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質夫

黃質夫

黃質夫 (1896年-1963年),江蘇儀征人。中國鄉村教育先驅之一。1924年國立東南大學農科畢業後,即投身於鄉村師範教育事業。創辦主持江蘇界首、南京棲霞、浙江湘湖和國立貴州師範學校,前後長達20餘年。他創辦了貴州師範,力倡“生活教育”理論,提出“鄉村學校化,學校鄉村化”的主張,建立了獨特的鄉村師範教育體系、系統的教育方略和富於實踐意義的教學模式,曾在中國教育發展史特別是中國鄉村教育發展史上起到過積極的倡導、示範作用。

基本介紹

  • 本名:黃質夫
  • 字號:名同義、字質夫
  • 出生地:江蘇儀征
  • 出生時間:1896年
  • 去世時間:1963年
人物簡介,生平年表,成就和貢獻,教育主張,教育思想,人物評價,出版物,基本信息,簡介,目錄,

人物簡介

黃質夫(1896年—1963年),名同義、字質夫,江蘇儀征人,祖籍湖南邵陽。中國鄉村教育運動先驅之一。1920年年考入南京高等師範學校農科。1924年國立東南大學農科畢業後,創辦並主持江蘇界首、南京棲霞、浙江湘湖和國立貴州師範學校,投身鄉村師範教育事業長達20餘年。
黃質夫一生懷抱“救百萬村寨的窮,化萬萬農工的愚,爭整個民族的臉”的理想,決心培養大批“既有知識又能實幹的鄉村教師”。主持鄉村師範時把願意從事生產勞動和吃苦作為入學條件,厲行勞動建校,自力更生,勤儉辦學,要求學生畢業後能去做灌輸農民知識的教師,改進農民生活的導師,發展鄉村社會事業的領袖。

生平年表

光緒二十二年(公元1896年),3月6日生於江蘇省儀征市長江邊上的十二圩。祖父早年從軍,在湘軍中當一名士兵,退伍後到儀征定居,靠耕種一小塊土地維持生計。父親除種地外,還做小販,當瓦木工、修船工,以後又在十二圩街頭開一爿茶爐,賺一點微利養家活口。
六歲時,家裡雖然衣食不周,但還是設法讓他進私塾念書。
光緒三十年(公元1904年),十二圩揚子總棧創辦國小堂,這是全縣第一所新式學校。為了學習文化,黃的父親頂著流言蜚語讓兒子報名入學。黃質夫學習極其勤奮,每次考試成績都是第一,老師器重他,學校發給獎金給予資助。讀完了五年制的初等國小和四年制高等國小,初步掌握了一些科學文化知識。
黃質夫早年照片黃質夫早年照片
黃質夫
高等國小畢業後,黃質夫在老師的鼓勵下投考江蘇省立第五師範學校,以名列榜首的優異成績被錄取。師範學校雖然不收學費,免費供給膳食,但是為籌措保證金及置辦行裝,家裡還是借了債。黃質夫深深體會到窮人家孩子上學的艱難,十分珍惜來之不易的讀書機會。
民國二年(1913年),18歲的黃質夫離開家庭到了60里外的揚州,成為中國最早一批師範本科生。在五師五年,每學期成績均為甲等,畢業考試成績為全年級之冠。
五師畢業後,黃質夫由校長任孟閒提名留校,提任附屬國小高年級級任教員。黃做了二年教員積蓄了一點錢,可他並不貪戀這些,仍想繼續深造,即辭職進了國立南京高等師範學校農科農藝系。黃質夫得到名師的指導,進一步用現代農業科學武裝自己,加深了對農業的感情,初步樹立起發展農業、改造鄉村的志向。
在南京高等師範學校(後改為國立東南大學)求學時,接受了恩師陶行知“余今生之惟一目的在於經由教育而非經由軍事革命創造一民主國家”的生活教育理論。黃質夫是陶行知最早的追隨者之一。
1924年東南大學畢業後不久,即到蘇北高郵市界首鎮創辦界首鄉村師範學校,這是中國率先創辦的第一批鄉村師範中的一所,也是較為出色的一所,從此開始了獻身鄉村師範教育事業的生涯。
1927年夏,黃質夫調任國立第四中山大學南京中學鄉村師範科主任(校址和曉莊師範同在南京棲霞區),繼續探索鄉村教育的新路。
1930年由於曉莊師範被查封,波及黃質夫,黃質夫被迫辭職。他仍不改初衷,繼續實踐陶行知鄉村教育模式。
1931年8月,辭去國立中央大學農學院推廣處主任的職務,應浙江省教育廳廳長張道藩的聘請擔任浙江省立湘湖鄉村師範學校校長。黃先生在這裡只有近8個月時間,增建新校舍,選聘新教師,增設簡師班,增收近百名新生。
1932年初,黃質夫又回到棲霞鄉村師範學校繼續擔任校長,自此,又在這塊土地上辛勤耕耘了五年多。
1937年11月中旬,日軍逼近南京,棲霞鄉師仍堅持開學授業,下旬才停課疏散師生,是蘇南最後疏散的一所學校。黃質夫主動留校看守校產。
1937年12月1日,黃質夫離開學校踏上流亡的道路。
1939年9月,黃先生辭去湖南農業改進所技師兼榆樹灣沅芷懇區主任的職務後,受聘擔任貴州省立貴陽鄉村師範學校校長(校址在青岩鎮)。
1940年起,黃質夫在榕江國師,為鄉村師範教育事業傾注了大量的心力。五年多使遷校前僅有4個年級150多名學生的學校,擴大為最多時有16個班級近千名學生,貴州省規模最大的一所師範學校,而且主要招收的是少數民族子弟,成為當時中國鄉村師範的模範。
抗戰勝利後,黃質夫從四川回到江蘇,在江蘇省建設廳任技正兼經濟農場場長。
解放前夕,黃質夫南京高等師範的同學在台灣從事製糖工業,邀請黃到台灣並設法弄到機票,這時蘇皖邊區第二行政公署負責人杜乾全(棲霞鄉師早期學生)帶來口信,勸老師留下來,為新中國服務。
解放後,黃先後在蘇南棉麻指導所、農林廳經濟作物處做技術工作。
1953年離職居家。
1963年9月23日在南京棲霞山家中去世。

