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喉草雀(學名:Poephila cincta)是珍貴的觀賞鳥,體型小,嘴圓錐形而常有鮮明的色彩。常在地面集群覓食,主要以種子為食,兼食昆蟲。野外分布於大洋洲東部和東北部一帶。棲息於森林地帶和草原的溪流附近。以植物種子等為食。每窩產卵4~6枚,孵化期約為半個月。
基本介紹
外形特徵,生活習性,分布範圍,繁殖方式,人工飼養,保護級別,
外形特徵
黑喉草雀體長11-12厘米,體重11-17克眼與喙間有一黑帶。頭部銀灰色,脅、喉、上胸一帶有領帶狀黑斑。雌雄同色,雄鳥嘴峰突起較高。頭部銀灰色。上體灰褐色,腰部為白色,尾部為黑色。胸腹部為灰褐色,頰、喉、上胸的羽毛上有一領結狀黑斑,所以俗稱“牧師”。嘴為黑色,腳為紅褐色。雌鳥體形較小,嘴峰較平直,喉部、上胸部的黑斑是橫向發展的。
生活習性
棲息地為森林或稀疏林地帶,或在草原旁的水流周圍。黑喉草雀每窩產蛋4~6枚,蛋的孵化期為15天。巢為巢箱或草編壺狀巢。每窩產蛋3~5枚,雌雄鳥共同孵化,孵化期為13天,育雛期約為25天。可用十姐妹代為孵育。
分布範圍
野生種分布在澳洲東部和東北部。在中國北京、江蘇、福建、浙江、廣州的養鳥愛好者飼養的黑喉草雀已繁育成功。
繁殖方式
黑喉草雀的巢放置在桉樹枝的末端、樹洞、白蟻丘或廢棄的猛禽巢穴。每窩產蛋4-9枚,卵白色,孵化期為15天,可用十姐妹或金山珍珠代為孵育。孵化育雛期間室內溫度以20℃為宜。
人工飼養
飼養黑喉草雀的觀賞籠可選用金絲雀籠或黃雀籠等。繁殖籠的大小為50厘米×40厘米×40厘米,籠內要有水罐、食罐各1個,棲槓2根,水浴盤1個,壺狀草巢1個。飼料以稗子、穀子、小米為主,同時要補充骨粉、牡蠣粉和菜葉。繁殖期要增餵雞蛋小米。也可以由金山珍珠鳥或白腰文鳥代孵和代育。
黑喉草雀比較膽小,只有提供巢口較小的人工球形巢才能保證繁殖成功。雌鳥在沒有成功交配的情形下也會產卵,而且常常將卵產在用作日常棲息的巢中,當然,這樣未受精的卵不能誘使雌鳥去孵。選擇合適的種鳥進行配對是達成籠養繁育的前提,發情期雄鳥的眼睛虹膜是深紅色的,而雌鳥的虹膜為茶褐色,這一點在夜間用手電筒直照籠鳥的眼睛時比較容易觀察到。除此之外,惟有根據鳴聲來判斷,對著另一隻鳥點頭翹尾地咯嗚的是雄鳥,而被動方卻不一定是雌鳥,有時可能是一隻未成年的雄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