”形。皮膚光滑,四肢較短,前後肢貼體相對時,指、趾端間距超過後足之長度;指4,趾5,第五趾顯然短小,趾側緣膜較寬。尾與頭體長几相等,尾鰭褶、顯著。體背部及兩側棕褐或青黑色,腹面橘黃或橘紅色,周身滿布棕褐色或褐黑色圓點,圓點之多少,大小、排列疏密有個體變異。
黑斑肥螈黑斑肥螈

生活習性

黑斑肥螈多棲于海拔800米~1700米的大小溪內。成螈以水棲生活為主,常隱於溪內石塊或石隙間或在水底石上爬行。在陸地上可以分泌粘液以保持身體的濕潤。黑斑肥螈對環境的變化、水溫、水質的變化敏感,是環境變化的指示性動物之一。成螈捕食蜉蝣目、襀翅目、雙翅目、鞘翅目等昆蟲及其他小動物。

地理分布

分布於中國浙江、江西、福建、廣東、廣西、湖南。越南
黑斑肥螈

繁殖方式

黑斑肥螈是卵生動物。繁殖季節在5~8月,每一雌螈產卵50粒左右,粘附在石塊下,卵乳白色,直徑4.4毫米。卵產於緩流處石下,卵單生或相連,一般為30~50粒,貼於石塊底面。晚期胚胎有外鰓、平衡枝和前肢芽。幼體在水中生活,用鰓進行呼吸,長大後用肺兼皮膚呼吸。

相關種群

肥螈屬僅2種:黑斑肥螈Pachytriton brevipes和無斑肥螈Pachytriton labiatus,產於中國華中、華東南各省。

保護措施

瀕危因素:多作為食用。去其內臟後曬乾研末,以酒或開水吞服,可治療痢疾,故常遭捕殺,數量減少。
保護級別:該物種已被列入中國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中國國家二級保護的兩棲動物。
人工養殖:為保護黑斑肥螈的野生資源和對其開展進一步深入研究,2007年大頂山管理處和韶關大學徐劍教授合作開展黑斑肥螈保護性養殖試驗,試驗地點選擇在天井山板蓬工區。主要技術是在黑斑肥螈分布臨界處的河段儲蓄一定面積的水域,定期投放蚯蚓,觀察記錄水文變化和黑斑肥螈的生長活動規律,分析黑斑肥螈與環境變化的關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