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陵民間社火

黃陵民間社火是流行於陝西省的傳統民間習俗,主要流傳於陝北地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黃陵民間社火
  • 類別:傳統民間習俗
  • 流行地區:陝北 
背景介紹,發展歷史,

背景介紹

 社火是黃陵民間節日藝術的大成和總稱。是一種悠久的節日民間藝術活動。演出集中在春節期間,常常從正月初一鬧到十五,元宵節為高潮。

發展歷史

隨著旅遊業的發展,除春節外,在清明公祭和重陽民祭亦有演出,得到了許多謁陵拜祖、觀光遊覽者的高度評價。
社火的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演出場地可大可小,表演隊伍可多可少。表演將音樂、舞蹈、戲曲、說唱、體育、美術、雜耍融為一體,粗獷、豪放、活潑、風趣、滑稽、詼諧,因而為廣大人民民眾喜聞樂見,久傳不衰。
  參加社火演出的人,下自七、八歲孩童,上至七、八十歲老翁,男女老少共同參加。凡鬧社火,首場必須到各大廟宇去“敬神”,然後在村內廣場(麥場)上活動,謂之為“打官場子”。此後,每天輪流去各家各戶拜年或“串門子”,表示迎喜接福,主家備煙、酒、糖、茶、果等招待,有時還要給若干賞錢。民顏謂之曰:鑼鼓一響,黃金萬兩。表示祈福。
  黃陵社火主要有高蹺、蕊子、秧歌、霸王鞭、彩旱船、跑竹馬等。
  高蹺:即用木材製作的高腿。根據高度,一般分為三尺腿、四尺腿、五尺腿,技術和水平越高者,木腿越高。表演者大多扮演《西遊記》、《白蛇傳》、《火焰駒》等戲劇片段人物造型,頭戴頭盔、手持刀槍劍戟,其衣著風趣,化妝粗糙、滑稽、荒誕。並有一至兩名表演者,在隊前扮演孫悟空或其它小丑,跳跳蹦蹦,逗人嘻笑,喝退人流,以免影響高蹺隊伍的行進。表演採用大鑼、大鐃、大鼓作為主打樂器,敲打聲響震天動地、威武激昂,具有古戰場格鬥廝殺的氣氛和場面。
  蕊子:俗稱梢子,意為又高又險如在樹梢一般,通常採用20—30米、直徑為20—25厘米的硬木質料或鋼鐵等物製作,頂端坐或站一位十歲左右的兒童,扮演《牡丹仙子》、《劉海打柴》等戲曲人物,其造型逼真細緻、服飾華麗,表演玄妙、驚險,引人入勝;下端安裝在牛車、拖拉機或固定木架上,表演時鑼鼓伴音、徐徐而行。
  秧歌:是一種適合於廣場、院落集體表演、有歌有舞的民間藝術。分為白天和夜晚表演兩種,演出時有小鑼、小鈸、花鼓組成的樂隊、與文角、武角組成的表演隊舞穿插一起,繞成大圓圈,邊走邊舞,隨樂而舞,音樂停後,隊伍邊走邊唱,歌詞大多是民間流傳和自編的有關慶祝豐收、四季平安、人畜興旺、男女愛情、祝福祈福等內容,分男女領唱、輪唱、對唱、合唱等形式,充分體現了黃陵人民熱愛生活、祈求幸福的願望。
 霸王鞭:是以有節律的碰打花鞭的動作為主要表現手法的一種民間藝術。舞者手持的花鞭一般長約3尺,直徑不足4厘米,鞭身染成花節狀,因其形狀和西楚霸王項羽的鋼鞭相像,故稱為“霸王鞭”。據傳元封元年(前110年)十月,漢武帝劉徹北巡朔方凱旋歸來,在翟道縣(今黃陵縣)祭奠祖先軒轅黃帝時就舞起霸王鞭,之後便流傳於民間。又因鞭內裝有可移動的銅錢數枚,稍有晃動,使發出清脆悅耳的聲音。表演時依場地大小8人、10人、12人不等,酌情組成圓形、方形圖案等隊形,隨場外管弦、鑼鼓音樂起舞。表演者上下左右揮動花鞭,並隨著音樂奏敲打自身的肩、背、腰、腿等部位,每次碰撞都發出聲響,故又稱“渾身響”。
  霸王鞭在黃陵流傳已久,特別是在縣城北部的隆太塬上。每逢新春佳節,都是必不可少的節目。由於其形式自由、道具簡單、舞姿優美,故而廣為流傳。近年來,霸王鞭在總結傳統的基礎上,在舞蹈的動感,造型的美感上,大做文章,使之動作誇張、動態力度、細節突出,場景大起大落,動靜反差強烈,形成了獨特的地域風格。
  霸王鞭根據其動作幅度可分為低手鞭、高手鞭和騰空鞭;根據其速度可分為靜止鞭、進行鞭;據其場地又分為廣場鞭、舞台鞭。同時,霸王鞭還以其10多種的表演技法和演示,打破了以往單調的模式,使台面、場面形象生動,逼真,產生強烈的層次感和明快的節秦感和豐富的視覺效果,給人以美好的藝術享受。
  彩旱船:俗稱跑旱船。其船體用竹或木棍扎結而成,彩紙彩綢裝扮,插彩花,掛彩燈,船頭船尾翹起,船體象徵水的部位,按駕船演員的高矮,用白布或綠稠而圍,以不顯露演員的腳為宜。表演時,駕船演員扮作一俊俏少女,彩衣彩褲,穩“坐”船中,雙手操作船體,且小步輕盈走動,微微舞動,似船在水中漂游。一名或兩名老艄公,手持籬桿或船漿進行各種划船表演,並伴以鑼鼓聲樂、邊舞邊唱;行船擱淺時,艄公即興編唱逗趣歌詞,極富生活氣息和地方特色。
跑竹馬:是依照古代戰爭騎兵陣容的一種民間藝術形式,竹馬用竹子作成,糊上紙(布)外殼,塗上顏色用線麻製成馬鬃、馬尾、馬身系在演員的腰部,馬脖系鈴鐺。表演時,演員扮作騎兵,一手扯馬韁,一手揮馬鞭,隨鑼鼓音響,有節奏地賓士。並擺成各種各樣的戰鬥方陣,進行騎兵戰術表演,戰馬嘶叫聲、勇士喊殺聲匯成一片,場景雄傳激昂,威武森嚴,如在戰場。表現出黃陵人民的英勇氣概。
  黃陵的民間社火充分體現了黃陵人民憨厚、樸實、開朗、樂觀的性格,也表現了他們熱愛生活、追求幸福的理想和勤勞勇敢的氣概,歷經數百年而不衰,深受廣大民眾和遊客的喜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