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芪補胃湯,中醫方劑名。出自《蘭室秘藏》卷下瀉痢門。具有昇陽止瀉之功效。主治一日大便四次,溏而不多,有時作泄,腹中鳴,小便黃。
基本介紹
- 名稱:黃芪補胃湯
- 出處:《蘭室秘藏》卷下瀉痢門
- 功用:昇陽止瀉
黃芪補胃湯,中醫方劑名。出自《蘭室秘藏》卷下瀉痢門。具有昇陽止瀉之功效。主治一日大便四次,溏而不多,有時作泄,腹中鳴,小便黃。
黃芪補胃湯,中醫方劑名。出自《蘭室秘藏》卷下瀉痢門。具有昇陽止瀉之功效。主治一日大便四次,溏而不多,有時作泄,腹中鳴,小便黃。組成 黃芪、柴胡、當歸身、益智、橘皮各三分,升麻六分,炙甘草二錢,紅花少許。用法用量 上收...
【異名】昇陽湯(《脾胃論》卷下)。【組成】黃耆 柴胡 當歸身 益智 橘皮各9克 升麻6克 炙甘草6克 紅花少許 【用法】上藥哎咀,都作一服.用水400毫升,煎至200毫升,去滓。空腹時溫服。【功用】益氣昇陽,調補脾胃。【主治】...
胃中虛寒,腹痛腸鳴,面目浮腫,少氣口苦,身無光澤,失眠,惡寒。附註 附方1 補胃湯 組成:黃芪湯減黃芪、陳皮一半,加酒柏一兩。功用:養陽。主治:渾身及手足麻木不仁,兩目緊急羞明,視物無力,久服涼藥過多,目轉昏者。出處...
方中黃芪、人參為君,益氣補中。白朮、蒼朮為臣,健脾燥濕。佐以陳皮、草豆蔻理氣調中,化濕和胃;麥芽消食健胃;蓮子健脾止瀉。運用 本方主治為脾胃虛弱,濕邪停聚,氣機不暢。治當調補脾胃,理氣化濕。本方較四君子湯益氣健脾...
烊沖)10g,雞血藤30g。主治:因服藥物不當引起的白細胞減少症。出處:《家庭實用驗方1001》附方3 補氣黃芪湯 組成:黃芪30g,升麻6g,黨參6g,五倍子5g,烏梅4枚,小茴香3g。主治:胃下垂並發子宮下垂。出處:《民間偏方奇效方》
黃芪補胃棗是一道由蜜炙黃芪、橘皮等食材製成的食品。配方 蜜炙黃芪60克,橘皮10克,黑棗1000克,豬油、白糖、黃酒適量。製法 將黑棗、黃芪、橘皮放入大瓷盆中,加白糖3匙,熟豬油1匙,黃酒2匙,拌勻。瓷盆不加蓋,旺火蒸3小時,...
補虛黃芪湯,中醫方劑名。出自《御藥院方》卷六。具有益氣溫中,散寒止痛之功效。主治諸虛不足,少腹急痛,臍下虛滿,面色萎黃,少力身重,胸滿短氣,或因勞傷過度,或因病後不復。組成 人參三兩(90g),當歸三兩(90g),...
黃芪補氣湯,中醫方劑名。出自《傅青主女科》。具有扶血氣,養胎元之功效。主治妊娠畏寒,腹疼小產。歌訣 妊婦腹痛畏寒涼,氣旺胎牢氣衰墮。黃芪補氣生用良,肉桂五分同煎服,小產原因氣虛張。此理精微細思量。二兩黃芪一兩當。五荊...
補氣養胃湯是由黃芪、炙黃精等組成的藥湯,具有補氣養胃,健脾溫陽的功效。黃芪20克,炙黃精15克,制何首烏15克,黨參15克,焦白朮15克,當歸10克,佛手10克,木香10克,甘草克,炙升麻6克。胃脹者,加玫瑰花6克(後下),綠梅花9克;胃痛者...
肉桂補火助陽,引火歸源,散寒止痛,養血通經。用於宮冷、心腹冷痛、虛寒等有溫經通脈之功效,三合用又何疑哉。【方名】:黃芪補氣湯 【類別】:補益類。【來源】:《中醫臨證備要》秦伯未著。【組成】:黃芪20克、當歸10克、...
血暈,加荊芥、澤蘭葉各八分(2.4g);虛汗,加黃芪(蜜炙)一錢(3g),酸棗仁八分(2.4g),崩中日久,白帶不止,加龍骨、牡蠣粉各一錢(3g);血崩日久不止,加棕櫚皮(陳敗者良,燒灰存性)、新絲棉(少灰存性)各一...
