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地瓜是黑色作物品種中的一個成員,它是我國科技人員從日本川崎農場引進的特色地瓜品種。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黑地瓜
- 別稱:紫地瓜
- 界:植物界
- 特點:薯形長紡錘形,薯皮光滑
黑地瓜介紹,普通甘薯栽培方式,黑地瓜種植技術與要求,
黑地瓜介紹
因為它的薯皮和薯肉都是紫紅色,所以又被叫做紫地瓜。它的紫色素含量比紫蘿蔔、紫色甘藍高1倍,是提取色素的一個稀有品種,而且是製造粉條和澱粉食品的最佳原材料,近年來,又引進食用型品種:日本紫薯王,為烤薯,加工薯片,食品餡料,保鮮出口,超市銷售等增加了亮點,成為地瓜行業的新特色。
黑地瓜個頭大小一致,每個地瓜重量可以達到150—500克。薯塊出芽多而且整齊,質量好,栽後容易成活,這種品種的抗旱性強,但是不耐澇。在丘陵薄地畝產量約1500公斤左右,一般中產田約2000公斤左右,高產田約2500公斤左右。黑地瓜適合在全國各地區栽種。
紫薯王黑地瓜是國際公認二十一世紀綠色保健食品,是老人和小朋友最理想的高鈣食品,2001年經農業部食品質量檢驗報告結果鈣、硒、銅、鋅各種微量元素都超出小麥、玉米及同類普通地瓜十倍以上。現已開發出多種黑地瓜產品:天然紫色素、高鈣麵條、高鈣粉條、彩色水餃、餡料、精製高鈣粉、地瓜酒等。
黑地瓜“紫薯王”特點是:薯形長紡錘形,薯皮光滑,紫黑光亮,薯肉深紫色。薯塊斷開後流出紫色漿液,熟後紫黑色,香甜面沙,食味極佳,富含抗癌物質硒,碘等元素,營養成分高於其他地瓜幾十倍,是城鄉居民和賓館飯店的上等保健食品。
普通甘薯栽培方式
育苗 利用薯塊的萌芽特性育成薯苗是甘薯生產上的一個重要環節。薯塊宜選用根痕多、芽原基多的品種,以重100~250克,質量好的夏、秋薯塊作種薯。可採取各種育苗方法,如人工加溫的溫床,用多種式樣的火坑,或使用微生物分解釀熱物放出熱能的釀熱溫床和電熱溫床等。利用太陽輻射增溫的有冷床、露地塑膠薄膜覆蓋溫床和采苗□等。苗床加蓋塑膠薄膜,可提高空氣溫度和濕度,有利於幼苗生長,使采苗量增加,百苗重能提高20%左右。育苗過程中,前期要用高溫催芽。從排種到齊苗的10多天內,溫度由35℃逐漸下降,最後達到28℃。苗高約15厘米左右時,溫度由30℃漸降到25℃。床土適宜持水量為70~80%,初期水分不足,根系伸展慢,葉小莖細,容易形成老苗;水分過多,則空氣不足,影響萌芽;在高溫、高濕下,薯苗柔嫩徒長。采苗前 3~5天內,必須降溫煉苗,將床溫維持在20℃左右,相對濕度60%。為了避免薄膜覆蓋的苗床內氣溫過高,除通風散熱外,床土還要保持一定的濕度,以便降低膜內氣溫。萌芽過程中,薯苗所需養分,主要由薯塊供應。但根系伸展後或采苗2~3次後,要加施營養土或追施速效氮肥。床土疏鬆,氧氣充足,能加強呼吸作用,促進新陳代謝。嚴重缺氧能使種薯細胞窒息死亡,引起種薯腐爛。覆蓋塑膠薄膜時,必須注意通風換氣,有利於長成壯苗。
