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瑟·黑利(黑利)

阿瑟·黑利

黑利一般指本詞條

阿瑟·黑利(1920年--2004年11月24日),出生於英格蘭。在國外被譽為著名暢銷書作家、行業小說之王。正如其本人所說的那樣,阿瑟·黑利的大腦“無時無刻不在編織故事”,他擅長把日常的故事寫成引人入勝的驚悚小說。他常以金融業競爭、飯店經營這樣的行業故事為背景,小說的主人公多是經理人、醫生這樣的職業人士,他所出版的作品在歐美國家引起了巨大的成功,其中《大飯店》甚至成了旅館管理專業學生必讀的“教科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阿瑟·黑利
  • 外文名:Arthur Hailey
  • 出生地:英格蘭
  • 出生日期:1920年4月5日
  • 逝世日期:2004年11月24日
  • 職業:作家
  • 主要成就:著名暢銷書作家、行業小說之王
  • 代表作品:《大飯店》
生平,經歷,精心撰稿,作品特點,作品集,部分作品概述,推薦版本,

生平

Arthur Hailey1920年出生於英格蘭。14歲時因家庭經濟困難而中斷學業。“二戰”他參加了英國皇家空軍,在中東和印度執行任務。1947年,黑利離開英國,定居加拿大,之後取得了加拿大國籍(同時保留英國國籍)。
最初,他在多倫多的一家生產拖拉機履帶的工廠里做行銷,但是正如2001年黑利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聲稱的那樣,他的大腦“無時無刻不在編織故事”,不久他即辭職從事劇本寫作。
作為世界最知名的暢銷書作家之一,阿瑟·黑利擅長把日常的故事寫成引人入勝的驚悚小說。他常以金融業競爭、飯店經營這樣的行業故事為背景,小說的主人公多是經理人、醫生這樣的職業人士。
阿瑟·黑利阿瑟·黑利
據統計,他的11部作品在40個國家被翻譯成38種文字,總印數超過1.7億本。其中的代表作被改編成影視劇後,風靡整個世界。1968年,根據他的小說《航空港》改編的同名電影上映後,開啟了上世紀70年代災難片的風潮。而根據他的《錢商》改編的電視連續劇由著名影星柯克·道格拉斯瓊·科林斯主演,是歷史上收視率最高的電視劇集之一。
出生於英格蘭的黑利曾在英國、加拿大、美國等國生活過,1969年,他移居巴哈馬的一個海島,定居至今。近年來,他不再公開出版小說,但據透露,作為一種愛好,他仍時常寫作。
他的第一部小說《最後診斷》出版於1959年,講述醫生誤診致嬰兒死亡的事件。之後他頻出傑作,如《大飯店》(1965年)、《航空港》(1968年)、《汽車城》(1971)和《烈藥》(1975年),他最後的一部作品是出版於1997年的《偵探》。
黑利寫一部“行業小說”通常要花數年的時間,他的妻子說:“他沉思良久才寫上幾個字,每天雖只限定600字,卻要花上6個小時。”而且,據說每次下筆前,他都會親身深入各個行業,體會箇中三味。為《航空港》一書黑利夫人曾協助他,用一個通宵觀看了機場郵局分揀郵件裝機經過,寫了厚厚一疊調查報告,可黑利只採用了一句話。為了寫《大飯店》黑利採訪一個旅館雇員,用幾個小時聽他大嘆苦經,偶爾聽到一句:“有一個慣竊,你可能有興趣,他是這樣竊取房間鑰匙的。”於是小說中的米爾思就此誕生。
如今,《大飯店》已成了旅館管理專業學生必讀的“教科書”,而人們避開周一周五生產的轎車,因為《汽車城》中說流水線工人度周末心神不定而使質量無法保證。黑利的意義已經超越了通常的暢銷書作家。另外,該小說的節選也出現在英語專業學生的《高級英語》課本中。
《大飯店》出版於1965年,小說情節發生在四天半的短暫的時間內,故事一開始,就寫到聖格雷戈里飯店面臨著財政危機,可能被大財閥收購,於是,從經理到清潔工都面臨著生存與工作的選擇。從始至終,書中都瀰漫著緊張的角力,各方勢力在爭奪經營控制權上使盡手段。此外,書中也閃爍著浪漫的亮點,這是指在其中的幾對戀人,更是指最後出人意料的大結局安排。
阿瑟·黑利阿瑟·黑利
阿瑟·黑利於2004年11月24日在巴哈馬去世,享年84歲。

