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安徽省廣德縣原國民黨少將)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55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黎明(1893~1952)又名伯豪,安徽省廣德縣桃州鎮人。8歲入私塾,16歲考入廣德州中學堂,17歲赴北京,先後就讀於安徽中學、陸軍貴胄學堂。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黎明
  • 出生地:安徽省廣德縣桃州鎮
  • 出生日期:1893
  • 逝世日期:1952
簡介,生平,

簡介

黎明(1893~1952)又名伯豪,安徽省廣德縣桃州鎮人。8歲入私塾,16歲考入廣德州中學堂,17歲赴北京,先後就讀於安徽中學、陸軍貴胄學堂。

生平

宣統三年(1911)辛亥革命爆發。黎明參加孫孟戟組織的京師衛戍軍漢籍官兵起義。次年入清河陸軍軍官預備學校。
民國2年(1913)“二次革命”時,黎秘密到南京,參加黃興、何海鳴策動的討袁(世凱)行動,不幸失敗。黎遭通緝而輟學。民國3年,黎隨陸建章到西安,被委任為陝西陸軍第一混戰旅上尉副官,次年任陝西陸軍模範營連長,民國5年任陝西護國總司令部副官。
民國6年調任江蘇游擊隊統領部副官,任職月余,考入北京陸軍講武堂。民國8年畢業,被委為吉林江防司令部上校參謀長,旋即任江防司令。
民國10年春,黎回廣德探親,意欲解甲歸田,遂在東亭石媳塢墾荒造林辦農場。秋,應友邀赴陝北敘舊,盤桓數月後直奉戰爭爆發,黎被委為直軍北路軍總司令部參謀長,後任司令,在長辛店至山海關一線作戰。直奉戰爭結束後轉任察哈爾省都統公署主任參謀,後都統易人,黎即離任。13年秋,直奉戰爭又起,黎應灤陵 兵站總司令汪吉齋之約,任總部副官長。民國14年至17年,黎先後任豫東軍總司令部參謀長、綏遠都統商震的主任副官、山西陸軍騎兵二十八團團長、騎兵第十師師長等職。
民國18年上半年,全國軍隊整編時,黎任騎兵第四師師長。同年秋,黎被中央參謀本部選入陸軍大學特別班學習。
民國19年8月9日,鄧演達在上海召開中國國民黨臨時行動委員會第一次中央幹部會議,黎明為與會的18名代表之一。次年“九一八”事件發生後,黎明以軍大代表身份出席國民黨北平黨部會議,並參加了遊行示威等反帝愛國行動。是年底,黎從軍大畢業被委任為國民政府參謀本部少將高級參謀。此間曾兩次奉派去熱河化解湯玉麟和萬福麟、孫殿英之間的派系矛盾,促使其聯合抗日。
民國23年,黎任陸軍步兵一一八旅旅長,被蔣介石派往江西剿共。行至寧都,黎託辭向代總指揮羅卓英辭去旅長職務後逕往南京述職獲準,改任參謀本部第三廳高級參謀。
25年秋,奉派赴綏遠、寧夏視察防務期間阻遏了偽“蒙古軍政府”向綏東進犯及建立“大元帝國”的企圖。抗戰早期任東北挺進軍副司令兼參謀長、第一戰區游擊司令等職,黎部與友鄰部隊一起,從日軍手中收復了陽城、晉城、長子、長治等市、縣。
民國31年1月,黎調任軍事委員會軍令部第二廳邊務處少將處長。次年末,奉命兼任邊務研究所少將主任。
34年辭職,35年8月接國防部命令以少將軍銜退役,中旬回到廣德閒居。建國初,因政歷問題而被捕,審查期間於1952年病故,時年59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