成就和貢獻

開拓鄉村
1924年,黃質夫在東南大學畢業不久,被聘為江蘇省立第五師範學校界首分校主任,從此開始了以所學知識服務鄉村、獻身鄉村師範教育事業的生涯。從1924年至1944年的20年間,先後創辦了界首、棲霞和貴州三所著名的鄉村師範學校,還短期主持過湘湖鄉師的校務。黃質夫親自製定的鄉師教學計畫,編寫的鄉師教材,出版的有關鄉村師範教育的論著,如《中國鄉村的現狀和鄉村師範生的責任》、《棲霞鄉師課程概要》、《服務鄉教八年之自省》、《實踐的師範教育》、《中等學校勞動生產訓練》等,完善和發展了陶行知的
鄉村教育思想。
以上經歷說明,黃質夫從28歲到49歲,孜孜不倦地在四所鄉村師範擔任校長近20年,不僅參與了20世紀中國鄉村教育的歷史性工作,而且在鄉村教育的實踐和理論建設上頗具建樹,對鄉村師範學校教學改革作出了很大貢獻,是中國鄉村師範教育事業的開拓者之一。
創辦貴州師範
1939年9月,黃質夫被任命為貴州省省立貴陽鄉村師範學校校長。這所學校原來管理不善,秩序混亂,學生生活困苦,“餐餐牛皮菜,頓頓難吃飽”,不斷爆發學生運動,先後換了三任校長。黃質夫受命於困難之時,上任之後在恢復正常教學秩序的同時,大膽提出遷校的構想。認為鄉村師範辦在貴陽近郊不適宜,應該辦到少數民族聚居的邊遠山區,為開發邊疆、改變少數民族地區落後面貌服務。構想得到上級教育行政部門批准後,當年冬天就由一名苗族學生做嚮導,跋涉黔東南山區10多個縣,實地考察,最後選定榕江縣為學校新址所在地。榕江靠近廣西、湖南邊界,為多民族聚居區,土地肥沃,農產品豐富,但交通閉塞,文化落後,縣城僅有兩所完小,一個師範生。當地人士歡迎貴陽鄉師遷到本地,將一批公房、廟產和荒山、土地撥給學校使用。1940年初,貴陽鄉村師範遷到榕江。不久,改為國立貴州師範學校,由教育部邊疆教育司直接領導。
現在的貴州師範大學
黃質夫在榕江五年多,為建設學校、開拓邊疆教育事業傾注了大量心力,取得了顯著成績。遷校前,貴陽鄉師僅有4個年級、150多名學生,遷校後,先後設立了師範部、簡易師範部、耕讀班,還在黎平縣設有國中部,最多時有16個班級,近千名學生,成為貴州省規模最大的一所學校。學校招收少數民族子弟,學生中有苗族、侗族布依族水族壯族土家族等,不少來自淪陷區的青年也慕名前來就讀。教學實行“德、智、體並重”,培養有理想、有知識、能實幹的人才。教學質量在當時西南地區很有名氣。學校還開展生產勞動,培養生產技能,實現基本自給。遷校第一年即種植糧食400多畝,植樹3萬多株,創造價值1.4萬多元。相當於學校全年經費的59%。師生吃的蔬菜、葷食品基本自給。還辦了工場,師生用的簿本、紙張、粉筆、勞動工具及穿的衣服、襪子大都是自己製作的。
由於國民黨地方當局尋釁壓迫,如毆打追捕黎平分校公演《兄妹開荒》舞劇的學生,要在學校中發展國民黨員和三青團員,剋扣應該供應給學校的糧食,甚至指使特務潛入校園衝擊黃的辦公室和宿舍,進行威脅恐嚇。黃質夫堅持抗爭,不向惡勢力低頭。教育部考慮到他的人生安全,指定工場主任趙峻山代理校務,派專人護送黃離開了榕江。時間是1944年。從此,黃質夫離開了為之奮鬥20年的鄉村教育事業。

