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閣盛華燒肉該傳統技藝於2019年4月被納入廣州市南沙區第三批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黃閣燒肉傳統製作技藝
- 遺產級別:區級
- 詞條信息來源出處:廣州市南沙區民政局“深化鄉村地名 點亮美好家園”試點工作成果
- 非遺類別:民間美食
- 非遺批次:第三批
- 申報日期:2019
- 申報人/申報單位:廣州市盛華燒臘有限公司
- 非遺級別:南沙區非物質文化遺產
工藝特色,燒制工序,
工藝特色
黃閣盛華燒肉四大特點
(1)荔枝木為燃料,古法明火燒制。
(2)選用嶺南豬種,當天宰殺整豬燒制。
(3)出爐豬皮為麻皮,久放冷藏依然酥脆。
(4)肉質瑩潤剔透,鹹中帶甜,淡淡荔枝香。
燒制工序
燒制黃閣盛華燒肉五道工序:
第一道工序:“打骨”,把骨頭拆出,僅留豬肉
第二道工序:“介肉”(切肉)
第三道工序:“醃味”
第四道工序:“裝豬”
第五道工序:“燒豬”
燒制要歷經三次,入爐前工作至關緊要,師傅需要提前挑選合適的荔枝柴,新鮮的荔枝柴是不可以直接作為燃料的,因為晾曬的時間短,水分沒有蒸發,很難生火,晾曬時間太長的荔枝柴風乾過度,燃燒起來不能成炭,火力不足,師傅挑選好適合的荔枝柴後還需要提前將荔枝柴燒上半小時,將荔枝柴燒成炭,讓爐溫升高至適合溫度,將豬皮中的水份慢慢焙乾,烤至三四成熟,把豬拉出,澆上冷水,使豬皮急速降溫,用特製的釘刷在豬皮上均勻扎出1cm*1cm的小孔,以便液化的脂肪滲出,防止皮肉分離,然後再塗上豬油,目的是為了讓豬再次入爐的時候更受火,第二次再把豬送入爐,重複上一次的烘烤工序,皮內水份和油脂,在高溫下急劇膨脹,第二次烘烤完成後,把豬拉出,再次扎孔,刷油,出爐時機的掌握只靠視覺和經驗,第三次烘烤前需要再次加荔枝柴讓爐內升溫,調整爐溫進行第三次烘烤,烘烤中爆裂的小孔,形成均勻的芝麻小泡,賦予燒豬表皮持久酥脆的口感,芝麻皮金紅色,是衡量一隻燒豬是否合格的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