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黃金果
- 外文名:Hort16A
- 果肉顏色:金黃色
- 成熟時間:10月中旬
- 單果重:80-140克
- 原產地:紐西蘭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引進歷史,
形態特徵
黃金果(“Hort 16A”)為二倍體,果實為長卵圓形,果喙端尖、具喙,果實中等大小,單果重80~140g,若使用生物促進劑BenifitPZ,大果比例增加。軟熟果肉黃色至金黃色,味甜具芳香,肉質細嫩,風味濃郁,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5%~19%,乾物質含量17%~20%,果實硬度1.2~1.4kg/cm。果實貯藏性中等,冷藏(0±0.5)℃條件下可貯藏12~16周,在20℃時,果實貨架壽命約3~10d。果實食用硬度在1.0~1.5kg,風味明顯有別於“海沃德”。最佳的貯藏溫度應在(1.5±0.5)℃,以減少冷藏損傷及腐爛。
生長環境
該品種樹勢旺,初生枝和次生枝都很旺盛,萌芽率高達91.6%,成枝率100%,果枝率95%~100%,極易形成花芽,結果母蔓上自基部第2~22節均能形成結果枝,花單生,以短果枝(5~250px)結果為主,並具較強的連續結果能力。坐果率可達90%以上,果實生產率高。在紐西蘭,種植者在使用生物促進劑BenifitPZ的情況下,每公頃的產量可達30~36t(1萬~1.2萬箱)。
在紐西蘭,於8月14日(北半球2月12日-18日)現蕾,10月11日(北半球4月18日-26日)開花,萌芽和開花比“海沃德”約早一個月,當果肉色度角(h)降至103°或以下時採收,此時果肉硬度為4~5kg或稍低,乾物質在18%~21%,可溶性固形物大於10%。
該品種適宜大棚架栽培,株行距為(3.0~3.5)m×(3.0~4.0)m,冬季重度回縮修剪,更新復壯,選留當年粗壯的春梢作結果母蔓。夏季需加強修剪,保證果園光照。紐西蘭採用條狀雄株種植系統,雌雄比例1:1,雄株間隔5~6m。
分布範圍
原產地紐西蘭,因成熟後果肉為黃色而得名。
引進歷史
黃金果(又名:“Hort 16A”)源自於20世紀70年代紐西蘭的科學和工業部(後為Hort Research)開始的獼猴桃選育計畫的引種原始種質資源。1987年10月,Mark McNeilage 在紐西蘭的Kumeu果園進行雜交試驗,親本為中華獼猴桃“CK-01”(Don Mckenzie於1987年從北京植物園引入的實生後代)和中華獼猴桃“CK-15”[Ron Davison和Michael lay Yee於1981年從中國廣西(桂林)植物所引入的實生後代。1988年,在Hort Research所屬Te Puke研究中心種植了600株這個雜交組合 F1代群體。1991年,Russel Lowe和Hinga Marsh從中篩選出“Hort 16A”優株,並在1995年前進行了小規模的試驗種植。在初期試驗中,該品系的產量、果實大小和感官特徵均表現出優越的性狀。1995年,Hort Research以“Earligold”的名稱申請品種權,並獲得批准號(批准號“1056”),這個品種名後又被改為“Hort 16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