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花落葉松產於我國東北長白山區及老爺嶺山區,海拔500-1800米濕潤山坡及沼澤地區,在氣候溫寒、土壤濕潤的灰棕色森林土地分布普遍。適應力強,能生於比較乾燥瘠薄的山坡,也能生沼澤地帶,而以生於土層深厚、肥潤、排水良好、pH值為5左右的砂質壤土上為最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黃花落葉松(原變型)
- 高:30米
- 胸徑:1米
- 樹皮顏色:灰色、暗灰色、灰褐色
- 產地:東北長白山區及老爺嶺山區
- 成熟期:9-10月
- 適應環境:氣候溫寒、濕潤的灰棕色森林土地
- 土壤PH值:5左右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
形態特徵
喬木,高達30米,胸徑達1米;樹皮灰色、暗灰色、灰褐色,縱裂成長鱗片狀翅離,易剝落,剝落後呈醬紫紅; 枝平展或斜展,樹冠塔形;當年生長枝淡紅褐色或淡褐色,微有光澤,直徑1-1.2毫米,密生較長或較短之毛(有時僅在小枝下部明顯,向上變為無毛),或有散生長毛或無毛,基部常具長毛,有時僅有疏生短毛,二、三年生枝灰色或暗灰色;短枝深灰色,直徑2-3毫米,頂端葉枕間密生淡褐色柔毛;冬芽淡紫褐色,頂芽卵圓形或微成圓錐狀,芽鱗膜質,邊緣具睫毛,基部芽鱗三角狀卵形,先端有長尖頭。葉倒披針狀條形,長1.5-2.5厘米,寬約1毫米,先端鈍或微尖,上面中脈平,稀每邊有1-2條氣孔線,下面中脈隆起,兩邊各有2-5條氣孔線。球果成熟前淡紅紫色或紫紅色,熟時淡褐色,或稍帶紫色,長卵圓形,種鱗微張開,通常長1.5-2.6厘米,稀達3.2-4.6厘米,徑1-2厘米,種鱗16-40枚,背面及上部邊緣有或密或疏的細小瘤狀突起,間或在近中部雜有短毛,稀近於光滑;中部種鱗廣卵形常成四方狀,或近方圓形,長0.9-1.2厘米,寬約1厘米,基部稍寬,先端圓或圓截形微凹,乾後邊緣常反曲;苞鱗暗紫褐色,矩圓狀卵形或卵狀橢圓形,不露出,長4-7毫米,寬2.5-4毫米,中部稍收縮,先端圓截形或微凹,中肋延長成尾狀尖頭;種子近倒卵圓形,淡黃白色或白色,具不規則的紫色斑紋,長3-4毫米,徑約2毫米,種翅先端鈍尖,中部或中下部較寬,種子連翅長約9毫米;子葉5-7枚,針形,長約9毫米;初生葉條形,長1-2厘米,上面中脈平,下面中脈隆起,先端鈍。花期5月,球果9-10月成熟。
生長環境
黃花落葉松(原變型)生長於海拔500-1800米濕潤山坡及沼澤地區,在氣候溫寒、土壤濕潤的灰棕色森林土地分布普遍。適應力強,能生於比較乾燥瘠薄的山坡,也能生沼澤地帶,而以生於土層深厚、肥潤、排水良好、pH值為5左右的砂質壤土上為最好。組成大面積單純林,俗稱“黃花松甸子”即指生於濕地或沼澤化地區的黃花松純林。 也常在土壤潮濕的低坡、平地及溪河兩岸的山麓與山谷濕地組成混交林, 常見的針葉樹闊葉樹種有:紅松、長白魚鱗雲杉、紅皮雲杉、臭冷杉、沙松、白樺、赤楊、水曲柳、色木、紫椴、蒙古櫟等,常在不同立地條件組成以黃花松為主的不同類型的森林。
分布範圍
黃花落葉松(原變型)產於我國東北長白山區及老爺嶺山區,朝鮮北部及蘇聯遠東地區也有分布。模式標本采自蘇聯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