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澍自選集》是1998年廣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黎澍。
基本介紹
- 書名:黎澍自選集
- 作者:黎澍
- ISBN:9787218028330
- 類別:文集
- 頁數:497頁
- 定價:23.80
- 出版社:廣東人民出版社
- 出版時間:1998
- 裝幀:平裝
作者介紹,作品目錄,
作者介紹
黎澍(1912~1988) 中國歷史學家。湖南醴陵人。1912年2月7日生。曾就讀於北平大學法商學院商學系。193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1937年“七七”事變後,投身抗日戰爭。先在家鄉長沙創辦抗日刊物《火線下》(三月刊),1937年12月起,參加創辦中共湖南省委機關報《觀察日報》,並任總編輯。1940~1941年間先後在桂林、香港任國新通訊社經理。1943~1945年9月任成都《華西晚報》主筆。1946年任上海《文萃》周刊主編。1947~1948年間先後任香港新華通訊社總編輯和《華商報》編輯。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出任新聞總署研究室主任。1950~1955年在中共中央宣傳部工作,先後任秘書室主任、報紙處處長、出版處處長、黨史資料室主任等職。1955~1960年任中共中央政治研究室歷史組組長。1961年以後任《歷史研究》雜誌主編和中國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副所長。1966年6月“文化大革命”發生後,受到錯誤的批判,此後八年沒有安排工作。1975年仍任《歷史研究》雜誌主編,兼近代史研究所副所長。1980年任《中國社會科學》雜誌總編輯。晚年任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學術委員會委員,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委員,中國史學會理事;曾任第六屆全國政治協商會議委員、中國史學會常務理事、中國現代史學會會長、《中國大百科全書·中國歷史》編輯委員會委員等職。
黎澍1966年以前主要研究項目有:中國資本主義萌芽問題;孫中山;辛亥革命;五四運動;毛澤東思想。粉碎“四人幫”後,主要研究項目有:中國的封建主義;近代中國文化史;人民民眾的歷史作用問題等。他在長期主持學術刊物的編輯工作中,尤其是主編《歷史研究》雜誌期間,主張刊物應當敢於開風氣之先,倡導並支持確有新見解、新觀點的論著;注意發現並扶植優秀的青年史學工作者;重視史學理論和史學方法的探索和研究。他根據對中國歷史的考察,嚴肅總結“文化大革命”的歷史教訓,指出,“中國所面臨的不但有無產階級同資產階級的矛盾,而且有社會主義同封建勢力的矛盾,社會主義制度如果不能牢牢地站穩腳跟,就必定倒退到封建主義”。因而,消滅封建主義殘餘影響,是實現中國現代化的重要條件。他論述馬克思主義傳播中若干影響深遠的一些理論觀點,認為“人民民眾是歷史的創造者”、”人民民眾是歷史的主人”的提法不符合馬克思主義,並非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還指出“一切歷史都是階級鬥爭史”的提法不是馬克思主義的觀點,不能將一切歷史都歸結為階級鬥爭史。他總結中國歷史學發展的曲折過程中的經驗教訓,深入思考歷史學自身發展的內在規律,探求發展中國歷史學所需要的穩定而正確的方向、途徑和具體辦法,尤其強調歷史的真實性原則。1988年12月9日因病逝世。
著有《辛亥革命前後的中國政治》、《馬克思主義與中國革命》(文集)、《再思集》(文集)、《早歲》(回憶錄)、《歷史的創造者及其它》(文集)等。(陳文桂)
作品目錄
李 銳:序 言
中國自古無言論自由
五四運動
1905年俄國革命和中國
揭露沙俄對外侵略擴張的歷史即是揭露蘇修對馬列主義的背叛
沙俄的對外擴張和蘇聯的霸權主義歷史觀
重新認識歷史
我的主要學術觀點
中西文化問題
太平天國的研究如何深入
有關清末頑固派與義和團的一些看法
“民主”古義與清末新黨的理解
辛亥革命與青年
在中俄關係學術討論會上的講話
在1982年中國現代史學術年會上的發言
祝《歷史人物》創刊
中國現代化的歷史辯證法
極左路線的形成和發展
關於修改若干歷史問題決議的幾點參考意見
在中宣部會議上的發言(一)
在中宣部會議上的發言(二)
馬克思和恩格斯論民眾示威
共產主義與愛國主義
破除迷信,解放思想
如何保持思想的不斷創新
如何保證“雙百”方針的貫徹
毛澤東與“百家爭鳴”
對《河殤》的看法
重新估價階級鬥爭在歷史發展中的作用
五四感言
寄語前輩
正確地使用祖國的語言,為語言的純潔和健康而鬥爭!
