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分布範圍,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塊莖近球形,小,直徑1.5-2.5厘米。鱗葉3-5,銳尖,內面的長8-25厘米。葉2-1,葉柄長12-27厘米,具鞘部分占4/5;葉片鳥足狀分裂,裂片5-11(-15),芽時中裂片向上,余向下,長圓披針形或倒卵狀長圓形,先端漸尖,基部楔形,長2.5-12厘米,寬0.6-3厘米,亮綠色,側脈與中肋成銳角上升,細弱,常不連線為整合的集合脈。
花序柄常先葉出現,長於葉柄,長15-30厘米,綠色。佛焰苞為本屬中最小的,長2.5-6廈米,管部卵圓形或球形,長1-1.5厘米,直徑1-1.4厘米,黃綠色,喉部略縊縮,上部通常深紫色,具縱條紋;檐部長圓狀卵形,長1.5-4.5厘米,寬0.8-2厘米,先端漸狹至銳尖,黃色或綠色,內面至少在下部為暗紫色,略下彎。
肉穗花序兩性,長1-2厘米,下部雌花序長3-7毫米,子房倒卵圓形,柱頭盤狀,扁平;上部雄花序長3-7毫米,雄花緊密排列,雄蕊通常2,近無柄;藥室裂孔小,圓形;附屬器極短的橢圓狀,長2-5毫米,粗1.5毫米,綠色或黃色,乾時具縐。果序圓球形,直徑1.7厘米,具宿存的附屬器。
漿果乾時黃綠色,倒卵圓形,長3-4毫米,頂部寬3-5毫米,種子3,卵形或倒卵形,淺黃色,長2-2.5毫米。花期5-6月,果期7-10月。
分布範圍
產於中國西藏南部至東南部和四川西部、雲南西北部,生長於海拔2200-4400米,生於碎石坡或灌叢中,為西藏地區常見的雜草,荒地、田邊、路旁以及庭院中也可見到。阿富汗、克什米爾地區、印度西北部、尼泊爾、不丹有分布。
主要價值
醫藥部位:塊莖:
藏醫用以退燒,殺菌,殺蟲。用於咳嗽痰喘,破傷風,口噤強直,小兒驚風,癲癇,癤瘡,去骨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