教育主張

黃質夫身體力行埋頭苦幹,又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在鄉村教育理論上有很多創新。黃質夫力倡“生活教育”理論,提出“鄉村學校化,學校鄉村化”的主張,努力使學校所在地成為“野無曠土、村無遊民、人無不學、事無不舉”的理想社會。2006年2月28日,時任教育部長周濟講到,縮小中國城鄉教育差距的核心問題是提高農村教師隊伍的質量。這說明,黃先生的許多主張依然是今天培養教師的經典。在那個以階級鬥爭為綱的年代裡,黃質夫鄉村教育思想被塵封,並不是他個人的損失,而是民族的損失,國家的損失。
全面教育
抗日戰爭爆發前夕,根據民族危機迫在眉睫的新形勢,黃質夫提出全面進行精神、體格、生產、特殊技能、社會服務訓練的主張,注重道德品質和專業思想的教育。
他認為德育是“五育”的核心,是辦學的方向和方略所在。在歷任校長任上,都親自抓德育,規定“校長負訓導上的最高責任”,並制訂各個年級的具體要求和實施方案,循序漸進,嚴格執行。德育內容有“愛國報國,求實苦幹,獻身鄉村,文明禮貌”等。抗戰期間,更把愛國主義列為思想品德教育的首位。
在智育等方面,除基本文化課和教育專業課外,增設農業常識、工藝常識、醫衛常識、手工勞動、音樂、美術等課程,所有課程均嚴格考核。棲霞鄉師規定學生須學會一二種樂器,畢業考試前多出現秉燭夜彈、校園樂聲悠揚的情景。學校還將課外活動視作第二課堂,引導學生開展繪畫、音樂、讀書、作文、冬泳、園藝、標本採集等活動,舉行國語(國語)演講、書法、美術、歌詠、專題辯證比賽等,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陶冶情操,增長知識、發展才能。
系列主張
黃質夫提出“專業訓練與生產勞動訓練並重”的主張;重視選聘優秀教師,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在其所主持的四所鄉師中均實行科學化的嚴格管理;甚至提出把學校辦成改造鄉村的中心的主張並付之實踐。黃質夫是中國鄉村教育的開拓者,對創立和豐富鄉村教育理論作出了重要貢獻,但他是一位實幹家,沒有時間專門從事著述。黃質夫提出“教、學、做”合一教學思想的一系列辦學主張都體現在他的工作計畫、工作報告和工作總結之中,經過各所鄉師的實踐,均取得了較好的效果,更多地體現了“知行合一”思想在教育領域的運用和創新。
鄉師培養目標
早在20年代創辦棲霞鄉師時,他提出鄉村師範的培養目標是:
1、不僅是坐而言的人,還要是起而行的人。
2、對於各種基本知識應有充分的修養
3、體格健全,能耐勞苦;品格高尚,堪做鄉民的表率
4、有各種套用常識,且明白教育原理及近代社會的趨勢。
5、對於本身的職業,有濃厚的興趣,肯認定他的職業是終身的職業。
6、長社交,能得各方面的助力。
7、了解鄉村社會情形,熟知農民習性,安於鄉村生活,視改造鄉村為最有樂趣的事業。