少壯須努力
運用之妙
座談《大風歌》發言
封建殘餘影響與舊劇
社會主義精神文明與封建主義、資本主義精神文明的區別
論語言美
學校應當重視歷史的教學工作
普及文史知識與建設精神文明
社會科學的“套用”問題
上海城市文化發展的三個條件
關於北京文化建設的構想
閒話改元與改地名
賀羅爾綱同志從事學術活動六十年
談朱正的魯迅研究
《知堂書話》和周作人的文化態度
宋慶齡——中國的偉大的女政治家
《宋慶齡傳》序言
重印范文瀾著《大丈夫》序言
《洋務運動史論文選》序
羅爾綱著《水滸傳原本和著者》序言
戴文葆編《中國婦女天足運動》序言
《吳江文集》序言
《沈鈞儒文集》序
《龍雲傳》序言
《記上海(文萃)周刊》前言
《當代中國大事編年》序
《新華文摘》創刊十周年祝詞
《中華英傑畫傳系列》序言
悼范長江同志
懷鄧初民同志
憶田家英
楊賡傳
致唐振常
致宋任窮等
致石方禹
致鐘叔河
致劉篤平
致雷禎孝
兩次炮聲
家 史
黃春生:黎澍先生編年
徐 濱:後 記
中國自古無言論自由
五四運動
1905年俄國革命和中國
揭露沙俄對外侵略擴張的歷史即是揭露蘇修對馬列主義的背叛
沙俄的對外擴張和蘇聯的霸權主義歷史觀
重新認識歷史
我的主要學術觀點
中西文化問題
太平天國的研究如何深入
有關清末頑固派與義和團的一些看法
“民主”古義與清末新黨的理解
辛亥革命與青年
在中俄關係學術討論會上的講話
在1982年中國現代史學術年會上的發言
祝《歷史人物》創刊
中國現代化的歷史辯證法
極左路線的形成和發展
關於修改若干歷史問題決議的幾點參考意見
在中宣部會議上的發言(一)
在中宣部會議上的發言(二)
馬克思和恩格斯論民眾示威
共產主義與愛國主義
破除迷信,解放思想
如何保持思想的不斷創新
如何保證“雙百”方針的貫徹
毛澤東與“百家爭鳴”
對《河殤》的看法
重新估價階級鬥爭在歷史發展中的作用
五四感言
寄語前輩
正確地使用祖國的語言,為語言的純潔和健康而鬥爭!
少壯須努力
運用之妙
座談《大風歌》發言
封建殘餘影響與舊劇
社會主義精神文明與封建主義、資本主義精神文明的區別
論語言美
學校應當重視歷史的教學工作
普及文史知識與建設精神文明
社會科學的“套用”問題
上海城市文化發展的三個條件
關於北京文化建設的構想
閒話改元與改地名
賀羅爾綱同志從事學術活動六十年
談朱正的魯迅研究
《知堂書話》和周作人的文化態度
宋慶齡——中國的偉大的女政治家
《宋慶齡傳》序言
重印范文瀾著《大丈夫》序言
《洋務運動史論文選》序
羅爾綱著《水滸傳原本和著者》序言
戴文葆編《中國婦女天足運動》序言
《吳江文集》序言
《沈鈞儒文集》序
《龍雲傳》序言
《記上海(文萃)周刊》前言
《當代中國大事編年》序
《新華文摘》創刊十周年祝詞
《中華英傑畫傳系列》序言
悼范長江同志
懷鄧初民同志
憶田家英
楊賡傳
致唐振常
致宋任窮等
致石方禹
致鐘叔河
致劉篤平
致雷禎孝
兩次炮聲
家 史
黃春生:黎澍先生編年
徐 濱:後 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