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藜蒿炒臘肉
- 分類:贛菜
- 口味:爽口,清香
- 主要食材:藜蒿、臘肉
菜品歷史,菜品製作,菜品特色,食用須知,價值功效,注意事項,歷史文化,
菜品歷史
藜蒿學名白蒿,菊科多年生野草,古代稱之為蘩。藜蒿本身是鄱陽湖的普通水草,這道菜最早是生活在鄱陽湖邊的漁民發明的,因其烹飪後具有一股特殊的水草清香,慢慢傳入百姓的餐桌,成為十大贛菜之一。
菜品製作
做法一
- 食材
- 步驟
做法二
- 食材
臘肉300g,油、鹽、紅辣椒、大蒜籽、姜適量。
- 步驟
1.食材準備,臘肉可以先用熱水煮掉一些鹹味及雜質。
2.藜蒿去葉去老根後,摘成小段備用。
3.臘肉切薄片,大蒜切末,辣椒切段,姜切片備用。
5.再放入蒜末、辣椒及薑片,進行翻炒至肉片成熟,加入藜蒿段進行炒制。
6.加少許鹽,就可以出鍋了。
菜品特色
在所有蔬菜與臘肉的組合中,數藜蒿達到了最高境界。鹹香柔軟的臘肉,愈發襯出藜蒿特立獨行的香氣。
藜蒿如青絲帶,嫩綠中發亮,臘肉金紅微白,黃綠相間,觀之令人食慾頓增。
食用須知
價值功效
注意事項
2.臘肉營養損失多。在製作過程中,肉中很多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等幾乎喪失殆盡,所以不要吃得過多。
3.臘肉的含鹽量較高。100克臘肉的鈉含量近800毫克,超過一般豬肉平均量的十幾倍。長期大量進食臘肉無形中造成鹽分攝入過多,可能加重或導致血壓增高或波動。
歷史文化
故事一
據傳晉代道教師和治水名家許遜本是南昌人,曾任旌陽縣令,後棄官返里。時值彭蠡湖(今鄱陽湖)水災連年,許遜便決心為民治水,足跡踏遍湖區各地。一年開春,他來到彭蠡湖區一個地勢高峻的孤島探察地形,突遇狂風暴雨,湖水迅漲,被圍困在島上好幾天,不得外援。當時,他所帶乾糧的幾乎全部吃光,只餘下一點臘肉。饑寒交迫中,許遜突然發現島上長滿了一叢叢的藜蒿草,一望無邊,他想,要是這草能吃就好了。於是,他隨手摘取了一些嫩莖,試著與剩下的一點臘肉烹製,誰知,這藜蒿不僅能吃,且清香撲鼻,脆嫩可口。
故事二
元朝末年,朱元璋與陳友諒為爭奪天下,曾在鄱陽湖周邊對戰十八載春秋。一年春天,朱元璋被陳友諒的水軍圍困於康山草洲,半個月過去,船上所攜帶的蔬菜全吃光了。朱元璋數天未食蔬菜,食慾大減,人也日漸消瘦。伙頭軍著急之際,忽然發現草洲上生長著一種碧綠的野草,便隨手扯了一根嫩莖嚼了一下,立時覺得滿口生香,清脆爽口。伙頭軍靈機一動,採摘了許多野草,去其葉,擇其莖,與軍中僅剩的一塊臘肉皮同炒。當這道香飄四溢的野蔬端上桌後,朱元璋食指大動,吃後連聲叫好,精神振奮,後來一舉挫敗了敵軍。朱元璋大喜,遂賜名此草為藜蒿。
故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