育苗時間因育苗的方式而有不同。加溫苗床一般在栽插前1個月左右進行育苗,而冷床和露地育苗則在栽前1個半月左右進行。排種密度每平方米以 23~32千克薯塊為宜。采苗宜及時,以免影響苗的素質和下茬苗的數量。采苗的方法有剪、拔兩種。剪苗比拔苗好處多:①種薯表面沒有傷口,可防止病菌入侵;②不會搖動種薯損傷薯根;③促使基部腋芽、小分枝生長,增多苗量。剪苗要離床土 3厘米以上,剪取蔓頭苗栽插,能防病增產。
栽種 一般採用壟作,能加深土層,改善通氣,加快吸熱和散熱,溫差大,還有利於排澇抗旱。凡秋季易澇和適宜密植的地區,雙行大壟比單行小壟增產。適時早栽可延長生長期,增產顯著。主產區春、夏薯當土溫穩定在18℃左右時,每遲栽一天,就會減產1~1.5%;栽種壯苗,髮根快,成活率高,結薯早,壯苗可比弱苗增產10%以上。
密度 栽種密度因季節、品種、用途等而異。春、夏薯每畝 3000~5000株,秋、冬薯每畝 4000~6000株。力求在莖葉生長盛期葉面積指數達到3~4.5。飼用甘薯因不斷割取莖葉,在多施肥料的條件下,每畝可加密到6000~8000株。
施肥 北方一般基肥重施農家肥,並配合適量含氮化肥,使生長前期以氮素代謝為主,後期以碳代謝為主。黃淮流域缺磷地區宜穴施或在中後期噴施磷酸二氫鉀。南方薯區高溫多雨,強調多次追肥,如栽種後追施提苗肥,分枝結薯期追施結薯肥,莖葉盛長期追施催薯肥,後期進行根外追肥等。
管理 早期主要是及時補苗,封壟前中耕除草2~3次,如遇大雨沖塌壟面須進行培土。紫地瓜翻蔓會損傷莖葉,攪亂葉片的均勻分布,削弱光合效能,再生枝葉時又消耗養分,影響植株養分的正常分配而造成減產。進行追肥、噴施藥劑等措施時,要保護秧蔓,減少莖葉損傷。
收穫 收穫的早遲和作業質量與薯塊產量、乾率、安全貯藏和加工等都有密切關係。甘薯塊根是無性營養體,沒有明顯的成熟期,一般在當地平均氣溫降到12~15℃,在晴天土壤濕度較低時,抓緊進行收穫。先收種用薯,後收食用薯。薯塊應隨時入窖,有的地區應及時切曬加工。不論用機械還是人工刨挖,都要儘量減少漏收;同時要避免破傷薯塊,否則易在貯存期間感染病害,而導致腐爛。
貯藏 北方地區甘地瓜貯存時間長達半年之久,外界氣候變化大,薯塊本身仍有呼吸作用及各種生理生化的變化,病害容易感染蔓延而導致腐爛。貯藏期間引起薯塊腐爛的主要原因是低溫, 收穫期氣溫宜在 12℃以上。貯存一般用地下窖,隨收隨藏;入窖前要徹底清掃、消毒、滅鼠。嚴格選薯,剔除破皮、斷傷、帶病、經霜和水漬的薯塊,貯藏量只可占貯藏窖容量的80%。入貯初期須進行高溫癒合處理,窖內加溫到34~37℃,相對濕度85%,使破傷薯塊形成愈傷組織,防止病害傳播。然後進行短時間的通風散濕,窖溫保持在10~15℃,相對濕度85~90%;中、後期加強保溫防寒,嚴防薯堆受到低於 9℃以下的冷害。出窖前氣溫已逐漸升高,注意短期通風,防止缺氧。20世紀60年代以來推廣“高溫大屋窖貯藏法”較安全有效,且有利於加強管理。入窖後3~4天內用高溫癒合處理,因窖大貯量多,可以經濟利用堆積的熱量保溫。鮮薯可經切片或刨絲,曬乾成薯乾、薯絲後進行貯藏,以減少損失。薯乾貯藏時的含水量不宜超過11%。倉庫用麥糠、麥草鋪底圍蓋,使倉溫不超過30℃。
