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黃麻(《
本草圖經》),又名:絡麻(《便民圖纂》),牛泥茨、三珠草、天紫蘇(《醫方集聽》)。
一年生草本,高1~2米,全株無毛。葉卵圓狀披針形或披針形,長5~12厘米,寬2~5厘米,基部圓形,先端漸尖,邊緣具整齊粗鋸齒,最下部2齒伸長為尾狀裂片;葉柄長1~3.5厘米;托葉線形,長約5~8毫米。花小,數朵生於葉膿內,花梗很短;萼片5,淡紫色;花瓣5,黃色;雄蕊多數,子房5室。蒴果球形,直徑約1厘米,頂端不具喙,有縱棱、皺紋及小疣狀突起,成熟時5瓣裂。花期夏季。果期10~11月。
原產東南亞;我國南方各省普遍栽培。
本植物的根(黃麻根)、種子(黃麻子)亦供藥用,各詳專條。
黃麻,主根入土深1米左右。莖高2~5米,粗1.5~2厘米,青、紅或紫色。葉卵圓至披針形。聚傘花序,花黃色。蒴果。長果黃麻為圓筒形蒴果,長5~8厘米,種子墨綠或灰黑色。圓果黃麻為球形蒴果,有縱棱和疣狀突起,種子褐色。黃麻系熱帶或亞熱帶的短日照作物。
黃麻直立木質草本,高1-2m。全株無毛。單葉互生;葉柄長約2cm,被柔毛;葉紙質,卵狀披針形至狹窄披針形,長5-12cm,寬2-5cm,先端漸尖,基部圓形,邊緣有粗鋸齒,最下面的2鋸齒長而成鑽形,向下彎曲,兩面均無毛;三出脈的兩側脈上行不過半,中脈有側脈6-7對。花單生或數朵排成腋生聚傘花序,有短的花序柄及花柄;萼片4-5片,長3-4mm;花瓣黃色,倒卵形,與萼片約等長;雄蕊18-22,離生;子房無毛,柱頭淺裂。蒴果球形,直徑1cm或稍大,先端無角,表面有直行鈍棱及小瘤狀突起,5丬裂開。花期夏季,果秋後成熟。
黃麻是一種主要用來剝取韌皮纖維的農作物,麻皮可以用來織麻布,制麻袋,打繩索等。但黃麻的用途遠不止這些,麻骨(桿)過去就常來用做燃料,還可以製成燈架動物等一些很有地方特色的工藝品。為橡樹科植物黃麻的葉。
黃麻,別名:苦麻葉、絡麻,椴樹科黃麻屬一年生草本韌皮纖維作物。又名絡麻、綠麻、莢頭麻。長果黃麻起源於非洲;圓果黃麻原產印度、巴基斯坦。
分布範圍
主產國孟加拉、印度和中國,次為巴西、尼泊爾、緬甸、泰國、高棉、越南、印度尼西亞和澳大利亞,其中孟加拉為世界第一大生產國。中國主產區為廣東、浙江、台灣等省。黃麻屬約有40個種。有栽培價值的是圓果黃麻和長果黃麻。
主要價值
理氣止血,排膿生肌。治腹痛,痢疾,血崩,瘡癰?
①《綱目拾遺》:"治氣症,心疼,肚痛,痢疾,痞結。"
②《現代實用中藥》:"治子宮內出血。"
③《陸川本草》:"排膿,生肌。治瘡癰,膿皰。"
採集
夏、秋季采。
化學成分
葉含黃麻甙、矢車菊素單糖甙、β-谷甾醇、β-谷甾醇D-葡萄糖甙及具有苦味的黃麻酮、黃麻屬醇、黃麻醇甙,黃麻醇甙是黃麻醇甙元的葡萄糖甙。此外,還含有0.4%KCl和少量的葡萄糖、半乳糖和阿拉伯糖。
皮含矮牽牛素單糖甙和矢車菊素單糖甙。
性味
②《陸川本草》:"味淡微苦,性平。"
用法與用量
內服;煎湯,2~3錢。外用:搗敷。
選方
①治血崩:黃麻葉連根搗爛,酒煎露一宿,次早服之。(《
年希堯集驗良方》)
②治腹痛,痢疾:鮮黃麻葉五錢至一兩。水煎服。(江西《
草藥手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