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72小時”是地質災害發生後的黃金救援期,這是救援(學)界的共識。救援界認為,災難發生之後存在一個“黃金72小時”,在此時間段內,災民的存活率極高。每多挖一塊土,多掘一分地,都可以給傷者透氣和生命的機會。在世界各地歷次大地震中,72小時內的國際化救援是最有效的救援方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黃金72小時
- 定義:地質災害發生後的黃金救援期
- 行業:救援(學)界
- 原因:災民的存活率極高
- 代表事件:1980年義大利大地震
- 套用:對於危機事件的心理干預
基本簡介,概念闡述,心理危機,存活機率,專業救援,專家解讀,地震實例,雅安地震,汶川地震,偽概念,安置,資金,重建,
基本簡介
2008年5月12日下午14時28分四川省汶川縣發生了8.0級大地震,汶川大地震造成傷亡慘重,中國科學院減災中心主任、世界防災減災最高獎“聯合國災害防禦獎”得主王昂生教授於2008年5月15日早上稱,災後72小時過後,只能等待奇蹟了。“72小時過後,並不是不能存活。”王昂生說,從唐山大地震等經驗來看,災後10餘天也有存活的例子,但那是特例。救難“黃金72小時”救援“黃金72小時”是地質災害發生後的黃金救援期,這是救援(學)界的共識。每多挖一塊土,多掘一分地,都可以給傷者透氣和生命的機會。在世界各地歷次大地震中,72小時內的國際化救援是最有效的救援方式。
概念闡述
救援界認為,災難發生之後存在一個“救難黃金72小時”,在此時間段內,災民的存活率極高。每多挖一塊土,多掘一分地,都可以給傷者透氣和生命的機會。
WHO西太平洋地區緊急災難專家裴西根說:“有些人可能會在被建物壓迫後生還,但要是不馬上給予特別照護或流體食物,他們會立刻死亡。”世界衛生組織(WHO)專家指出,72小時後,救出來的要么是屍體,要么就是奇蹟。有時候奇蹟確實會發生,1980年義大利發生大地震,一名男孩被壓在瓦礫13天后獲救。
地震等地質災害發生後的72小時期間,災民的存活率隨時間的消逝呈遞減趨勢。在第一天(即24小時內),被救出的人員存活率在90%左右;第二天,存活率在50%-60%;第三天,存活率在20%-30%。但是也會挖出屍體。以後的話那么以百分之5到10的生還幾率。
心理危機
專家認為,對於危機事件的心理干預,越早越好。最佳干預時間在危機事件發生後24到72小時,也就是“黃金72小時”。
發生危機事件後,心理危機干預隊伍必須在第一時間、第一地點進行及時干預,快速評估現場情況:如危機事件類型、心理刺激強度、污染人群數量、污染人群劃分、現場的資源等。干預措施包括快速構建危機現場的心理動力模型、快速制定出危機干預方案、儘快實施危機干預。在早期危機干預中,常使用的一些技術有集體晤談、放鬆訓練、眼動脫敏再加工等。其中,眼動脫敏再加工是利用專門設計的計算機“工具包”,幫助人們淡化災難記憶圖像,逐步恢復心理平衡。
干預心理危機通常採取六步法:確定問題;保證求助者安全;給予支持,主要是傾聽而非採取行動;提出並驗證可變通的應對方式;制定計畫;得到承諾,採取積極的應對方式。而檢查評估則應貫穿於整個干預過程中。
北京安定醫院已經組建了一支由20人組成的心理危機干預隊伍,他們都經過了嚴格而科學的訓練,可以應對各種突發公共事件,為受災人群提供心理危機干預服務。
存活機率
地震等地質災害發生後,在72小時期間,災民的存活率隨時間的消逝呈遞減趨勢。
在第一天(即24小時內),被救出的人員,存活率在90%左右;第二天,存活率在50%-60%;第三天,存活率在20%-30%。
專業救援
在黃金72小時內,把生命通道留給專業救援隊伍與有經驗的賑災組織,這應當成為抗震救災的一個共識。簡單講,就是要幫忙不要添亂,要參與不要盲動。
蘆山地震的生命救援工作仍在緊張進行。但從前方傳來的訊息,因各路救援盲目涌往災區方向,雅安地區道路擁堵,傷者出不來,救援也難以進去。據悉,國務院副總理汪洋一度也被堵在路上,只能下車步行。
