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陵抬鼓,陝西省延安市黃陵縣地方傳統舞蹈,陝西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黃陵抬鼓也稱“龍鼓”,是具有鼓樂和鼓舞兩種風格特點的一種民間藝術形式。它是黃陵祭祀活動和秧歌社火中常見的大型打擊樂舞,是黃陵人文民風的現實表現,而且它在不同側面反映了黃陵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和黃陵人民追求嚮往美好生活的思想境界。
2011年6月3日,黃陵抬鼓被陝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入選陝西省第三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編號Ⅲ-47。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黃陵抬鼓
- 批准時間:2011年6月3日
- 遺產級別:省級
- 遺產類別:傳統舞蹈
- 申報地區:黃陵縣
- 申報單位:黃陵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辦公室
- 遺產編號:Ⅲ-47
歷史淵源,舞蹈特色,基本特徵,表演形制,傳承保護,傳承價值,傳承狀況,保護措施,社會影響,
歷史淵源
據《史記·五帝本紀》《山海經》《黃帝內經》《路史·疏紀·黃帝》記載,傳說蚩尤銅頭鐵臂,能呼風喚雨,口吐煙火,交戰中口噴大霧,使黃帝軍隊無法作戰。因此,黃帝按照三宮五帝的玄機,八門九江的要訣,以指南車為先導,設王旗、王,以獸皮作巨鼓,用獸的骨頭作鼓槌擂鼓催戰,響聲可傳3800里,黃帝指揮軍隊,三門齊發,王將俱擊,終於一“鼓”作氣,征滅蚩尤。這種傳說較詳細地闡明了“鼓”是黃帝時期發明的,龍是黃帝的象徵,黃陵是龍的故里。由此,這種豪邁粗獷、剛勁奔放的淳樸表演便繁衍流傳於沮河兩岸。
黃陵抬鼓的發展發生始終同黃陵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兼容並蓄的文化特點有很大關係,因為鑼鼓主要的兩大原始功能用於祭祀和戰爭,而黃陵深厚的祭祀文化造就了黃陵的民間文化相當豐富,而且鼓舞這種演出形式在歷史的發展和沿革中,不斷吐故納新,不斷發展演化,所以形成了黃陵抬鼓這種表演形式。
舞蹈特色
基本特徵
- 黃陵抬鼓自古以來是黃帝陵祭祀不可或缺的重要廣場表演形式,已深深地融入到黃陵祭祀文化之中,其深刻的文化內涵始終與深厚的祭祀文化相得益彰,所以具有依附性特徵。
- 黃陵抬鼓作為歡慶豐收,祈預豐年的民間舞蹈演出形式,在每逢新春佳節之時進行演出,倍受廣大民眾的喜愛,通過舞蹈更加增強了人們戰勝自然,熱愛生活的信心,所以具有激勵性特徵。
- 黃陵抬鼓的服飾道具以及配合鼓手的龍鳳幡旗都有鮮明的黃陵地方特色,並且融匯了黃陵服裝服飾特點,是集美術、工藝、樂舞等為一體的綜合性演出,所以具有綜合性特徵。
- 黃陵抬鼓所刻畫的是古代戰爭的場景,其場面宏大,氣勢磅礴,靜若處子,動若脫兔,似千軍萬馬,萬箭齊發,給人以強烈的視覺聽覺衝擊力,所以具有生動性特徵。
- 黃陵抬鼓在不斷的傳承和發展過程中,不斷吸納韓城行鼓以及周邊縣區的鼓舞風格,形成了如今固有的表演模式,他的演化發展過程是文化相互碰撞融合的過程,所以具有融合性特徵。
- 黃陵抬鼓作為黃陵民間舞蹈的重要組成部分,與其他黃陵民間藝術形式共同形成了具有黃陵地域特點的文化內涵,是黃陵民間文化的重要表現展示形式,所以具有獨特性特徵。
表演形制
黃陵抬鼓表演陣容龐大,人數可達100多人,有大抬鼓一面(指揮鼓),鼓面直徑約150厘米、鼓外形厚度為100厘米左右,表演時由16人抬三人打;中抬鼓四面,鼓面直徑約80厘米、鼓外形厚度約50厘米,裝飾與小抬鼓相同,表演時兩人抬一人打;小抬鼓16面,鼔面直徑約45厘米,鼓外形厚度約30厘米,兩根木棍橫穿鼔梆,梢端系兩條吊帶,表演時兩人同抬同打;大鐃32副,鼓旗四面,龍旗20面,指揮官一名。三種鼓一起擂動,氣勢磅礴,有排山倒海之勢。
黃陵抬鼓有兩種表演形式:一種為行進路途表演,一種為廣場定位表演。兩種表演形式的基本鼓譜可分為:有緊湊強烈的“沙鑼鼓”;簡練渾厚的“擺套鼓”;“路鼓”;“七錘”等。
傳承保護
傳承價值
黃陵抬鼓是黃陵當地土壤滋生的綜合性文化藝術,是黃陵人文民風的現實表現,而且它在不同側面反映了黃陵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和黃陵人民追求嚮往美好生活的思想境界。其表演是本土化的、原汁原味的、原生態性質的獨特舞蹈表演形式,對黃陵抬鼓的挖掘、搶救、保護將極大的帶動和促進黃陵民俗文化的發展,而它所具有的歷史淵源,基本內容,基本特徵是罕見的、是珍貴的。對它進行挖掘、搶救、保護,不僅對於豐富黃陵舞蹈史內容,乃至陝西舞蹈史都將產生一定的推動作用。
傳承狀況
- 受現代文化元素影響,傳統文化受到冷落,尤其是年輕人已很難接受黃陵抬鼓這種表演方式。
- 抬鼓在演出形式和表演上有待於進一步加工改進,而對黃陵抬鼓進行進一步熟悉和了解的人少之又少,致使這門技藝只停留在原來的基礎之上。
-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和經濟的發展,人們的審美需求,價值觀念有了很大的變化,黃陵抬鼓的發展受到了衝擊、瀕危狀況難以改變。
保護措施
- 2005年初相關部門制定下發了《關於進一步加快文化建設的實施意見》,黃陵抬鼓的保護是民俗文化保護的內容之一。
- 2006年1月黃陵縣政府召開文化工作會議,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提上重要議事日程。並對工作突出的先進個人予以表彰獎勵。
- 有關部門編輯出版了《黃陵文典》,收錄了黃陵抬鼓及其傳承人。
社會影響
1997年清明節,黃陵抬鼓在由陝西省文化廳組織舉辦的大型文藝演出《錦繡年華》中嶄露頭角。同年6月20日,在由陝西省委宣傳部組織舉辦的電視晚會“同一條根”中,黃陵抬鼓又展示風采。10月24日在全國24個城市電視台聯歡晚會中再次成功演出。此後多次參加延安市秧歌會演,以及一年一度的清明、重陽黃帝陵祭祀活動。
1999年12月31日,在全中國迎接千禧年到來之際,“黃陵抬鼓”又以其排山倒海之勢,參加了延安市“千面鑼鼓迎千禧”大型表演,受到社會各界的一致好評。多年來,黃陵抬鼓以其豪邁粗獷、剛勁奔放、淳樸灑脫的表演形式,使地域文化和黃帝文化實現了有機的結合和傳承,增強了民族的凝聚力和自豪感,使人更加感受到自強不息、奮發向上的民族精神。
2019年3月29日,作為己亥年清明公祭系列活動之一,陝北民俗文化藝術展演在橋山祭祀廣場(黃帝陵祭祀大殿前)舉行。黃陵抬鼓作為首個節目進行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