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水生
草本。假根通常不存在,存在時輪生於花序梗的基部或近基部,扁平並多少膨大,長2-6厘米,粗1-3毫米,具絲狀分枝。匍匐枝圓柱形,長15-50厘米,粗0.5-2毫米,具分枝。葉器多數,
互生,長2-6厘米,3-4深裂達基部,
裂片先羽狀深裂,後一至四回二歧狀深裂,末回裂片毛髮狀,具細剛毛。捕蟲囊通常多數,側生於葉器裂片上,斜卵球形,側扁,具短梗,長1-4毫米;口側生,上唇具2條常疏生分枝的剛毛狀附屬物,下唇無附屬物。
花序直立,長5-25厘米,中部以上具3-8朵多少疏離的花,無毛;花序梗圓柱形,粗0.3-1.3毫米,無
鱗片;苞片基部著生,寬卵圓形,長1.5-2毫米,頂端圓形或急尖;無小苞片;
花梗絲狀,背腹扁,橫斷面呈橢圓形,長4-20毫米,於花期直立,花後下彎。花萼2裂達基部,裂片近相等,上唇稍長,卵形,花期長3-4毫米,稍肉質,頂端鈍形,邊緣內曲,果期明顯增大,長7-9毫米,開展或反折。花冠黃色,喉部有時具橙紅色條紋,外面無毛或疏生短柔毛,長10-15毫米;上唇寬卵形或近圓形,頂端圓形,長約為上方萼片的2倍,下唇較大,橫橢圓形,頂端圓形或微凹,喉凸隆起呈淺囊狀;距近筒狀,基部圓錐狀,頂端鈍形,較下唇短並與其平行或成銳角叉開。雄蕊無毛;
花絲線形,上部擴大,長約2毫米;藥室匯合。子房球形,密生腺點,無毛;
花柱長約為子房的一半,花後延長,無毛;柱頭下唇半圓形,邊緣具緣毛,上唇極短,鈍形,無毛。蒴果球形,直徑4-5毫米,頂端具喙狀宿存花柱,周裂。種子多數,壓扁,具5-6角和細小的網狀突起,直徑0.8-2毫米,角上具極狹的棱翅,淡褐色,無毛。花期6-11月,果期7-12月。
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50-2680米的湖泊、池塘和稻田中。黃花狸藻喜光照充足的環境,喜溫暖,怕低溫,在20-30℃的溫度範圍內生長良好,越冬溫度不宜低於10℃。
分布範圍
分布於中國、印度、尼泊爾、孟加拉、斯里蘭卡、中南半島、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菲律賓、日本和澳大利亞;在中國分布於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灣、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和雲南。
繁殖方法
該種植物用分株法繁殖,可在每年5-8月進行。由於黃花狸藻在冬季會形成冬芽,其落入水底後可於翌年春季再度萌發,因此也能利用分栽冬芽的方法進行育苗。
栽培技術
缸養
栽培基質可以使用井水、自來水等進行種植。儘管黃花狸藻能夠從水中直接吸收養分,但是如果能在不妨礙觀賞的前提下在水底鋪上一層河泥,則植株能夠生長得更為旺盛。缸養可以結合分株進行操作。為了便於管理,般不將黃花狸藻與其他水生植物混養。所用容器通常為小型水族箱,注意擺放地點應保證植株能夠接受所需的光照。先將清水注人栽培容器中,再將準備好的適量種苗直接投入即可。
管理
黃花狸藻對水質要求不嚴,可在硬度較低的淡水中進行栽培,注意鹽度不宜過高。水體的pH最好控制在5.5-7.0間,即呈微酸性至中性。其對肥料需求量較少,生長肚盛階段可每隔3-4周追施一次肥料。注意不要使日照過強,否則
青苔會迅速蔓延。最好讓它每天接受2-4小時的散射日光;使用專用
螢光燈,每天給予8-10小時的人工光照,植株也能正常生長。在良好的管理條件下,黃花狸藻不易患病,亦較少受到有害動物的侵襲。該種植物為多年生,其發苗迅速,每年可以繁衍出大量新枝。由於黃花狸藻實際處於不斷自我更新的狀態,因此其最佳觀賞時間相對較長,通常無具體年限,連續栽種時段視實際眢理水乎而定。
主要價值
該種植物適合室內水體綠化,是裝飾玻璃杯玻璃槽、玻璃瓶等容器的良好材料。當小型動物進人它的捕蟲囊後無法復出,而被其消化吸收。由於它是一種食蟲植物,因此除供觀賞外,還可用於生物教學、科學研究。
物種危害
對積水的垌田、坑田及沙圍田的水稻都有為害。田間大量生長,消耗土壤肥分,降低水溫及地溫,妨礙水稻分櫱和影響水船根系發育。
防治方法
適當淺灌,在水稻拔節前排水曬田3-5天。藥劑防除用除草醚、五氯酚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