蘆山地震發生以後,全社會目光都集中到了災區,從“國家隊”到“地方隊”,從民間組織到熱心公民,都緊急集結了起來,投入抗震救災的緊張運作之中。在這次抗震救災中,無論是政府反應速度,還是民間賑災能力,比以往都有明顯提高。特別是全民抗災的精神,顯得尤為可貴。
但應看到,打通生命通道,是緊急救援、救治傷者的前提。在災區有的道路中斷、仍在搶修情況下,保持可通行道路的暢通,事關抗震救災效率乃至成敗。只有讓專業救援人員和急需物資及時送進去,讓傷員及時運出來,才能減少傷亡數字,避免地震造成更多傷害。
這時候,對於準備前往災區的社會團體和個人,有必要考慮自己能做什麼,是否必須這時候進入災區。如果不是專業救援團隊和有經驗的志願者,或許留在後方組織賑災物資更為妥當。千萬不能在後備廂裝幾箱速食麵、礦泉水,就想著到災區賑災。那樣做,只會是添亂。汶川地震時曾前往災區賑災的韓寒就專門撰文表示,相對於專業救援,熱血志願者到災區能派上的用場並不大。他還特別呼籲,在救援最重要的72小時內,名人明星暫時不要前往。
只有這樣,才能提高抗震救災效率,為倖存者換來更多援救時間。當然也要看到,專業救援不等於不需要民間救援,民間救援也不等於非專業救援。集結各方專業人員,為災區提供各種救援服務,這也是提高抗震救災水平的必要做法。
雅安地區有關路段已實行交通管制。公安部交通管理局緊急提示,公司企業和個人不要自行駕車前往災區送物資。這是不得已的做法,而且這么做也會降低救援車輛通行效率。因此,在實行交通管制的同時,有必要在災區外圍設立一個抗震救災協調點。這個協調部門一方面可以負責接納各方送來的救災物資,另一方面也可把分散的有經驗的民間救援團體與個人組織起來,根據需要安排到災區。這樣既可保障生命道路暢通,也可集結民間救援力量參與抗震救災。
隨著時間的流逝,每一分每一秒對搶救倖存者都彌足珍貴。不妨先聽從現場指揮調度,讓出搶救生命的緊急通道。黃金72小時過後,災區還有許多事情需要全社會的關注與參與,有熱心和志願的社會組織或個人,不妨時刻準備著。而在這時候,“不添堵”就是對災區人民的關愛!
蘆山地震的生命救援工作仍在緊張進行。但從前方傳來的訊息,因各路救援盲目涌往災區方向,雅安地區道路擁堵,傷者出不來,救援也難以進去。據悉,國務院副總理汪洋一度也被堵在路上,只能下車步行。
蘆山地震發生以後,全社會目光都集中到了災區,從“國家隊”到“地方隊”,從民間組織到熱心公民,都緊急集結了起來,投入抗震救災的緊張運作之中。在這次抗震救災中,無論是政府反應速度,還是民間賑災能力,比以往都有明顯提高。特別是全民抗災的精神,顯得尤為可貴。
但應看到,打通生命通道,是緊急救援、救治傷者的前提。在災區有的道路中斷、仍在搶修情況下,保持可通行道路的暢通,事關抗震救災效率乃至成敗。只有讓專業救援人員和急需物資及時送進去,讓傷員及時運出來,才能減少傷亡數字,避免地震造成更多傷害。
這時候,對於準備前往災區的社會團體和個人,有必要考慮自己能做什麼,是否必須這時候進入災區。如果不是專業救援團隊和有經驗的志願者,或許留在後方組織賑災物資更為妥當。千萬不能在後備廂裝幾箱速食麵、礦泉水,就想著到災區賑災。那樣做,只會是添亂。汶川地震時曾前往災區賑災的韓寒就專門撰文表示,相對於專業救援,熱血志願者到災區能派上的用場並不大。他還特別呼籲,在救援最重要的72小時內,名人明星暫時不要前往。
只有這樣,才能提高抗震救災效率,為倖存者換來更多援救時間。當然也要看到,專業救援不等於不需要民間救援,民間救援也不等於非專業救援。集結各方專業人員,為災區提供各種救援服務,這也是提高抗震救災水平的必要做法。
雅安地區有關路段已實行交通管制。公安部交通管理局緊急提示,公司企業和個人不要自行駕車前往災區送物資。這是不得已的做法,而且這么做也會降低救援車輛通行效率。因此,在實行交通管制的同時,有必要在災區外圍設立一個抗震救災協調點。這個協調部門一方面可以負責接納各方送來的救災物資,另一方面也可把分散的有經驗的民間救援團體與個人組織起來,根據需要安排到災區。這樣既可保障生命道路暢通,也可集結民間救援力量參與抗震救災。
隨著時間的流逝,每一分每一秒對搶救倖存者都彌足珍貴。不妨先聽從現場指揮調度,讓出搶救生命的緊急通道。黃金72小時過後,災區還有許多事情需要全社會的關注與參與,有熱心和志願的社會組織或個人,不妨時刻準備著。而在這時候,“不添堵”就是對災區人民的關愛!