教育思想

黃質夫建立的獨特的鄉村師範教育體系、系統的教育方略和富於實踐意義的教學模式,曾在中國教育發展史特別是中國鄉村教育發展史上起到過積極的倡導、示範作用。這位具有深刻系統的教育思想的鄉教先驅,曾因諸多原因而未能得到應有的關注,其教育思想也未能受到特別的重視,這無疑是中國教育研究領域的一大缺失。黃質夫教育思想所閃耀的現實光芒之重大、所折射的套用價值之廣泛,於今尚有深遠的指導意義。
一、倡導實踐,教育要為國家為民族為人民培養出一流的實用型人才
教育的目的在於培養具有憂國憂民、治國強民、建設繁榮富強的中華民族的建設者。黃質夫在他的教育實踐中,清醒地認識到這一點,為此,在創辦鄉師時,將實踐放在第一位。早在1924年創辦界首師範時,就極具遠見地提出了師範是“鄉村文化的中心”,竭盡全力開闢實驗場所,藉助於桑園菜地、魚池藕塘來引導師生有意識的把教、學、做統一起來。之後,在棲霞鄉師期間,明確提出了“生活教育”的理念,將生產勞動、教育教學統一為一個有機的整體,系統並完善了他的“教學做合一”的教育思想。直到創辦貴州師範學校,其思想徹底成熟,且在教育過程中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耕讀一堂,樹鄉村文化新風”的理想得以初步實現——貴州師範是當時教育界的成功典範
實踐第一的唯物主義教育觀,不僅一改教育限於課堂、限於校內的狹隘之風,更強化了教育作用於社會並推動社會的發展進步。黃質夫曾說:“中國幾千年教育的失敗,就在於士大夫階層不從事生產勞動,讀書人只會吃,不會做。”這種痼疾對教育的影響頗大,直到今天許多教師仍是動口不動手的“君子”。他的身體力行、垂範於眾的精神,實踐著著名的“教育即生活、學校即社會”的教育理論。
黃質夫的這一主張,對現今教育界的不良傾向的扭轉同樣具有現實指導意義的。比如重理論輕實踐、重講授輕動手、重試題輕生活等等。如果能將這些統一起來,教學活動便會是生動活潑、生機勃勃的景象了。
二、師生互動,教育要在教師、學生、課堂內外、校園內外形成良好的和諧協調氛圍
學校教育是全方位、多途徑、立體式的教育網路。黃質夫對教學法的歸總,並不拘囿於科目與課程的,它超越了課堂(教室)、學校的範疇,而面向廣闊的社會,面向客觀實際的需求。把激發學生興趣作為教學的切入點,使學生自主完成學業,並且能夠與實踐緊密結合,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這種大教育觀和學生、教師、學校、社會和諧發展的教學理念,極大扭轉了長期以來的唯讀聖賢書的固陋現象,開創了教育與生活社會緊密聯繫的新風。也正是這樣的教學理念,方可塑造出教育者的大家風範,才能使受教育者形成良好的全能品格。因此,之後的任中敏、鮑勤士、汪靜之等成為中國著名學者詩人,培養出向零、張民梅宗喬等大批有成就的學生。
三、率先垂範,教育者要有過硬的本領,是德、才、識、藝全新的典範
從事教育工作者,不僅能傳授知識、技能,也不僅能傳播先進文化,還要在德、能、勤、識諸方面起到表率作用。中國民眾極其推崇身教勝於言教的古訓,這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接受教育者對施教者的期望,更說明了教育者自身全方面素質要求的巨大影響力。
黃質夫教育思想中的率先垂範具有極強的生命力和最廣泛的影響力。他不僅竭力提倡施教者躬身實踐,做學生的楷模,更能身體力行,處處為人師表。作為校長,他永葆勞動人民本色,不脫離生產勞動、不離開學生,與廣大師生一道參加校園建設,與一線教師一起擔任教學任務,竭盡全力實踐他的教育主張。黃質夫如是熱愛鄉教事業,如此鐘情於開創教育新局面的精神,當是從事教育工作的人終其一生學習的榜樣。他的艱苦創業、模範遵守教育者高尚品格深深地影響著廣大師生,這不能不說是一種無形的力量。
