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蜀葵根(黃蜀葵根)

黃蜀葵根(黃蜀葵根)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黃蜀葵根為錦葵科植物黃蜀葵和剛毛黃蜀葵的根,可入藥。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黃蜀葵根
  • 外文名:Root of Sunset Abelmoschus, Sunset Abelmoschus Root
  • 出處:《綱目》
  • 採集:秋季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主要價值,化學成份,

形態特徵

1.黃蜀葵 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高1-2m。疏被長硬毛。葉互生;葉柄長6-18cm,疏被長硬毛;托葉披針形,長l-1.5cm。葉掌狀5-9深裂,直徑15-30cm,裂片長圓狀披針形,長8-18cm,寬1-6cm,兩面疏被長硬毛,邊緣具粗鈍鋸齒。花單生於枝端葉腋;小苞片4-5,卵狀披針形,長15-25mm,寬4-5mm,疏被長硬毛;萼佛焰苞狀,5裂,近全緣,較長於小苞片,被柔毛,果時脫落;花大,淡黃色,內面基部紫色,直徑約12cm;雄蕊柱長1.5-2cm,花葯近無柄;柱頭紫黑色,匙狀盤形。蒴果卵狀橢圓形,長4-5cm,直徑2.5-3cm,被硬毛。種子多數,腎形,被柔毛組成的條紋多條。花期8-10月。
黃蜀葵根花黃蜀葵根花
2.本變種與上種的區別為:植株全體密被黃色長剛毛。

生長環境

常生長於山谷草叢、田邊或溝旁灌叢間。

分布範圍

1.分布於中南、西南及河北、陝西、山東、浙江、江西、福建等地。
2.分布於西南及台灣、湖北、廣東、廣西、海南等地。

主要價值

來源
藥材基源
為錦葵科植物黃蜀葵Abelmoschus manihot (L.) Medic.和剛毛黃蜀葵Abelmoschus manihot (L.)Medic.var pungens(Roxb.)Hochr.的根。
採收和儲藏
秋季挖取根部,洗淨,曬乾。
性味
甘苦,寒。
①《綱目》:"甘,寒,滑,無毒。"
黃蜀葵根粉黃蜀葵根粉
②《嶺南採藥錄》:"苦,寒。"
③《雲南中草藥》:"苦辛,微寒。"
歸經
肺;腎;膀胱經
功能主治
利水,散瘀,消腫,解毒。治淋病,水腫,乳汁不通,腮腺炎,癰腫。通經;主淋證;便秘;跌打損傷;聹耳;腮腺炎
①《綱目》:"治癰腫,利小便,五淋,水腫,產難,通乳汁。"
②《民間常用草藥彙編》:"通氣行滯,化痞塊,治牙痛。"
③《中國藥植圖鑑》:"鎮咳。"
用法用量
1.內服:煎湯,1~3錢(鮮者0.5~1兩)。外用:搗敷或煎水洗。
2.內服:煎湯, 9-15g;或研末,每次1.5-3g。外用:適量,搗敷;或研末調敷;或煎水外洗。
注意
孕婦忌服。
附方
①治淋疾:黃蜀葵根五錢至一兩五錢,水煎服。
②消瘡排膿:黃蜀葵根,搗爛敷。
③治疳疔,痔瘡:黃蜀葵根,煎水洗。(①方以下出《嶺南採藥錄》)
④治肺熱咳嗽:黃蜀葵根七錢。水煎,酌加冰糖化服。(江西《草藥手冊》)
⑤通乳:黃蜀葵根一兩。煮黃豆或豬腿服,(江西《草藥手冊》)
臨床套用
①治療流行性腮腺炎
取黃蜀葵根5錢(乾品),藤黃3錢,分別研成細末,投入95%酒精500毫升內,用時取上清液塗於患部腫脹處,每日2~3次。治療263例,其中1~2天痊癒者占75%,3~4天痊癒者占25%。以發病初起即塗藥者,療效最佳。藥液有劇毒,使用時必須注意,切忌入口。
②治療中耳炎
取黃蜀葵(乾品,根,莖、果殼均可)3克,加水300毫升,煎至100毫升,過濾。用於滴耳,每次2~3滴,每日3次,連滴2周;滴藥前需先清潔外耳道分泌物。治療鼓膜穿孔有分泌物的中耳炎60例,痊癒25例,好轉12例,無效9例。配合全身治療則效果更好。

化學成份

含粘液質約16%,系由阿拉伯聚糖(Araban)12.30%、華乳聚糖(Galactan)13.19%、鼠李聚糖(Rham-noxan)8.08%、澱粉16.03%、蛋白質6.38%、草酸鈣17.61%等所組成。粘液質水解得大量鼠李糖、半乳糖醛酸及少量半乳糖、木糖;用銅鹽或鋇鹽精製的粘液質水解得三聚糖(半乳糖醛酸-半乳糖醛酸-鼠李糖),以及六聚糖[(半乳糖醛酸-鼠李糖)2],此外尚含蔗糖和澱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