專家解讀
核心提示:72小時過後,並不是不能存活。從唐山大地震等經驗來看,災後10餘天也有存活的例子,但那是特例。
全國政協常委、國家地震局原局長宋瑞祥在一篇題為《論減輕地震災害的國家戰略》的報告中稱:根據統計,地震救援的最佳時間,應該是震後第一天,此後埋壓人員的生還機率迅速下降,到第六天,除非出現奇蹟,否則幾乎沒有生還希望。所以,應就地震救援給予特別的重視。在地震救援中,搶救生命,具體說來就是“和時間賽跑”,而“搶時間”,靠的是救援科技的現代化。
2008年5月15日專家稱:“有效的救援時間越來越少,時間緊迫。”走過今日(5月15日),汶川地震後救援“黃金72小時”只剩十幾個小時!但進入震中汶川的搶救隊伍,還沒有獲得重型機械支援,只能徒手救援。
地震實例
雅安地震
“黃金72小時”消防官兵震區深度搜救被困者
2013年4月22日,為爭取“黃金72小時”最佳救援時期,最大限度營救地震被困者,四川消防總隊官兵採取徒步行進、逐戶搜尋的方式,深度開展人員搜救工作,全力預防次生災害事故發生。
在寶興震災區,消防救援隊合理調整力量,850名官兵以3人為單位,編成200餘個搜救小分隊,分布到全縣所有鄉鎮、村莊(其中,重災區靈關鎮部署48個小分隊),挨家挨戶進行第二輪“地毯式”排查,搜救和疏散被困民眾。其餘救援力量全部部署在蘆山縣,重點搜救雙石、蘆陽、龍門鎮等重災區。
搜救隊員在逐戶搜救人員的同時,積極幫助民眾排除危房建築,對搜救區內石化、製藥、釀酒、生物企業和有毒、腐蝕、易燃易爆物品倉庫、堆場等重點單位進行排查,落實專人監護、防範措施,配合消除安全隱患,防止因次生災害事故導致人員傷亡。
災區交通、電力已逐步恢復,災民安置點用火用電用氣增多,搜救小分隊每到一處,積極向村民、居民宣傳消防安全知識和逃生自救技能。同時督促當地街道辦、派出所、村(居)委會落實火災防範各項措施。
汶川地震
72小時救災記錄
汶川大地震“救援黃金72小時”全過程記錄
2008年5月12日
總參謀部立即命令有關部隊迅速展開抗震救災工作
總參謀部指示有關抗震救災部隊,緊急災情和有關情況可直接向設定在北京的指揮部報告,已減少指揮環節。
成都軍區迅速派出三架直升機緊急趕赴汶川現場救援。四川省軍區派出的300名官兵正前往救災一線。
當日,成都軍區向災區各個方向派出的救援人員已達6100人。很多部隊正在開進途中。
成都軍區派出由副司令帶隊的一線指揮所開進至都江堰附近,因道路損毀受阻。有關部隊在都江堰展開緊急救援。
20:02 空軍兩架伊爾76軍用運輸機從北京南苑機場起飛,運送國家地震救援隊175人飛往災區。
20:00 武警四川總隊阿壩支隊向汶川災區出發。
22:00 運送中國國家地震緊急救援隊的兩架伊爾76型軍用運輸機先後抵達成都。
深夜 第三軍醫大學緊急抽調聯合應急醫療隊於趕赴四川災區。醫療隊於13日凌晨到達四川德陽災區一線後,迅即開展救災工作。
2008年5月13日
2:30 公安部消防局調派重慶等10個消防總隊1060名消防官兵和30條消防搜救犬趕赴四川地震災區,開展救援工作。
3:00 公安部緊急從公安邊防部隊抽調200名、從公安消防部隊抽調100名醫務人員組成醫療救援隊,連夜飛赴四川地震災區救治傷員。
3:24 武警部隊已出動13000餘名官兵急赴災區抗震救災。同時,正在待命的某機動師4600名官兵已做好出發準備,隨時執行抗震救災任務。
4:00 雲南邊防總隊啟動緊急預案,成立由總隊長那順巴雅爾為組長的抗震救災領導小組,連夜抽調醫療救護隊,緊急調運價值15萬元醫療藥品,迅速趕赴四川災區現場。