四、終身學習,教育者要不斷提高自身全面素質,就得確立終身學習的遠大志向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是指導引導學生的領袖,因此,教師一定要有終身學習的思想,並且積極主動地接受最新的信息,及時更新知識,借鑑最新教育教學成果,做到常教常新。黃質夫在創辦學校時,強化倖免本課程建設,編擬民族教育課本,試用民族語言教學,做到了符合當時當地實際的課程改革。更重要的是,他提出了教師終身學習的灼見,具有深遠的意義。
黃質夫教育實踐觀中有一重要內容,即:“做不完、學不厭、教不倦。”這簡單的九個字概括了教學原則、教學方略,更重要的是隱含教師在從教過程中的不可固守、不得自滿,要在教學中不斷學習,孜孜以求,完美自我。創辦鄉師,目的是要培養出“教師、導師、領袖”三位一體的複合型人才。教師擔當著改造鄉村、建設理想新村的重任。就必須確立終身接受新思想、新觀念的志趣。
五、目標超前,繪織教育宏偉藍圖,以期改革社會,負荷民族大計
黃質夫的教育觀遠大,目標明確且極具超前意識。中國人口中絕大多數是農民,因此,教育的重心是在農村,提高農村人口素質,提升民族精神,鄉村教育是最徑直的途徑。藉助鄉村教育體系,使每一所鄉村師範成為鄉村文化的中心。對廣大師生而言,他們“必須具有科學的頭腦”,能聯繫實際,關心國家,明恥教戰。因此,鄉教師生具有高尚的愛國思想,具有堅定的人生信條,富有民族意識和尚公精神。緣於此,黃質夫教育思想更具魄力也更具精神魅力。國家觀念、民族意識文武兼備、德養兼一的高標準,實質上是教育的根本。對教育發展史而言,無疑是重大的貢獻,對於當今科教興國而言,仍具有現實意義。
六、構建體系,與實際相結合的因地制宜的教課 培養人才的複雜工程
教育事業是關乎國家民族民命之大事,是對“人”的工作,其特點決定了教育一定是時、地、人緊密結合的,沒有嚴密而細緻的教育體系,就難以保證教育的健康有序發展。黃質夫的教育思想中這種觀念是很有現實意義和指導價值的。
黃質夫親手創辦的鄉村師範,均有系統的教育綱領、完整的教學體系、完善的教育機制。對於中國鄉村教育來說,黃質夫的貢獻不僅限於他辦教興教的具體學校的成功,更主要的還是創立了有章可循、有方可依的鄉村教育體系。諸如課程概要、招生簡章、訓育概擴展計畫等,均具有完善的體系,甚至像勞動生產訓練這樣的具體內容也都能針對實際情況制定出具體的細則和實施辦法,這種求實精神和細微謀劃,均能見出他寄託於鄉教事業的巨觀理念。也正是有此得以遵循的教育體系,他創辦的界首鄉師、棲霞鄉師、貴州師範等均成為當時教育界名校的典範。
黃質夫的教育體系、實用且具有影響力,還只能是部分,正如黃質夫所言,鄉教事業任重而道遠,“不是一蹴即成,也不是少數人定一個計畫,做了兩篇文章,就可成功的。”因此,教育體系也超出了校園,融入了社會性,所辦的是“大教育”,並且寄希望於全國有志之士能甘於此業,共同振興鄉村教育事業,廣納賢才,壯大隊伍,正如《中華鄉村教育社籌備處徵求社員啟事》中所言:“以期集中全國人才,整齊步伐,共謀鄉運之開展。”
突破地域局限,但又各具地方特色,興辦大教育,卻又各有校本精神,這正是黃質夫教育思想頗有遠見的核心
綜上所述,黃質夫教育理論是他從事教育活動和教育實踐的系統總結,是開創了中國鄉村教育先河的經驗集萃。在科教興國戰略中,對於廓清教育界迷霧、改變現在教育中的某些謬誤、指導教育發展用具有廣泛而深遠的現實意義和重大的套用價值。
鄉村教育