黃芪枳實補中湯是一劑中藥方劑,主要用於脾失健運,氣血郁滯所致胃下垂。【組成】生黃芪、生枳實、烏賊骨各15克,黨參12克,升麻、柴胡各2克,生雞內金10克,莪術、甘草各6克。【製作】上藥加水適量煎煮,連煎2次,取藥汁300毫升。...
健脾養胃湯是一劑中藥方劑,主要功效用於健脾活血、理氣和胃、清熱散結。簡介 【索引】《傷科補要》。【組成】黨參9克,白朮9克,黃芪9克,當歸6克,白芍6克,陳皮6克.小茴香6克,山藥9克,茯苓9克,澤瀉9克。【用法】河水煎...
補胃黃芪散,出自《太平聖惠方》卷五。主治胃虛冷,淅淅惡寒,目中急痛,耳鳴脛寒,不得臥,心腹多冷氣,身體無澤。組成 黃耆一兩(銼),防風一兩(去蘆頭),柏子仁一兩,細辛一兩,桂心一兩,陳橘皮一兩(湯浸,去白瓤,焙)...
黃芪補中湯,中醫方劑名。出自《醫學發明》卷一。具有健脾、補中之功效。主治①《醫學發明》:一切心下痞悶,及積年久不愈者。②《赤水玄珠》:脾胃不能滲濕,內痞外浮。組成 黃芪一錢,人參八分,炙甘草、白朮、蒼朮、橘皮各半...
黃芪十補湯,中醫方劑名。出自《仁齋直指方論》卷九。具有補虛勞,養血氣之功效。組成 黃芪(蜜炙)、當歸(酒浸,焙),熟地黃(洗)、茯神各半兩,白芍藥一兩,人參、白朮、酸棗仁(微炒)、半夏(制)、陳皮、北五味子、肉桂、天台...
參芪養胃湯是一種藥物,組成是黨參、黃芪、丹參。藥物組成 黨參、黃芪、丹參各30克,蒲公英、白花蛇舌草、瓦楞子、赤芍、魚腥草、大棗各20克,烏梅、桂枝、甘草各10克:腹脹氣滯者,加莪術、佛手;痛甚者,加蒲黃、五靈脂;寒重者加...
大補黃芪湯 組成:黃芪(蜜炙)、防風(去蘆)、山茱萸(去核)、當歸(去蘆,酒浸)、白朮(炒)、肉桂(去粗皮,不見火)、甘草(炙)、人參(去蘆)、五味子各30g,白茯苓(去皮)45g,川芎、熟地黃(洗)60g,肉蓯蓉(酒...
昇陽補胃湯,中醫方劑名。出自《醫學入門》卷三。具有健脾祛濕,升發陽氣之功效。主治腸澼下血,血出如箭。症見濕熱侵入陽明、少陽所致腸澼下血。臨床常用於治療上消化道出血、潰瘍性結腸炎等證屬濕熱熾盛或脾虛不攝者。組成 黃芪15g...
黃芪平補湯,中醫方劑名。出自《元和紀用經》。主治五勞百損,四肢沉滯,骨肉酸疼,大病後,不復常行動,喘懾吸吸少氣,小腹拘急,腰背強痛,凸障咽乾,飲食無味。組成 隴西黃芪、枸杞根皮、桂、麥門冬、甘草各三兩。用法用量 上為...
《傷科補要》:“健脾養胃湯治痿症或其他骨疾病後期症見面色痿白,周身無力,語聲低微,短氣喘促,腰膝酸軟,食少便溏,舌淡苔白,脈虛弱。黨參、白朮、黃芪、山藥、雲苓、澤瀉各9g,歸身、白芍、陳皮、小茴各6g。調理脾胃。”
健脾瀉胃湯,中成藥名。配方由半夏、黃芩、黨參等組成。配方 半夏、黃芩、黨參、莪術各10克,黃芪15克。炙甘草6克,蒲公英30克 處方加減 脾胃虛寒型去黃芩,加附片9克(先煎30分鐘)、乾薑、白朮、砂仁、陳皮、厚朴各10克;肝胃氣滯...
胃康湯是以煅瓦楞子,延胡索,烏賊骨,炙甘草,地榆,黃芪,白朮,山藥為原料製作而成的一道湯。【處方與加減】煅瓦楞子12克,延胡索10克,烏賊骨10克,炙甘草10克,地榆12克,黃芪15克,白朮12克,山藥12克。肝胃不和者,去山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