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冢子

古代簡介黑冢子作為一個自然村,是古時壽光北部的一個重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黑冢子
  • 別名:黑冢
  • 地理位置:彌河故道西岸
  • 人口:2000人
簡介,現狀,黑冢子村,

簡介

從清光緒壽光地圖看,黑冢子自然村處在彌河故道西岸,古黑冢泊以東,而古望海台在黑冢泊南。在今壽光和營里鎮地圖上,彌河兩岸共有4個以黑冢子為名的行政村,分別是西黑前村、西黑後村、東黑村、齊家黑冢子村。
在黑冢子民眾中流傳著兩句民謠“先有張家棗,後有劉家灣”,“先有張劉二戶,後有孫王兩家”。
黑冢子孫氏系明隆慶年間從今孫河南村遷入,既然張劉二姓早於孫氏遷入,那么黑冢子立村當在500年以上。
在西黑前村原孫氏墓塋中立碑的碑文載:“黑冢非冢,為古望海崇台”。新編《壽光縣誌》望海崇台條:“望海崇台,俗名黑冢。址在道口鄉西黑村側。此處即漢平望縣故城,俗名聖母台。
《方輿紀要》(南宋著作,成書於1225-1264年)載:‘望海台,秦始皇所築,蓋升以望海者,或命名所由也’。今已圯廢”。由此可知,秦始皇東巡時於壽境近海築台,後台廢土高似冢,先有台後有村,人近台而居,因台久廢似冢,故以冢稱之,遂生冢子村名。
舊志又載:“公元前127年,武帝元朔二年,封菑川國懿王(其時菑川國治今紀台)子錯為劇(jì,音紀,今紀台)侯,賞為平望侯,胡為益都(即今古城街道古城村)侯”。
即菑川國懿王劉志的一個兒子叫劉賞,他被封在最北邊,即秦始皇築的望海台上,為平望侯。
《壽光鹽業志》載:“公元397-401年(東晉安帝隆安年間),南燕慕榮德在烏常澤(即黑冢泊)設立鹽官”。
其時南燕國都在廣固(今青州市區西北),即南燕國的鹽署衙門設在今西黑冢子村側的故平望縣城址上(黑冢子是今壽光北部封建王朝設鹽官衙署的五個地點之一)。

現狀

筆者近赴黑冢子,看到這裡一片鬱鬱蔥蔥,古樹參天,枝葉繁茂,從不見別處大樹幹頂現象,村中亦是淨路排房,民風淳尚,不由心中盛嘆:壽光之內,竟有如此美麗地方,真寶地也!

黑冢子村

西黑冢子前村
黑冢子
位於鎮境東南部,南大公路南側,彌河西岸,距鎮政府駐地12.5公里。西黑前村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和城鄉統籌的思路,把廣大農民民眾的根本利益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全面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經過長期堅持不懈地努力,使農村面貌有一個大的變化。
全村共有人口2000人,黨員63名,在村委的英明領導下,建立果園300畝、鹽場2000畝、蝦場300畝、飼養小區100畝,使土地得到了充分合理的套用。現有耕地土地資源1800畝,村民的生活得到了改善。
村容村貌基本達到了硬化、美化、綠化、淨化的四化標準,在農業的開發項目方面,村生產路全部沙石化,並增加了深水井的灌溉設施,增加了灌溉的面積,給村民帶來了實惠。
據劉氏族譜考:明嘉靖十一年,劉氏自刑姚遷此立村。時因村東有秦始皇望海之台,俗名黑冢,故名西黑冢子。為便於行政,自1961年分為西黑冢子前、後兩個村民委員會。
此外還有東黑冢子村、齊家黑冢子村圍繞以上幾村屬山東省濰坊市壽光市營里鎮
黑冢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