清晨 800餘名部隊官兵已趕赴漢旺鎮展開救援工作。
5:40成都軍區兩支救援部隊的800多名官兵抵達地震災情嚴重的綿竹市,隨後分赴災區各鄉鎮展開救援工作。
6:00 重慶的醫療救援隊到達德陽,負責協助德陽市和綿竹縣的醫療救援工作。到12:00,已救治一千多名傷病員,還有兩三百人在臨時救治中心接受治療。
6:30 駐災區的解放軍和武警部隊已投入16760人,其中軍隊11760人,武警5000人。13日還將計畫使用20架軍用飛機輸送兵力至災區。
7:00 “河南省消防總隊抗震救災應急救援隊”緊急啟程,奔赴四川地震災區開展救援工作。
7:00 武警部隊已向地震災區投入兵力13820人,救出受傷人員1800餘人。
7:00 總指揮溫家寶再次召開國務院抗震救災指揮部會議。他強調,務必要在今天晚上12時以前打通通往震中災區的道路,全面開展抗震、搶險、救人工作。
7:00 武警部隊共投入20460名兵力參加四川地區抗震救災。截止目前,武警部隊共搜救、挖掘被壓埋民眾、搶救傷員4130名,轉移疏散民眾3萬餘人。
7:30 重慶市公安消防部隊由200名官兵、25輛消防搶險救援車組成的應急救援隊緊急開赴四川汶川地震災區,執行救災任務。
8:00 濟南軍區援助汶川地震災區先遣人員160人從濟南乘專機奔赴災區,包括濟南軍區和所屬兩個集團軍的先遣指揮組25人以及5支醫療隊135人。
8:22 濟南軍區某旅1000餘名官兵乘列車開赴災區。
8:50 濟南軍區某機械化步兵師摩托化機動第一梯隊300人、30台車已順利到達陝西渭南。這支部隊是13日晨4時41分從洛陽出發趕赴災區的。
9:00 總參謀部命令濟南軍區某機械化步兵師參加救災的1萬名軍人,由鐵路輸送改為空運。為彌補空軍運力,總參謀部正在協調民航部門,調用民航飛機輸送救災部隊。
10:55 運載72名空降兵官兵的4019號空軍專機在綿陽機場緩緩降落。從1000多千米外機動而來的官兵,迅速投入到災區的抗震救災之中。
11:00 公安部發布地震災區最新道路情況。
12:00 武警部隊共投入兵力2萬人參加抗災救災。已到位4190名,機動途中9810名,預備隊6000名。
12:00 搭載1400名官兵的7架伊爾—76型軍用運輸機和2架運八型軍用運輸機已陸續到達成都,部隊在機場收攏後馬上開赴災區。
12:00 由四川省軍區司令員夏國富率領的精幹小分隊,從都江堰出發輾轉理縣,徒步跋涉,已於抵達震中汶川縣。
四川省軍區副司令員李亞洲帶領一百名士兵突擊隊員、一百二十名應急民兵預備役人員,抵達汶川縣。
中午 武警部隊司令員吳雙戰率領機關有關人員到達成都後,前往都江堰、德陽等抗震救災現場慰問官兵,對部隊檢查指導。
13:00 總參謀部調集的兩架遙感飛機已經到達成都太平寺軍用機場,並做好起飛準備。但因天氣原因,原飛行計畫推遲,機組人員在機場待命,天氣好轉後再飛至災區拍攝災情圖片。
14:30 因為汶川地區持續暴雨,空降某軍特種大隊派出的一個傘兵偵察連未能按原定計畫執行傘降偵察任務,傘降行動被迫取消。
15:00 雲南省調集的100名消防官兵從滇池路昆明市特勤一中隊出發,準備經雲南的昭通入川與來自全國的1000多名消防救援人員集結後赴汶川縣救援。
17:00 總共有6列軍列從昆明趕赴災區救災。
17:00 北川縣城大部建築垮塌,救援部隊車隊仍然無法前行。
17:00 武警部隊共投入20460名兵力參加四川地區抗震救災。
19:10 濟南軍區摩托化開進的鐵軍部隊秋收起義團300人先頭部隊已到達四川廣元。另有900名官兵乘6架飛機飛往成都,第一架已於16時20分著陸。
