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種植帶是指地理位置、地形、土壤、氣候條件等綜合因素特別適宜某一種作物生長、利於其高產或質優的特定種植區域,泛指北緯50°~南緯40°之間。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黃金種植帶
- 地 區:北緯50°~南緯40°
- 例子:東北平原、北美、等地
- 產 品:鮮食玉米、水稻、小麥
簡介,基本信息,因素,關係,北緯47°,玉米黃金帶,
簡介
幾乎地球上的所有陸地都有糧食作物,但糧食作物與紅酒、咖啡、茶葉一樣,產地是決定其品質最重要的一環。正如最好的紅酒在歐洲、最好的咖啡在南美、最好的茶葉在中國一樣,世界上最好的大宗作物多分布在北緯50°~南緯40°之間。四季的溫濕度、土壤成份的構成、水源與降雨條件……這些因素決定了作物的生產環境,也成為了作物品質的決定性因素(外觀、營養、口感、風味等指標)。這些全球最好的大宗農產品,都出產於北緯50°~南緯40°之間的特定種植區域,因而,人們稱之為 “黃金種植帶”。
基本信息
從廣義上看,作物黃金種植帶是氣候條件適宜,並經過長期生產實踐檢驗,能夠廣泛種植某種作物的地區。縱觀全球大宗作物,小麥喜涼,種植範圍較廣,一般分布在北緯30°~55°、南緯25°~40°的溫帶地區;玉米、大豆喜溫,種植範圍較小麥略偏南,北界一般至北緯50°、南界至南緯35°~40°;水稻好暖喜濕,一般在高溫多雨的亞熱帶、熱帶地區以及雨熱同季的溫帶地區種植,多分布在北緯45°~南緯30°之間。
從狹義上說,作物黃金種植帶是指某一區域因其特定的氣候條件和土質等綜合因素影響,生產出的作物在同類作物中品質更優。在世界範圍內,玉米主要種植於北緯50°~南緯40°之間的地區,如中國東北部、北美中部、南美中部、歐洲中西部、亞洲東部和南部、非洲中部和南部,尤其在北緯47°附近,匯聚了世界主要的玉米黃金種植帶。這其中,以中國北緯47°的“鮮食玉米帶”和美國的“玉米帶”最為著名。
因素
平原面積越大,種植規模也就越大,平原地形是形成作物黃金種植帶最基本的條件。地理位置和地形等因素一般通過影響氣溫、降水、日照等氣候條件對作物產生作用,因此氣候條件成為黃金種植帶的決定性因素。土質是衡量作物黃金種植帶的另一個重要條件。
關係
雨熱同期的氣候十分適合玉米、小麥、大豆等大宗作物生長。如中國北緯47°區域是著名的水稻種植帶、鮮食玉米種植帶,這一區域玉米生育期平均溫度18-23℃,積溫2500-3000℃·d,尤其夏季熱量充足,又少有南方的持續性高溫熱害天氣,降水量250-500毫米,水分條件適宜,日照1000-1250小時,光照充足,適宜玉米生長發育。這一區域水稻生育期平均氣溫約22-24℃,熱量較為適宜,有些年份熱量不足,但這裡水稻生長季長,日照充足(1200-1300小時),灌漿期晝夜溫差大,利於乾物質合成累積,因此成為我國的優質水稻產區。
土質是衡量作物黃金種植帶的另一個重要條件。黑土地總面積占陸地面積不足7%,被譽為“耕地中的大熊貓”,主要分布在地球的中高緯度地區(北緯44°-50°之間),即中國東北地區,北美洲中南部地區,俄羅斯-烏克蘭大平原區,南美洲潘帕斯草原區。黑土地是具有團粒結構的土壤,它能協調土壤中水分、空氣和營養物質之間的關係,統一保肥和供肥的矛盾,有利於根系活動及吸取水分和養分,為作物的生長發育提供良好的條件。黑土中所含有機質高達7%,是一般黃土的2~3倍,它能改善土壤的物理和化學性質,有利於土壤團粒結構的形成,從而促進農作物的生長和養分的吸收。
北緯47°
大約在北緯47°,密布著著名的°優質農作物產區。自西向東的北緯47°黃金種植帶包括以法國普羅旺斯、美國威斯康星州、加拿大阿爾伯塔、中國齊齊哈爾、日本北海道等地區為代表的優質農產品種植區,雨熱同期的氣候優勢、肥沃的黑土地等因素為農產品的高產化、優質化、特色化提供了重要保障。而這些地區所出產的農產品,更加稀缺珍貴,占據世界高端農產品市場的大部分市場份額。
玉米黃金帶
我國北緯47°地區屬中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僅大興安嶺北部地區為北溫帶)。這種氣候的主要特點是夏冬長,春秋短,熱量資源較少。夏季,充沛的降水讓土壤上層積累“上層滯水”,合適的溫度也讓茂密的草原化草甸和森林植被在大地上順勢生長,在冬季相對較寒冷的氣候條件下,當地表植被死亡後,經過長時間腐蝕形成腐殖質而演化成黑土。經歷幾百萬年甚至上億年的地質大循環和生物小循環,黑土逐漸積累,最終形成我國北緯47°典型的黑土耕地區。
年降水量500多毫米、水資源量近百億立方米、年日照2700小時、年均氣溫2-6℃、森林覆蓋率42%左右,這些優越的自然條件造就了中國北緯47°成為鮮食玉米黃金種植帶。
2022年9月6日,在齊齊哈爾市依安縣召開的“中國首屆高端鮮食玉米產業峰會”上,中國國家地理正式將北緯47°產地認證為北緯47°黃金種植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