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赤水縣誌》記載,黎理泰,福建省上杭縣人。
基本介紹
- 本名:黎理泰
- 別稱:竹王
- 所處時代:清乾隆二十年
- 出生地:福建省上杭縣
- 主要成就:經他宣傳種植卒子,方圓幾十里山坡楠竹滿山遍野
據《赤水縣誌》記載,黎理泰,福建省上杭縣人。清乾隆二十年(1755),在仁懷廳經商的族人黎作堯邀請黎理泰來仁懷廳境謀生。黎理泰來後,最初在赤水葫市周家當僱工,為主人栽種藍靛。與周家女兒結婚後,定居於葫市對面的後槽,從事農業生產。幾年後,有了一定積蓄,他便購置土地,修建了房子。
乾隆三十四年(1769)秋,黎理泰返回福建老家動員母親來黔。由於黎理泰的父親已經去世,兄弟多(6個),其母不願離家遠赴他鄉,黎理泰只得辭別母親,帶上三個弟弟,在當地挖取楠竹苗4株回黔栽種,象徵黎家4弟兄在異地安家落戶、生根發芽。
從黎理泰老家福建至貴州赤水路途遙遠,行程約4000多公里。黎理泰把竹苗帶泥用木桶分裝,由福建經江西至湖南,後轉水運逆長江入赤水河,在仁懷廳境赤水葫市上岸後,栽種於自家居住的房後。
經幾個月精心培育,4株竹苗存活3株。黎氏兄弟以此為基礎再行擴種,幾年後,房前屋後楠竹成林。
楠竹用途多,四鄉農民目睹竹子優越性後,紛紛登門索求母竹,黎氏兄弟均慷慨贈送,楠竹就在附近逐步發展。
漸漸地,栽種楠竹成為當地百姓的一種時尚,導致竹苗供不應求。黎氏兄弟除自己栽種外,還義務幫助其他百姓種植。十多年後,楠竹大片成活;幾十年後,葫市所在地的赤水河沿岸,方圓幾十里山坡楠竹滿山遍野。
200多年後,特別是經過近年的不斷擴種,全市竹林面積超過100萬畝,品種由以楠竹為主的36個增加到316個,竹林已為該市旅遊業的一道靚麗風景。黎理泰住地葫市一帶,竹林發展為30多萬畝,金沙溝成為“竹海國家公園”,赤水市兩次被國家林業局評為“中國竹子之鄉”。
說黎理泰是赤水引竹的第一人無可爭辯,沒有他引種的3棵楠竹就不可能有今天的“竹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