22:30 武警某機動師600餘名官兵正在冒雨徒步趕往汶川,距汶川僅9公里,有望1小時內趕到汶川災區。
23:15 武警駐川某師200人在師參謀長王毅的帶領下,由理縣強行軍90公里,到達汶川縣城,成為第一支到達汶川縣城的搶險救災隊伍。
2008年5月14日
8:00 武警部隊已有900餘名官兵在汶川縣城展開救援。
9:00 全軍軍交運輸系統已輸送救災部隊近3萬人,運送救災帳篷、擔架等設備器材約1.2萬(件)、軍用食品和物資800餘噸、燃油6380噸。
9:00 武警水電三總隊100餘名官兵攜30餘台機械和車輛,經過27小時奮戰,於搶通從馬爾康到理。
9:20成都軍區某紅軍師的500官兵晝夜兼程,徒步開進到達茂縣,展開救災工作。
早飯後 來自濟南軍區某部300餘精幹先遣部隊醫療小分隊向汶川出發。
10:00 二炮首批緊急馳援地震災區的救災物資已運抵四川綿陽。
11:20成都軍區共出動官兵和民兵預備役人員3萬餘人,並全面展開救援行動。
12:00 進入汶川的武警部隊報告:縣城社會穩定,但房屋倒塌和人員傷亡情況嚴重。急需手術器材、血漿和急救藥品,及食品、飲用水、棉被和帳篷等。
13:30 來自總參謀部最新訊息:總參謀部決定,緊急增派30000名官兵馳援四川災區,隨時可出發。
14:00 從北京、上海和西安機場出動10架運輸機,向四川空運50支軍隊醫療隊總計1500名醫療人員。飛機降落地將大部集中在成都雙流機場。
12:20 100名空降兵已安全空降至茂縣。返航飛機已於12時50分在成都安全著陸,準備執行新的空運任務。
12:30 由四川省阿壩軍分區夏司令員等率領的後續抗災部隊480多名官兵和應急民兵,以及醫護人員,抵達汶川後,與前日抵達汶川的部隊會合,截稿時,已疏散搶救民眾10000多人。
13:34 三個架次飛機已向汶川投遞食品帳篷和設備。
13:30 來自總參謀部最新訊息:總參謀部決定,緊急增派30000名官兵馳援四川災情,各軍區預備投入救災的第二梯隊部隊已集結,隨時可出發。
14:15 第一組雲南省搜救部隊的官兵帶著搜救犬進入都江堰市區中醫醫院,對倒塌的醫院住院部大樓下的死傷人員進行搜救。
14:30 總後緊急增派的50支醫療隊從南苑機場起飛赴地震災區。總後勤部部長廖錫龍到機場送行。截至目前,全軍已派出70支醫療隊趕赴災區。
下午 由北京軍區總醫院90名醫護人員和北京軍區第261醫院30名醫護人員組成的醫療救援分隊,從南苑機場乘專機前往四川地震災區。
由30名醫護人員組成的成都軍區醫療小分隊乘直升機飛抵汶川縣城,現已展開緊張救援。
國防部新聞發言人表示,經中央軍委批准,從濟南軍區、成都軍區再抽調32600名官兵,火速趕赴災區增援。
武警部隊司令員吳雙戰、第一政治委員孟建柱、政治委員喻林祥14日簽署命令,決定給予首批進入汶川縣城的武警某部第一梯隊200官兵予以通令嘉獎。
15:00 14日在茂縣成功傘降的15名空降兵著陸後,迅速與茂縣縣委、縣政府取得聯繫,第一次傳回了茂縣災情。
15:10 成都軍區某集團軍後續部隊的500名官兵抵達汶川映秀鎮,已展開救災行動。
15:23 由北京軍區某工兵團等組成的國家地震災害緊急救援隊,在都江堰市的“硬骨頭”地段的廢墟中,已經成功救出27名倖存者。
15:45 南京軍區6支醫療小分隊從上海起飛,預計2小時後飛抵成都。小分隊由外科急救專家和衛生防疫專家組成,攜帶價值100多萬元的藥品機械。
16:00 蘭州大學第二附屬醫院醫療救援隊已經奔波近500公里,到達隴南市成縣。
16:00 空軍一架大型運輸機首次為四川綿竹災區空投了包括礦泉水、鮮牛奶、速食麵等在內的5噸救災物資。
