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須球小蠹

黃須球小蠹

昆蟲名,為鞘翅目(Coleoptera ),小蠹科。分布於東北地區及河北、河南、山西、陝西、四川等省核桃產區。成蟲食害核桃樹新梢上的芽,受害嚴重時整枝或整株芽均被蛀食,造成枝條枯死。成蟲和幼蟲均可在枝條中蛀食,成蟲多在枝條內蛀一長16~46毫米的縱向遂道,幼蟲沿此縱向隧道向兩側蛀食,與成蟲隧道呈“非”字形排列。該蟲常與核桃小吉丁蟲混合發生,嚴重影響結果和生長發育。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黃須球小蠹
  • 拉丁學名:Sphaerotrypes coimbatorensis 
  • 別稱:核桃小蠹
  • :動物界
  • :節肢動物門 Arthropoda
  • :昆蟲綱 Insecta
  • :鞘翅目  Coleoptera
  • :小蠹科
  • 分布區域:中國的東北地區及河北、河南、山西、陝西、四川等省
形態特點,成蟲,卵,幼蟲,蛹,生活習性,防治方法,

形態特點

成蟲

體長2.3~3.3毫米,黑褐色,扁圓形。膝狀觸角,端部膨大呈錘狀。頭胸交界處有2塊三角形黃色絨毛班。鞘翅上有8條排列均勻的縱條紋。

短橢圓形,初產時白色透明,有光澤,後變為乳黃色。

幼蟲

乳白色,老熟幼蟲體長約3.3毫米,橢圓形,彎曲,足退化。

為裸蛹,初為乳白色,後變為褐色。

生活習性

每年發生1代,以成蟲在頂芽或葉芽基部的蛀孔內越冬。翌年4月上旬開始活動,多到健芽基部和多年生枝條上蛀食作補充營養。4月中下旬開始產卵,4月下旬到5月上旬為產卵盛期。產卵前,雌蟲先在衰弱枝條(特別是核桃小吉丁蟲為害枝)的皮層內向上蛀食,形成一條長16—46毫米的母坑道,雌蟲邊蛀坑道邊產卵於母坑道的兩側,每頭雌蟲產卵約30粒。卵期約15天。幼蟲孵化後分別在母坑道兩側向外橫向蛀食,形成排列整齊的子坑道,成“非”字形。待兩側的子坑道相接,則枝條即被環剝而枯死。幼蟲期40—45天。6月中下旬到7月上中旬,幼蟲先後老熟化蛹,蛹期15—20天,成蟲羽華孔,再停留1—2天才出孔上樹為害。成蟲飛翔力弱,多在白天,特別是午後炎熱時較活躍,蛀食新芽基部,形成第二個為害高峰,頂芽受害最重,約占63%。1頭成蟲平均為害3—5個芽後即開始越冬。

防治方法

第一,加強綜合管理,增強樹勢,提高抗蟲力。
第二,根據該蟲為害後芽體多數不再萌發,甚至全枝枯死的特點,在春季核桃樹發芽後,徹底將沒有萌發的蟲枝或蟲芽剪除,以消滅越冬成蟲。
第三,越冬成蟲產卵前,在樹上掛餌枝(可利用上年秋季修剪的枝條)引誘成蟲產卵後,集中銷毀。
第四,當年新成蟲羽化前,發現生長不良的有蟲枝條,及時剪除,以消滅幼蟲或蛹。
第五,越冬成蟲和當年成蟲活動期噴灑25%西維因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80%敵敵畏乳劑800倍液,或50%馬拉松乳劑1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乳劑4000倍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