病蟲害 北方以真菌性黑斑病、線蟲病、真菌性根腐病為主;南方以細菌性薯瘟、真菌性瘡痂病為主;貯藏期以真菌性軟腐病為主。防冶田間病害應選用抗病品種,實行輪作換茬,建立無病留種田,栽種無病薯苗,輔以藥劑消毒種薯、種苗。甘地瓜病毒病種類很多,葉部症狀有紫環、黃斑、縮葉、卷葉、明脈、羽狀鑲嵌等。防治方法,可選育抗病毒病品種,消滅薯田傳病媒介昆蟲,套用莖尖脫毒組織,培養無病壯苗等措施。地瓜的主要蟲害是甘薯小象蟲和甘薯麥蛾,其次還有雜食性害蟲螻蛄、地老虎、金針蟲等。防治蟻象應實行水旱輪作,採取後期在壟面和裂縫處培土等措施。對其他蟲害可採取農業技術和藥劑防治。
黑地瓜種植技術與要求
黑地瓜是一個新的品種,在黑地瓜的系列中,是以日本紫薯王在市場上較受歡迎,就以紫薯王的種植技術略作簡述。
一、 選好種子
紫薯王的薯塊呈紡綞形,也象胡蘿蔔,一串5-6個。首先是要選好種子,準備育種的紫薯王在地上要多養幾天,使得薯塊成熟,挖起來後在太陽下曬二天,使得種子乾燥,並殺滅病菌,不要分個拉開並成串貯藏,減少薯塊的創傷,一般使用地窖式保溫保暖技術,保證種薯貯藏質量。
二、 適時育苗
在2月中旬溫度達到15度左右時,可以出窖育苗,先做好苗床,將種子橫放連線排在苗床上,行間距5公分左右,蓋上細土,用噴霧器將土噴濕,蓋好地膜,覆蓋天膜,保濕保溫,到芽苗長到20公分左右時,就可以剪插到大田裡去。
三、 地塊選擇
黑地瓜雖是薯類的一個屬種,由於紫地瓜的生長習性和要素不同,選擇不同的土壤對黑地瓜的產品質量有所影響,要求以黑、紫、沙地、黃泥土,地勢稍高,向陽為佳。選擇土地與紫地瓜的質量與產量是很重要的。
四、 深挖起壟
黑地瓜是 一種地下結薯塊的作物,它需要深、松、活的良好土壤環境,春薯要求提前15天深翻25-35厘米,深溝大壟為好,達到深耕、土細、壟距一般在60-70厘米,壟高25-30厘米。
五、 施足基肥
黑地瓜是高產高效作物,需肥量較多,加之起壟載植,不便追肥,土壤肥沃的地塊,一次性施足基肥是最省力的。一般畝施優質有機肥2000-3000公斤,氮15、磷15、鉀15的複合肥50-80公斤,硫酸鉀10-20公斤,有機肥全部耕前撒施,複合肥起壟時作包心肥。
六、 適時早栽
黑地瓜一般一年種植一茬,溫度在15度以上的情況下,扦插越早越好,一般春薯4月下旬到5月份扦插為好,薯苗以橫斜插為好,深度栽入2-3個節為宜,節間結薯就多。最遲也可以在7月底以前插種,但影響黑地瓜的產量。
七、 合理密植
根據不同土壤肥力和特性確定合理的扦插密度,間距一般為20-30厘米,土壤肥沃的田地每畝扦插紫地瓜苗3000株左右,土壤偏瘦的田塊在4000株左右。
八、 加強田間管理、及時中耕除草
作壟後趁土濕潤,打一次除草劑,防止雜草生長,中耕2-3次,結合中耕培土扶壟,黑地瓜怕漬水,一定要及時排除。乾旱嚴重時,有條件的要及時搞旱。
九、 及時提滕
黑地瓜翻滕打亂了養分輸送,一般要減產30%,只能提滕、抓松、扯斷根毛。提滕時不要打亂方向,仍放回原處。由於黑地瓜滕蔓生長力旺盛,節間不定根較多,提滕是提高黑地瓜產量的關健。
十、 防治病蟲害
黑地瓜病蟲害較少,但不能麻痹大意,地下害蟲有地老虎、紅螞蟻、套用敵百蟲、石灰或其他農藥。田間害蟲主要有大螟、卷葉蟲,用農保丁等極時朴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