人物評價

20世紀20年代,儀征十二圩一位貧苦農民的子弟,懷著教育救國的理想,投身於鄉村教育事業,並為之奮鬥了一生。在辦學中,他勇於開拓,堅持實幹,倡行自己的教育思想和辦學主張,為培養師資,開發鄉村奮鬥不已,做出了輝煌的業績:創辦了我國最早的鄉村師範學校之一的界首師範,隨後又創辦著名的棲霞師範和位於少數民族聚居的偏僻山區的貴州師範。他的學校社會化、社會學校化的教學實踐,使棲霞鄉師在當時取得眾所矚目的辦學成果,一些知名人士指出棲霞鄉師是“鄉村改造的先鋒”、“鄉村改造的開拓者”,棲霞鄉師和後來的貴州師範的實踐為鄉村教育事業開闢了新境界,譜寫了現代教育史的新樂章。他,就是黃質夫。
黃質夫學識淵博,思想敏銳,處處以身作則,赤腳下地幹活,性格剛強耿直,辦事雷厲風行。他求學時選擇了師範專業農學系,大學畢業擇業時選擇了鄉村師範,在鄉村師範學校中又選擇了邊疆師範,又把位於省城郊區的邊疆師範遷往邊遠山區(距省城400多公里)的少數民族聚居區。不僅深入了邊疆,而且創造了鄉村教育的新理。但黃質夫的名字在中國出版的教育學辭典中卻找不到。這位受過高等教育的農學家,視成名成家、升官發財為糞土,甘心到最艱苦的地區教育農民子弟,在貴州大力開發邊疆少數民族教育,雖常處逆境,始終不改初衷,誠難能可貴,令人敬佩。
20世紀20年代去除茅塞開創中國鄉村教育事業的民間先知先行者中,黃質夫就是其中傑出的代表之一。鄉村師範教育的先驅黃質夫先生,當年與陶行知先生一樣,是閃耀在鄉師教育領域的明星。

出版物

基本信息

《黃質夫教育文選》
作者:楊秀明/安永新
出版社:貴州教育出版社
版 本:2001-12-01 第1版
開 本:32開
頁 數:377頁
ISBN:7806501630

簡介

魯迅先生認為,“倘有人作一部歷史,將中國歷來教育兒童的方法,用書,作一個明確的記錄,給人明白我們的古人以至我們,是怎樣的被薰陶下來的,則其功德,當不在禹下。”《黃質夫教育文選》就是這樣的書之一,它將黃質夫教育學生的方法,作了一個明確的記錄。書中所研究和實驗的教育問題,直到60年後的今天,仍感到很中肯,很新鮮。它針對當時師範教育脫離實際,脫離勞動的弊端,所闡述的觀點和事實,經過60多年的考驗,不僅有很高的學術價值,在中共十五大確定西部大開發戰略的今天,更有其重要的現實意義。

