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台(漢語成語)

黃金台(漢語成語)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11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黃金台,是漢語的一則三字成語,源出西漢劉向編訂的《戰國策·燕策一

黃金台為燕昭王尊師郭隗之所,形容招納賢才的地方或人才薈萃之地。其結構為偏正式,在句子中可充當主語、定語、賓語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黃金台
  • 拼音:huáng jīn tái
  • 近義詞金台市駿
  • 注音:ㄏㄨㄤˊ ㄐㄧㄣ ㄊㄞˊ
  • 出處:《戰國策·燕策一》
  • 語法功能:作主語、定語、賓語等
成語出處,成語故事,成語寓意,成語運用,

成語出處

《戰國策·燕策一》:“於是昭王為(郭)隗築宮而師之,樂毅自魏往,鄒衍自齊往,劇辛自趙往,士爭湊燕。”
《戰國策》原文系“築宮”,至東漢·孔融論盛孝章書》(“昭王築台以尊郭隗”)始有“築台”之說,但無“黃金”二字,至南朝·宋·鮑照代放歌行》(“豈伊白璧賜,將起黃金台”)始出現“黃金台”之稱謂。
後人根據以上典故提煉出一則三字成語“黃金台”。

成語故事

戰國時期,齊國趁燕國發生內亂之機進攻燕國,將燕國打得大敗。燕昭王即位後,決心廣納人才,重振旗鼓,向齊國報仇雪恨。為此,燕昭王親自向極有才幹和聲譽的郭隗請教,問郭隗道:“現在燕國處境危險,我想找些有才幹的人來幫我一起把國家治理好,以期洗雪燕國遭受的奇恥大辱。你有什麼好辦法嗎?”
郭隗沒有從正面回答燕昭王的問題,而是給他講了一個故事。
從前有個國君,一心想得到一匹千里馬,就在關口要道、同市中心張貼了許多布告,說願意以一千兩黃金的代價購買一匹千里馬。不料過了三年,仍然沒有買到千里馬,國君很不高興。這時,有位侍臣請求讓他帶上一千兩黃金外出買馬,國君同意了。那位侍臣在外奔走了三個月,好不容易找到一點線索,可是那匹千里馬已經死了。侍臣就拿出五百兩黃金,買下了馬骨帶回朝中。國君見了非常生氣,訓斥他說:“我要的是活的千里馬,不是一堆死馬的骨頭,你真沒用,白白浪費了五百兩黃金!”侍臣不慌不忙地回答:“這幾年您沒有買到千里馬,並不是因為世上沒有千里馬,而是人們不相信您肯出重金。如今我用五百兩黃金給您買了堆千里馬的骨頭,這事一定會傳開的。到時候,別人一定會把活馬給您牽來的。”果然不出侍臣所料,不到一年的時間裡,就有好幾個人給國君牽來了千里馬。
郭隗講完“千金買骨”的故事後,誠懇地對昭王說:“大王如果真的想廣招天下賢才的話,可以從我開始,大家看到連我這樣的人也被重用,那些比我強十倍、百倍的人便更不在話下。他們肯定會自己前來的。”
燕昭王認為郭隗講得很有道理,就先重用他,給他修建了豪華的府宅,並拜他為師。又在易山旁邊蓋了一座高台,裡面堆著黃金,作為招待客人的費用和禮物。人們把這座台稱作“黃金台”。這么一來,燕昭王真心納賢的訊息傳遍了天下,大批賢良之士,如魏國的名將樂毅、齊國的辯士鄒衍、趙國的謀士劇辛,還有蘇代、屈庸等人,都千里迢迢趕來燕國。燕昭王依靠這些賢才的努力,經過二十八年的苦心經營,燕國終於富強起來。最後,燕國聯合秦、楚等國一起攻打齊國,一直打到齊都臨淄,將齊國打得毫無還手之力,幾乎占領了齊國全境,收復了全部失地。燕昭王去世後,其子惠王不肖,趕走了上將軍樂毅,以致燕國由盛轉衰。
尊重與不尊重人才,結局對比截然不同。昭王修築黃金台,迎來了燕國的黃金時代;而當黃金台輝煌不再時,燕國也就走向了衰敗。此後,黃金台招賢的史實,成了中國歷代尊重人才的最佳範例,也是那些懷才不遇者最緬懷的掌故。

成語寓意

黃金台的故事表明燕昭王善於總結歷史教訓。同時它也告訴人們,只有得到保國安民的賢才,同心協力,才能把國家治理好;只有做到唯賢是舉,唯才是用,才能在激烈的社會競爭中戰無不勝。

成語運用

成文用法
“黃金台”作為一則成語,用於形容招納賢才的地方或人才薈萃之地。它在句子中可充當主語、定語、賓語等。
運用示例
唐·李白古風五十九首》其十五:“燕昭延郭隗,遂築黃金台,劇辛方趙至,鄒衍復齊來。”
唐·李賀雁門太守行》:“報君黃金台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
唐·胡曾《詠史詩·黃金台》:“北乘羸馬到燕然,此地何人復禮賢。若問昭王無處所,黃金台上草連天。”
現代·國平《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只有努力營造‘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的成長環境,‘一切皆有可能’的發展前景,才能真正‘築好黃金台,引得鳳凰來’。”
現代·賈豐豐《大學畢業來到青海,走上講台發光發熱》:“青海也出台一系列激勵措施,栽好梧桐樹、搭好黃金台,不斷壯大全省各類人才隊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