19:20 解放軍總醫院、二炮總醫院和海軍總醫院的近300名醫護人員抵達成都。
20:00 海軍緊急調撥總價值超過500萬元的110種藥品和35類醫療裝備。這批藥品和設備已於空運到綿陽、北川等重災區。
22:00 馬爾康至理縣的公路初步恢復通車,但需謹慎駕駛。
22:00 二炮從各地國防施工現場抽調800名官兵組成大型工程機械部隊,攜帶重型挖掘機、裝載機等機械,趕到北川災區,進行道路搶修,搜救倖存人員。
22:00 濟南軍區1500人徒步到達地震重災區汶川縣映秀鎮。
2008年5月15日
2:38- 2:55 空軍出動1架伊爾—76飛機,先後2次為汶川地震中遭到嚴重損毀的清平磷礦緊急空投8噸飲用水、食品和藥品。
解放軍總醫院繼14日向災區派出277名醫務人員後,由平均年齡64歲的10名高級專家組成的“解放軍總醫院專家醫療隊”於15日飛赴抗震救災一線。
成都軍區15日將向北川、汶川縣城等災區空投包括5萬份乾糧、25000雙軍用膠鞋、5000床棉被、54000件衣物在內的救災物資。
6:10 將40餘艘舟艇運到紫坪鋪水庫庫區,預期今天上午可以開設通往汶川震中的水上交通線。
6:40成都軍區工兵團余艘舟艇運到紫坪鋪水庫庫區,預期15日上午可開設載重80噸的漕渡門橋,打通水上運輸線20公里,確保物資及時運到災區。
8:00 解放軍和武警部隊投入救災的現役部隊95553人,民兵預備役部隊36174人,出動軍用運輸機、直升機飛行近300架次。
8:40 空軍使用5架運—八飛機,緊急從山東向成都某軍用機場災區運送1000頂宿營帳篷、3000張行軍床和儲水罐、發電機等113噸救災物品。
9:00 全軍衛生系統已向災區派出醫療隊、防疫隊72支、醫務人員2160餘人,價值3700餘萬元血液、急救藥品、醫療設備等衛生物資已運抵災區一線。
9:15 二炮抗震救災指揮組和主要救災部隊,位於北川羌族自治縣以南,距受災核心區3公里處,救災部隊正全力趕往災區。
12:00 記者從綿陽抗震救災指揮部了解到,綿陽通往北川的公路已經打通,大型救援機械已經可以開進。
偽概念
在學術文獻中,幾乎不存在客觀定義人在倒塌的建築廢墟下存活時間的正式數據,所謂“黃金72小時”並不是嚴格的“死亡時限”。確定被困者的存活時間,實際上是方便政府決定是否將有限資源繼續用於搜救,以及何時把救災政策從尋人搶救轉化成災後重建模式。災難後,“重建階段”的含義就是“我們將開始使用重型機械清理廢墟,而不再考慮廢墟里是否還有人有生還的可能。”
研究表明,因建築物坍塌而被困的受害者,少數可以存活5-6天。在理想情況下,甚至可以存活長達兩周。所以在世貿大廈坍塌14天后,紐約市才宣布失蹤者死亡。對地震倖存者的搜救是與時間賽跑的過程,但長時間被困後獲救的案例也並非不可能。很多坍塌的建築中會保留蜂窩結構的空穴,使人得以倖存。
汶川地震中,一名60歲老人在被困11天后終於獲救;1985年墨西哥8.1級地震,許多被埋超過一周的人都存活了下來,甚至包括58名嬰兒;1988年亞美尼亞地震,許多倖存者在9天之後才得救的;1992年菲律賓7.7級地震中,一個踝關節脫臼並嚴重脫水的男子等待13天后終於迎來救援;而2005年巴基斯坦7.6級地震中,一名青年在廢墟中被活埋27天,不吃不喝,奇蹟生還。
在1985-2004年中,共18起大型地震在2天之後還有成功救援的案例,這些倖存者在被救前平均存活時間為6.8天。
72小時過後並不意味生命的死限,生命面前應不計成本。地震已過3天,我們更應盡最大努力去尋找生命的奇蹟。