目錄

 韋鈺
貴州民族師範教育的先驅黃質夫 安永新
為生民立命——黃質夫教育著作選編
中國鄉村的現狀和鄉村師範生的責任
我們的信條
兒童生活
棲霞戰痕
棲霞鄉師課程概要
棲霞鄉師招生簡則
棲霞鄉師訓育概要
中山陵園計畫委員會建設
新農村計畫大綱
棲霞鄉師推廣事業概要
棲霞鄉師十七年度的擴充
教育事業計畫
《棲霞新村》半月刊發刊詞
和鄉村教師的談話
鄉村師範對於農事改良上應負之責任
棲霞鄉村師範服務社會之實況
我們建民眾茶園設施的經過
我們友農社的設計
棲霞的紅葉
為南京中學棲霞鄉村師範事告遠近鄉教同志書
服務鄉教八年之自省
我們的主張與實施
非常時期教育設施的一種探試
致貴陽師範學校師生書
實踐的師範教育
中等學校勞動生產訓練
中國鄉村教育家——黃質夫傳略
黃質夫先生年譜 黃飛
黃質夫 《儀征市志》
不落的星辰 李卓君
黃質夫傳略 李仰華
鄉村教育先驅黃質夫 江君謨
奉獻身心鑄師魂——黃質夫教育思想和實踐活動評價
論黃質夫教育思想 甘乃偉
抗戰時期的國立貴州師範 龍光沛
貴州民族師範教育的先驅 吳昌智
“教育救國論”的實踐基地
——追憶國立貴州師範學校點滴 蔣永康
黃質夫先生的教育思想 洪 業
老師!我怎會忘記您——國師師生回憶錄
老師!我怎會忘記您
——紀念黃質夫先生誕辰一百周年 吉長瑞
淺談國立貴州師範學校的主要特點 石德興
國師校風 向零
憶母校——國師教育 張民
對黃質夫先生的片斷回憶 唐捍城
追思黃質夫先生 梅宗喬
懷念黃質夫校長 厲靜華
對母校辦學特點的片斷回憶 吳漢良
附錄
國立貴州師範學校概況 梁甌第等
鄉土教材——榕江的研究 包志超
榕江鄉土教材 李紹良
國師歌曲選 張勇等選編
第一流的教育家 陶行知
我們怎樣教育兒童的?  魯迅
後記 楊秀明
《師之范-黃質夫在南京棲霞》
作者:呂佐兵
出版社:中國文史出版社
版 本:2012年7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
開 本:16
ISBN:9787503434327
主辦:南京棲霞區地方志編纂委員
歷史記載:1934年《民眾教育通訊》
《中華鄉村教育社》成立大會
——到會社員何玉書,黃質夫等章之汶主席
——中央黨部暨教育部均派代表致訓詞
——行開會式鄉民贈棲霞鄉師木匾致賀
研因,先後致詞,次即由山東省教育廳代表趙懷柔,社員邰爽秋等演說,對於鄉村教育之重要發揮均極詳盡,至下午一時攝影散會,開會時棲霞附近各鄉鄉民趕來參觀頗眾,足見鄉民之迫切,二時開討論會,討論提倡凡八十餘件,晚間復開審查會,二十八日上午繼續討論,下午逰覽棲霞山名勝。
主席致辭 主席章之汶致詞,略謂:此次承各行政機關之協助,並蒙中央及教育部派員蒞會指導,各社員遠道趕來參加,及棲霞鄉師同人熱誠之招待,本會非常感激,個人特代表籌備會方面,向各位致謝。
鄉村教育在目前已成為一種重要之事業,以美國論,美國在二十餘年前,農村情形,亦感覺恐慌,大多數農民亦離開農村趨向都市,前美總統羅斯福鑒於此種情形,乃特組織一農村生活委員會,調查結果,其報告中之結論曾有一言曰:“鄉村問題,即教育問題。” 在中國方面,十餘年前據美人伯德非尓博士之考察,亦認為“中國最近五十年之內最大之工作,應當注重國小教育,教導三萬萬二千萬農民,孫總理亦認為非農民參加革命,則革命不能澈底。” 故吾人認為現時應提倡者,應注意下列五點:(一)智識方面,(二)技能方面,(三)態度方面,(四)欣賞方面,(五)理想方面,至於本社事業之範圍,亦甚廣大,約可分下列五項,(一)調查,(二)研究,(三)實驗,(四)推廣,(五)編纂,在最近一年內擬根據本社實際情形,確定幾種,目前迫切需要之事業,分配於個人或機關,從事研究及工作云云。
