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市鎮,水多橋也多,黎里就是這樣一個多橋的古鎮,且聽老話“出門就是兩座橋”、“三步上下兩座橋”,可見古鎮橋樑之多。黎里古鎮保留著12座古橋,8座是原汁原味的古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黎里古橋
- 地理位置: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 開放時間:全天開放
- 門票價格:免費
- 占地面積:1.1平方公里
- 著名景點:進登橋 梯雲橋等
江南市鎮,水多橋也多,黎里就是這樣一個多橋的古鎮,且聽老話“出門就是兩座橋”、“三步上下兩座橋”,可見古鎮橋樑之多。黎里古鎮保留著12座古橋,8座是原汁原味的古橋。
江南市鎮,水多橋也多,黎里就是這樣一個多橋的古鎮,且聽老話“出門就是兩座橋”、“三步上下兩座橋”,可見古鎮橋樑之多。黎里古鎮保留著12座古橋,8座是原汁原味的古橋。進登橋進登橋又名夏家橋,在市河中段,跨中心街和建新街,南...
黎里古橋分別為青龍橋、迎祥橋、秋禊橋,尚有道南橋、梯雲橋、進登橋、大陵橋、清風橋、望恩橋、接桂橋。黎里鎮的駁岸,總共全長6000餘米,其中完好保存的古駁岸3812米,六七百年以來,市河由“丁”字形進而成“十”字形,全仗這古駁岸的護衛而興旺發達。河埠頭256座,形式多種多樣,有單落水,有雙落水,還有...
鹽城市是位於蘇州市吳江區黎里鎮清代古橋。迎祥橋,又名汝家橋,位於蘇州市吳江區黎里鎮平樓街,始建於明正統六年(1441年),清嘉慶四年(1799年)易石重建,清同治八年(1869年)又重建,梁式三孔花崗石橋,欄板石已改用磚砌,東西兩側有橋聯兩幅:“日色照臨迎百福,風光會合集千祥”、“東西遞接川流水,...
梯雲橋,又名唐橋,位於蘇州市吳江區黎里鎮中心街,始建於清乾隆三十八年,民國二年重建,梁式花崗石橋,橋墩下有泄水方孔,橋面兩側刻有“重建梯雲橋”五字,欄板石及橋身基本完好。2005年1月,梯雲橋被列入“黎里市河駁岸及古橋”範圍被公布為第四批吳江市文物保護單位,2012年9月由於行政區劃變更“黎里市河...
青龍橋舊名際恩橋,俗稱相家橋,在蘇州市吳江區黎里古鎮東柵的橫市河口,是古鎮的東柵橋。南北走向,單孔石拱橋。明成化十八年(1482年)遊方僧建建,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分別重建。清龍橋是一座小巧精緻的小環橋,由三種石頭建成,武康、青石和麻石(花崗岩),拱圈為武康石,橋耳朵也...
黎里,名黎川、梨花里,又名禊湖。春秋時期,黎里在長水(今浙江嘉興)境內,吳越槜李交戰後,黎里御兒滉為吳越分界之一。唐時黎里屬嘉興范隅鄉,為村。後梁開平三年(909年),吳江建縣,黎里始屬吳江縣。北宋時,黎里已形成東、西兩個村落。明成化、弘治年間(1465~1505年),黎里居民千百家,為吳江大鎮。清...
吳江區松陵橋樑示意圖 吳江區黎里古橋樑示意圖 吳江區盛澤橋樑示意圖 吳江區七都、八都橋樑示意圖 外集(6篇)姑蘇閱盡兩千年——東中市皋橋 望信望星孝子心——官太尉河望星橋 一橋相隔兩重天——上塘河渡僧橋 分水橋斜涇渭明——木瀆斜橋 遺夢南街留寂寞——木瀆廊橋 還擬放舟明月夜——光福虎山橋 ...
黎里市河繫船石,駁岸上平均15米左右,就建有一座河埠。在河埠和駁岸上,分布著254顆纜船石,1/3以上雕有紋飾,諸如:如意,象鼻、筆錠、犀角、蕉葉、葫蘆、蝙蝠、雙桃、暗八仙等。歷史沿革 2005年1月, "黎里市河駁岸及古橋"被公布為第四批吳江市文物保護單位。現存情況 局部繫船石開裂。
河埠頭,簡稱河橋。黎里的河埠不僅密集,而且花色繁多。使用的角度 河埠有公用的、半公用的和私家之分。從外部形態來分,則有淌水式、雙落水、單落水,以及懸挑式。江南還有多種叫法:水碼頭、河碼頭,水橋等。數量 全鎮淌水式河埠頭10座,單落水河埠82座,雙落水河埠174座。分類介紹 淌水式 淌水式,最為...
