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基本信息,形態特徵,發生規律,防治方法,
基本信息
名稱:黃連木尺蛾
學名:Culcula panterinaria(Bremer et Grey)
形態特徵
成蟲
體長17~24毫米,翅展約67毫米,頭、胸黃白色,翅底白色,散布大小不規則的灰色和黃色斑點,在前、後翅近外緣處有1串由灰黃、黃褐色圓斑組成的波狀紋,翅面中部有1個較大的淺灰綠色斑點。
卵
扁圓形,綠色,卵塊上覆有一層黃棕色絨毛。
幼蟲
末齡體長65~75毫米,體色變化較大,常與寄主植物的顏色相近似,多為黃褐或黃綠色,散生灰白色斑點;頭頂左右呈角狀突起,中央凹陷呈山峰狀,前胸背板有1對角狀突起。
蛹
長約30毫米,赤褐色,頭頂兩側各有1個耳狀突起。
發生規律
該蟲1年1代。以蛹在梯田石縫、樹幹周圍的土壤內越冬。次年5月上旬開始羽化,7月中、下旬為盛期,8月底為末期。成蟲不活潑,卵成塊狀,卵期9-10天,每頭雌蛾可產卵1000-1500粒,甚至可達4000粒,這是該蟲大發生的基礎。幼蟲發生於7月上旬至9月上旬,幼蟲期在40天左右。至8月中旬開始下樹化蛹,末期在10月下旬。
初孵幼蟲爬行很快,並能借吐絲轉移危害,2齡以後,行動遲緩,尾足的攀援能力很強,在靜止時直立於小枝上,形似核桃樹的小枝,故有棍蟲之稱。老熟幼蟲落地時多為墜下,少數的沿樹幹爬行,或吐絲下垂,找土壤鬆軟的地方化蛹。有時幾個、幾十個蛹聚在一起,稱為“蛹巢”。
黃連木尺蛾的越冬與土壤有密切的關係。濕度低於5%時不利於生存,當土壤濕度在10%時最為適合。冬季缺雪、春季乾旱則不利於蛹的生存。植被好,陰濕的環境有利於蛹的生存,若5月份降雨較多則當年幼蟲的發生量大。陽坡化蛹時期較陰坡早15天左右。
防治方法
①加強蟲情觀測,特別注意蟲源發生基地,避免害蟲的大發生。
②在害蟲暴食期到來之前採用化學防治。5%銳勁特懸浮劑6000倍液噴藥;10%多來寶懸浮劑3000-4000倍液噴霧;5%卡死克5000-6000倍液噴霧;40%殺螟松800-1000倍液噴霧。
③航空化學防治用低容量噴霧,每架次1000千克水加18千克20%菊殺乳油。
④使用滅幼脲3號800倍液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