代表致辭 籌備員黃質夫氏報告籌備經過後,即由中央黨部代表張 皎氏致詞,略謂:個人奉中央命前來參加,得與諸專家同聚一堂,頗為榮幸,我們知道教育乃立國之根本,教育不良,或者國家不致不能存立,至少對於國家前途要發生多少影響,由此可見教育之重云云。旋教育部代表呉研因致辭,略謂,本人亦社員之一,因參加之便,教育部派兄弟代表與會,所可告諸位者,最近數十年來之教育,頗有人表示不滿,如謂政治不良,社會不善,經濟不發展,均為教育不良之結果。。。。
選舉理事 下午二時開討論會議,當推舉章之汶,古楳,陳劍修,趙德柔,何玉書為大會主席,討論社章,除逐條修正通過外,並確定社址在京滬路棲霞山江蘇省立棲霞鄉村師範學校,下屆年會時期,定於二十四年暑假,地點由理事于山東鄒平,江蘇無錫,湖北武昌三處,擇一舉行。繼由中央黨部伏代表張皎發票迭選舉,計選出理事十六人,茲探彔結果如下:何玉書,古楳,陳劍秋,吳研因,程其保,彭百川,黃質夫,章之汶,相菊潭,邰爽秋,孫枋,梁漱凕,江恆源,趙德柔,仝菊圃,胡宏模。晩繼續舉行第二次討論會,由陳劍修主席,全部提案共分四組,分別審查:(一)教育行政組計十六件,(二)社會教育組計十七仹件,(三)教材組六件,(四)本社工事組計二十四件;至夜深十一時始畢。二十八日上午八時舉行第一次理事會,選舉何玉書、黃質夫、彭百川為常務理事。推薦理事章之汶兼研究組主任;李紹良擔任總務組主任;滕仰支擔任推廣組主任。九時繼續舉行大會,正式討論提案,仍由陳劍修,趙德柔先後主席,因當值“一二八” 兩周年紀念日,如儀行禮,全體社員起立靜默 三分鐘,以致哀悼,次即開始討論提案,並通過中華鄉村教育社第一年度工作計畫大綱:
1、繼續徵求會員;
2、組織各地分社;
3、徵收社員入社費,常年社及特別捐,作為本社公費;
4、請求黨政機關劃撥的款,作為本社事業費;
5、調查國內各地農村教育、農村經濟及農民生活狀況;
6、調查外國各地繁榮農村,及鄉村建設各種設施方法;
7、選譯各國地方自治農村教育,及鄉村經濟著名書報;
8、編輯《社友通訊》、《鄉教雜誌》及《鄉教叢書》;
9、特約國內著名鄉教機關擔任本社各種實驗工作;
10、輔助個人或機關對於鄉教之實施,或改進;
11、建議各省教育廳,以各鄉師所在地為鄉教實驗區。
至十二時始畢,推古楳為主席,舉行閉幕式,臨時動議:用大會名義致函棲霞鄉師,對於連日熱情招待,表示謝意。
鄉民送匾 棲霞鄉師所辦推廣事業頗多,最近辦理信用合作社六所,鄉民頗為感激,特於二十七日由霞乘鄉,大乘鄉,棲霞鎮,石乘鄉,甘家村等鄉民公贈該校木匾一塊,文曰“民眾福星”送到時,鑼鼓喧天,爆竹不結,時正大會舉行開幕式,為之生色不少。
《民眾教育通訊》第三巻第十期1934年2月 記載
南京, 張智峰 2014.8.12. 整理
黃質夫
黃質夫
黃質夫
黃質夫
黃質夫
黃質夫
黃質夫
黃質夫
黃質夫
黃質夫
黃質夫
黃質夫
黃質夫
黃質夫
黃質夫
陳立夫為黃質夫題字陳立夫為黃質夫題字
韋鈺為黃質夫題字韋鈺為黃質夫題字
1956黃質夫夫婦與五子棲霞故居1956黃質夫夫婦與五子棲霞故居
棲霞鄉師師生合影棲霞鄉師師生合影
黃質夫
黃質夫
1956黃質夫夫婦與五子棲霞故居1956黃質夫夫婦與五子棲霞故居
南京棲霞中學黃質夫銅像南京棲霞中學黃質夫銅像
黃質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