《 蘇州古橋文化》是 2009年 古吳軒出版社 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劉偉明 。內容簡介 《蘇州古橋文化》帶您縱覽蘇州的眾多古橋!蘇州古橋是古城蘇州眾多文物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一份讓蘇州人為之自豪的寶貴財富。乾百年來,蘇州古橋如同一幅幅文化內涵厚重的畫,也仿佛一首首凝固的詩,記錄了古老蘇州的滄桑變幻。如...
蘇州古橋 《蘇州古橋》是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石欄,黎里古橋之多,河岸之美,構成了古鎮的又一特色。1.5公里長的市河上,橫臥著26座形形色色的古石橋。有龍崗石壘的,有青條石砌的;有平臥如長笛橫吹的,有拱形似彩虹飛架的;有顯現於清波之上的,有深藏於綠樹叢中的。河岸全由會稽石壘築,幾百年過去了,仍是那么整齊與堅實。過去了,仍是那么整齊與...
道南橋位於蘇州市吳江區黎里古鎮橫市河下街(南岸)的支河口,迎祥橋西,梯雲橋東。東西走向,單挑式單孔石拱橋。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建,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重建。道南橋拱圈上下的龍門石上的雕刻都很精美,上為五福拜壽圖,下為鯉魚跳龍門。橋額石橋名兩旁祥雲紋及頂部護欄石上的水仙連理紋也很精緻細膩,...
進登橋俗稱夏家橋,在蘇州市吳江區黎里古鎮橫市河的中部,東鄰梯雲橋和柳亞子紀念館(故居)。南北走向,雙挑式單孔石樑橋。初建無考,明嘉靖七年遊方僧建,清乾隆三十八年重建,光緒二十年(1894年)重建。橋下有方形泄水孔,梁石兩端有祥雲紋飾。2005年1月,迎祥橋被列入“黎里市河駁岸及古橋”範圍被公布為...
周宮傅祠位於蘇州市吳江區黎里古鎮南新街廟橋弄內,是清乾隆六十年(1795)為祭祀工部尚書周元理而建的專祠。前後六進,前三進是祭祀周元理的專祠,有乾隆御祭周元理石碑一塊;第四進是周家祭祀列祖列宗的場所;五六兩進為周氏義學,晚清及民國年間,黎里民眾祭孔儀式在此舉行。周宮傅祠作為三祭合一的空間,...
柳亞子故居位於蘇州市吳江區汾湖經濟開發區黎里社區中心街75號,2006年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柳亞子,(1887—1958),吳江黎里人,愛國詩人、南社發起人。原名慰高,字安如,後改名人權,字亞盧,再更名棄疾,字亞子,原籍北厙大勝村,十二歲隨家人遷居黎里鎮。建國後曾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員、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
古樹、古民居以及埋在黃土之下被陸續發掘的古代小巷、小街、店鋪茶肆的遺址殘垣。即使是數千年歷史的厚厚塵埃也掩不住蘇州古城史跡的熠熠光輝,封不住深深地滲透在每一角落的吳文化獨具地方個性的內涵。目錄 周莊 同里 角直 錦溪 西山 東山 木瀆 光福 沙家浜 震澤 白茆 黎里 千燈 盛澤 沙溪 ...
江蘇黎里 安然入睡尋日遲 江蘇用直 溫馨和諧的水鄉畫卷 江蘇錦溪 江南南閨秀柔如水 江蘇木瀆 秀絕冠江南 江蘇虞山 十里青山半八城 江蘇震澤 內心棲息的驛站 浙江烏鎮 最浪漫的江南古植 浙江西塘 魂牽夢縈的地方 浙江泰順 穿過歲月的廊橋 浙江南潯 千年古橋,百年老屋 浙江林坑 湮沒深山中的璞玉 浙江安昌 社戲聲...