經歷

阿瑟·黑利,出生在英國,自幼就喜歡寫詩和短篇小說,但因家境貧寒,14歲時不得不輟學。不久二戰爆發,他加入皇家空軍,這段經歷後來成為了他早期的創作素材。1947年,他移居加拿大。此後很長一段時間裡,他先後做過地產代理商、廣告經理、編輯和拖拉機促銷商等工作。然而文學似乎是他天生的喜好,正如其對記者所說,“我的大腦無時無刻不在編織故事”,因此在業餘時間,他便創作快節奏的小說和電視劇本,後來更是辭職專事寫作。
最初,他在多倫多的一家生產拖拉機履帶的工廠里做行銷,但是正如2001年黑利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聲稱的那樣,他的大腦“無時無刻不在編織故事”,不久他即辭職從事劇本寫作。
《航空港》《航空港》
作為世界最知名的暢銷書作家之一,阿瑟·黑利擅長把日常的故事寫成引人入勝的驚悚小說。他常以金融業競爭、飯店經營這樣的行業故事為背景,小說的主人公多是經理人、醫生這樣的職業人士。
據統計,他的11部作品在40個國家被翻譯成38種文字,總印數超過1.7億本。其中的代表作被改編成影視劇後,風靡整個世界。1968年,根據他的小說《航空港》改編的同名電影上映後,開啟了上世紀70年代災難片的風潮。而根據他的《錢商》改編的電視連續劇由著名影星柯克·道格拉斯與瓊·科林斯主演,是歷史上收視率最高的電視劇集之一。
出生於英格蘭的黑利曾在英國、加拿大、美國等國生活過,1969年,他移居巴哈馬的一個海島,定居至今。近年來,他不再公開出版小說,但據透露,作為一種愛好,他仍時常寫作。

精心撰稿

據說,阿瑟·黑利每寫一部書,總要花費三年左右的時間,而其中第一年就是到各地旅行,與三教九流各類人物結交往來,大量收集資料,對書中涉及到的實業部門作一番深入細緻的調查研究。由此,我們不難理解他的作品為什麼總是充滿生活氣息和真實感,為什麼他對許多社會部門,即使是那些高度現代化的專業技術部門的描寫,總是淺顯易懂、引人入勝。有人認為通俗文學作品是不登大雅之堂的,是只能供人們消遣的,阿瑟·黑利卻說:“通俗的也是嚴肅的。”看來他是這么說的,也是這么做的。
阿瑟·黑利寫一部“行業小說”通常要花數年的時間,他的妻子說:“他沉思良久才寫上幾個字,每天雖只限定600字,卻要花上6個小時。”而且,據說每次下筆前,他都會親身深入各個行業,體會箇中三味。為《航空港》一書黑利 夫人曾協助他,用一個通宵觀看了機場郵局分揀郵件裝機經過,寫了厚厚一疊調查報告,可黑利只採用了一句話。為了寫《大飯店》黑利採訪一個旅館雇員,用幾個小時聽他大嘆苦經,偶爾聽到一句:“有一個慣竊,你可能有興趣,他是這樣竊取房間鑰匙的。”於是小說中的米爾思就此誕生。
如今,《大飯店》已成了旅館管理專業學生必讀的“教科書”,而人們避開周一周五生產的轎車,因為《汽車城》中說流水線工人度周末心神不定而使質量無法保證。黑利的意義已經超越了通常的暢銷書作家。

作品特點

他筆之所到,往往就是當時美國乃至世界萬眾矚目的熱點,舉凡公民權利、種族紛爭、交通擁擠、轎車普及、銀行倒閉、能源危機、藥品推銷黑幕以及恐怖主義行動等,都成了他書中故事的背景。這種緊貼現實的寫法,肯定使當時的美國人感同身受,而對於我們這些尚處封閉之境的中國人來說,則大開了眼界。實際上,阿瑟·黑利在歐美文壇是有著“社會問題小說家”的稱號的。
《大飯店》《大飯店》
自然,阿瑟·黑利作品的魅力並不僅僅在於題材,更主要還在於作者是位講故事的箇中高手,文筆運籌間就把一些看來平凡的人和事表現得扣人心弦、引人入勝。他的大部份小說的特點可以歸納為:情節緊湊,高潮迭起。書中故事一般都被設定在一個比較短的時限內,在一個相對固定的場所,一開始就引入主要人物和場景,全無枝蔓,在交待人物和事件關係的同時,也點出了矛盾衝突。隨後,人物與事件就交相錯雜而進,矛盾迭生,波瀾起伏,直至故事的最高潮。最典型的就是《航空港》:整個故事從傍晚六點半鐘到翌晨一點半,前後不過七個小時,地點就在“美國中部的林肯國際航空港”,而機場人員之間的鈎心鬥角、暴風雪對機場運轉的妨害、環保人士示威造成的混亂、騙保自殺者對航班的威脅……,一個個事件紛至沓來,令人慾罷不能,非得一口氣讀完不可。再比如《錢商》:全書內容自始至終也就是兩個月的時間,主要情節都發生在“美利堅第一商業銀行”內,其間就發生了銀行高層權力之爭、內部人員盜竊案、儲戶擠兌風潮、偽造信用卡大案、銀行破產危機等驚心動魄的事件,幾乎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讓讀者為之緊張急迫,渾如置身其中了。他的其它那些作品,雖故事情節迥異,其引人入勝之妙卻也大抵如此。
由於阿瑟·黑利作品中的場景大多設定為一個相對固定而又開放的場所,因而牽涉的人物可謂來自五湖四海,比如《最後診斷》里,有醫護人員,有患者,有推銷藥械的商人,還有記者;《大飯店》中,有飯店員工,有住店的顧客,有臨時來開會的人,有私人偵探,甚至還有小偷。——這些人物看似龐雜,互不關聯,卻又非常自然地湊在一起。對許多人著墨不多,卻常能惟妙惟肖,使其形象躍然紙上。而書中的主要人物,或高尚睿智,或勇敢堅強,或私慾旺盛,或顢頇糊塗,一個個都被用白描的筆法塑造得如見其人,如聞其聲,令人讀後掩卷難忘。
讀阿瑟·黑利的小說,在其引人入勝的故事之外,總還能感到一絲隱憂:在高度發達的社會中,人似乎成了由一個個機構組成的大機器上的小小的齒輪或零件,既能維持機器的正常運轉,有時又難免成為機器故障的犧牲品。書中發生的那些反映社會現實的事件,許多就是人類社會化進程的產物。人類組成了社會,創造了方便生活的社會機構和社會規則,但人類是不是能真正把握它呢?也許,阿瑟·黑利在小說中是想提出自己的疑問,而讀者們是否因此而有所思考呢?
總體來說黑利作品的中譯本不多,與其在世界上的影響力不甚相符。但這可能是受歷史條件所限,畢竟國人閱讀到它們時,作者的巔峰期已過,並且“行業小說”風光不再。這注定了黑利的小說不會受到長久關注,1996年後,它們就鮮有出版了。

