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蛤蟆,浙江一帶一種黃色的蛤蟆,遂昌話叫黃蛤(gé)。
浙江一帶這種黃蛤蟆只有在海拔1500米以上的半山腰有,只有每年正月打雷交配的時候出來幾天。因為上面有黃色的小點,下面大點是暗褐色。欲稱“黃皮蛤蟆”。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黃蛤蟆
- 別稱:黃蛤
- 界:動物界
- 分布區域:浙江一帶
- 出現時間:每年正月
外形特徵,棲息環境,生活習性,種群分布,繁殖方式,相關故事,
外形特徵
黃蛤形狀像青蛙,但皮膚呈黃色並有許多褶皺。大的黃蛤一隻可達半斤。黃蛤常年深藏在山上石隙之中,每年僅在農曆正月下山,躲在有水的窪地之中,時間一般為十天左右,黃蛤下山,天氣必然反常。故當地有“黃蛤下山放炮(即天氣異常暖和,要有雷雨),上山戴孝(指氣溫要急劇下降,會下雪)”的諺語。黃蛤性溫,捕捉後曬乾入藥,有消積、治胃痛之功能。
棲息環境
生活習性
產卵於淺水中孵化繁殖成蝌蚪,幼成蟾蜍水陸兩棲,喜歡濕、暗、暖避光地方。夏秋季節,白天常棲息於溝邊、草叢、灌叢、屋後磚牆亂石孔洞陰暗潮濕處。傍晚和清晨出來捕食蚯蚓、蝸牛、昆蟲併兼食嫩草嫩葉等。半夜成群活躍於露地。冬季氣溫下降到10℃以下進入土穴、亂石洞中或水底泥中冬眠。次年春季氣溫回升到10-12℃時,又出來開始活動,捕食昆蟲,繁殖產卵。
種群分布
主產於中國浙江一帶海拔1500米以上的山峰上。
繁殖方式
於每年2月春暖花開之際,地溫漸進上升,冬眠後的黃蛤甦醒過來,雌雄成對鑽出地面,在湖水、池塘和淺灘中交配產卵、繁育。
相關故事
2014年03月01日前幾天,遂昌縣白馬山森林公園大坪殿現一奇葩景象,大批黃蛤從山上下來,越過公路,“奔向”白馬湖和低洼沼澤地帶,產下一串串猶如黑色珍珠的受精卵,在水中若隱若現。
時下正是2月春暖花開之際,地溫漸進上升,冬眠後的中華蟾蜍甦醒過來,雌雄成對鑽出地面,在湖水、池塘和淺灘中交配產卵、繁育,在孕育著新的希望的同時,也為浩瀚的森林布下雄兵百萬,時刻保護著森林安全,免受各類害蟲的危害,確保森林生態有序健康持續發展。
中華蟾蜍,為蟾蜍科蟾蜍屬的兩棲動物,俗名癩肚子、癩疙皰、癩蛤蟆。是蝶類、蝗蟲、蚱蜢、金龜子、蚊、蠅、白蟻等害蟲的天敵,捕食量極大,是捕食害蟲的能手和守護森林的忠誠衛士。
白馬山森林公園森林覆蓋率高,生態優良,為黃蛤的生長繁殖創造了良好條件,同時2013年來林場加大了對野生動物的保護力度,使得各類野生動物在森林公園呈穩步增長態勢,預計今年黃蛤數量將達到十萬餘只。
浙江麗水遂昌白馬山森林公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