黌門圍

黌門圍

黌門圍位於龍南鎮龍洲社區玉岩路東側原大順行圍屋內,始建於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系清代例貢生廖運憲(武芳)所建。圍屋坐北朝南,面闊31.5米,進深56.2米,占地面積約1750平方米。

黌門圍外牆磚石三合土砌築,高3.4米。圍門朝東,青磚檐口,門匾框以及兩側用天然顏料粉刷成朱紅色,鮮艷醒目,故又稱“紅門樓”。黌門圍內建有兩進式祠堂,左右各三組廂房並列。

2022年5月,黌門圍被龍南市人民政府公布為第四批龍南市文物保護單位(縣級)。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黌門圍
  • 地理位置:江西省龍南市龍南鎮
  • 所處年代:清朝乾隆年間
  • 占地面積:1750 m
  • 保護級別:第四批龍南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 建築類型客家圍屋
歷史沿革,建築特點,歷史文化,文物價值,保護措施,旅遊信息,

歷史沿革

黌門圍始建於清乾隆丙申年(1776),圍屋建造人為廖運憲,字武芳,號廉甫,生於乾隆乙丑年(1745),歿於嘉慶甲戌年(1814),例貢生,誥封奉直大夫。
圍屋居住者廖姓居多,還有歐陽、陳、李、張、葉、劉等姓族人,已遷居此地居住十餘代。當年此地廖姓人在縣城經商開店,名大順行,此圍屋即以此命名。因圍門兩側及門頂均為紅色故又稱紅門圍。

建築特點

黌門圍外牆磚石三合土砌築,高3.4米。圍門朝東,青磚檐口,門匾框以及兩側用天然顏料粉刷成朱紅色,鮮艷醒目。黌門圍主要供學子念書之用,院內設有書堂、戲台、金魚池、馬槽等。圍內建有兩進兩列式祠堂,左右各三組廂房並列。祠堂彩繪精美,花窗、欄桿遍布幾何紋飾。祠堂前庭院兩側設有隔牆,以圓門、拱門相通。

歷史文化

清代教育家黃英鎮(正五品,解元)及其子黃少海(舉人)兩人都曾在黌門書院教書育人,桃李芬芳,其中學生許受衡高中進士,官至刑部主事。

文物價值

黌門圍文化氣息濃郁、文化底蘊深厚。反映了客家人崇文重教、興學為樂、耕讀為本的優良傳統。

保護措施

2022年5月,黌門圍被龍南市人民政府公布為第四批龍南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旅遊信息

地址:黌門圍位於龍南鎮龍洲社區玉岩路東側。日常開放參觀。
黌門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