作品集

《最後診斷》,1959年發表。上海譯文出版社1980年9月第1版,1984年10月第3次印刷。
《大飯店》,1965年發表。上海譯文出版社1981年11月第1版,1985年1月第3次印刷。
《航空港》,1968年發表。上海譯文出版社1981年2月第1版,1985年5月第3次印刷。
《錢商》《錢商》
《汽車城》,1971年發表。上海譯文出版社1979年5月第1版,1985年1月第3次印刷。
《錢商》,1975年發表。上海譯文出版社1981年9月第1版,1985年3月第3次印刷。
《烈藥》,1984年發表。上海譯文出版社1994年7月第1版第1次印刷。
《晚間新聞》,1990年發表。譯林出版社1990年10月第1版第1次印刷。

部分作品概述

阿瑟·黑利的作品都是以美國社會為背景,而且每一部都是通過講述發生在一個行業內部的故事,來展示當時美國社會生活的某一個片斷畫面。1959年,黑利的第一部小說《最後診斷》問世,隨後一發不可收,陸續完成了《大飯店》、《航空港》、《烈藥》等作品。他善於逼真描寫各行各業中發生的故事,並重點著眼於公眾關注的行業,因此在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引領了“行業小說”的風潮。曾有人評價說:“看了《航空港》就知道飛機場是怎樣運轉的,《最後診斷》和《烈藥》介紹醫院和醫藥業,《錢商》介紹銀行業……”儘管“文學性的欠缺”使評論界始終對黑利不感冒,但“對熱點題材的天生把握”卻使他的作品先後被譯成38種語言,在全世界的總銷量超過1.7億冊。
《大飯店》出版於1965年,小說情節發生在四天半的短暫的時間內,故事一開始,就寫到聖格雷戈里飯店面臨著財政危機,可能被大財閥收購,於是,從經理到清潔工都面臨著生存與工作的選擇。從始至終,書中都瀰漫著緊張的角力,各方勢力在爭奪經營控制權上使盡手段。此外,書中也閃爍著浪漫的亮點,這是指在其中的幾對戀人,更是指最後出人意料的大結局安排。
《烈藥》以美國的製藥業為背景,主要描述了女主人翁西瑪莉.喬丹從擔任新藥推銷員、處方藥銷售經理、一直到擔任某製藥大公司總經理的坎坷經歷。本書作者黑利是著名的加拿大籍旅美作家,在本書中作者保持了一貫的嚴謹創作作風,細緻刻畫了美國醫藥銷售人員、醫療人員等形形色色的人物。這本書是作者創造時間跨度最大的一部作品。
《汽車城》描述的是美國汽車工業發展的一個縮影,從汽車的製造技術的發展,汽車工人的生活,生產流水線對人的精神的折磨,汽車的銷售,汽車公司與工會之間的鬥爭,以及車禍等等。這本書拍成電視劇,立即成為收視第一名。甚至,如今的汽車公司都避開周一周五生產的轎車,因為《汽車城》中說流水線工人度周末心神不定而使質量無法保證。
《最後診斷》講述醫生誤診致嬰兒死亡的事件,1959年阿瑟?黑利因此一炮而紅。手術台與實驗室像一個大舞台,交替上演著喜劇與悲劇。人性的執拗,同行間的相妒相輕以及對權力的著魔使崇高的醫德失去了立足之地。於是,醫院變成了爭奪金錢、權利及個人尊嚴的戰場,直到這場戰爭使病人付出了生命的代價。《最後診斷》是一本快節奏的小說,一旦翻開,您就會跟隨書中人物同喜同悲。書中有懸念,也有激情,跌宕起伏,令人眩目。

推薦版本

《最後診斷》,上海譯文出版社1981年首版,譯者舒遜
《航空港》,上海譯文出版社1981年首版,譯者任家禎方正平
《大飯店》,上海譯文出版社1981年首版,譯者楊萬林師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