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良民

(1953—),男,廣東饒平人,1977年畢業於山東海洋學院(中國海洋大學前身)海洋生物專業。現任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副所長、學位委員會主席、學術委員會副主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黃良民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廣東饒平
  • 出生日期:1953
  • 畢業院校:中國海洋大學
  • 性別:男
簡介,作品,現任職位,

簡介

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員
主要從事海洋生態與生物資源研究。在海洋生物生產力、海藻光合作用、赤潮、環境評價及水產資源等方面做了積極工作。先後主持或承擔國家攻關、重大專項、“973”計畫、“908”、國際合作、國家基金、中科院創新和廣東省重大科技專項等研究課題40多項,完成國家有關部門、地方或國外委託的工程環境影響評價、環境保護、海洋生物資源開發、科技規劃等課題20多項,招收培養博士、碩士研究生20多名;作為召集人,組建了“熱帶海洋生態過程”創新團隊,有美國和香港的6位知名學者參加,為海洋科學發展與國家經濟建設作出了貢獻。研究工作涉及華南沿岸、大亞灣、珠江口、南沙群島和西太平洋等海區,通過野外考察和實驗分析,獲取大量觀測與實驗數據、樣品和資料。研究發現熱帶海區初級生產力存在非均一性分布規律,率先建立了熱帶海區現場螢光法測量海水葉綠素的經驗公式,海水螢光強度及光合色素的垂向分布模式,初級生產力與環境因子之間的多元回歸方程和生物一光學模型等;提出形成熱帶海區次表層葉綠素a最大值的關鍵因子是氮、磷和躍層強度,次表層生物高產層存在海洋細菌或其他超微型生物聚集等觀點,以及珊瑚礁高效營養生態泵新概念;套用模糊聚類法對葉綠素和水環境特徵的區域類型進行劃分,並從食物鏈關係分析認知我國熱帶海區重要生物資源(尤其漁業資源)存在區域性差異,為綜合評估海洋生物資源開發潛力提供了重要科學依據。在海洋生物生產力與生態過程研究方面提出了具有開拓性的新見解,豐富和發展了學科理論,得到了同行專家的認同和讚賞。

作品

在各類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130多篇(SCI收錄30篇),其他文章近20篇;主編出版《中國海洋資源與可持續發展》等專著3部,參與執筆發表專著和科學叢書9本;國家發明專利2項(獲授權1項);完成環境綜合評價報告書和科技發展規劃等30多冊。獲國家、省部級及其他成果獎共9項。1993年起獲國務院批准享受政府特殊津貼,2001年獲廣東省丁穎科技獎,2005年獲中科院院地合作先進個人二等獎等。

現任職位

現為JGOFS/LOICZ中國委員會委員,中國海洋學會、中國海洋湖沼學會理事,中國生物多樣性委員會委員,南中國海紅潮研究會常務理事,中國海洋學會赤潮專委會副主任,廣東水產學會副理事長,廣東海洋湖沼學會理事長,農業部、廣東省海洋漁業環境重點實驗室學委會主任,廣東省第三屆學位委員會評議組專家,中科院研究生院教授,汕頭大學顧問、教授,汕頭市委、市政府政務諮詢委員,以及《海洋學報》、《熱帶海洋學報》、《生物多樣性》、《海洋科學》、《生態科學》等刊物編委。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