按照國際慣例,地震之後72小時是黃金救援期,此後以救人為主的緊急救援階段將逐漸轉入受災民眾醫治、災後重建期。在經歷了汶川“5·12”震後重建後,我們在受災民眾安置、災區重建以及保證救災資金落實上應該如何向前更進一步?汶川重建經驗又有哪些值得我們借鑑?
安置
安居房如何公平分配
地震發生後,如何合理安置受災民眾成為對政府資源調配努力的一大考驗,而建設安居房是解決當地民眾住房問題的重要方式。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夏學鑾告訴北京商報記者,安居房關鍵是分配應本著公平公正原則,避免滋生腐敗。
夏學鑾認為,四川是地震頻發的地區,在建設安居房時,首先在選址上要慎重,必須選擇遠離山體的地方,避免再次發生地震時山體滑坡造成重大人員傷亡。震區的建築質量應遠高於其他地區,安居房的承建單位需要通過嚴格招標和篩選來確定。
在汶川地震發生時,住房頃刻間被夷為廢墟,當地人隨即住進了臨時安置板房,幾年之後住進了樓房。有媒體報導稱,個別地區最先入住的是鎮政府工作人員,受災民眾反而排在後面。對此,夏學鑾說,分配安居房應本著公平公正的原則,房屋規格爭取要統一,並引入第三方監管機制,避免在此過程中出現腐敗現象。
事實上,確保“大災之後無大疫”是每次重大災害發生之後都會聽到的一句話。“5·12”汶川地震發生之後,由於防疫措施得當,儘管經歷了極易發生流行疾病的夏季,災情最重的北川乃至全省都沒有發生一起與地震相關的傳染病爆發疫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在外界看來,這主要取決於消毒措施得力和對引用水質量的密切關注。
公共衛生問題關係到整個救災成敗,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首席流行病學專家曾光此前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大量救災人員到來之後,還有可能攜帶各地的病毒,造成新的危險。如果沒有專業的防治,就會對公共衛生造成較大的影響。有業內人士指出,震區除使用常規的消毒措施之外,還應重視接種各類疫苗,避免流行病在該地區爆發。
資金
救災款如何透明落實
蘆山地震發生後,來自四面八方的救助資金和物資陸續湧向災區。如何確保相關款項和物資順利透明用於救災備受關注。審計署日前做出部署,要求及時組織對“4·20”蘆山地震救災資金、物資的管理使用等情況進行全過程跟蹤審計,確保救災資金物資按要求及時到位、嚴格管理和合理使用,切實用於受災民眾。
據了解,在此次救災捐贈中,民間公益機構更趨活躍,不同的公益機構或組織根據自身的定位和職能在地震之後迅速進入實際的捐贈或救援中。例如,由李連杰發起的壹基金由於在緊急搶險救災方面擁有豐富的經驗和人力,在災害發生第一時間就進行了介入。關注點更多在於災後重建的友成基金會副秘書長喬棟表示,在災後重建階段,像友成基金會等社區發展相關的公益組織將會介入受災民眾安置點、受災社區服務等工作當中。
然而,無論是政府撥款還是社會捐助,在以往的賑災資金使用方面,曾經多次出現過資金違規使用的情況。北京商報記者翻閱資料發現,汶川地震災害發生次年,審計署和地方審計機關先後對規劃總投資2607.72億元的6960個汶川地震災後恢復重建項目進行審計調查,發現違規安排使用災後恢復重建資金2.3億元。2012年3月30日審計署發布的對玉樹地震災後恢復重建審計結果顯示,2.78億元建設資金閒置未發揮效益。
