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爆轟學技術領域,提出了炸藥和固體推進劑反應區本構方程的整體標定方法,解決了反應速率方程的標定問題,得到了一種新形式的反應速率方程,其係數具有明確的物理意義,通過比較這些係數,可以確定炸藥和固體推進劑的相對感度。在固體推進劑的衝擊氣爆研究中,提出用損傷度來描述的脆性材料損傷細觀模型,較好地模擬了推進劑的破壞過程,並首次將細觀破壞機制與衝擊起爆研究中的熱點形成機制有機聯繫起來,從而得到損傷推進劑的衝擊起爆模型。在燃燒轉爆轟研究方面,建立了強、弱兩種不同約束的燃燒轉爆轟(DDT)試驗測試系統,得到了裝填密度、顆粒直徑、約束條件等對燃燒轉爆轟的影響規律,提出了固體推進劑的燃燒轉爆轟危險性評價方法,為建立固體含能材料的DDT危險性評價體系提供了技術途徑。在爆轟法合成新材料方面,利用炸藥負氧平衡反應釋放的自由碳在炸藥爆轟產生的高溫高壓條件下使碳原子重新排列,在國內率先合成出納米尺寸金剛石微粉。在理論方面對爆轟過程負氧平衡炸藥中游離碳密實成固相碳的動力學過程進行了系統深入的研究,得到了爆轟反應過程中碳分子形成碳液滴的物理化學機理及納米尺度的談相圖。通過系統的理論和實驗研究可以得到不同套用方向所需的多種形態的納米金剛石,其爆轟合成控制條件、製備工藝和產品質量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這些成果先後在《Engineering Fracture》《Theoretical and Applied Fracture Mechanics》《Physics of the Solid State》《Carbon》等雜誌上發表,“固體炸藥衝擊氣爆動力學”獲國防科技進步二等獎(1995年)、“固體推進劑損傷及爆轟危險性研究”獲國防科技進步二等獎(200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