元盪,又名黿盪、阮盪,因形狀似黿而得名,是《江蘇省湖泊保護名錄》中的湖泊之一,位於蘇州市吳江區和上海市青浦區交界,涉及黎里鎮(汾湖開發區),原是澱山湖的一個湖灣,後因蘆灘封淤而成為澱山湖的一個子湖。元盪東鄰澱山湖,西接八盪河,南與太浦河連通,東西長6.04千米,南北平均寬2.15千米,...
古樹、古民居以及埋在黃土之下被陸續發掘的古代小巷、小街、店鋪茶肆的遺址殘垣。即使是數千年歷史的厚厚塵埃也掩不住蘇州古城史跡的熠熠光輝,封不住深深地滲透在每一角落的吳文化獨具地方個性的內涵。目錄 周莊 同里 角直 錦溪 西山 東山 木瀆 光福 沙家浜 震澤 白茆 黎里 千燈 盛澤 沙溪 ...
吳江市盛澤鎮三孔思古橋 明代畫家唐伯虎葬於今蘇州市郊區橫塘鄉王家村 采春茶 東山桔林 採桑 水鄉小鎮一景 茭白船 水上人家 吳縣市區街景 江南古鎮周莊 吳縣渭塘鎮 吳縣黃埭鎮 吳江市中山街鳥瞰 素有絲綢之都美稱的吳江市盛澤鎮 坐落在吳江市同里鎮的退思園雪景 坐落在吳江市黎里鎮的柳亞子故居紀念館 今日楊舍鎮 ...
黎里——溫婉多情的水墨小鎮 安徽 宏村——中國畫裡的鄉村 唐模——中國水中園林村 盧村——木雕絕技甲天下 南屏——隱逸在古宅深巷中的秘境 塔川——層林紅透方知秋意濃 西遞——世外桃花源 查濟——幽谷藏璞玉 桃花潭——桃花潭水深千尺,群山無處不飛紅 江西 思溪——儒風商道,千年遺芳 瑤里——瓷之源、...
黎里旅遊集散中心一一示範區5路一一西塘汽車站(嘉善北站)。東方綠洲捷運停車場一一示範區3路一一西塘汽車站(嘉善北站)。路線 從逆時針方向走:由古鎮中部的葉家弄進入,入西街右轉,經“根雕館、瓦當館、薛宅鈕扣館”;到雙橋處,直走過安境橋右轉,在燒香港,游“倪居、聖廟、木雕館”;延西塘港東邊古街北上,...
甪直:“神州水鄉第一鎮”是費孝通對江蘇省吳縣市甪直鎮的讚譽。甪直鎮,有2500年的文明歷史。古老文化、名勝古蹟、古橋、古街、古民宅、有1300多年歷史的古銀杏樹。甪直,《甫里志》載:甪直原名為甫里,因鎮西有“甫里塘”而得名。後因鎮東有直港,通向六處,水流形有酷如“甪”字,故改名為“甪直”。周...
兩橋造型一拱一平,橋洞一圓一方,好似周莊的“雙橋”。青龍橋墩,有趣聯二幅:“春入船唇流水綠,秋歸渡口夕陽紅”;“重天螮蝀通蘭鷁,夾岸樓台護青龍”。這裡襟江帶湖,水運繁忙。每當春暖時節,沿河“桃花三兩點,河柳飄絮”。橋上人流如潮,河中帆檣林立。江蘇黎里特色的沿河廊市場,有專營雲、貴、川、...
蘇州方向:蘇嘉杭高速平望出口下→318國道往上海方向→過黎里後右轉至平黎公路往嘉善方向,按西塘路標約行駛二十分鐘左右即可到達(總車程約一小時)。《情迷江南》王心雅的《情迷江南》是由愛樂新世紀唱片公司在2008年02月19日發行的發燒音樂專輯,主打甜潤曼妙唯美女聲 。專輯介紹 細膩委婉 甜潤曼妙唯美女聲 與君共...
明成化(1465-1487)年間,震澤居戶增至三四百家,弘治《吳江志》上,震澤成為吳江首批四個建制鎮之一(另外三個為平望、同里和黎里)。嘉靖(1522-1566年)年間,“倍之而又過焉,居民約八九百家,實邑西之藩屏也”,也即成為縣境西南重鎮。清乾隆《震澤縣誌》描述其時震澤市況為“棟宇鱗次,百貨俱集。以貿易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