對此,喬棟表示,無論是社會組織還是政府部門,一方面要保證捐贈渠道的公開透明,另一方面要協調好政府和社會組織的關係。社會組織還應在整體規劃和統一協調行動下進行救援和捐助,避免重複給同一個地方資金或物資來做同一件事情而造成資源浪費和不均衡。
喬棟告訴北京商報記者,在日本“3·11”和中國台灣“9·21”等地震災害中,很多民間組織的運作模式值得借鑑,在汶川“5·12”地震中也積累了很多較好的經驗,比如友成基金會、麥肯錫和綿竹市政府在汶川地震中形成的“綿竹模式”,就是政府和機構聯合起來,通過召開聯席會議,一起應對災區各種需求,將資金、人力高效套用於災後重建。
重建
基礎設施如何提高抗震能力
隨著“救援黃金72小時”結束,震後重建也逐漸提上日程。2013年國務院副總理汪洋4月21日晚在蘆山召開基層代表座談會時說:“只要我們上下齊努力,一定能像重建汶川地震災區一樣重建蘆山地震災區,讓蘆山地震災區雄起。”
“這次地震涉及範圍大,破壞性強,重建任務十分繁重,時間要求緊迫,做好災後重建工作需要各個部門、各個層次的通力協作和密切配合,是一項非常複雜繁重的系統工程。”中國社科院區域經濟研究專家徐逢賢表示,在恢復重建的過程中,要統籌規劃、合理安排,提高基礎設施的建築質量和抗風險能力,廣泛聽取社會公眾的意見,動員廣大社會公眾積極參與,同時積極借鑑汶川地震重建的經驗。
據了解,汶川地震後,國務院2008年6月18日發布了《汶川地震災後恢復重建對口支援方案》,統一部署對口支援任務,創新提出“一省幫一重災縣,舉全國之力,加快恢復重建”。據官方統計,截至2011年5月,全國19個對口支援省市全力以赴投入災後恢復重建,共實施對口支援項目4121個,安排對口支援資金843.8億元。這種“中國式”對口援建備受外界關注,國外專家和官員都非常欣賞,並積極借鑑。徐逢賢指出,這種對口支援的方式既減輕了中央的負擔,同時也有利於集全國之力加快震後重建,值得未來雅安震後重建借鑑。
此外,專家還認為,災後重建還可結合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推進當地城鄉一體化建設,通過重建不僅解決當地的基礎設施和住房建設問題,還應該有效解決當地就業和經濟發展。同時,增強農居的抗震性、抗毀性與實用性,避免“形象工程” 、“面子工程” 。要構建農村應急管理體系,注重應急避難場所的建設,徹底改變農村“基本不設防”的局面,提高農村的防災減災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許多人災後的心理疾患具有較長的間歇期,也需要長期觀察與關注。中國地質大學特聘教授、著名心理學作家王薇華則認為,地震過後,心理創傷完全不亞於身體創傷,身體的創傷可以慢慢痊癒,但是心理創傷如果無人問津,堆積在心裡,是更加可怕的事情,希望災後重建的時候大家不要忽視這一點。
核心提示:“黃金72小時”是地質災害發生後的黃金救援期,已成為救援界的共識。人體也許可以在脫水的情況下生存5、6天,但是超過了72小時極限之後再補充營養可能會加速器官衰竭。一般情況下,被困人員在被困72小時後被救存活率不到30%,72小時後,受困人員要想生存下來將取決於意志力。
23日,雅安地震已經整整三天時間。雖然防疫已經過了“黃金72小時”,但是我們仍然堅信生命的力量,期待奇蹟的出現。不拋棄、不放棄。只要還有一絲生的希望,我們都將付出所有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